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07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在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形成2个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办公中输出彩色文档的彩色复印机和彩色打印机,当初由于其主机成本和运行成本高,虽然有潜在的需求但与黑白机相比不能随意使用。这也是由于商务文档的大半是黑白输出,只针对少量彩色输出相适应的低成本、低运行成本的彩色复印机和彩色打印机不多的缘故。但是近年,作为办公用途,开发了实现和黑白机大致相同的主机成本和运行成本,在办公中可以轻松进行彩色输出的彩色复印机和彩色打印机,在办公中可以代替以往的黑白机,置换到彩色机。
这样为了从黑白机置换为彩色机,在实现和黑白机同样的功能的同时,其主机的大小也很重要。因此与通过水平排列同时进行用于彩色图像形成的4色图像的4个感光磁鼓的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相比,使用1个感光磁鼓,把形成在感光磁鼓上的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在中间转印体的每1周切换显影器,通过显影器4次旋转形成4色图像的1磁鼓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可以抑制装置自身体积大的同时,还可以把主机成本抑制在很低。另外,当进一步进行两面打印的情况下,需要使单面制图的纸张反转,搬送纸张到进行两面再供纸的位置,但通过设置成把使该纸张反转的反转口兼作为排纸口这种构成,可以抑制装置的体积。
可是,在这样的1磁鼓形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因为需要由中间转印体通过4周转动进行彩色制图,所以与串联方式相比,彩色输出的生产性低。
因此,如USP6204927所示,例如对于作为在办公中一般使用的纸张的A4尺寸和信函(LTR)尺寸的图像,通过在具有可以形成A3图像的周长的中间转印体转动1周期间,在中间转印体上并列进行2张图像的制作,可以每次输出2张图像,大大抑制生产性的低下(以下称为“2张每幅”)。
如上所述,在彩色制图中原则上进行2张每幅制图,如同时并存2张图像那样形成。
但是,在2张每幅中,中间转印体上的2张图像接近,当然要转印这些图像的2张纸张间隔必须接近搬送。另一方面,当伴随排纸口的反转进行两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需要反转的纸张的之后的纸张,其纸张间隔必须是如在该要反转的纸张的反转动作结束后被搬送到排出口那样的间隔。因而,在以制图准备就绪的顺序进行2张每幅制图那样的控制中,产生在排纸口的纸张不能反转的问题。
但是,尽管如此,如果对所有页都采用1张每幅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则存在生产性显著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它在图像形成时即使因种种原因产生了不能在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制作2个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引起纸张的干涉,可以恢复到在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形成2个图像的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含感光体;中间转印体;把形成在上述感光体上的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第1转印器件;把上述已形成的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的第2转印器件;把纸张输送给上述第2转印器件的输送器件;反转用上述第2转印器件转印有图像的纸张再输送给上述第2转印器件的再输送器件;有选择地执行在上述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形成1个图像的第1模式以及在上述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形成2个图像的第2模式的控制器,其中,当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图像形成时执行上述第2模式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器在上述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的前半区域上形成应该形成到由上述再输送器件再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在上述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的后半周区域上形成应该形成到由上述输送器件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器,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在不执行上述第2模式而执行上述第1模式后,在恢复到上述第2模式前执行上述第1模式。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以提供一种在1磁鼓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发生了在图像形成时因种种原因在中间转印体上不能如2图像同时并存那样制图的情况,通过不引起纸张干涉地返回2张每幅的模式,可以防止生产性低下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展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展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构成的概略图。
