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72696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了薄膜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 及其驱动方法,更详细来说,涉及上述显示装置的动图像显示性能的改善。
背景技术
在CRT (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等脉冲型显示装置中,在每一 个像素中,交替反复显示图像的点亮期间和不显示图像的熄灭期间。例如,即 使在进行动图像显示时,由于在更新l个画面的图像时插入熄灭期间,所以在 人的视觉中不会留下运动物体的残影。因此,能够清晰地区分背景和运动物体, 从而能够很自然地识别动图像。
在保持型显示装置、例如使用了TFT (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 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各像素的亮度由各像素电容所保持的电压来决定,像素电 容中的保持电压在更新后将保持l帧期间。在上述保持型显示装置中,作为像 素数据而需保持在像素电容中的电压在被写入后就一直被保持到下一次更新, 因此,各帧的图像在时间上接近前l帧图像。由此,在显示动图像的情况下, 在人的视觉中将留下运动物体的残影。例如,显示运动物体的图像产生像拖尾 一样的残影(以下,称该残影为"拖尾残影")。
在保持型显示装置例如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在显示动图像 时会产生上述的拖尾残影,所以, 一直以来,以动图像显示为主的电视机等显 示器大多采用脉冲型的显示装置。但是,近年来,对电视机等显示器的轻量化 和薄型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响应上述要求,易于轻量化和薄型化的液晶显 示装置、即保持型显示装置的使用也就得以急速增加。
在诸如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等的保持型显示装置中,为消除上述拖尾 残影,例如,人们采用了以下众所周知的方法,即,在帧间插入黑显示期间(以 下称其为"插黑处理(Black Insertion)")从而(模拟地)实现液晶显示装置 的显示脉冲化(例如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l-
年3月5日。
专利文献2:
年9月19日。
专利文献3:
年3月30日。
专利文献4: 年9月9日。
专利文献5: 年10月26日。
专利文献6: 年3月22日。
专利文献7: 年6月10曰。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66918号公报,
公开日2003
曰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9-243998号公报,
公开日1997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11-85115号公报,
公开日1999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4-253827号公报,
公开日2004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296841号公报,
公开日2001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2-82657号公报,
公开日2002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4-165749号公报,
公开日200
发明内容
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脉冲化显示。
图15是表示用于实现脉冲化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及其显示部的等 效电路的框图。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作为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 300、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器400、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部IOO、 用于控制源极驱动器300和栅极驱动器400的显示控制电路200、灰度电压源 600。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部100包括多条(m条)作为扫描信号线的栅极线 GLl GLm、多条(n条)分别与上述栅极线GLl GLm交叉的作为数据信号线 的源极线SU SLn以及多个(mXn个)分别与上述栅极线GLl GLm和源极线 SLl SLn的交叉点对应设置的像素形成部。上述像素形成部被配置成矩阵状而 构成像素阵列,各像素形成部由作为开关元件的TFTIO、像素电极、作为对置 电极的共用电极Ec和液晶层构成。其中,TFT10的栅极端连接从所对应的交叉 点通过的栅极线GLj且其源极端连接从上述交叉点通过的源极线SLi;上述像素 电极连接上述TFT10的漏极端;上述共用电极Ec由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共用;
上述液晶层被夹持在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共用的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Ec之间。
通过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Ec形成液晶电容,该液晶电容构成像素电容Cp。另外,
为了将电压可靠地保持在像素电容,还可设置与液晶电容并列的辅助电容,这 里省略其说明和图示。
源极驱动器300和栅极驱动器400向各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极提供与所要 显示的图像相应的电位。从电源电路(未图示)向共用电极Ec提供预定电位 Vcom。由此,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Ec之间的电位差所对应的电压被施加至液晶, 通过施加该电压的来控制液晶层的透光量,从而进行图像显示。偏光板用于通 过向液晶层施加电压来控制光的透过量。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配置有偏光 板以实现常黑显示。
显示控制电路200从外部的信号源接收表示所要显示的图像的数字视频信 号Dv、与该数字视频信号Dv对应的水平同步信号HSY和垂直同步信号VSY以及 用于控制显示动作的控制信号Dc,并根据上述信号Dv、 HSY、 VSY和Dc,生 成并输出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数据时钟信号SCK、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 表示所要的图像的数字图像信号DA (相当于视频信号Dv的信号)、栅极启动 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作为用于使 显示部100显示由上述数字视频信号Dv表示的图像。
在内部存储器中根据需要对视频信号Dv进行定时调整等处理,生成数字图 像信号DA后从显示控制电路200输出。生成数字时钟信号SCK作为决定源极驱 动器300内的移位寄存器的动作定时的信号。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SY生成数据 启动脉冲信号SSP,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仅在每一水平扫描期间中的预定期间 成为高电平(H电平)并在移位寄存器内传送。根据垂直同步信号VSY生成栅 极启动脉冲信号GSP,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仅在每一帧期间(1垂直扫描期间) 中的预定期间成为H电平的信号。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SY生成栅极时钟信号 GCK。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SY和控制信号Dc生成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和栅极 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 (GOEl GOEq)。
上述由显示控制电路200生成的信号中的数字图像信号DA、电荷共享控制 信号Csh、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和数据时钟信号SCK被输入源极驱动器300, 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被
输入栅极驱动器400。
栅极驱动器300根据数字图像信号DA、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和数据时钟 信号SCK,在每一水平扫描期间依次生成数据信号S (1) S (n)作为与数字 图像信号DA表示的图像在各水平扫描线上的像素值相当的模拟电压,并将其分 别施加至源极线SLl SLn。源极驱动器300采用点反转驱动方式,即,输出数 据信号S (1) S (n),使得向液晶层施加的电压的极性在每一帧期间反转, 并且,在各帧内,在每一条栅极线和每一条源极线也反转。因此,源极驱动器 300向源极线SLl SLn施加电压使得被施加给相邻源极线的电压极性反转,并 且,使得被施加各源极线SLi的数据信号S (i)的电压极性在每一水平扫描期间 发生反转。这里,作为被施加给源极线的电压发生极性反转的基准的电位是数 据信号S (1) S (n)的直流电平(相当于直流成分的电位), 一般来说,该 直流电平与共用电极Ec的直流电平不一致,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于由各像素形成 部的TFT的栅极-漏极之间的寄生电容Cgd所产生的馈通电压AVd。在寄生电容 Cgd产生的馈通电压AVd相对液晶的光学阈值电压Vth充分小的情况下,数据信 号S (1) S (n)的直流电平与共用电极Ec的直流电平可视为相等的电平,因 此,可以认为数据信号S (1) S (n)的极性、即,对源极线施加的电压的 极性以共用电极Ec的电位(对置电压)为基准在每一水平扫描期间发生反转。
另外,在上述源极驱动器300中,为了减少功耗,采用电荷共享方式,艮P, 在数据信号S (1) S (n)的极性反转时相邻的源极线之间短路。因此,源极 驱动器300的输出部即输出数据信号S (1) S (n)的部分形成如图6所示的结 构。也就是说,在上述输出部中,接收根据数字图像信号DA生成的模拟电压信 号d (1) d (n),对上述模拟电压信号d (1) d (n)实施阻抗转换,从而 生成数据信号S (1) S (n)作为需要通过源极线SLl SLn传输的视频信号。 上述输出部具有n个输出缓冲器31作为进行上述阻抗转换的电压跟随器。用于 生成模拟电压信号d (1) d (n)的灰度基准电压采用由灰度电压源600生成 的电压VO Vp。各缓冲器31的输出端连接作为开关元件的第1M0S晶体管 SWa。数据信号S (i)从各缓冲器31输出后,通过第lMOS晶体管SWa从源极驱 动器300的输出端输出(i=l, 2,…,n)。另外,相邻源极驱动器300的相邻输 出端之间由作为开关元件的第2M0S晶体管SWb连接(由此,相邻源极线之间
由第2MOS晶体管SWb连接)。向上述输出端之间的第2MOS晶体管SWb的栅极 端提供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向上述连接各缓冲器31的输出端的第1M0S晶体 管SWa的栅极端提供反相器33的输出信号、即,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的逻辑 反转信号。
因此,在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无效(低电平)时,第lMOS晶体管SWa导 通(成为导通状态),第2MOS晶体管SWb截止(成为截止状态),因此,数 据信号由各缓冲器31通过第lMOS晶体管SWa从源极驱动器300输出。另一方 面,在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有效(高电平)时,第lMOS晶体管SWa截止(成 为截止状态),第2MOS晶体管SWb导通(成为导通状态),因此,停止各缓 冲器31的数据信号输出(即,停止对源极线SLl SLn施加数据信号S (1) S (n)),显示部100中的相邻源极线通过第2MOS晶体管SWb发生短路。
源极驱动器300生成如图3的a所示的模拟电压信号d (i)作为在每一水平扫 描期间(1H)极性反转的视频信号。显示控制电路200生成如图3的b所示的电 荷共享控制信号Csh,该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在各模拟电压信号d (i)极性反 转时仅在预定期间(一水平消隐期间左右的较短期间)Tsh内成为高电平(H电 平)(以下,将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成为H电平的期间称为"电荷共享期间")。 如上所述,当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为低电平(L电平)时,各模拟电压信号d (i)作为数据信号S (i)被输出;当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为H电平时,停止对 源极线SLl SLn施加数据信号S (1) S (n),并且相邻源极线之间短路。在 本结构中,由于采用了点反转驱动方式,因此相邻源极线的电压互为相反极性, 并且其绝对值大致相等。因此,各数据信号S (i)的值即各源极线SLi的电压在 电荷共享期间Tsh和用于进行黑显示的电压(以下,简称"黑显示电压")相 等。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各数据信号S (i)以数据信号S (i)的直流电平 VSdc为基准发生极性反转,因此,如图3的c所示,在电荷共享期间Tsh,大致 等于数据信号S (i)的直流电平VSdc。另外,上述结构作为降低功耗的装置已 被现有技术涉及(参照专利文献2、 3),其中,在上述结构中,在数据信号极 性反转时相邻源极线短路,从而使各源极线的电压(数据信号S (i)的直流电 平VSdc)等于黑显示电压。另外,上述结构并不限于图6所示的结构。
