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传送装置、成像装置以及图像阅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60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传送装置、成像装置以及图像阅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传送装置、一种成像装置以及一种图像阅读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校正片材(例如记录纸张、原始文件等)的歪斜的结构,该片材被传送给成像单元和图像阅读单元中的一个。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成像装置或图像阅读装置(例如复印机装置、打印机或传真机装置)有片材传送装置,用于将片材例如记录纸张或原始文件(下文中也称为原件)传送给成像单元或图像阅读单元。片材传送装置有歪斜校正单元,用于校正片材的歪斜,以便校正片材的姿态或者调节片材的位置,直到它被传送给成像单元或图像阅读单元。
对于这种歪斜校正单元的校正系统,有一种使用对齐辊对的环路对齐系统。根据该系统,例如对于成像装置,片材的前边缘撞上处于停止状态的对齐辊对的辊隙,在片材中形成偏转,然后,片材前边缘由于片材的弹性而沿辊隙弯曲,从而校正片材的歪斜。对于成像装置,在如上述校正歪斜之后,对齐辊对在预定定时(timing)旋转,从而使片材前边缘的位置与图像前边缘的位置匹配。
不过,近年来,在成像装置或图像阅读装置中,已经发展了数字化处理。通过这种数字化,例如在成像装置中,在片材之间的间隔(在前一片材的后边缘和随后片材的前边缘之间的距离;下文称为片材间隔)变窄,因此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处理很多片材。因此,成像速度能够大大提高,同时不用提高形成图像的处理速度。
例如,在传统的模拟复印装置中,当连续复印时,因为用于使原件曝光的光学装置必须在一定距离内往复运动,且次数与复印片材的数目相当,因此,适合原件复印信息的片材间隔必然已经确定。
不过,因为用于阅读原件和形成图像的处理已经数字化,因此在一次阅读原件之后,将图像信息进行电编码并储存在存储器中。当产生图像时,读出在储存器中的图像信息,并通过激光束或曝光装置(例如LED阵列)而在成像单元中的感光部件上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图像。因此,即使当复印多个印刷复印件时,光学装置等也不需要进行重复多次的机械运动。因此,在确定片材间隔时,上述片材对齐所需的时间成为一个较大因素。
不过,因为前述环路对齐系统具有这种结构,即,其中,在片材中形成偏转并通过片材的弹性来校正片材的歪斜,换句话说,片材将暂时停止,并校正片材的歪斜,因此对齐所需的时间变得较长。
因此,对于为了缩短对齐所需时间而提出的校正系统,有一种在传送片材时校正歪斜的系统。对于这种校正系统,还有主动对齐系统,该主动对齐系统使用两个传感器,这两个传感器布置在片材传送通路上并在与片材传送方向垂直交叉的同轴线上;以及一对歪斜校正辊,该对歪斜校正辊被独立驱动。这样的技术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8-108955中公开。
根据这种系统,首先根据片材前边缘经过两个传感器的定时来检测片材前边缘的倾斜。然后,通过根据片材前边缘的倾斜的检测来控制各歪斜校正辊的片材传送速度,从而校正片材的歪斜。
图11表示了用于通过这样的主动对齐系统来校正歪斜的片材传送装置的结构。该片材传送装置有对齐单元7,用于校正片材的歪斜;以及片材传送单元8,该片材传送单元8沿片材传送方向布置在对齐单元7的上游,并有多个辊5a和6a,各辊有半圆形截面。
当片材边缘检测单元(未示出)检测片材前边缘时,半圆形的辊5a和6a同相位地旋转预定次数。通过这样旋转,将片材S发送给对齐单元7。然后,当传送片材时,片材S的歪斜在校正单元7中被校正。
当将片材S传送给上述对齐单元7时,半圆形辊5a和6a离开辊5b和6b,并停止在并不保持片材S的状态中。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即,在片材传送给对齐单元7时,半圆形辊5a和6a并不保持片材S,如上所述,片材的后边缘侧将不会受到限制。因此,即使当片材传送速度较高时,片材能够以最小时间间隔连续传送,同时保持较高的歪斜校正精度。
还提出了用于高速打印的另一合适片材位置匹配系统,其中,物体的运动量较小。该系统执行片材的歪斜校正操作以及用于使片材的侧部位置在集成系统中匹配的重新定位操作。该技术已经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054788中公开。
在成像装置和图像阅读装置中,这样的歪斜校正对于提高成像精度和图像阅读精度非常重要。要求进一步提高歪斜校正精度。
这种歪斜校正精度主要取决于“片材的传送负载”(作为片材从片材传送引导件的引导表面接收的负载)和“歪斜校正辊的传送力”。为了提高歪斜校正精度,必须总是满足关系“片材的传送负载<歪斜校正辊的传送力”。当“片材的传送负载>歪斜校正辊的传送力”时,将不能校正歪斜。甚至在接近该关系时,在片材和歪斜校正辊之间产生滑移,且歪斜校正不充分,从而降低了校正精度。