图3是展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单元中的图像信号流程的方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两面制图顺序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图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两面制图控制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1次转印以及2次转印的定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例)图1展示本实施例的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兼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FAX功能的复合机)的概略断面图。
1是数字彩色图像阅读单元,2是数字彩色图像打印单元。
本实施例的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在上部具有数字彩色图像阅读单元1,在下部具有数字彩色图像打印单元2。
首先,说明数字彩色图像阅读单元1的构成。
100是控制图像形成装置全体的控制单元,101是原稿台玻璃(台板),102是自动地把原稿输送到原稿台玻璃上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ADF)。
进而,代替该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02,也可以是安装镜面压板或者白色压板(未图示)的结构。
103以及104,是照明原稿的光源,使用卤素灯、荧光灯、氙管灯等类型的光源。
105以及106是把光源103以及104的光聚光在原稿上的反射伞。
107~109是反射镜,110是透镜,111是CCD图像传感器(电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以下称为“CCD”),透镜110,把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或者投影光聚光在CCD111上。
112是安装有CCD111的衬板,113是数字图像处理单元。
114是收纳光源103、104,和反射伞105、106,和反射镜107的滑架。
115是收纳反射镜108以及109的滑架。
进而,滑架114以速度V,滑架115以速度V/2,在相对CCD111的电气扫描方向(主扫描方向X)正交的副扫描方向Y上机械地移动,由此扫描原稿的整个面。
116是和其他器件的外部I/F,具体地说在外部I/F116的前端可以和传真装置(未图示)以及LAN I/F装置(未图示)等连接。进而,有关传真装置和LAN I/F装置的图像信息以及代码信息的交换程序的控制,可以通过各连接装置的控制单元(未图示)和CPU301的相互通信进行。
有关数字彩色图像打印单元2后述。
以下,用图2说明控制单元2的构成。
图2是展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单元100的构成的概略图。
250是打印控制单元,301是作为控制装置的CPU,302是存储器,303是操作单元。
操作单元303由用于操作者输入处理执行内容和通知针对操作者的处理的信息以及警告等的带触摸屏的液晶构成。
控制单元100,如图2所示,由具有交换用于分别对数字图像处理单元113和打印控制单元250进行控制的信息的接口(以下称为“I/F”)的CPU301和操作单元303、存储器302构成。
以下,详细说明数字图像处理单元113以及控制单元100。
图3是展示对数字图像处理单元113以及控制单元100的打印控制单元250输出图像信号数据前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
502是箝位电路&Amp&S/H&A/D单元,503是描影单元,504是连接&MTF补正&原稿检测单元,505是输入掩蔽单元,506是选择器,507是颜色空间压缩&基底除去&LOG转换单元,508是延迟单元,509是波纹除去单元,510是变倍处理单元,511是UCR&掩蔽&黑文字反映单元,512是γ补正单元,513是滤波单元,514是页存储单元,515是基底除去单元,516是黑文字判定单元。
原稿台玻璃上的原稿反射来自光源103、104的光,该反射光被引导到CCD111中变换为电气信号(在CCD111是彩色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是RGB的彩色滤波器在1行CCD上以RGB顺序串联地配置,在3行CCD上,分别把R滤波器·G滤波器·B滤波器排列在各个CCD的每个上,也可以是滤波器被单片化或者滤波器和CCD分开构成)。