栅极驱动器400根据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驱动
器控制信号GOEr (r=l, 2,…,q),在数字图像信号DA的各帧期间(各垂直 扫描期间),大致对每一水平扫描期间依次选择栅极线GLl GLm,从而对各 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容)写入数据信号S (1) S (n),并且,在数据信号 S (1) S (n)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选择栅极线GLj (j=l m),从而 进行后述的插黑处理。也就是说,栅极驱动器400分别对栅极线GLl GLm施加 扫描信号G (1) G (m),该扫描信号G (1) G (m)包含如图3的d和e所 示的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和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栅极线GLj被施加上述脉 冲Pw和Pb后成为选择状态,连接选择状态的栅极线GLj的TFT10成为导通状态 (连接非选择状态的栅极线的TFT10成为截止状态)。这里,像素数据写入脉 冲Pw在水平扫描期间(lH)中的相当于显示期间的有效扫描期间内成为H电平, 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在水平扫描期间(1H)中的相当于消隐期间的电荷共享 期间Tsh内成为H电平。在本结构中,如图3的d和e所示,在各扫描信号G (j) 中,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和在该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之后最初出现的黑显示 电压施加脉冲Pb之间为2/3帧期间。在l帧期间(IV)连续出现3个黑显示电压 施加脉冲Pb,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之间的间隔为一水平扫描期间(1H)。
以下参照图3说明通过上述源极驱动器300和栅极驱动器400对显示部100 进行驱动的情况。在显示部100中,栅极线GLj连接各像素形成部中的TFT10的 栅极端。当栅极线GLj被施加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时,上述TFT10导通,连接 该TFT10的源极端的源极线SLi的电压作为数据信号S (i)的值被写入该像素形 成部。也就是说,源极线SLi的电压被像素电容Cp保持。之后,上述栅极线GLj 在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出现之前的期间Thd内成为非选择状态,因此,已写 入上述像素形成部的电压保持不变。
在上述非选择状态期间(以下称为"像素数据保持期间")Thd后的电荷 共享期间Tsh,对栅极线GLj施加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如上所述,在电荷共 享期间Tsh中,各数据信号S (i)的值即各源极线SLi的电压与数据信号S (i) 的直流电平大致相等(即,成为黑显示电压)。因此,当上述栅极线GLj被施 加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时,上述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容Cp所保持的电压向黑 显示电压变化。但是,由于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的脉宽较小,为了确保像素 电容Cp中的保持电压成为黑显示电压,如图3的d和e所示,在每一帧期间对上
述栅极线GLj连续施加3个间隔为一水平扫描期间(1H)的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 Pb。由此,由与上述栅极线GLj连接的像素形成部形成的像素的亮度(由像素 电容的保持电压决定的透光量)L (j, i)发生如图3的f所示的变化。
因此,在连接各栅极线GLj的像素形成部所对应的一显示行中,在像素数 据保持期间Thd内进行基于数字图像信号DA的显示,之后,在期间Tbk内进线 黑显示,其中,期间Tbk是在施加上述3个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后到像素数据 写入脉冲Pw被施加给上述栅极线GLj的时刻为止的期间。由此,通过在各帧期 间插入进行黑显示的期间(以下称为"黑显示期间")Tbk,来实现液晶显示 装置的脉冲化显示(impulse-type display)。
由图3的d和e可知,在相邻扫描信号G (p之间,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的 出现时刻错开一水平扫描期间(1H),因此,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的出现时 刻也错开一水平扫描期间(1H)。因此,每一显示线的黑显示期间Tbk也错开 一水平扫描期间(1H),这样,所有的显示行都能确保相同长度的黑信号插入 期间。由此,能够充分确保黑信号插入期间而无需縮短像素电容Cp的充电期间, 其中,像素电容Cp用于进行像素数据写入。另外,无需因为要实施插黑处理而 提高源极驱动器300等的动作速度。
在图3所示的脉冲化结构中,在数据信号极性反转时的黑信号插入期间内, 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具有与黑显示相应的值,在有效扫描期间内因写入像素值 而选择各扫描信号线并经过预定的像素值保持期间后,各扫描信号线在黑信号 插入期间内至少有l次成为选择状态。由此,在上述各扫描信号线因写入像素 值而在有效扫描期间内再次成为选择状态之前一直保持黑显示期间,所以,所 有的显示行都可确保相同长度的黑信号插入期间。因此,能够充分确保黑信号 插入期间而无需縮短像素电容Cp的充电期间,其中,像素电容Cp用于进行像素 数据写入。从而可通过实现脉冲化显示来改善动图像的显示性能。
但是,在利用上述插黑处理实现脉冲化显示时,会带来这样的问题,艮P: 较之于未进行上述脉冲化显示的情况,其显示的伽马特性恶化。
图16表示在未借助于插黑处理实现脉冲化显示的情况下进行显示时的伽 马特性曲线(off:实线)以及在借助于插黑处理实现脉冲化显示的情况下进行 脉冲化显示时的伽马特性曲线(on:虚线)。在上述的伽马特性曲线中,横轴
表示利用最大灰度将显示数据灰度标准化后所得到的值,纵轴表示利用最大灰 度将实际可识别的显示亮度标准化后所得到的亮度比。在一般的显示装置中伽 马设定值为2.2,在不采用脉冲化显示的通常保持模式下的伽马值与其一致。在 这种情况下,当显示模式由上述状态变换为脉冲驱动模式时,如图中的粗箭头
所示,伽马特性将向伽马值(Y)大于2.2的方向发生变化。上述伽马值2.2是 能够得到高显示品质的优选值。
因此,在借助于插黑处理实现脉冲化显示的情况下,较之于未采用脉冲化 显示的情况,当显示数据的灰度变化时亮度变化不自然,从而造成显示品质恶 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进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能够在进行基于 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时提高显示的伽马特性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通过对像素 施加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从而进行显示,能够对每一个像素仅在一帧内的预 定期间实施插黑处理进行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伽马特性调整部,在进行基
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
根据上述发明,在对每一个像素仅在l帧内的预定期间实施插黑处理进行 显示的情况下,g卩,在进行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的情况下,伽马特性调 整部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由此,能够提高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的伽马特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该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通过对像素施加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从而进行显示,能 够对每一个像素仅在l帧内的预定期间实施插黑处理进行显示,该驱动方法的
特征在于,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
根据上述发明,在对每一个像素仅在l帧内的预定期间实施插黑处理进行 显示的情况下,即,在进行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的情况下,调整显示的 伽马特性。由此,能够提高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的伽马特性。
通过上述,能够实现一种可在进行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时提高显示 的伽马特性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
通过上述,能够实现一种可在进行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时提高显示 的伽马特性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在以下的描述中会变得十分明了。以下,
参照附图来明确本发明的优点。


图l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显示装置的要部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显示装置的源极驱动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的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4是说明对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的伽马特性实施调整的第1图表。 图5是说明对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的伽马特性实施调整以及对非基于插黑 处理时的显示的伽马特性实施调整的第2图表。
图6是表示源极驱动器的输出部的第1结构示例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源极驱动器的输出部的第2结构示例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源极驱动器的输出部的第3结构示例的电路图。
图9 (a)是表示显示装置的栅极驱动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9 (b)是表示显示装置的栅极驱动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的栅极驱动器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ll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是表示显示装置的要部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灰度电压源的结构示例的电路框图。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灰度电压源的D/A转换部的结构示例的电路图。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是表示显示装置的要部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要部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说明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的伽马特性变化的图表。
1、 11、 21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250、 251、 252 显示控制电路(伽马特性调整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方式I)