特别是,当使得歪斜校正辊上游的片材传送通路弯曲以便使装置小型化时,片材和片材传送引导件的接触压力由于片材的偏转的排斥力而增大,传送负载也增大,且歪斜校正精度明显变差。
而且,随着近年来彩色复印装置等的发展,经常使用称为厚纸的纸张,该纸张中,每单位面积的重量较大。因此,需要通过这种厚纸来复印的技术。不过,因为厚纸的刚性较大,因此偏转排斥力增大,且传送负载增大,从而使歪斜校正精度进一步降低。
因此,还提出了一种装置,其中,为了即使在较大传送负载的情况下也能高精度地校正歪斜,提供了沿与片材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下文中也称为横向方向)运动的传送辊对,从而帮助片材进行歪斜校正运动。这样的技术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0-175752中公开。
不过,在这样的普通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中,将有这样的趋势,即,即使设有沿横向方向运动的传送辊对,近年来,当使用多种类型的片材时,传送负载不能充分降低,且歪斜校正精度降低。
当试图增加歪斜校正辊对的传送力以便提高歪斜校正精度时,歪斜校正辊对的接触压力增大。当歪斜校正辊对的接触压力如上所述增大时,不仅使得耐久性降低,而且需要较大力矩,从而使得马达尺寸增大。因此,成本增加,且装置尺寸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这些情况,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材传送装置、一种成像装置和一种图像阅读装置,其中,能够在不增大装置尺寸的情况下提高片材的歪斜校正精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它包括歪斜校正单元,该歪斜校正单元通过旋转和传送片材来校正片材的歪斜;传送引导部分,该传送引导部分沿片材传送方向布置在歪斜校正单元的上游,并将片材导向歪斜校正单元;以及凸出部分,该凸出部分布置在传送引导部分中,该凸出部分与通过歪斜校正单元而旋转的片材进行滑动接触,以便校正歪斜。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图1是作为成像装置实例的打印机的示意结构图,该打印机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装置。
图2是用于表示用于片材传送装置的对齐辊单元的结构的视图。
图3是当沿图2中的箭头a方向看时的透视图。
图4是当沿图2中的箭头b方向看时的透视图。
图5是片材传送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图6是用于表示片材传送装置的马达转速的控制的视图。
图7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装置的对齐辊单元的结构的视图。
图8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装置的对齐辊单元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9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装置的对齐辊单元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设有多个中心引导部分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11是表示用于通过普通主动对齐系统来校正歪斜的片材传送装置的结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实施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
图1是作为成像装置实例的打印机的示意结构图,该打印机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装置。
在图1中,打印机1000有打印机主体1001;以及扫描仪2000,该扫描仪2000布置在打印机主体1001的上表面上。
用于阅读原始文件(下文中也称为原件)的扫描仪2000有扫描光学系统光源201;压板玻璃202;以及原件压板203,该原件压板203可自由地打开和关闭。扫描仪2000还有透镜204;感光元件(光电转换器)205;图像处理单元206;存储器单元208,用于储存由图像处理单元206处理的图像处理信号;等等。
当阅读原件时,光从扫描光学系统光源201照射至放置于压板玻璃202上的原件(未示出)上。通过图像处理单元206来处理所阅读的原件图像,然后将其转变成电信号207,对该电信号207进行电编码,并传递给作为成像单元的激光扫描仪111a。已经由图像处理单元206处理并进行编码的图像信息也能够暂时储存在存储器单元208中,并响应控制器120发出的信号而根据需要传递给激光扫描仪111a。