而且,该电气信号(模拟图像信号),被输入数字图像处理单元113,在箝位电路&Amp&S/H&A/D单元502中被采样保持(S/H),把模拟图像信号的黑电平箝位在基准电位,在被放大规定量后(上述处理顺序并不限于表述顺序),进行A/D转换,例如被变换为RGB各8位的数字信号。
而后,RGB信号在描影单元503中,在实施了描影补正以及黑补正后,在连接&MTF补正&原稿检测单元504中,当CCD111是3行CCD的情况下,连接处理因为行间的读取位置不同,所以根据读取速度调整每一行的延迟量,补正信号时间使得3行的读取位置相同,MTF补正因为根据读取速度和变倍率读取的MTF变化,所以补正该变化,原稿检测通过扫描原稿台玻璃上的原稿识别原稿尺寸。
经读取位置定时补正的数字信号,通过输入掩蔽单元505,补正CCD111的分光特性以及光源103·104以及反射伞105·106的分光特性。
输入掩蔽单元505的输出,被输入可以和外部I/F信号进行切换的选择器506。
从选择器506输出的信号被输入颜色空间压缩&基底除去&LOG转换单元507和基底除去单元515。
被输入到基底除去单元515的信号在被除去基底后,被输入判断原稿中的原稿是否是黑文字的黑文字判断单元516,从原稿生成黑文字信号。
另外,在输入了另一选择器506的输出的颜色空间压缩&基底除去&LOG转换单元507中,在颜色压缩中判断读取的图像信号是否进入可以在打印机中再现的范围,当进入的情况下直接再现,在没有进入的情况下通过补正图像信号使其进入可以用打印机再现的范围。
而后,进行基底除去处理,在LOG转换单元中从RGB信号变换为YMC信号。
其后,因为补正在黑文字判定单元516中生成的信号和定时,所以颜色空间压缩&基底除去&LOG变换单元507的输出信号在延迟单元508中被调整定时。
来自黑文字判定单元516和延迟单元508的二种信号,在波纹除去单元509中被除去波纹,在变倍处理单元510中在主扫描方向上被变倍处理。
而后,在UCR&掩蔽&黑文字反映单元511中,在变倍处理单元510中处理的信号,在UCR处理中从YMC信号中生成YMCK信号,在掩蔽处理单元中,在被补正为在打印机的输出中的信号的同时,在黑文字反映单元中在黑文字判定单元516中生成的判定信号被反馈到YMCK信号。
在UCR&掩蔽&黑文字反映单元511中被处理的信号,在用γ补正单元512调整浓度后,在滤波单元513中进行平滑或者边缘处理。
经以上处理的图像数据信息,被暂时存储在控制单元100上的页存储单元514中,根据来自打印控制单元250的各颜色的图像开头基准定时,在打印控制单元250中作为图像数据信号顺序与视频时钟同步地发送到打印控制单元250。
以下,返回图1说明数字彩色图像打印单元2的构成。
201是作为潜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扫描器,202是作为感光体的感光磁鼓,203是由显像装置和显像切换装置组成的各颜色显像器,204是作为第一转印装置的1次转印滚轮。
激光扫描器201、感光磁鼓202、各颜色显像器203,构成图像形成装置。
205是中间转印体,206是作为第二转印装置的2次转印滚轮,207是加压滚轮,208、209、210、211是纸盒,212、213、214、215是供纸滚轮,216、217、218、219是供纸分离滚轮,220是手动供纸滚轮,221是阻挡滚轮,222、223、224、225是纵向通路输送滚轮,230是清理片,231是刮片,232是废调色剂盒,233是兼做反转口的排纸口的排纸滚轮,234是两面通路,240是手动支架。
在图1中,打印控制单元250接收来自作为整个图像形成装置控制单元的控制单元100上的CPU301发出的控制信号。
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00的印刷开始等的控制信号,打印控制单元250进行数字彩色图像打印单元2的印刷控制。
激光扫描器201,把与图像数据信号对应的激光光,由多面反射镜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照射感光磁鼓202。
被形成在感光磁鼓202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感光磁鼓202在顺时针方向转动,到达4色显像转轮各颜色中的1颜色的套筒位置。
与在经感光潜像的感光磁鼓202的表面和施加了显像偏置电压的显像套筒面中间形成的电位量相应的调色剂,从各颜色显像器203飞向感光磁鼓202的表面,显像感光磁鼓202表面的静电潜像。
被形成在感光磁鼓202上的调色剂像,通过感光磁鼓202在顺时针方向转动,被转印到在反时针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体205上(1次转印)。
当是黑白颜色图像的情况下,对中间转印体205空出规定时间间隔顺序形成图像(1次转印)。
当是全彩色图像的情况下,使与感光磁鼓202上的各颜色对应的静电潜像,对每种颜色顺序出现在显像旋转的套筒位置上,进行显像和1次转印,在中间转印体205的4次旋转后,即在4颜色(黄色(Y),红色(M),兰色(C),黑色(K))的1次转印后,全彩色图像的1次转印结束。
另一方面,从各纸盒(上段纸盒208,下段纸盒209,第3段纸盒210,第4段纸盒211)中由各纸盒段的各供纸滚轮212、213、214、215供纸,由各纸盒段的各供纸分离滚轮216、217、218、219搬送的纸张,用纵向通路滚轮222、223、224、225搬送到阻挡滚轮221。
当手动供纸的情况下,被放置在手动支架240上的纸张,被手动供纸滚轮220搬送到阻挡滚轮221。
而后,在转印到中间转印体205的转印结束的定时,在中间转印体205和2次转印滚轮206之间搬送纸张。
其后,在纸张以被2次转印滚轮206和中间转印体205夹着的形式向定影器方向搬送的同时,被中间转印体205压着,中间转印体205上的4色调色剂像被2次转印到纸张上。
被转移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像,通过定影滚轮以及加压滚轮207加热、加压后被定影在纸张上。