以下根据图1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l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l的结构和其显示 部的等效电路的框图。该液晶显示装置l包括作为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源极
驱动器300、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器400、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部 100、对源极驱动器300和栅极驱动器400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电路(伽马特性 调整部)250、 ROM500和灰度电压源600。液晶显示装置l通过所具有的上述结 构,能够切换执行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模式和非脉冲化显示模式。在本 实施方式中,作为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的一个示例,说明了利用电荷共 享期间并在该期间内写入黑信号的情况,但是,电荷共享并不是必需的,只要 基于插黑处理实现脉冲化显示即可。另外,插入的黑信号无需是与最小亮度对 应的电压,只要最终达到从最小亮度开始的预定范围内的亮度所对应的电压即 可。以下,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简称为脉冲化显示。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的显示部100包括多条(m条)作为扫描信号线的栅极 线GLl GLm、多条(n条)分别与上述栅极线GLl GLm交叉的作为数据信号 线的源极线SLl SLn以及多个(mXn个)分别对应于上述栅极线GLl GLm 和源极线SLl SLn的交叉点设置的像素形成部。上述像素形成部被配置成矩阵 状从而构成像素阵列,各像素形成部由作为开关元件的TFTIO、像素电极、作 为对置电极的共用电极Ec和液晶层构成。其中,TFT10的栅极端与通过所对应 的交叉点的栅极线GLj连接,并且,源极端与通过上述交叉点的源极线SLi连接; 像素电极连接上述TFT10的漏极端;在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共用地设置上述共 用电极Ec;在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共用地设置的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Ec之间夹 持有上述液晶层。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Ec形成液晶电容,该液晶电容构成像素 电容Cp。另外,为了使像素电容可靠地保持电压,可以设置与液晶电容并列的 辅助电容,这里省略其说明和图示。
通过源极驱动器300和栅极驱动器400,向各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极提供与 所要显示的图像对应的电位,从电源电路(未图示)向共用电极Ec提供预定电 位Vcom。由此,对液晶施加与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Ec之间的电位差对应的电压, 通过该电压的施加来控制液晶层的透光量,从而进行图像显示。在向液晶层施 加电压从而控制透光量时利用偏光板。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l中,配置偏 光板使得可进行常黑显示。
显示控制电路250从外部的信号源接收用于表示所要显示的图像的数字视 频信号Dv、上述数字视频信号Dv所对应的水平同步信号HSY和垂直同步信号
VSY、以及用于控制显示动作的控制信号Dc,根据上述信号Dv、 HSY、 VSY和 Dc,生成并输出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数据时钟信号SCK、电荷共享控制信 号Csh、表示所要显示的图像的数字图像信号DA(相当于视频信号Dv的信号)、 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作 为使显示部100显示上述数据视频信号Dv所表示的图像。
在内部存储器中根据需要对视频信号Dv进行定时调整等处理后,将其作为 数字图像信号DA从显示控制电路250输出。显示控制电路250包括数据转换部 250a,该数据转换部250a根据从显示控制电路250的外部的ROM500读出的信 息,输出与视频信号Dv对应的数据图像信号DA。另外,ROM500也可设置于显 示控制电路250的内部。
这里,作为一个示例,说明帧频控制的例子,通过帧频控制将视频信号Dv 模拟地转换成更精细的数字图像信号DA。在上述帧频控制中,如果要使显示数 据中包含由8位视频信号Dv所无法表现的精度的灰度时,就通过数据转换部 250a将8位的灰度数据列转换成l帧内的分时数据列,就能够利用8位灰度数据模 拟地表现精度更高的灰度,例如10位灰度数据。另外,在ROM500中预先存储 有与数据转换部250a所要求的模拟10位数字图像信号DA对应的8位数字图像信 号的分时数据列的信息。数据转换部250a根据从ROM500读出的信息,将转换 后的8位分时数据列作为数字图像信号DA的数据列进行输出。
生成数据时钟信号SCK作为决定源极驱动器300内的移位寄存器的动作定 时的信号。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SY生成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作为仅在每一 个水平扫描期间的预定期间成为高电平(H电平)并且在移位寄存器内进行传 输的信号。根据垂直同步信号VSY生成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作为仅在每l 帧期间(l垂直扫描期间)的预定期间内成为H电平的信号。根据水平同步信号 HSY生成栅极时钟信号GCK。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SY和控制信号Dc生成电荷共 享控制信号Csh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 (GOEl GOEq)。
在上述由显示控制电路250生成的信号中,数据图像信号DA、电荷共享控 制信号Csh、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和数据时钟信号SCK被输入源极驱动器300, 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被 输入栅极驱动器400。
如图2所示,源极驱动器300由数据信号生成部302和输出部304构成。数据 信号生成部302根据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和数据时钟信号SCK,由数据图像信 号DA生成分别与源极线SLl SLn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d (1) d (n)。用于 选择模拟电压信号d (1) d (n)的灰度基准电压是由灰度电压源600生成的 电压VO Vp。输出部304包括由电压跟随器构成的输出缓冲器,通过该输出缓 冲器对各模拟电压信号d(i)实施阻抗转换后将其作为数据信号S(i)输出(i=l, 2,…,n),其中,对数据信号生成部302生成的每一个模拟电压信号d (i)设 置上述电压跟随器。如后所述,根据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在电荷共享期间 Tsh内,停止对源极线SLl SLn施加数据信号S (I) S (n),并且,相邻源 极线之间发生短路。输出部304包括用于实现上述动作的开关电路和电源(详 见后述)。
源极驱动器300采用下述驱动方式、S卩,点反转驱动方式,所述点反转驱 动方式为输出数据信号S (1) S (n),使得向液晶层施加的电压的极性在 每一帧期间反转,并且,在各帧内对每一条栅极线及每一条源极线发生反转。 因此,源极驱动器300使得被施加给源极线SLl SLn的电压的极性在每一条源 极线发生反转,并且,被施加给各源极线SLi的数据信号S (i)的电压极性在每 一水平扫描期间反转。这里,向源极线施加的电压发生极性反转的基准电位是 数据信号S (1) S (n)的直流电平(相当于直流成分的电位), 一般来说, 该直流电平与共用电极Ec的直流电平不一致,二者的差异在于各像素形成部的 TFT的栅极-漏极之间的寄生电容Cgd所产生的馈通电压(feed through voltage) AVd。在寄生电容Cgd产生的馈通电压AVd相对于液晶的光学阈值电压Vth充 分小的情况下,可将数据信号S (1) S (n)的直流电平和共用电极Ec的直流 电平视作相等的电平,因此,可以认为数据信号S (1) S (n)的极性、艮P, 向源极线施加的电压的极性以共用电极Ec的电位(对置电压)为基准在每一水 平扫描期间发生反转。
另外,在上述源极驱动器300中,为了减少功耗,采用电荷共享方式,艮口, 在数据信号S (1) S (n)的极性反转时相邻的源极线之间短路。因此,源极 驱动器300的输出部304形成如图6所示的结构。也就是说,该输出部接收根据 数字图像信号DA生成的模拟电压信号d (1) d (n),通过对上述模拟电压信
号d (1) d (n)实施阻抗转换,生成数据信号S (1) S (n)作为要通过源 极线SLl SLn传输的视频信号。上述输出部具有n个输出缓冲器31作为用于进 行上述阻抗转换的电压跟随器。各缓冲器31的输出端连接作为开关元件的第 lMOS晶体管SWa,从各缓冲器31输出的数据信号S (i)通过上述第1M0S晶体 管SWa从源极驱动器300的输出端输出(i=l, 2,…,n)。另外,作为开关元 件的第2MOS晶体管SWb连接源极驱动器300的相邻输出端之间(由此,相邻源 极线之间通过第2MOS晶体管SWb实现连接)。另外,向上述输出端之间的第 2MOS晶体管SWb的栅极端提供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向上述连接各缓冲器31 的输出端的第lMOS晶体管SWa的栅极端提供反相器33的输出信号、即,电荷 共享控制信号Csh的逻辑反转信号。
因此,当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无效(低电平)时,第lMOS晶体管SWa导 通(成为导通状态),第2MOS晶体管SWb截止(成为截止状态),因此,各 缓冲器31输出的数据信号通过第lMOS晶体管SWa从源极驱动器300输出。另一 方面,当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有效(高电平)时,第lMOS晶体管SWa截止(成 为截止状态),第2MOS晶体管SWb导通(成为导通状态),因此,各缓冲器 31不输出数据信号(即,停止对源极线SLl SLn施加数据信号S(l) S(n)), 显示部100中的相邻源极线通过第2MOS晶体管SWb短路。
源极驱动器300生成如图3的a所示的模拟电压信号d (i)作为在每一水平扫 描期间(1H)极性反转的视频信号;显示控制电路250生成如图3的b所示的电 荷共享控制信号Csh,该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在各模拟电压信号d (i)极性反 转时仅在预定期间(一水平消隐期间左右的较短期间)Tsh内成为高电平(H电 平),以下,将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成为H电平的期间称作"电荷共享期间"。 如上所述,当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为低电平(L电平)时,输出各模拟电压信 号d (i)作为数据信号S (i);当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为H电平时,停止对源 极线SLl SLn施加数据信号S (1) S (n),并且相邻源极线之间短路。在本 结构中,由于采用了点反转驱动方式,因此相邻源极线的电压互为相反极性, 并且其绝对值大致相等。因此,在电荷共享期间中,各数据信号S (i)的值即 各源极线SLi的电压和用于进行黑显示的电压(以下,简称"黑显示电压")相 等。在本液晶显示装置l中,各数据信号S(i)以数据信号S(i)的直流电平VSdc
为基准发生极性反转,因此,如图3的c所示,在电荷共享期间Tsh中,大致等于 数据信号S (i)的直流电平VSdc。另外,上述结构作为降低功耗的装置已被现 有技术涉及(参照专利文献2、 3),其中,在上述结构中,在数据信号极性反 转时相邻源极线短路,从而使各源极线的电压等于黑显示电压(数据信号S (i) 的直流电平VSdc)。另外,上述结构并不限于图6所示的结构。
栅极驱动器400根据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驱动 器控制信号GOEr (r=l, 2,…,q),在数字图像信号DA的各帧期间(各垂直 扫描期间),大致对每一水平扫描期间依次选择栅极线GLl GLm,从而对各 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容)写入数据信号S (1) S (n),并且,在数据信号 S (1) S (n)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选择栅极线GLj (j-l m),从而 进行后述的插黑处理。也就是说,栅极驱动器400分别对栅极线GLl GLm施加 扫描信号G (1) G (m),该扫描信号G (1) G (m)包含如图3的d和e所 示的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和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栅极线GLj被施加上述脉 冲Pw和Pb后成为选择状态,与选择状态的栅极线GLj连接的TFT10成为导通状 态(与非选择状态的栅极线连接的TFT10成为截止状态)。这里,像素数据写 入脉冲Pw在水平扫描期间(1H)的相当于显示期间的有效扫描期间内成为H电 平,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在水平扫描期间(1H)的相当于消隐期间的电荷共 享期间Tsh内成为H电平。在本结构中,如图3的d和e所示,在各扫描信号G (j) 中,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和在该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之后最初出现的黑显示 电压施加脉冲Pb之间为2/3帧期间。在l帧期间(IV)连续出现3个黑显示电压 施加脉冲Pb,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之间的间隔为一水平扫描期间(1H)。