打印机主体1001有片材供给装置1002;片材传送装置1004,用于将由片材供给装置1002供给的片材S传送给成像单元1003;以及控制器120,该控制器120作为用于控制打印机1000的控制单元。
片材供给装置1002有纸盒100;拾取辊101;以及多个分离单元,各分离单元由供给辊102和延迟辊103构成。通过拾取辊101和分离单元的操作而分离并一张张地供给纸盒100中的片材S,该拾取辊101在预定时间升高和降低以及旋转。
片材传送装置1004有传送辊对105(105a、105b);以及对齐辊单元1,该对齐辊单元1有传送辊对10(10a、10b)、歪斜校正辊对(20A、20B)以及对齐辊对30(30a、30b)。
由片材供给装置1002供给的片材S通过传送辊对105进行传送,经过由引导板106和107构成的片材传送通路108,然后被导向对齐辊单元1。然后,在对齐辊单元1中校正片材的歪斜(如后面所述),随后将片材S传送给成像单元1003。
成像单元1003是电子照相系统,并有感光鼓112,该感光鼓112作为图像承载部件;激光扫描仪111a,该激光扫描仪111a作为图像写入单元;显影单元114;转印充电单元115;以及分离充电单元116。
当形成图像时,首先通过反射镜113使得由激光扫描仪111a发射的激光束折返并照射在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鼓的曝光位置112a上,这样,潜像形成于感光鼓上。在潜像以这种方式形成于感光鼓上之后,它通过显影单元114而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随后,如上述在感光鼓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单元112b中的转印充电单元115而转印至片材S上。在感光鼓112的激光束照射位置112a和转印单元112b之间的距离假定为l0。
而且,片材S(其上已经如上所述转印了调色剂图像通过分离充电单元116而与感光鼓112静电分离。然后,片材通过传送带117而传送给定影装置118,且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随后片材由排出辊119排出。
根据打印机1000,在片材传送通路中,在片材从片材供给装置1002供给之后直到片材通过排出辊119而排出之前,通过所谓的“中心参考”来传送片材,其中,在将传送通路的中心设置为参考物的同时对片材进行传送。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中心参考的打印机,而是也可以用于所谓的一侧参考的打印机(其中,片材沿横向方向的一侧被设置为参考物)中。
在图1中提供了歪斜检测传感器131。当歪斜检测传感器131检测到经过对齐辊对30的片材S时,控制器120根据传感器131的检测信号在经过例如T秒后向激光扫描仪111a发送片材前边缘信号(图像边缘信号),如后面所述。这样,由激光扫描仪111a开始激光束的照射。
尽管打印机主体1001和扫描仪2000在本实施例中分开布置,但是打印机主体1001和扫描仪2000也可以集成布置。不管打印机主体1001与扫描仪2000分开布置还是集成布置,当扫描仪2000的处理信号输入至激光扫描仪111a时,打印机主体1001用作复印装置,而当传递的信号从传真机装置输入时,打印机主体1001用作传真机装置。而且,当输入个人计算机的输出信号时,打印机主体1001也用作打印机。相反,当扫描仪2000的图像处理单元206的处理信号传递给另外的传真机装置时,打印机主体1001用作传真机装置。在扫描仪2000中,当由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包围的部分表示的自动文献供给器(下文中缩写成ADF)250被安装而代替原件压板203时,也可以自动阅读原件。
图2是用于表示对齐辊单元1的结构的视图。图3是当沿图2中的箭头a方向看时的透视图。图4是当沿图2中的箭头b方向看时的透视图。在图3和4中,引导件的一部分未示出,以便表示传送通路的内部。在图2、3和4中,片材S沿箭头A的方向传送。
在图2、3和4中,上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1引导从传送辊对105传送的片材S。上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1由上游上部弯曲引导件301a和上游下部弯曲引导件301b构成。传送辊对10(10a、10b)使得由上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1引导的片材S在该片材S弯曲的状态下传送给作为歪斜校正单元的歪斜校正辊对(20A、20B)。
传送辊对10的一个辊10a是传送驱动辊,它由驱动源(未示出)驱动,并对片材产生传送力。另一辊10b是传送从动辊,它通过按压单元例如弹簧等(未示出)而与传送驱动辊10a进行压力接触,并夹住片材。
传送从动辊10b(它的轴10b1)由压力消除臂314来支承,该压力消除臂314通过压力消除凸轮315而沿箭头B方向旋转,该压力消除凸轮315通过图5中所示的消除马达(cancelling motor)M3而旋转。如后面所述,当校正片材的歪斜时,通过使压力消除臂314随着压力消除凸轮315的旋转而沿箭头B方向旋转,传送从动辊10b沿使得形成于传送驱动辊10a和传送从动辊10b之间的辊隙消除的方向运动。
