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64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单个图像载体以及多个显影 器,并且形成彩色图像。
背景技术
包括单个感光部件(图像载体)和与显影剂的颜色的数量对应的显影器的彩色图 像形成装置例如采用重复执行与显影剂的颜色的数量一样多的图像形成循环的彩色图像 形成方法(下文将被称为旋转方法)。在该旋转方法中,由于需要各颜色的显影图像在用于执行图像的一次转印的带形 或鼓形的转印部件上相互叠加,因此在转印部件上设置用作基准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标记。 因而,该旋转方法能够通过以传感器对这些标记的检测信号(下文将称为转印带基准信 号)为基准开始图像形成,来在转印部件上叠加显影图像。在常规旋转方法的控制中,当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来自例如PC的打印请求时,执 行用于例如激活(activate)扫描仪马达、转印带和感光部件的准备操作。此外,在该准备 操作中,打印图像数据被光栅化为光栅图像数据,以允许利用光束形成静电潜像。在完成准 备操作之后,当接收到转印带基准信号时,在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后输出光栅图像数据的输 出使能信号,并且与BD信号同步地从图像控制器输出图像数据。此后,根据图像数据以与 显影颜色的数量一样的次数重复地执行潜像的形成、显影和转印处理,从而在各显影颜色 的显影剂图像被在转印带上相互叠加时,形成彩色图像。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 09490534 公开了旋转方法的这种控制。在最近的彩色打印机中,需要更高的吞吐量(throughput)。如上所述,在常规旋转 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必须接收转印带基准信号以便叠加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具有精 确位置关系。但是,当紧接在初始化操作完成之前该标记通过传感器时,该标记在延迟的定 时被检测到,从而延迟了打印处理的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得能够实现例如旋转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吞吐量的改进。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括用于图像形成的旋转部件,并且在所述旋 转部件上形成用于指示图像形成的基准位置的标记;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旋转的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标记并且输出基准信 号;控制单元,在所述基准信号被输出之后当图像形成即将开始时,所述控制单元控 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执行图像形成;以及计时单元,所述计时单元对在所述基准信号被输出之后直到所述图像形成即将开 始的时间进行计时,
其中,当下一基准信号被输出时,在基于由所述计时单元计时的时间的等待过程 之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执行下一颜色的图像形成。从下文参考附图的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变得清晰。


图1是示出扫描仪控制中的各信号的定时的时序图;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0的布置的示例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0的控制布置的示例的框图;图4是示出激光扫描仪单元100的布置的示例的视图;图5是示出扫描仪控制单元30的布置的示例的框图;图6A和6B是示出扫描仪控制的处理序列的流程图;图7A是示出扫描仪控制中的各信号的定时的时序图;图7B是示出扫描仪控制中的各信号的定时的时序图;图8是示出扫描仪控制单元30的布置的示例的框图;图9是示出扫描仪控制的处理序列的流程图;图10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2000的布置的示例的截面图;图11是用于说明颜色未配准(misalignment)检测方法的视图;图1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3000的布置的示例的截面图;图13是示出打印机控制单元42的布置的示例的框图;图14A 14C是示出扫描仪控制的处理序列的流程图;图15是示出扫描仪控制中的各信号的定时的时序图;以及图16是示出扫描仪控制中的各信号的定时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指出,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这些 实施例中所阐述的组件的相对布置、数值表达式以及数值不会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第一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的布置>下文将参考图1至图6B描述第一实施例。根据此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校 正BD信号输出单元,在打印处理执行时响应于接收到转印带基准信号,该校正BD信号输出 单元输出各显影颜色的校正BD信号。