另外,栅极驱动器400的结构详见后述。
以下,参照图3说明通过上述源极驱动器300和栅极驱动器400对显示部100 (参照图l)进行驱动的情况。在显示部100中,栅极线GLj连接各像素形成部 中的TFT10的栅极端。当栅极线GLj被施加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时,上述TFTIO 导通,与该TFT10的源极端连接的源极线SLi的电压作为数据信号S (i)的值被 写入该像素形成部。也就是说,源极线SLi的电压被像素电容Cp保持。之后, 上述栅极线GLj在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出现之前的期间Thd内为非选择状态, 因此,已写入上述像素形成部的电压保持不变。在上述非选择状态期间(以下称为"像素数据保持期间")Thd后的电荷
共享期间Tsh,对栅极线GLj施加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如上所述,在电荷共 享期间Tsh中,各数据信号S (i)的值即各源极线SLi的电压与数据信号S (i) 的直流电平大致相等(即,成为黑显示电压)。因此,当上述栅极线GLj被施 加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时,上述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容Cp所保持的电压向黑 显示电压变化。但是,由于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的脉宽较小,为了确保像素 电容Cp中的保持电压成为黑显示电压,如图3的d和e所示,在每一帧期间对上 述栅极线GLj连续施加3个间隔为一水平扫描期间UH)的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 Pb。由此,由连接上述栅极线GLj的像素形成部形成的像素的亮度(由像素电 容的保持电压决定的透光量)L (j, i)发生如图3的f所示的变化。
因此,在连接各栅极线GLj的像素形成部所对应的一显示行中,在像素数 据保持期间Thd内进行基于数字图像信号DA的显示,之后,在期间Tbk内进线 黑显示,其中,期间Tbk是在施加上述3个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后到像素数据 写入脉冲Pw被施加给上述栅极线GLj的时刻为止的期间。由此,通过在各帧期 间插入进行黑显示的期间(以下称为"黑显示期间")Tbk,来实现液晶显示 装置的脉冲化显示。
由图3的d和e可知,在相邻扫描信号G (j)之间,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的 出现时刻错开一水平扫描期间(1H),因此,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的出现时 刻也错开一水平扫描期间(1H)。因此,每一显示行的黑显示期间Tbk也错开 一水平扫描期间(1H),这样,对所有的显示行都能确保相同长度的黑插入期 间。由此,能够充分确保黑插入期间而无需縮短像素电容Cp的充电期间,其中, 像素电容Cp用于进行像素数据写入。另外,无需因为要实施插黑处理而提高源 极驱动器300等的动作速度。
在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l中,显示控制电路250的数据转换部250a在脉 冲化显示模式下根据视频信号DV从ROM500读出的数字图像信号DA不同于在 非脉冲化显示模式下读出的数字图像信号DA。上述脉冲化显示模式和非脉冲化 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是根据图l所示的控制信号CSIon/off来进行的。其中,该 控制信号CSIon/ off从显示控制电路250的外部输入数据转换部250a,用于控制 脉冲化显示模式和非脉冲化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动作。在脉冲化显示模式下,
为了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读出在ROM500中预先存储的与脉冲化显示模式用 的伽马特性对应的数据列的信息,并将模拟多位化的视频信号Dv转换为数字图 像信号DA。另外,在非脉冲化显示模式下,读出在ROM500中预先存储的与非 脉冲化显示模式用的伽马特性对应的数据列的信息,并将模拟多位化后的视频 信号Dv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DA。
图4是用于说明上述伽马特性调整的第1示例。
在图4中,横轴表示利用最大灰度将显示数据灰度标准化后所得到的值, 纵轴表示利用最大灰度将实际可识别的显示亮度标准化后所得到的亮度比。实 线所示的伽马特性曲线El表示在非脉冲化显示模式(off)下的特性,伽马值(Y ) 为2.2。虚线所示的伽马特性曲线E2表示脉冲化显示模式(on)下的特性,伽马 值(Y )大于2.2。上述两曲线都是在各灰度所对应的电压被设定为灰度电压源 600的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得到的曲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脉冲化显示模 式下,对变动的伽马特性进行调整,使得伽马特性曲线E2和伽马特性曲线E1 — 致。
在进行调整使得伽马特性曲线E2和伽马特性曲线E1 —致时,数据转换部 250a向ROM500发送表示脉冲化显示模式的信息和模拟10位的数据列的信息。 由于要求将图4中伽马特性曲线E2的灰度n所对应的点A的亮度比转换为伽马特 性曲线El的灰度n所对应的点B的亮度比。所以,ROM500将数据转换部250a发 出的伽马特性曲线E2的点A的灰度n (标准灰度)所对应的数据的读出请求理解 成对伽马特性曲线E2上点C的灰度n+k (标准灰度)的读出请求,其中,在该点 C能够得到与伽马特性曲线E2上的点B相同的亮度比。ROM500对此进行响应, 向数据转换部250a发回与模拟10位的数据列对应的8位分时数据列的信息。另一 方面,在非脉冲化显示模式下,对于数据转换部250a请求读出的数据列的信息, ROM500向数据转换部250a发回伽马特性曲线El的、与模拟10位的数据列对应 的8位分时数据列的信息。
以下,根据图5,说明伽马特性调整的第2示例。
在脉冲化显示模式下,如图5的粗箭头所示,如果从非脉冲化显示模式向 脉冲化显示模式切换时伽马特性变化过大时,变动的伽马特性可能难以完全调 整为伽马值2.2的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非脉冲化显示模式下不
对伽马特性进行调整,而预先使伽马特性曲线F0成为伽马值小于2.2的曲线,例 如,上述伽马值为1.5的曲线,其中,伽马特性曲线FO是在各灰度所对应的电压 为基准电压时所得到的曲线。这样,在非脉冲化显示模式下,将伽马特性曲线 F0调整为伽马值为2.2的伽马特性曲线F1。由此,在伽马特性曲线F2和伽马值为 2.2的伽马特性曲线F1之间伽马值的差变小,所以,易于进行调整以使得伽马特 性曲线F2和伽马特性曲线F1 —致,其中,上述伽马特性曲线F2是在脉冲化显示 模式下发生变化所得到的曲线。关于伽马特性曲线FO、 F2的调整,与第l示例 的情况相同。
在上述第l示例中,独立地调整伽马特性曲线E2的伽马特性。在第2示例中, 分别独立地调整伽马特性曲线F0的伽马特性和伽马特性曲线F2的伽马特性。像 这样,如图5的细箭头所示,在第2示例中,进行调整使得两条伽马特性曲线向 两条曲线之间的目标伽马特性靠近并最终一致。
如上述伽马特性调整的第l、第2示例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对每 一像素在预定的水平消隐期间施加的电压来仅对l帧内的预定期间进行插黑处 理从而进行显示时,即,在利用插黑处理进行脉冲化显示时,显示控制电路250 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这里,显示控制电路250通过调整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 期间的显示数据来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伽马特性,从 而提高插黑显示时的伽马特性。
如上所述,能够实现一种在进行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时可提高显示 的伽马特性的显示装置。
另外,在上述第l示例中,通过调整伽马特性,使得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 时的显示的伽马特性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显示的伽马特性一致,因 此,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和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都能同样取得良好的显示 伽马特性。
另外,在上述第2示例中,显示控制电路250就下述两种情况分别调整显示 伽马特性利用在预定的水平消隐期间对每一像素施加的电压来仅对l帧内的 预定期间进行插黑处理从而进行的显示,即,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非 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这里,在进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显示控制电路 250通过调整显示数据从而对显示伽马特性进行调整,在进行基于插黑处理的
显示时,通过调整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的显示数据来调整显示的伽马特 性,因此,能够简单地调整伽马特性。从而,能够提高插黑显示时的伽马特性。 在第2示例中,即使在仅靠调整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而难以 接近进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的情况下,利用基于插黑处理的显 示时的伽马特性与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存在差异的特性,如图 5所示地,预先使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偏离所期望的伽马特性, 这样,通过调整上述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 示时的伽马特性,能够很容易地使上述两者的伽马特性接近所期望的伽马特 性。
通过上述,能够实现一种在进行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的情况下可提 高显示的伽马特性的显示装置。
进而,在上述第2示例中,使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调整结果
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调整结果一致,因此,进行基于插黑处 理的显示和进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均能同样取得良好的显示伽马特性。
以下,进一步说明源极驱动器300。
上述利用图6表示了源极驱动器300的输出部304的第1结构示例。图7是表 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源极驱动器300的输出部304的第2结构示例的电路图。该结 构示例的输出部304包括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由作为开关元件的n个第lMOS 晶体管SWa和(n-l)个第2M0S晶体管SWb、以及反相器33构成。在这一点上, 与第1结构示例的源极驱动器300的输出缓冲器相同。第2结构示例的输出部304 与第1结构示例的源极驱动器300的输出部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第2结构示例 的输出部304包括电荷共享电压固定用电源35,该电荷共享电压固定用电源35 的正极通过作为开关元件的第3MOS晶体管SWb2与源极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 该源极驱动器需要连接任一条源极线SL (i)(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连接需要 与第n条源极线SLn连接的输出端)。向第3MOS晶体管SWb2的栅极端输入电荷 共享控制信号Csh,电荷共享电压固定用电源35的负极接地。该电荷共享电压 固定用电源35是提供与进行黑显示的电压相等的固定电压Esh的电压提供部, 该电压Esh的电压范围为O灰度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S (i)的值至O灰度的正极 性的数据信号S (i)的值。另外,该电压Esh在电荷共享期间Tsh内,根据黑显