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将由传送辊对10传送的片材S引导至歪斜校正辊对(20A、20B)。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由下游上部弯曲引导件303b和下游下部弯曲引导件303a构成。用于以弯曲状态引导片材S的弯曲传送引导部分109由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和上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1而构成。直引导件308a和308b最终将由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引导的片材S引导至歪斜校正辊对(20A、20B)。下游上部弯曲引导件303b、下游下部弯曲引导件303a和直引导件308a、308b的、与片材滑动接触的表面构成片材引导表面。
在下游上部弯曲引导件303b的、沿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中,外部中心引导部分304沿片材传送方向形成以便凸出,该外部中心引导部分304作为凸出部分,用于引导经过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的片材S的上部中心部分。如图4中所示,位于用于引导片材的外部中心引导部分304两侧的外部侧引导表面305沿径向方向位于外部中心引导部分304表面的外侧。
在下游下部弯曲引导件303a的、沿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中,内部中心引导部分306沿片材传送方向形成以便凸出,该内部中心引导部分306作为凸出部分,用于引导经过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的片材S的下部中心部分。如图3中所示,位于用于引导片材的内部中心引导部分306两侧的内部侧引导表面307沿径向方向位于内部中心引导部分306表面的内侧。
如上所述,通过使中心部分的两侧凹入,凸出部分形成于中心部分中。
因此,在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中,在沿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间隔(也就是在外部侧引导表面305和内部侧引导表面307之间的间隔G2)大于在外部中心引导部分304和内部中心引导部分306之间的间隔G1。也就是,通过使得在下游下部弯曲引导件303a上的内部中心引导部分306凸出并通过使得在下游上部弯曲引导件303b上的外部中心引导部分304凸出,沿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的中心部分的垂直方向的间隙G1变窄。
在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的、沿横向方向的两侧部之间的间隔(也就是在下游下部弯曲引导件303a的内部侧引导表面307和下游上部弯曲引导件303b的外部侧引导表面305之间的间隔G2)比中心部分处的间隔G1更宽。通过上述结构,在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的、沿横向方向的两边缘部分中形成空间。
这样,如后面所述,当通过歪斜校正辊对(20A、20B)来校正歪斜时,片材在由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的中心部分引导的同时被传送。这时,片材在传送时能够允许扭转变形,在通过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的、沿横向方向的两边缘部分中形成的空间来校正歪斜时将引起这种扭转变形。
歪斜校正辊对(20A、20B)同轴布置。构成各歪斜校正辊对(20A、20B)的一个辊20b是沿横向方向同轴布置的歪斜校正驱动辊。该辊20b与作为驱动源的脉冲马达M1和M2(如图5中所示)连接,从而能够独立控制脉冲马达M1和M2的转速。构成各歪斜校正辊对(20A、20B)的另一辊20a是同样沿横向方向同轴布置的歪斜校正从动辊。该辊20a通过按压单元(未示出)而与歪斜校正驱动辊20b进行压力接触,从而夹住片材。
在本实施例中,歪斜校正驱动辊20b的周边表面的一部分省略。如图2中所示,当该凹槽部分20b1存在于对着歪斜校正从动辊20a的位置处时,在歪斜校正驱动辊20b和歪斜校正从动辊20a之间的辊隙消除。
两个光学激活传感器312a和312b在恰好靠近歪斜校正辊对(20A、20B)的上游处沿横向方向以预定间隔布置。两个光学片材前边缘检测传感器310a和310b也在歪斜校正辊对(20A、20B)的下游处以预定间隔布置。