进而,对于未被转移到纸张上而残留的在中间转印体205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在中间转印体205的表面上摩擦可以接触·离开的清理片230,通过刮取中间转印体205表面,在图像形成程序后半的后处理控制中被清理。
在感光磁鼓单元内,残留调色剂由刮片231从感光磁鼓202表面刮取,被搬送到与感光磁鼓单元内一体化的废调色剂盒232中。
进而,有吸附可能性的2次转印滚轮206的表面上的正负各极性的残留调色剂,通过交替施加2次转印正偏置以及2次转印负偏置,使各极性的残留调色剂吸附在中间转印体205上,通过用上述清理片230刮取残留调色剂,残留调色剂完全被清除,后处理控制结束。
定影有图像的纸张,经由排纸滚轮233排出。
在两面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因为载有定影后的图像的纸张经由排纸滚轮233在机外进行反转处理,所以纸张的前端暂时被排出排纸口,其后端以规定距离残留在机内而停止。
即,反转后为了把纸张引导到两面通路234,在使其后端残存在从作为反转待机位置的排纸滚轮233到规定距离跟前位置上的状态下,等待反转开始指示。
在反转待机位置上待机的纸张,在反转开始指示发出时由排纸滚轮233进行反转动作,在两面通道234中从反转待机位置搬送到两面待机位置。
在两面通路234中搬送的纸张,在被两面传感器检测到后,在行进规定距离后暂时在两面待机位置上待机。
而后,如果两面的第2面的图像准备完毕指示再供纸,则在再供纸位置上待机的纸张因为再次进行图像形成,所以,被搬送到阻挡滚轮221,进行两面第2面的图像形成。
在全彩色图像形成时,根据纸张尺寸是A4或者书信(LTR)等的小尺寸的情况,尽可能在中间转印体205的一周上形成2张图像(2张每幅)。进而,根据中间转印体205的周长和纸张长度,也可以控制在中间转印体205上形成3张以上的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副扫描方向的长度是LTR尺寸(=216mm)以下的纸张,进行控制使得在中间转印体205的一周上排列形成2个图像。
而后,在中间转印体205的一周上排列制成的2张图像,在单面图像形成时,对从同一纸盒208、209、210、211供纸的2张纸张,每次各1张进行转印。
另外,在两面图像形成时,对于在两面通道234上的两面待机位置上待机的已进行了单面制图的纸张,和从纸盒供纸的纸张,每次各进行1张转印。即,在两面图像形成时,在中间转印体205的一周上排列制图的图像,是要形成到在两面通路234上的两面待机位置上待机的纸张上的图像,和要形成到从纸盒提供的纸张上的图像这2个图像。
这种情况下,两面图像形成,是交替形成已被形成在一面上的两面图像数据的另一面的图像(对从再供纸单元提供的纸张的图像),还未形成图像的两面图像数据的一面的图像(对从供纸盒提供的纸张的图像)。
进而,对B4尺寸和A3尺寸,或者A4R尺寸等的,比LTR尺寸大的尺寸的纸张的图像,因为不能在中间转印体205的一周上排列制作2张图像,所以在中间转印体205的一周上只形成1张图像。
以下,用图4说明在两面图像形成时的图像形成顺序。
图4是用于说明在两面图像形成时的图像形成顺序的图,是说明要被形成在中间转印体205上的图像的形成顺序的图。中间转印体205的1周的长度如图所示,在图中展示中间转印体205的多周。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中间转印体205的1周中,假设把前半部分称为区域A,把后半部分称为区域B。
1α是纸张第1张的表面,1β是纸张第1张的背面,2α是纸张第2张的表面,2β是纸张第2张的背面,3α是纸张第3张的表面,3β是纸张第3张的背面,4α是纸张第4张的表面,4β是纸张第4张的背面,G1、G2、G3、G4、G5、G6、G7、G8是图像,G1、G3、G5、G7是对纸张表面的图像,G2、G4、G6、G8是对纸张背面的图像。进而,G1~G8中标注有G的号码表示图像的页号码。
图4展示在4张纸张上以两面形成共计8张图像时的例子。
在本实施例中的两面时的全彩色图像形成中,因为可以使已经完成单面制图的纸张在二个待机位置(两面待机位置以及反转待机位置)上等待,所以和供纸位置的纸张合计一共以对3张纸张的图像循环进行两面图像形成。
这时的图像形成顺序,如图4所示,两面制图的最初和最后的2张(分别相当于图像G2、G4,图像G5、G7)在1张每幅模式下在中间转印体205上的区域A上形成图像,第3张以后的纸张原则上通过把对在再供纸位置上待机的纸张的图像(奇数号码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体205上的区域A上,把对在供纸位置(或者供纸后的规定位置)上待机的纸张的图像(偶数号码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体205上的区域B上的2张每幅模式进行图像形成。
由此,在防止生产性下降的同时,可以在排纸单元中进行反转动作。即,通过2张每幅模式防止生产性下降。但是,如果使G2和G4为2张每幅模式,则在排纸单元中反转形成有G2的纸张β1的地方,因为形成有G4的纸张2β已进入,所以不能使纸张β1反转。因而,通过把G2以及G4设置为1张每幅模式,把G1以后的图像设置成2张每幅模式,可以避免该问题。
另外,形成有G2的纸张1β被反转,如果再供纸准备就绪,则进行要形成到纸张1α(纸张1β的背面)上的图像形成。在此,要形成到纸张1α上的图像G1,和应该被形成到从纸盒提供的纸张3β上的图像G6一同执行2张每幅模式。但是,在该2张每幅中,并不是以G6、G1的顺序排列形成的,而是如图4所示,按照G1、G6的顺序排列。即,G1被形成在区域A上,G6被形成在区域B上。其原因是,形成G1的纸张1α是待排出的纸张,形成G6的纸张3β是待反转后再供纸的纸张,如果形成G1的纸张1α跟着形成G6的纸张3β,则在纸张3β反转时纸张1α进入,纸张3β不能反转,但如果形成G6的纸张3β跟着形成G1的纸张1α,则在纸张1α被排出后,进行纸张3β的反转,并且,在应该形成到纸张3β的后续纸张2α上的图像的制图中因为需要4色(中间转印体205的4次转动)的时间,所以由于在纸张3β的反转中没有纸张2α进入,因而纸张3β可以反转。