在各驱动系统(扫描仪、转印带和显影器)的激活以 及光栅图像数据的输出准备完成之后,图像形成装置基于对应于显影颜色的校正BD信号 来校正扫描仪的旋转相位,并且开始图像形成。将首先参考图2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图像 形成装置1000的布置。应指出,图2中的Y、M、C和K分别表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图像形成装置1000包括激光扫描仪单元(光束产生单元)100、感光鼓(图像载 体)111、显影器112Y、112M、112C和112K、旋转显影器保持单元113、转印带(中间转印部 件)110、基准位置标记120、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121、拾取辊201、转印辊203、传送辊204 和205、以及定影设备200。激光扫描仪单元100根据图像数据输出激光束(光束)101。在 感光鼓111上,通过激光束在其表面上(在单个图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112Y、112M、112C和IlI分别保持相应显影颜色的调色剂(显影剂),并且向静电潜像应用该调 色剂。旋转显影器保持单元113是这样的显影单元,其保持各显影器112以允许在旋转时对 于单个感光鼓111的各显影颜色的显影。在感光鼓111上显影的显影图像(显影剂图像) 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110上。基准位置标记120被提供以检测转印带110的基准位置。基 准位置检测传感器121光学检测基准位置标记120。转印辊203将被转印到转印带110上 的图像转印到打印片材202上。拾取辊201从纸张盒中逐张地拾取纸张片材。传送辊204 和205将打印片材202引导至转印辊203。定影设备200熔融并定影被转印到打印片材202 上的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布置>现在将参考图3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打印控制系统。作为控制布置,图像形成装 置1000包括图像控制器40和引擎控制器41。引擎控制器41包括扫描仪控制单元30和打 印机控制单元42。图像控制器40用作图像输入单元。图像控制器40从例如PC接收打印 请求33和图像数据44,并且将光栅图像数据传输给激光扫描仪单元100。引擎控制器41 执行关于打印机的致动器控制和状态管理。打印机控制单元42接收从图像控制器40传输的各种打印请求,并且响应于该请 求进行控制以激活和停止转印带110、感光鼓111和旋转显影器保持单元113等的致动器。 扫描仪控制单元30控制激光扫描仪单元100中的扫描仪马达,以便在预定定时输出BD信 号11作为从图像控制器40传输的光栅图像数据的输出同步信号。也就是说,BD信号11指 示扫描仪扫描(开始发射)激光束所需的主扫描同步信号。应指出,稍后将使用图4描述 激光扫描仪单元100中的扫描仪马达驱动单元观和激光器驱动单元27。<激光扫描仪单元的布置>下面将参考图4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激光扫描仪单元100的布置。激光扫描仪单 元100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四、多面反射镜(旋转多面反射镜)20、激光束检测传感器22 (下 文将被称为BD传感器2 、f- θ透镜M和25、反射镜沈、激光器驱动单元27和扫描仪马 达驱动单元观。激光扫描仪单元100偏转并扫描光束。半导体激光器四具有激光源,并且以激光束101照射多面反射镜20。多面反射镜 20使由半导体激光器四振荡的激光束101偏转。BD传感器22用作主扫描同步信号输出 单元,并且布置在经偏转的激光束101的扫描线上。BD传感器22检测激光束101的照射, 并且将BD信号11输出到扫描仪控制单元30。f-θ透镜M和25将由多面反射镜20偏转 的激光束101在感光鼓111上的扫描速度校正为恒定速度。反射镜沈朝感光鼓111反射 经速度校正的激光束101。激光器驱动单元27执行用作光束产生单元的半导体激光器四的发光控制。扫描 仪马达驱动单元观控制多面反射镜20的旋转速度和旋转相位。附图标记14指示这样的 控制信号,即扫描仪控制单元30通过该控制信号向扫描仪马达驱动单元观发出加速/减 速指令。附图标记21指示这样的控制信号,即扫描仪控制单元30通过该控制信号向激光 器驱动单元27发出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指令/消光指令。附图标记12指示被从图像控制 器40传输的光栅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时,扫描仪控制单元30执行用于使多面反射镜20以根据各种打印请 求的速度旋转的控制。更具体地说,扫描仪控制单元30执行扫描仪马达的速度调节,使得从BD传感器22传输的BD信号11的检测周期(即扫描仪马达的旋转速度)匹配预定周期。 另外,为了实现各颜色的精确叠加,扫描仪控制单元30校正多面反射镜20的旋转相位以便 在希望的定时检测BD信号11。更具体地说,扫描仪控制单元30产生校正BD信号作为校正 信号,并且控制多面反射镜20,使得产生的校正BD信号与BD信号11之间的时间差变为零 (这些信号匹配)。结果,BD信号11的相位被校正。也就是说,相对于作为基准的校正BD 信号的多面反射镜20的旋转相位校正与相对于作为基准的校正BD信号的BD信号11的相 位校正是同义的。在接收到来自例如PC的打印请求时,图像形成装置1000执行准备处理(下文将 被称为初始处理)。初始处理的示例被列举如下 将旋转显影器保持单元113中的显影器移动到预定位置所需的初始旋转控制 多面反射镜20的激活(旋转)控制 感光鼓111的激活(旋转)控制 转印带110的激活控制·定影设备200的温度调节控制·感光鼓111的电压施加(充电)控制 转印带110的转印电压控制这些初始处理所需的时间依赖于每当这些处理被执行时的装置环境(诸如装置 温度、打印模式差别(彩色打印模式或单色打印模式)等)而改变。