如图5所示,激活传感器312a和312b以及片材前边缘检测传感器310a和310b与控制器120连接。首先,控制器120根据来自激活传感器312a和312b的检测信号来检测片材前边缘的歪斜量。脉冲马达M1和M2的转速根据该歪斜量而增加或降低,从而增加或降低歪斜校正辊对(20A、20B)的片材传送速度并校正片材前边缘的歪斜。
类似的,根据来自片材前边缘检测传感器310a和310b的检测信号,控制器120判断是否已经通过根据来自激活传感器312a和312b的检测信号进行的第一次片材传送速度控制而校正了歪斜。当判断歪斜并没有被校正时,控制器120根据来自片材前边缘检测传感器310a和310b的信号来检测片材前边缘的歪斜量,并根据所检测的歪斜量来增加或降低脉冲马达M1和M2的转速,从而校正片材前边缘的歪斜。
下面将介绍如上所述构成的对齐辊单元1的片材歪斜校正操作。首先,通过上述片材供给装置1002而从纸盒100送出的片材S通过传送辊对105而被传送,然后经过传送辊对10。然后,从动辊105b通过辊消除马达(未示出)而根据需要对每个片材尺寸消除辊隙。
随后,当由传送辊对10传送的片材S的前边缘由激活传感器312a和312b检测时,脉冲马达M1和M2根据来自激活传感器312a和312b的检测信号被激活。这样,如图2中所示,各歪斜校正辊对(20A、20B)(它已经停止在辊隙部分被消除的位置)的歪斜校正驱动辊20b旋转,以便传送片材S。
这时,控制器120通过在激活传感器312a和312b之间的检测时间差Δt1来计算片材前边缘的歪斜量,如图6所示。例如,当激活传感器312a首先检测到片材时,歪斜校正辊20A的歪斜校正驱动辊20b减速。然后,控制器120计算作为用于进行歪斜校正的控制参数的校正时间T1和减速速度ΔV1,以便满足以下方程(1)。
V0×Δt1=∫T1ΔV1dt(1)在片材进入歪斜校正辊20B的辊隙之后,控制器120根据计算出的参数来进行速度控制,如图6中所示。因此,片材S在被传送的同时进行旋转,并校正歪斜。
还有这样的情况,即在歪斜校正操作过程中,根据片材尺寸,传送辊对10夹住片材S的后边缘。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20驱动所述消除马达M3,以便使压力消除凸轮315旋转一定时间,直到片材S进入歪斜校正辊的辊隙后开始歪斜校正操作时。
因此,压力消除臂314沿图2中所示的箭头B方向旋转。传送从动辊10b沿使得传送驱动辊10a和传送从动辊10b之间的辊隙消除的方向运动。因此,可以防止传送辊对10在片材旋转时产生负载。在完成歪斜校正后,压力消除凸轮315沿相反方向旋转,从而使得传送从动辊10b与传送驱动辊10a进行压力接触。
随后,在完成该歪斜校正操作之后,片材S的前边缘同样由片材前边缘检测传感器310a和310b(参考图6)进行检测。当在片材前边缘检测传感器310a和310b之间的检测时间差Δt2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时,控制器120计算作为用于进行第二次歪斜校正的控制参数的校正时间T2和减速速度ΔV2,以便满足以下方程(2)。
V0×Δt2=∫T2ΔV2dt(2)然后,如图6中所示,歪斜校正辊对(20A、20B)根据计算出的参数进行第二次速度控制,从而进行第二次歪斜校正。为了能够根据将要进行的歪斜校正进行第二次速度控制,需要将片材前边缘检测传感器310a和310b设置到沿传送方向在第一次歪斜校正操作结束时片材前边缘位置的下游的位置处。通过这样的第二次速度控制,片材S在被传送的同时旋转,并校正歪斜。
在该歪斜校正操作过程中,片材S以弯曲状态从上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1和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如图2所示)中被拉出,同时进行旋转。当试图在上述弯曲状态下校正片材S的歪斜时,用于引起扭转变形的力作用在片材S上。
当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沿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间隔等于在两边缘部分中每个边缘部分处的间隔时,因为片材的形状受到引导表面的限制,因此片材很难变形。因此,当用于引起扭转变形的力通过校正歪斜而作用在片材S上时,片材S受到来自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的引导表面的反作用,该反作用作为在校正歪斜时的片材传送负载。该传送负载成为在歪斜校正辊对(20A、20B)和片材之间产生滑动的原因,并成为歪斜校正精度降低的原因。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的外部侧引导表面305和内部侧引导表面307(如上所述,弯曲的被传送的片材S将与它们滑动接触)之间的间隔G2大于在外部中心引导部分304和内部中心引导部分306之间的间隔G1。通过上述结构,用于使片材能够变形的空间形成于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的、沿横向方向的两边缘部分中。因此,通过校正歪斜,片材进入使得片材的两侧部分容易变形的状态。
因此,通过校正歪斜,在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中,片材S在被引导的同时与外部中心引导部分304和内部中心引导部分306进行滑动接触。在外部侧引导表面305和内部侧引导表面307上,片材S在被传送的同时进行扭转变形。