进而,图4是展示1张每幅和2张每幅模式的控制以及2张每幅模式时的图像顺序的控制的图,但因为图4的横轴的纸张间隔和实际不同,所以用图7说明实际的纸张间隔。图7展示涉及图4中的图像G4、G1、G6,对中间转印体205的1次转印的状态以及从中间转印体250对纸张的2次转印的状态,对其它的图像也一样。对于图像G4在1张每幅模式下在中间转印体205的区域A上进行制图,通过使中间转印体205转动4圈,以Y、M、C、K的顺序对中间转印体205进行4色的1次转印。如果进行最后颜色K的1次转印,则中间转印体205继续反时针方向转动,在2次转印滚轮206的位置上中间转印体205上的4色图像,被2次转印到从纸盒提供到纸张2β。另一方面,在中间转印体205中,接着G4的K的1次转印,在2张每幅上进行图像G1以及G6的制图(把G1制图到区域A,把G6制图到区域B),通过使中间转印体205旋转4次,按照Y、M、C、K的顺序对中间转印体205进行4色的1次转印。如果对G1以及G6进行最终颜色的K的1次转印,则中间转印体205上的图像G1被2次转印到被再提供的纸张1α,图像G6,跟着纸张1α被2次转印到从纸盒提供的纸张3β。从图7可知,纸张2β和纸张1α的间隔宽,纸张1α和纸张3β的间隔接近。
以下,用图5以及图6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在两面图像形成时的1张每幅模式、2张每幅模式的图像形成切换处理。
图5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制图控制的流程图,图6是说明本实施例的两面制图控制的说明图。
1α~7α的α表示纸张的表面,1β~7β的β表示纸张的背面,数字表示纸张的顺序,在图6中1β、2β、6α,以及7α被省略。
如上所述,即使在两面图像形成时,也是在进行全彩色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作为原则,是在中间转印体205的一周上排列形成对经反转再提供的纸张的图像和对从纸盒提供的纸张的图像,但在以下所述的规定的条件中,该模式失效,产生不能在中间转印体205的一周上并排形成2张图像的情况。
例如,虽然可以准备要形成到被反转后提供的纸张上的图像数据,但不能准备应该和该图像并排形成在中间转印体205的一周上,并且应该形成到从纸盒提供的纸张上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从页记述语言到图像数据的展开花费时间的情况和因为在与外部I/F116连接的LAN上的业务的混杂而在数据转送中花费时间的情况等),和为了图像稳定化,例如需要测定图像浓度的处理(图像浓度测定处理)、清理处理、调色剂剩余量检测处理等的情况(为了图像稳定化的制图加工处理),或者如本实施例所示在具有旋转式的显像器的构成中,从彩色制图到黑白制图的颜色模式切换,产生需要旋转显像器的时间的情况(颜色模式的变更)等,相当于上述规定的条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需要在2张每幅模式的制图期间进入处理,所以因为不能如2张同时并存那样进行制图,所以每次进行1张制图(1张每幅)。
而后,如果能进行2张每幅模式,则再次向2张每幅的模式恢复。
根据图5的流程图说明其详细的控制。
在图5中,首先在步骤S501中,进行纸张尺寸是否是可以进行2张每幅模式的尺寸的判别处理。
在比LTR大的尺寸中,因为不能进行2张每幅模式,所以以1张每幅模式形成图像。
在LTR尺寸以下的情况下,因为可以进行2张每幅处理,所以以下判断在此前制图中是否有跳过处理(步骤S502)。
该跳过处理后述,但因为基本上是在2张每幅的控制模式失效的情况下的恢复处理中使用,所以通常不进行该跳过处理。
当有跳过处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12。当没有跳过处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03,进行前面的图像是否是在2张每幅模式下被形成在区域A上的判断。
在步骤S503中,当前面的图像在2张每幅模式下被形成在区域A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11,控制本图像(现图像)在2张每幅模式下被形成在区域B上。
在步骤S503中,当前面的图像未在2张每幅模式下被形成在区域A上情况下,进入步骤S504,判断前面的图像是否是在2张每幅模式下被形成在区域B上。
在步骤S504中,当前面的图像是在2张每幅模式下被形成在区域B上的情况下,控制本图像在2张每幅模式下被形成在区域A上(步骤S505)。
在步骤S504中,当判断为前面的图像不是在2张每幅模式下被形成在区域B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06,判断本图像是否是应该单面制图的图像。
在步骤S506中,当本图像是应该单面制图的图像的情况下,控制在2张每幅模式下形成在区域A上(步骤S508)。
在步骤S506中,当本图像不是应该单面制图的图像情况下,即,当是应该两面制图的图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07,判断本图像是否是应该形成到从两面再供纸单元提供的纸张上的图像。