示电压施加脉冲Pb被施加至像素电极(参照图3)。但是,由于存在寄生电容 Cgd,该像素电极的电压(像素电压)在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下降时减小与馈 通电压Avd相当的值。因此,由于需要考虑对馈通电压AVd进行校正,因此, 即使将上述电源电压Esh设定为接近对置电压的值,像素电压也不一定能够成 为与进行黑显示的电压相等的电压。
在上述第2结构示例中,基于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在电荷共享期间Tsh 以外的期间(有效扫描期间)内,数据信号生成部302生成的模拟电压信号d (1) d (n)通过缓冲器31作为数据信号S (1) S (n)被输出并被施加至 源极线SLl SLn,在电荷共享期间Tsh中,停止对源极线SLl SLn施加数据信 号S(l) S(n),并且,相邻的源极线之间短路(其结果,所有的源极线SL1 SLn之间短路)。并且,根据上述第2结构示例,在电荷共享期间Tsh中,向各 源极线SLi (i=l n)提供电荷共享电压固定用电源35的电压Esh (参照图7)。
但是,如图7所示,在上述第l结构示例中,多条源极线通过多个MOS晶体 管SWb连接电荷共享电压固定用电源35。因此,所有的源极线SLl SLn的电压 成为相同的电荷共享电压Esh需要若干时间。其结果,由于电荷共享期间Tsh的 长度,在插黑处理中,需由各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容保持的黑显示电压不能成 为相等的电压,从而不能充分地抑制上述类型的拖尾的产生。
以下,说明源极驱动器的输出部的第3结构示例,在该结构示例中,在电 荷共享期间Tsh中所有的源极线SLl SLn在短时间内成为同一电压Esh。
图8是表示源极驱动器300的输出部304的第3结构示例的电路图。对该结构 示例的输出部304的构成要素中与第2结构示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 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与第2结构示例同样地,在本结构示例的输出部304中,对各源极线SLi (i=l n)分别设置l个作为开关元件的第2M0S晶体管SWc。在上述第2结构示 例中,开关电路构成为在相邻源极线之间插入l个第2M0S晶体管SWb。而在 本结构示例中,开关电路构成为在各源极线SLi和电荷共享电压固定用电源35 之间分别插入I个第2MOS晶体管SWc。也就是说,在本结构示例中,需连接各 源极线SLi的源极驱动器的输出端通过上述第2MOS晶体管SWc中的任意一者 连接电荷共享电压固定用电源35的正极。向所有上述第2MOS晶体管SWc的栅
极端提供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
根据上述第3结构示例,基于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在电荷共享期间Tsh 以外的期间(有效扫描期间)内,由数据信号生成部302生成的模拟电压信号d (1) d (n)作为数据信号S (1) S (n)经由缓冲器31输出并施加至源极 线SLl SLn,在电荷共享期间Tsh中,停止对源极线SLl SLn施加数据信号S (1) S (n),并且,相邻源极线之间短路(其结果,所有的源极线SLl SLn 之间短路)。并且,根据上述第3结构示例,在电荷共享期间Tsh中,向各源极 线SLi (i=l n)提供电荷共享电压固定用电源35的电压Esh (参照图8)。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400的结构。
图9 (a)和图9 (b)是表示如图3的d和e进行动作的栅极驱动器400的一结 构示例的框图。该结构示例的栅极驱动器400由多个(q个)其中包括移位寄存 器的作为局部电路的栅极驱动器用IC (Inter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芯片411、 412、…、41q构成。
如图9 (b)所示,各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包括移位寄存器40、与该移位寄 存器40的各级对应所设置的第1AND栅极41和第2AND栅极43、根据第2AND栅 极43的输出信号gl gp输出扫描信号Gl Gp的输出部45,接收从外部输入的启 动脉冲信号SPi、时钟信号CK和输出控制信号OE。启动脉冲信号SPi被输入移 位寄存器40的输入端,从移位寄存器40的输出端输出要被输入下一级的栅极驱 动器用IC芯片的启动脉冲信号SPo。另外,分别向第1AND栅极41输入时钟信号 CK的逻辑反转信号,分别向第2AND栅极43输入输出控制信号OE的逻辑反转信 号。移位寄存器40的各级的输出信号Qk (k=l p)分别被输入各级所对应的第 1AND栅极41,各级所对应的第1AND栅极41的输出信号分别被输入各级所对应 的第2AND栅极43。
如图9 (a)所示,通过级联连接上述结构的多个(q个)栅极驱动器用IC 芯片411 41q,实现本结构示例的栅极驱动器400。也就是说,各栅极驱动器 用IC芯片中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启动脉冲信号SPo的输出端)连接下一级 的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内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启动脉冲信号SPi的输入端), 使得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411 41q中的移位寄存器40形成l个移位寄存器(以 下,这种通过级联连接形成的移位寄存器被称为"组合移位寄存器")。从显
示控制电路250向最前一级的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411内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入 端输入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最后一级的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41q内的移位寄 存器的输出端未与外部连接。另外,显示控制电路250输出的栅极时钟信号GCK 被作为时钟信号CK共用地输入各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411 41q。另一方面,显 示控制电路250生成的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由第l 第q的栅极驱动器 输出控制信号GOEl GOEq构成,上述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l GOEq 分别被作为输出控制信号OE独立地输入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411 41q。
以下,参照图10说明上述结构示例的栅极驱动器400的动作。显示控制电 路250生成如图10的a所示的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该信号仅在像素数据写入 脉冲Pw所对应的期间Tspw和3个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所对应的期间Tspbw内 成为H电平(有效),并且,生成如图10的b所示的栅极时钟信号GCK,该信号 仅在每一水平扫描期间(1H)的预定期间内成为高电平。当上述栅极启动脉冲 信号GSP和栅极时钟信号GCK被输入图9 (a)和图9 (b)所示的栅极驱动器400 时,输出图10的c所示的信号作为最前一级的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411的移位寄 存器40的第一级的输出信号Q1。该输出信号Q1在各帧期间包括1个与像素数据 写入脉冲Pw对应的脉冲Pqw和l个与3个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对应的脉冲 Pqbw, l个脉冲Pqw和l个Pqbw之间大致间隔像素数据保持期间Thd。根据栅极 时钟信号GCK,在栅极驱动器400的组合移位寄存器中依次传输上述脉冲Pqw 和脉冲Pqbw。与此相应地,从组合移位寄存器的各级分别输出具有图10的c所 示的波形的信号,其中,输出的信号之间分别错开一个水平扫描期间(1H)。
另外,如上所述,显示控制电路250生成要向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411 41q 提供的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l GOEq,其中,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 411 41q构成栅极驱动器400。这里,在上述第r级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41r内的 移位寄存器40的任意一级输出与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对应的脉冲Pqw的期间 内,要提供给第r级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41r的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r成 为L电平,但是,由于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的调整,在栅极时钟信号GCK的脉 冲附近的期间内成为H电平。另外,上述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r在上述 第r级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41r内的移位寄存器40的任意一级输出与像素数据写 入脉冲Pw对应的脉冲Pqw的期间之外的期间内成为H电平,但是,在栅极时钟
信号GCK从H电平变成L电平后的预定期间Toe(电荷共享期间Tsh包括预定期间 Toe)内成为L电平。例如,向最前一级的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411提供如图10 的d所示的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l。另外,由于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的 调整,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l GOEq中包含的脉冲(相当于在上述预 定期间内成为H电平,以下称其为"写入期间调整脉冲")根据所需要的像素 数据写入脉冲Pw,在栅极时钟信号GCK上升之前上升,在栅极时钟信号GCK 下降之后下降。另外,也可以不使用上述的写入期间调整脉冲,而仅使用栅极 时钟信号GCK的脉冲来调整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
在各栅极驱动器用IC芯片41r (r=l q)中,根据上述移位寄存器40的各级 的输出信号Qk (k=l p)、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 GOEr,第lAND栅极41和第2AND栅极43生成内部扫描信号gl gp,在输出部 中对上述内部扫描信号gl gp进行电平转换,输出要向栅极线施加的扫描信号 Gl Gp。由此,如图10的e和f所示,向栅极线GLl GLm依次施加像素数据写 入脉冲Pw,并且,在施加像素数据写入脉冲的时刻开始经过像素数据保持期间 Thd的时刻向栅极线GLj (j=l m)施加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之后,按照一 水平扫描期间(1H)间隔向栅极线GLj (j=l m)施加2个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 Pb。在像这样地施加了3个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后,维持L电平直至下一帧期 间的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被施加为止。也就是说,在施加上述3个黑显示电压 施加脉冲Pb后直到下一帧期间的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被施加为止,成为黑显示 期间Tbk。
如上所述,根据图9 (a)和图9 (b)所示结构的栅极驱动器400,能够在液 晶显示装置l中实现图3的c f所示的脉冲化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脉冲化显示中,在数据信号S (i)的极性反转时的各电荷 共享期间Tsh内,各源极线SLi的电压成为与黑显示电压相等的值(参照图3的c); 从施加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开始并经过2 / 3帧期间长度的像素数据保持期间 Thd后,在电荷共享期间Tsh内按照一水平扫描期间来间隔向各栅极线GLj施加 的3个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 (参照图3的d和e)。由此,在下一帧期间的像素 数据写入脉冲Pw被施加之前成为黑显示期间Tbk。因此,对各帧插入约l/3帧 期间的黑显示期间。也就是说,用于脉冲化驱动的黑显示期间Tbk每一显示行
错开一水平扫描期间(1H),对所有的显示行插入相同长度的黑显示期间(参 照图3的d和e)。由此,无需缩短用于像素数据写入的像素电容Cp的充电期间, 就可充分确保要插入的黑显示期间。另外,无需提高用于插黑处理的源极驱动 器300等的动作速度。