因为片材S在校正歪斜时很容易根据歪斜校正辊的作用力而扭转变形,因此片材容易旋转,并校正歪斜。这样,在平衡状态下传送片材,并能够提高歪斜校正精度。
通过如上所述使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沿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间隔G1变窄,当通过歪斜校正辊对(20A、20B)而使得片材旋转并进行歪斜校正时,要校正的片材从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接收的负载能够降低。
因此,当片材进行主动对齐校正时,片材能够很容易地扭转变形和旋转。但很难在片材和歪斜校正辊对(20A、20B)之间引起滑动。因此,在校正片材歪斜时片材的传送负载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而降低。且能够在不扩大装置尺寸的情况下提高片材的歪斜校正精度。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传送辊对10的辊隙在歪斜校正操作过程中已经消除,从而不会对片材的旋转产生负载,但是也可以不消除辊隙,而是可以使传送辊对沿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
下面将介绍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在进行这种片材歪斜校正操作时,传送辊对沿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
图7是用于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装置的对齐辊单元的结构的视图。在图7中,与例如图3中相同和相似的部件将以相同参考标号表示。
在图7中,传送辊对11能够沿横向方向运动。运动马达M4使得传送辊对11沿横向方向运动。传送驱动马达M5使得传送辊对11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控制而使得传送辊对11沿横向方向的运动与歪斜校正辊对(20A、20B)的操作同步。假定传送辊对11的运动控制量和控制速度几乎与传送辊对11的辊隙部分中的片材的运动量和速度一致,该片材通过歪斜校正辊对(20A、20B)而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当校正歪斜时,传送辊对11与歪斜校正辊对(20A、20B)的操作同步地从位置P1运动至位置P2,如图7中所示。因为通过上述传送辊对11运动而使得片材后边缘与通过歪斜校正辊对(20A、20B)进行的歪斜校正操作同步地旋转,因此,当片材通过歪斜校正辊对(20A、20B)而旋转和运动时引起的传送负载减小。
因此,歪斜校正精度提高。而且,通过提供用于弯曲传送引导部分的中心引导部分304和306以及侧引导表面305和307而使片材容易扭转变形。因此,即使当传送辊的移动量和移动速度与传送辊对11的辊隙部分中的片材的运动量和速度之间产生差异时,片材将变形,并吸收该差异。
因此,当片材旋转和运动时引起的传送负载能够降低。因此,能够精确校正歪斜,且移动控制能够简化。
下面将介绍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装置的对齐辊单元的结构的透视图。图9是图8的侧视图。在图8和9中,与例如图3中相同和类似的部件以相同参考标号表示。
在图8和9中,辊313可旋转地安装在内部中心引导部分306的引导表面上。通过提供该辊313,在片材S和内部中心引导部分306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减小。因此,歪斜校正精度能够提高,且能够防止片材在滑动摩擦部分中受损。
尽管图8和9中已经示出了辊313用于内部中心引导部分306的实例,但是一个或多个辊313也可以用于外部中心引导部分304的引导表面,或者一个或多个辊313也可以用于内部中心引导部分306和外部中心引导部分304的引导表面。
尽管上述说明表示了通过独立控制作为歪斜校正单元的两个歪斜校正辊对20A和20B的速度而使片材旋转和进行歪斜校正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例。本发明也可用于这样的结构,例如提供有一对辊,使它们能够转动,以歪斜状态供给的片材的歪斜量由传感器来检测,该对辊根据歪斜量而在夹住片材的状态下转动,从而使片材旋转和进行歪斜校正。
尽管上面表示了中心引导部分304和306用于下游上部弯曲引导件303b和下游下部弯曲引导件303a(它们构成下游弯曲传送引导部分303)以便凸出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例。例如,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中心引导部分只布置得用于下游下部弯曲引导件303a,片材在歪斜校正时主要由该下游下部弯曲引导件303a引导,而另一下游上部弯曲引导件303b设置为相同表面形状。