在步骤S507中,当本图像是应该形成到从两面再供纸单元提供的纸张上的图像的情况下,控制在2张每幅模式下把本图像形成在区域A上(步骤S509),当本图像不是应该形成到从两面再供纸单元提供的纸张上的图像的情况下,即,当是应该形成到从纸盒提供的未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情况下,控制在1张每幅模式下形成本图像(步骤S510)。在此,在1张每幅模式中,如上所述控制在中间转印体205的区域A上形成图像。
即,步骤503以后的流程图,具体地展示了如果可以实施2张每幅的模式,则在2张每幅模式下形成图像,如果不能实施2张每幅模式,则以1张每幅模式形成图像的控制。
而后,如图6的1α、3β、2α、4β所示,在通常的两面图像形成时把对从再供纸单元提供的纸张的表面的图像,和对来自供纸的纸张的背面的图像这2个图像作为一对,在2张每幅模式下形成图像。
该处理,如果看各个图像,则交替实施图5中的步骤S505、步骤S511的处理。
但是,如上所述在种种条件下该模式失效,有产生不能形成如2张图像并存的情况。
以下,说明这种情况下的恢复处理。
例如,当前面图像在2张每幅模式下被形成在区域A上的情况下(步骤S503),在步骤S511中当本图像的形成在2张每幅形成的时间中时间不够时,因为进行跳过处理所以树立跳过处理的标记(S511)。
这时,前面图像虽然在2张每幅模式下被形成在区域A上,但因为在2张每幅模式的区域B上不存在图像,所以实际上变为1张每幅模式(在图6中的3α中,对从再供纸单元提供的纸张的图像在1张每幅模式下形成的部分)。
在本图像的制图准备就绪后,再次执行图5所示的流程图,在步骤S502中判断刚才树立的跳过处理标记,当有跳过处理标记的情况下,在步骤S512中判断本图像是否是应该单面制图的图像。
该跳过处理标记在步骤S502中被判断后被清除。在图6的例子中因为本图像是应该两面制图的图像,所以进入步骤S514。
在步骤S514中,判断本图像是否是应该形成到从再供纸单元提供的纸张的图像。
在步骤S514中,本图像,当是要形成在从再供纸单元提供的纸张上的图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15,在2张每幅模式下把本图像形成在区域A上。
在步骤S514中,本图像,当不是要形成在从再供纸单元提供的纸张上的图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16,在1张每幅模式下形成本图像(相当于图6中的5β)。
即,步骤S512以后的流程图,是具体地展示应该形成在从排纸口反转以及再供纸的预定的纸张上的图像,在不是2张每幅模式而是以1张每幅模式形成的这种限制下,进行恢复的控制的图。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步骤S514中,对第5张纸张的背面5β的图像(本图像),因为判断为不是对来自再供纸单元的纸张的图像,所以进入步骤S516。
而后,在步骤S516中通过作为1张每幅处理,进行2张每幅模式的恢复(图6中的5β)。
即,对于在1张每幅中完成了恢复后的图像,因为在步骤S502中跳过处理结束,所以在步骤S509中在2张每幅模式下返回对区域A的制图处理,以后交替形成对从两面再供纸单元提供的纸张的图像和从供纸一侧提供的纸张的图像。
如上所述,即使发生了在图像形成时因种种原因在中间转印体上不能如2图像同时并存那样制图的情况,通过不引起纸张干涉地返回2张每幅的模式,可以防止生产性的低下。
在两面图像形成中,由于不引起纸张干涉地返回2张每幅的模式,因而可以在两面循环页数进行图像形成,防止两面生产性的下降。
进而,在步骤S505、S509以及S515中,当本图像的下一图像是应该形成到从两面供纸单元提供的纸张的图像的情况下,在以2张每幅模式把本图像形成在区域A上的同时,树立跳过标志。由此,在两面图像形成中的最后的2图像,实际上分别以1张每幅模式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含感光体;中间转印体;把形成在上述感光体上的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第1转印器件;把上述已形成的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的第2转印器件;把纸张输送给上述第2转印器件的输送器件;反转用上述第2转印器件转印有图像的纸张再输送给上述第2转印器件的再输送器件;有选择地执行在上述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形成1个图像的第1模式以及在上述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形成2个图像的第2模式的控制器,其中,当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图像形成时执行上述第2模式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器在上述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的前半区域上形成应该形成到由上述再输送器件再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在上述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的后半周区域上形成应该形成到由上述输送器件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器,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在不执行上述第2模式而执行上述第1模式后,在恢复到上述第2模式前执行上述第1模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当应该形成到由上述再输送器件再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的形成准备就绪而应该形成到由上述输送器件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的形成尚未准备就绪时,上述控制器不执行上述第2模式而执行上述第1模式。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当由于从页记述语言到图像数据的展开需要时间而导致应该形成到由上述输送器件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的形成尚未准备就绪时,上述控制器不执行上述第2模式而执行上述第1模式。