上述实施方式的栅极驱动器400并不限于图9 (a)和图9 (b)所示的结构, 只要是能生成图3的d和e所示的扫描信号G (1) G (m)的结构即可。另外, 如图3的d和e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每l帧期间向各栅极线GLj施加3个黑 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但是,l帧期间中的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的个数并不 限于3个,也就是说,在1帧期间内,l条栅极线在黑信号插入期间成为选择状 态的次数并不限于3次,能够使显示成为黑电平的l次以上即可。如图3的f所示, 通过改变在l帧期间的黑显示电压施加脉冲Pb的个数,能够将黑显示期间Tbk的 黑电平(显示亮度)设定为所期望的值。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施加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后,在经过了2/3 帧期间长度的像素数据保持期间Thd的时刻,向各栅极线GLj施加黑显示电压施 加脉冲Pb (参照图3的d和e),相当于对各帧插入约l/3帧期间的黑显示期间。 但是,黑显示期间Tbk并不限于l/3帧期间。延长黑显示期间Tbk,脉冲化的效 果变大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动图像的显示性能(例如,可抑制拖尾残影),但 由于会使显示亮度降低,因此,需要在充分考虑脉冲化的效果和显示亮度之后 设定适当的黑显示期间Tbk。
另夕卜,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lMOS晶体管SWa、第2M0S 晶体管SWb和第3MOS晶体管SWb2或第2MOS晶体管SWc、以及反相器33形成 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被包括在源极驱动器300中。对于该开关电路,在电荷 共享期间Tsh中停止向源极线SLl SLn施加数据信号S (1) S (n),并且, 上述源极线SLl SLn (各相邻源极线)之间短路。但是,也可以是在源极驱动 器300的外部设置上述开关电路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结构,例如,在显示部100内 借助于TFT将上述开关电路与像素阵列形成为一体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数字图像信号DA设为模拟多位的分时数据,其 中,数字图像信号DA是显示控制电路250要提供给源极驱动器300的信号。但并 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任意形式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而,显示控制电路250提供
给源极驱动器300的图像信号并不限于数字信号。例如,也可以考虑以下结构,
即,在显示控制电路250内处理数字信号并调整其伽马特性,将调整后的数据 转换成模拟信号并提供给源极驱动器。源极驱动器的结构可根据上述信号的形 态作适当的变更。 (实施方式2)
以下根据图1至图4以及图6至图13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ll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ll及其显示部的 等效电路的框图。该液晶显示装置ll包括作为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 器300、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器400、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部IOO、 对源极驱动器300和栅极驱动器400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电路(伽马特性调整 部)251、 ROM501、 502和灰度电压源700。液晶显示装置l l通过上述结构,能 够切换执行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模式和非脉冲化显示模式。在本实施方 式中,作为上述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的一例,说明了利用电荷共享期间 在其定时写入黑信号的方式。但是,电荷共享并不是必需的,只要能够通过插 黑处理并实现脉冲化显示即可。另外,插入的黑信号可以不是与最小亮度对应 的电压,只要最终达到从最小亮度开始的预定范围内的亮度所对应的电压即 可。以下,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简称为脉冲化显示。
另外,源极驱动器300、栅极驱动器400和显示部1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 所说明的相同,在此处省略其说明。
显示控制电路251从外部的信号源接收用于表示所要显示的图像的数字视 频信号Dv、上述数字视频信号Dv所对应的水平同步信号HSY和垂直同步信号 VSY、以及用于控制显示动作的控制信号Dc,根据上述信号Dv、 HSY、 VSY和 Dc,生成并输出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数据时钟信号SCK、电荷共享控制信 号Csh、表示所要显示的图像的数字图像信号DA(相当于视频信号Dv的信号)、 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 上述信号作为使显示部100显示上述数据视频信号Dv所表示的图像的信号。
在内部存储器中根据需要对视频信号Dv进行定时调整等处理,生成数字图 像信号DA后从显示控制电路251输出。生成数字时钟信号SCK作为决定源极驱 动器300内的移位寄存器的动作定时的信号。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SY生成数据
启动脉冲信号SSP,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在每一水平扫描期间中的预定期间成
为高电平(H电平)并在移位寄存器内传送。根据垂直同步信号VSY生成栅极 启动脉冲信号GSP,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在每一帧期间(l垂直扫描期间)中 的预定期间成为H电平的信号。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SY生成栅极时钟信号GCK。 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SY和控制信号Dc生成电荷共享控制信号Csh和栅极驱动器 输出控制信号GOE (GOEl GOEq)。
上述由显示控制电路251生成的信号中的数字图像信号DA、电荷共享控制 信号Csh、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和数据时钟信号SCK被输入源极驱动器300, 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被 输入栅极驱动器400。
另外,显示控制电路251包括切换电路251a。从显示控制电路251的外部向 该切换电路251a输入控制信号CSIon/off以控制脉冲化显示模式与非脉冲化显 示模式之间的切换。切换电路251a根据上述控制信号CSIon/off,使得脉冲化 显示模式下的灰度基准电压和非脉冲化显示模式下的灰度基准电压互不相同, 其中,上述灰度基准电压是由灰度电压源700生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 上述结构,在进行脉冲化显示模式时,对图4所示的伽马特性曲线E2进行调整 使其和伽马特性曲线E1 —致。这里,在图4中,例如,为调整使得伽马特性曲 线E2上的与灰度n(标准化灰度)对应的点A的亮度比与伽马特性曲线El上的与 灰度n对应的点B的亮度比相等,将能得到点C的亮度比的灰度基准电压设定为 调整后的伽马特性曲线E2的点B的灰度基准电压,其中,点C是未调整的伽马特 性曲线E2上的与灰度n+k (标准化灰度)对应的点。因此,相同灰度n所对应的 伽马特性曲线E2的点B上的灰度基准电压和伽马特性曲线E1的点A上的灰度基 准电压不同。
为此,作为灰度电压源700的一个示例,采用图12所示的D/A转换器,该 D / A转换器能够通过变更作为输入数字信号的寄存器设定值来调整DA转换结 果。切换电路251a从ROM501或502读出上述灰度电压源700的寄存器的设定值。 ROM501存储有脉冲化显示模式(CSIon)用的灰度基准电压所对应的寄存器设 定值,ROM502存储有非脉冲化显示模式(CSIoff)用的灰度基准电压所对应 的寄存器设定值。切换电路251a通过I2C总线向灰度电压源700传送根据控制信
号CSIon/ off从ROM501或ROM502读出的寄存器设定值。
灰度电压源700通过I2C总线接口701从端子SDA接收上述寄存器设定值, 从而对各寄存器(在图12中,寄存器0 A)设定寄存器值。由此,D/A转换 逻辑电路703由各寄存器值生成与其相应的模拟电压。然后,在电压跟随器704 中将上述生成的模拟电压进行缓冲,并作为灰度基准电压(在图12中是V0 V9) 输出。所输出的灰度基准电压相当于图11所示的电压V0, VI,…,Vp。
图13表示上述D / A转换器的结构示例。图13的D / A转换器是阶梯电阻型 D/A转换器,包括3个电阻R和6个电阻2R。在该结构中,例如,输入数字信号 (寄存器值)是4位。上述3个电阻R分别设置在节点A和节点B之间、节点B和 节点C之间、节点C和节点D之间。上述6个电阻2R分别设置在第一位输入端L1 和节点A之间、第2位输入端L2和节点B之间、第3位输入端L3和节点C之间、第 4位输入端L4和节点D之间、节点A和GND之间、节点D和GND之间。各输入端 L1 L2相当于图12中的1个寄存器702,节点A相当于图12中的D/A转换逻辑电 路703的1个输出端。节点A连接电压跟随器704的输入端,图13中的电压跟随器 704的输出端Eo相当于图12中的电压跟随器704的输出电压V0 V9的l个输出 端。
根据图13所示的结构,根据输出端L1 L4的加权对输入输入端L1 L4的寄 存器值实施加权处理所生成的电压被输出到输出端Eo。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对每一像素在预定的水平消隐期间施加的电压来 仅对l帧内的预定期间进行插黑处理从而进行显示时,即,在基于插黑处理进 行脉冲化显示时,显示控制电路251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由此,例如,通过 调整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的伽马特性使其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的伽马特 性一致,从而可提高伽马特性。
通过上述,能够实现一种可提高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的伽马特性的 显示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显示控制电路251 通过调整灰度基准电压来调整伽马特性,其中,该灰度基准电压被选作为与上 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对被选作为与上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的灰度基准电 压所进行的调整即为对于相同的显示数据,通过改变对像素的施加电压来调
整亮度比。因此,能够很容易地调整伽马特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D/A转换器生成的灰度基准电压中选择与上
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其中,上述灰度基准电压被生成为与输入数字信号对
应的模拟输出电压。在进行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显示控制电路251向上述D / A转换器输入输入数字信号来调整与上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其中,上述 输入数字信号与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显示数据所对应的电压对应。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过D/A转换器生成灰度基准电压、进行基于插黑处理 的显示时,显示控制电路251仅仅通过将上述D/A转换器的输入数字信号转换 成与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显示数据所对应的电压对应的上述输入数字信 号来调整灰度基准电压,所以,能够利用通用电路结构来实现伽马特性调整。 (实施方式3)
以下,根据图1至图14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21及其显示部的 等效电路的框图。该液晶显示装置21包括作为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 器300、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器400、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部IOO、 对源极驱动器300和栅极驱动器400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电路(伽马特性调整 部)252、 ROM500、 501、 ROM 502和灰度电压源700。液晶显示装置21通过上 述结构,能够切换执行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模式和非脉冲化显示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的一例,说明了利用电 荷共享期间在其定时写入黑信号的方式。但是,电荷共享并不是必需的,只要 能够通过插黑处理实现脉冲化显示即可。另外,插入的黑信号可以不是与最小 亮度对应的电压,只要最终达到从最小亮度开始的预定范围内的亮度所对应的 电压即可。以下,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简称为脉冲化显示。