这种改变是由于在图 像形成之前温度调节所需的时间依赖于图像形成之前的装置温度或定影设备的温度改变 而导致的。这样的改变还由于如下的原因造成,即旋转显影器保持单元中保持的显影器移 动到邻近感光鼓的位置所需的时间因将被显影的第一颜色依赖于彩色打印模式或单色打 印模式的差别改变而变化。在完成预定的准备操作(初始处理,初始操作)之后,图像形成 装置1000执行以转印带基准信号10为基准的激光扫描仪马达的旋转相位控制。激光扫描 仪马达的旋转相位控制在下文将被简称为相位控制。此后,图像形成装置1000根据从图像控制器40传输的光栅图像数据控制半导体 激光器四以发射光,并顺序地执行感光鼓111上的潜像的形成、图像形成以及到转印带110 上的图像转印。这些处理被重复执行与显影器的数量一样多的次数,并且打印片材202被 从纸张盒进给至转印辊203。此后,顺序执行到打印片材202上的图像转印以及图像定影, 并且打印后的打印片材203被排出到纸张排出单元上。<扫描仪控制单元的布置>下文将参考图5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激光扫描仪单元100的控制。扫描仪控制单 元30包括计时器1、比较器9a和9b、存储器17、校正BD输出块7、选择器56、扫描仪相位 控制块3、以及扫描仪速度控制块2。附图标记10指示脉冲形的转印带基准信号,当转印带 110的基准位置标记120被检测到时,该转印带基准信号被从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121传 输。附图标记5指示脉冲形的初始完成信号,当打印机控制单元42确定包括各驱动源的激 活以及图像光栅化的准备操作完成并且图像形成即将(be ready to)开始时,该初始完成 信号被传输。计时器1以转印带基准信号的接收为基准对时间进行计时,并且将从转印带 基准信号10的接收直到初始完成信号5的接收所经过的时间Tl存储在存储器17中作为 计数数据4。存储器17存储从计时器1传输的计数数据4以及指示扫描仪马达的相位控制所需的预定时间T5的数据。比较器9a判别计数数据58是否匹配计数器值18,该计数数据58被存储在存储器 17中并且指示从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接收直到初始完成信号的接收所经过的时间Tl,该 计数器值18被从计时器1传输并且以转印带基准信号10为基准被设定。当这些数据匹配 时,比较器9a向选择器56传输脉冲信号57。比较器9b判别计数值59是否匹配计数器值 18,该计数值59是计数数据58与作为扫描仪马达的相位控制所需的时间T5的计数数据之 和。如果这些值匹配,则比较器9b向图像控制器40输出图像输出使能信号15作为光栅图 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指令。校正BD输出块7以在自转印带基准信号10以来经过时间Tl之后的定时为基准 输出用于各颜色的各校正BD信号13Y、13M、13C和13K,并且将这些信号告知扫描仪相位控 制块3。也就是说,校正BD输出块7用作多个显影颜色共用的输出单元。选择器56选择性 地将在Y打印处理时的初始完成信号5以及在M、C和K打印处理时的脉冲信号57作为扫 描仪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告知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扫描仪速度控制块2基于从激光 扫描仪单元100传输的BD信号11的检测周期计算扫描仪马达的旋转速度,并且执行扫描 仪马达的加速/减速控制(驱动控制)以获得根据各种打印请求的旋转速度。扫描仪相位 控制块3从扫描仪马达的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的接收定时执行扫描仪马达的加速/减 速控制,使得校正BD信号13Y、13M、13C和13K中的每一个与BD信号11之间的接收时间差 变为零(也就是说,相位差变为零)。〈扫描仪控制时序图〉下文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激光扫描仪控制执行时的各信号的定时。在 接收到打印请求时,图像形成装置1000首先开始各种致动器的激活以及光栅图像数据产 生处理。更具体地说,各种致动器的激活例如通过将扫描仪速度控制信号Ha激活为“H” 以及将转印带驱动信号32激活为“H”来完成。在转印带110的速度稳定之后,当转印带基准信号10在定时TlOl被接收到时,校 正BD输出块7清除Y校正BD信号,并且输出以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接收为基准的新的校 正BD信号。此后,在开始图像形成所需的准备操作完成时,打印机控制单元42在定时T102 将初始完成信号5传输给扫描仪控制单元30。应指出,在上述初始处理中,转印带基准信号 10与初始完成信号5之间的间隔可总是依赖于初始处理自身所需的时间以及转印带110的 止动位置(基准位置标记120的止动位置)而改变。当初始完成信号5被传输至扫描仪控制单元30时,扫描仪控制单元30将从定时 TlOl直到定时T102经过的时间Tl存储在存储器17中。同时,扫描仪控制单元30将相位 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传输给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响应于此信号,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基于 Y校正BD信号13Y以及BD信号11开始扫描仪相位校正。应指出,作为存储经过的时间Tl 的存储器17的初始值,大于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接收间隔的值被预先存储,并且其在初始 完成信号5的接收时被更新为经过的时间Tl。当在初始完成信号5的接收之后经过了存储器17中存储的扫描仪相位校正完成 时间T5时,扫描仪控制单元30在定时T103向图像控制器40发出Y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 指令(第一控制步骤)。在接收到Y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指令时,图像控制器40与已经受 扫描仪相位校正的BD信号同步地向激光器驱动单元27传输光栅图像数据。