尽管中心引导部分304和306布置在沿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处,但是并不总是必须将它们布置在中心部分处,只要它们存在于能够传送的片材的最小尺寸宽度内。也就是,将中心引导部分304和306布置在使得能够传送的片材中的最小尺寸片材也能够滑动接触的位置就很充分了。如图10中所示,也可以提供多个中心引导部分306和306,而不是一个中心引导部分306,只要它们存在于最小尺寸片材SS的宽度内(由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表示)。类似的,可以提供多个中心引导部分304。
上面已经介绍了本发明的片材传送单元用于成像装置的实例。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例。例如,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图像阅读装置,例如图1中所示的扫描仪2000等,这样,片材S能够无倾斜地传送给图像阅读单元,并能够精确定位在图像阅读单元中。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示例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根据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变化以及等效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包括歪斜校正单元,该歪斜校正单元通过旋转和传送片材来校正片材的歪斜;传送引导部分,该传送引导部分沿片材传送方向布置在歪斜校正单元的上游,并将片材导向歪斜校正单元;以及凸出部分,该凸出部分布置在传送引导部分中,该凸出部分与通过歪斜校正单元而旋转的片材进行滑动接触,以便校正该歪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利用传送通路的沿横向方向的中心作为参考来传送片材,传送引导部分由上部传送引导部件和下部传送引导部件来构成,该上部传送引导部件引导片材的上表面,该下部传送引导部件沿上部传送引导部件布置,并引导片材的下表面,且凸出部分布置在上部传送引导部件和下部传送引导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沿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在上部传送引导部件和下部传送引导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片材引导表面中,通过使得沿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的两侧凹入而使两侧低于片材引导表面,从而使得凸出部分形成于沿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凸出部分布置在使得能够传送的片材中的最小尺寸片材也能够与传送引导部分滑动接触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可旋转辊,该可旋转辊布置在凸出部分的表面上,并与片材滑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传送辊对,该传送辊对布置在凸出部分的上游,并使片材朝着歪斜校正单元传送,其中,传送辊对能够相互接触和彼此分开,且传送辊对与歪斜校正单元的歪斜校正操作同步地彼此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传送辊对,该传送辊对布置在歪斜校正单元的上游,并使片材朝着歪斜校正单元传送,其中,传送辊对可沿横向方向运动,且传送辊对与歪斜校正单元的歪斜校正操作同步地沿横向方向运动。
8.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以及成像部分,该成像部分使图像形成于通过片材传送装置来传送的片材上。
9.一种图像阅读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图像阅读部分,该图像阅读部分阅读在通过片材传送装置来传送的片材上形成的图像。
全文摘要
一种弯曲传送引导部分,其设置在歪斜校正单元的片材传送方向上游处,用于将片材导向歪斜校正单元,该歪斜校正单元通过使片材在传送的同时进行旋转而校正片材的歪斜。通过使得传送引导部分的横向方向中心部分处的垂直方向间隔变窄,当片材S通过歪斜校正单元而旋转和进行校正时,使待校正的片材从传送引导部分接收的负载降低。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077745SQ200710104579
公开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6日
发明者川口大辅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