另外,源极驱动器300、栅极驱动器400、 ROM500、 ROM 501、 ROM 502 和显示部1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和2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显示控制电路252包括数转换部252a和切换电路252b,能够进行实施方式l 所述的伽马特性调整和实施方式2所述的伽马特性调整。数据转换部252a形成与 图l所示的数据转换部250a相同的结构,切换电路252b形成与图ll的切换电路 251a相同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号CSIon/off可以作为共用的信号输入上述数据转换部252a和切换电路252b,其中,控制信号CSIon / off用于脉冲
化显示模式与非脉冲化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控制。
数据转换部252a利用被存储于ROM500中的信息来调整数字图像信号DA 从而进行伽马特性调整;切换电路252b利用被存储于ROM501或ROM502中的 信息来调整灰度电压源700生成的灰度基准电压从而进行伽马特性调整。例如, 上述结构能够适用于下述通过切换电路252b粗调脉冲化显示模式时的伽马特 性,并通过数据转换部252a微调脉冲化显示模式时的伽马特性。也就是说,即 使调整对象的伽马特性较大偏离所期望的伽马特性时,也能很容易地通过调整 灰度电压源700生成的灰度基准电压进行伽马特性调整,但是,由于可能存在 调整精度不充分的情况。所以,再通过调整数字图像信号DA进行伽马特性调整, 从而弥补上述精度不足的缺陷。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对每一像素在预定的水平消隐期间施 加的电压来仅对l帧内的预定期间进行插黑处理从而进行显示时,即,在基于 插黑处理进行脉冲化显示时,显示控制电路252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由此, 例如,通过调整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使其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 示的伽马特性一致,从而可提高伽马特性。
通过上述,能够实现一种可提高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的伽马特性的 显示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在进行上述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 上述伽马特性调整部通过调整上述一帧内除预定期间以外的期间的上述显示 数据,来进行上述伽马特性调整。
根据上述结构,伽马特性调整部通过调整一帧内除上述预定期间以外的期 间的显示数据,能够很容易地调整伽马特性,因此,能够提高在进行基于插黑 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在进行上述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上述 伽马特性调整部通过调整灰度基准电压来进行上述伽马特性调整,其中,该灰 度基准电压被选作为与上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
根据上述结构,调整被选作为与上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的灰度基准电 压,也就是对于相同的显示数据通过变更对像素的施加电压来调整亮度比,所
以,能够容易地调整伽马特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从上述灰度基准电压中选择与上述显示数 据对应的电压,其中,上述灰度基准电压作为与输入数字信号对应的模拟输出 电压,由D/A转换器生成;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上述伽马特性 调整部通过向上述D / A转换器输入上述输入数字信号来调整与上述显示数据 对应的电压,其中,上述输入数字信号和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上 述显示数据所对应的电压对应。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过D / A转换器生成灰度基准电压、进行基于插黑处理 的显示时,伽马特性调整部仅通过将上述D / A转换器的输入数字信号转换成与
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显示数据所对应的电压对应的输入数字信号来调整 灰度基准电压,所以,能够利用通用电路结构来实现伽马特性调整。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上述 伽马特性调整部进一步通过调整一帧内除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的上述显 示数据,进行上述伽马特性调整。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伽马特性调整部除了通过调整灰度基准电压来调整伽 马特性,还通过调整一帧内除预定期间以外的期间的显示数据来调整伽马特 性。通过调整灰度基准电压对伽马特性进行的调整为伽马特性的粗调,通过调 整显示数据对伽马特性进行的调整为伽马特性的微调,这样,即使在通过调整 灰度基准电压而未能充分地调整伽马特性时,能够高精确度地实现所期望的伽 马特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通过上述伽马特性调整,使得基于上述插 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和非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一致。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同样都能取 得良好的显示伽马特性。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通过对像素施 加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从而进行显示,能够对每一个像素仅在l帧内的预定 期间实施插黑处理进行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伽马特性调整部,在进行非基 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调整上述显示数据来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并 且,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调整一帧内除上述预定期间之外
的期间的上述显示数据来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
根据上述结构,伽马特性调整部就下述两种情况分别调整显示的伽马特 性对每一个像素仅在l帧内的预定期间实施插黑处理进行显示,即,基于插 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以及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这里,在进行非基于插黑 处理的显示时,伽马特性调整部通过调整显示数据从而对显示伽马特性进行调 整,在进行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调整一帧内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 的显示数据来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因此,能够简单地调整伽马特性。从而, 能够提高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
另外,即使在仅靠调整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也难以接近非基 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的情况下,利用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 特性与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存在差异的特性,预先使非基于插 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偏离所期望的伽马特性,这样,通过调整上述基于 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能够很 容易地使上述两者的伽马特性接近所期望的伽马特性。
通过上述,能够实现一种可在进行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的情况下提 高显示的伽马特性的显示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使得非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 的上述伽马特性调整结果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上述伽马特性调整 结果一致。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同样都能取 得良好的显示伽马特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利用对上述每一个像素在预定的水平消隐 期间施加的电压进行上述插黑处理,其中,对上述每一个像素设定上述预定的 水平消隐期间。
根据上述结构,在显示装置中,利用对每一个像素在预定的水平消隐期间 施加的电压进行插黑处理,其中,对每一个像素设定上述预定的水平消隐期间, 从而能够提高显示的伽马特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可以为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 通过调整一帧内除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的上述显示数据,进行上述伽马特
性调整。
根据上述方法,通过调整一帧内除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的上述显示数 据来进行上述伽马特性调整,因此,能够很容易地调整伽马特性,从而可提高 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可以为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 通过调整灰度基准电压进行上述伽马特性调整,其中,该灰度基准电压被选作 为与上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
根据上述方法,调整被选作为与上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的灰度基准电 压,也就是对于相同的显示数据通过变更对像素的施加电压来调整亮度比,所 以,能够容易地调整伽马特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可以为从上述灰度基准电压中选择与上述显 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其中,上述灰度基准电压作为与输入数字信号对应的模拟 输出电压,由D/A转换器生成;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对上 述D / A转换器输入上述输入数字信号来调整与上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其 中,上述输入数字信号和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上述显示数据所对 应的电压对应。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过D/A转换器生成灰度基准电压、进行基于插黑处理
的显示时,伽马特性调整部仅仅通过将上述D / A转换器的输入数字信号转换成
与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显示数据所对应的电压对应的输入数字信号来调 整灰度基准电压,所以,能够利用通用电路结构来实现伽马特性调整。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可以为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 进一步通过调整一帧内除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的上述显示数据,来进行上 述伽马特性调整。