此后,当用作M图像写开始基准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在定时T104被接收到时,计 时器1清除迄今为止被计时的时间,并且重新开始计时。同时,校正BD输出块7清除M校 正BD信号13M,并且输出以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接收为基准的具有预定周期的校正BD信 号。然后,当计时器1计时了时间Tl时,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基于M校正BD信号13M和BD 信号11开始扫描仪相位校正。更特别地,在扫描仪相位校正中,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进行 校正以使扫描仪的旋转相位与校正BD信号的输出定时匹配。在经过了扫描仪相位校正完成时间T5之后,扫描仪控制单元30然后与BD信号11 同步地在定时T105向图像控制器40发出M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指令(第二控制步骤)。 也就是说,在自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接收以来经过了 T1+T5之后,输出M图像数据。应指 出,输出开始指令可在经过了等待时间(Tl+仍)之后被发出以具有另一个时间裕度(α)。 在此情况下,等待时间为(Τ1+Τ5+ α ),并且对于C和K的校正BD信号的输出控制、扫描仪相 位校正开始控制以及图像数据输出开始控制,执行与M的控制处理相同的控制处理。这样, 依照(Τ1+Τ5)的各种时间可作为直到图像形成即将开始所需的时间被应用。<初始完成信号5和基准信号10之间的关系>下文将详细描述初始完成信号5与转印带基准信号10之间的关系。初始完成信 号5的定时与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定时具有不同步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两个信号在不同 的定时被接收。此外,初始完成信号5的定时对于各打印请求而改变,这是因为其受到图像 控制器40的初始处理的处理时间以及各驱动单元的激活处理的完成时间的改变影响。结 果,定时TlOl和Τ102之间的时间差(也就是,时间Tl)常常发生大的变化。当时间Tl和 Τ5以及直到在感光鼓111上形成一页的静电潜像所需的时间的总时间超过转印带110旋转 一圈所需的时间时,下一颜色(在此情况下为品红色)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在定时Τ104 被接收到。在定时Τ104,在感光鼓111上的前一颜色(在此情况下为黄色)的静电潜像的 形成正在进行。因此,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存储时间Tl并且在自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接收 以来经过时间Tl之后执行扫描仪相位校正,防止在感光鼓111上形成静电潜像期间执行下 一颜色的扫描仪相位校正。〈扫描仪控制流程图〉下文将参考图6Α和图6Β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扫描仪控制处理序列。在此情况下, 将说明从打印开始请求的接收直到各颜色的图像输出处理完成所执行的扫描仪控制。应指 出,下文将描述的处理是由引擎控制器41控制的。在步骤S200,引擎控制器41经由图像控制器40接收打印请求33。在步骤S201, 引擎控制器41的打印机控制单元42开始图像形成所需的初始处理。引擎控制器41在步 骤S202确定是否接收到转印带基准信号10。当转印带110根据打印控制达到稳定速度时, 转印带基准信号10被输出。如果转印带基准信号10被接收到,则在步骤S203,扫描仪控制 单元30的校正BD输出块7输出第一校正BD信号(即,用于第一颜色的校正BD信号13Υ)。 此外,在步骤S204,计时器1开始计时。应指出,如果各颜色具有相同的条件,则可通过从例 如定时TlOl和Τ104偏移校正BD信号13的相位来开始校正BD信号的输出处理。在步骤S205,打印机控制单元42确定作为前述准备操作的初始处理是否完成。如 果确定初始处理完成,则打印机控制单元42向扫描仪控制单元30告知初始完成信号5,并 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206。在步骤S206,计时器1将自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接收以来被计时的经过的时间Tl存储在存储器17中。此外,与步骤S206同时地,选择器56在步骤S207 将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传输至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应指出,实际上转印带基准信号 10被多次接收,直到转印带110被稳定驱动,并且初始完成信号5在此后被接收到。在此情 况下,采用紧接在初始完成信号5的接收之前被接收到的转印带转印信号10。假定每次转 印带基准信号10被接收到就输出新的校正BD信号。