4.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当由于LAN上的通信混杂使图像数据转送需要时间而导致应该形成到由上述输送器件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的形成尚未准备就绪时,上述控制器不执行上述第2模式而执行上述第1模式。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应该形成到由上述再输送器件再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形成之后且在应该形成到由上述输送器件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形成之前,在进行用于图像稳定化的处理时,上述控制器不执行上述第2模式而执行上述第1模式。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进行图像浓度测定处理时,上述控制器不执行上述第2模式而执行上述第1模式。
7.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进行清理处理时,上述控制器不执行上述第2模式而执行上述第1模式。
8.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进行调色剂残留量检测处理时,上述控制器不执行上述第2模式而执行上述第1模式。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应该形成到由上述再输送器件再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的形成和应该形成到由上述输送器件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的形成之间,在从全彩色制图切换到黑白制图时,上述控制器不执行上述第2模式而执行上述第1模式。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含用于在上述感光体上形成图像的多个显像器;使上述多个显像器之一移动到上述感光体附近的移动器件,其中,当在纸张上形成全彩色图像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器控制上述移动器件使上述多个显像器顺序移动到上述感光体附近,用上述第1转印器件将由1个显像器形成的上述感光体上的图像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体,在把由上述多个显像器形成的图像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后,控制上述第2转印器件使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全文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包含感光体;中间转印体;分别将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和纸张上的第1和第2转印器件;把纸张输送给第2转印器件的输送器件;反转转印了图像的纸张再输送给第2转印器件的再输送器件;选择执行在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形成1个或2个图像的第1和第2模式的控制器,其中,当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图像形成时执行第2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在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的前半区域上,形成应该形成到由再输送器件再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在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的后半周区域上形成应该形成到由输送器件输送的纸张上的图像,控制器,在不执行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图像形成的第2模式而执行第1模式后,在恢复到第2模式前执行第1模式。
文档编号G03G15/16GK1550923SQ20041000778
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7日
发明者佐藤明彦, 高田慎一, 浜野成道, 大野徹, 森田健二, 岡雄志, 一, 二, 道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