根据上述方法,除了通过调整灰度基准电压来调整伽马特性,还通过调整 一帧内除预定期间以外的期间的显示数据来调整伽马特性。通过调整灰度基准 电压对伽马特性进行的调整为伽马特性的粗调,通过调整显示数据对伽马特性 进行的调整为伽马特性的微调,这样,即使在通过调整灰度基准电压也未能充 分地调整伽马特性时,能够高精确度地实现所期望的伽马特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可以为通过上述伽马特性的调整,使得基于
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的伽马特性和非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的伽马特性一 致。
根据上述方法,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同样都能取 得良好的显示伽马特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可以为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 该显示装置通过对像素施加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从而进行显示,对每一个像 素仅在一帧内的预定期间实施插黑处理进行显示,该显示装置驱动方法的特征 在于在进行非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调整上述显示数据来调整显 示的伽马特性;并且,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调整一帧内除 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的上述显示数据来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
根据上述方法,伽马特性调整部就下述两种情况分别调整显示伽马特性 对每一个像素仅在l帧内的预定期间实施插黑处理进行显示,g卩,基于插黑处
理的脉冲化显示;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这里,在进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 示时,伽马特性调整部通过调整显示数据从而对显示伽马特性进行调整,在进 行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调整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的显示数据来调 整显示的伽马特性,因此,能够简单地调整伽马特性。从而,能够提高基于插 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
另外,即使在仅靠调整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而难以接近非基 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的情况下,利用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 特性与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存在差异的特性,预先使非基于插 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偏离所期望的伽马特性,这样,通过调整上述基于 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能够很 容易地使上述两者的伽马特性接近所期望的伽马特性。
通过上述,能够实现一种可在进行基于插黑处理的脉冲化显示的情况下提 高显示时的伽马特性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为使进行非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上 述伽马特性调整结果和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上述伽马特性调整 结果一致。
根据上述方法,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同样都能取
得良好的显示伽马特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可以为利用对上述每一个像素在预定的水平 消隐期间施加的电压进行上述插黑处理,其中,对上述每一个像素设定上述预 定的水平消隐期间。
根据上述方法,利用对每一个像素在预定的水平消隐期间施加的电压进行 插黑处理,其中,对每一个像素设定上述预定的水平消隐期间,从而能够提高 显示的伽马特性。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 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通过对像素施加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从而进行显示,能够对每一个像素仅在一帧内的预定期间实施插黑处理进行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伽马特性调整部,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上述伽马特性调整部通过调整一帧内 除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的上述显示数据,来进行上述伽马特性调整。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上述伽马特性调整部通过调整灰度基 准电压来进行上述伽马特性调整,其中,该灰度基准电压被选作为与上述显示 数据对应的电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灰度基准电压中选择与上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其中,上述灰度 基准电压作为与输入数字信号对应的模拟输出电压由D / A转换器生成;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上述伽马特性调整部通过向上述D / A转换器输入上述输入数字信号来调整与上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其中,上 述输入数字信号和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上述显示数据所对应的 电压对应。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上述伽马特性调整部进一步通过调整 一帧内除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的上述显示数据,进行上述伽马特性调整。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伽马特性调整,使得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和非 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一致。
7. —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通过对像素施加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从而进行显示,能够对每一个像素仅在一帧内的预定期间实施插黑处理进行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伽马特性调整部,在进行非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调整上 述显示数据来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并且,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 通过调整一帧内除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的上述显示数据来调整显示的伽 马特性。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得非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上述伽马特性调整结果和基于上述 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上述伽马特性调整结果一致。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对上述每一个像素在预定的水平消隐期间施加的电压进行上述插黑 处理,其中,对上述每一个像素设定上述预定的水平消隐期间。
10. —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该显示装置通过对像素施加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从而进行显示,能够对每一个像素仅在一帧内的预定期间实施插黑处理进行显示,该显示装置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调整一帧内除上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的上述显示数据,进行上述伽马特性调整。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调整灰度基准电压来进行上述伽马特性调整,其中,该灰度基准电压被选作为与上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灰度基准电压中选择与上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其中,上述灰度基准电压作为与输入数字信号对应的模拟输出电压由D/ A转换器生成;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对上述D / A转换器输入上述输入数字信号来调整与上述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其中,上述输入数字信号和进 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上述显示数据所对应的电压对应。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进一步通过调整一帧内除上述预定期 间之外的期间的上述显示数据,来进行上述伽马特性调整。
15.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伽马特性的调整,使得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和 非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一致。
16. —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该显示装置通过对像素施加与 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从而进行显示,能够对每一个像素仅在一帧内的预定期间 实施插黑处理进行显示,该显示装置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进行非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调整上述显示数据来调整显示 的伽马特性;并且,在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通过调整一帧内除上 述预定期间之外的期间的上述显示数据来调整显示的伽马特性。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进行非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上述伽马特性调整结果和进行基于上述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上述伽马特性调整结果一致。
18.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其特征 在于利用对上述每一个像素在预定的水平消隐期间施加的电压进行上述插黑 处理,其中,对上述每一个像素设定上述预定的水平消隐期间。
全文摘要
在显示装置(1)中,显示控制电路(250)的数据转换部(250a)根据从ROM中读出的数据使得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数字图像信号(DA)和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数字图像信号(DA)互不相同,在ROM中分别存储两者的信息。由此,调整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使其与非基于插黑处理的显示时的伽马特性一致。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1390151SQ20068005345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8日
发明者细谷幸彦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