然后,在步骤S208,扫描仪控制单元30使用计时器1和存储器17确定是否经过了 被预先存储的且是直到扫描仪相位校正完成所需的时间T5。应指出,在经过了时间T5之 前,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校正扫描仪马达的旋转相位,使得从激光扫描仪单元100传输的BD 信号11的接收定时匹配校正BD信号13Y的定时。如果在步骤S208确定已经过了时间T5, 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09,并且比较器9b向图像控制器40传输图像输出使能信号15。在步骤S210,引擎控制器41确定是否已开始所有颜色的图像形成。如果所有颜色 的图像形成已开始,则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如果任意颜色的图像形成开始指令未完成,则 再次检测转印带110的基准位置。此后,在步骤S211至S2M执行对于第二颜色以及随后 颜色的处理。在步骤S211,引擎控制器41再次确定是否接收到转印带基准信号10。如果转印 带基准信号10被接收到,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12,并且引擎控制器41确定接收到的转印带 基准信号10是否是用于第二颜色(在此情况下为品红色)的。如果确定接收到的转印带 基准信号10是用于第二颜色的,则执行步骤S213 S216中的对于品红色的处理。在步骤S213,校正BD输出块7开始第二校正BD信号的产生。在步骤S214,计时 器1开始计时。此后,在步骤S215,扫描仪控制单元30确定计时器1所计时的时间是否达 到步骤S206中存储的计时器的经过的时间Tl。如果计时器1所计时的时间已达到时间Tl, 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16,并且选择器56向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传输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 8。然后,处理返回步骤S208。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12确定接收到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不是用于第二颜色 的,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225,并且引擎控制器41确定接收到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是否是 用于第三颜色(在此情况下为青色)的。如果确定接收到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是用于第 三颜色的,则执行步骤S217 S220中的对于青色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确定接收到的转 印带基准信号10不是用于第三颜色的,则执行步骤S221 S2M中的对于作为第四颜色的 黑色的处理。应指出,步骤S217 S220中的处理以及步骤S221 S2M中的处理与步骤 S213 S216中的对于品红色的处理相同,并且它们的描述将不再重复。应指出,根据图6A和6B中所示的流程图,采用输出用于各颜色的校正BD信号的 布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具体布置。例如,可采用这样的布置,即该布置用于输出 针对奇数编号的显影颜色(在此实施例中为Y和C)以及偶数编号的显影颜色(在此实施 例中为M和K)的两个校正BD信号,并且响应于转印带基准信号的接收而交替产生校正BD 信号。更具体地说,例如,采用用于输出两个校正BD信号(图5中的信号13Y和13M)的布 置,以通过使用信号13Y替代信号13C输出用于C的校正BD信号,以及通过使用信号13M 输出用于K的校正BD信号。这是因为,第一颜色(黄色)和第三颜色(青色)的图像形成 不被同时执行,并且这同样应用于第二颜色(品红色)和第四颜色(黑色)。然后,通过共 用地使用校正BD信号输出,如上所述,配置校正BD信号输出控制的电路的数量可减半,从而减少了扫描仪控制单元30的资源规模。在此情况下,配置校正BD信号输出控制的电路 包括测量校正BD信号的周期的计时器,以及校正BD信号输出控制单元,该校正BD信号输 出控制单元基于计时器值判别校正BD信号的输出定时并且输出校正BD信号。如上所述,根据此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0对在转印带基准信号10被输出 (TlOl)之后直到图像形成即将开始(图像输出使能信号T103)的时间(Τ1+Τ5)进行计时。 响应于图像形成即将开始,图像形成装置1000进行控制以根据图像数据输出光束(12Υ)。 此外,当在图像形成期间下一转印带基准信号10被输出时(Τ104),图像形成装置1000在基 于被计时的时间(Τ1+Τ5)的等待时间之后输出图像输出使能信号15(Τ105),并且进行控制 以根据用于下一显影颜色的图像数据输出光束。这样,此实施例可提高旋转方法的图像形 成装置1000中的图像形成吞吐量。此外,即使当在感光鼓111上形成静电潜像期间接收到 转印带基准信号10时,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开始定时可被同步,从而抑制了图像波动的产生 以及提高图像形成吞吐量。下文将详细描述图像波动的抑制。通过以由在激光扫描线上布置的BD传感器22 检测到激光束时被输出的BD信号为基准,以根据光栅图像数据的光束照射感光部件来在 该感光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此情况下,由于转印带基准信号的输出间隔不总是匹配BD 周期的整数倍,因此转印带基准信号的接收与紧接在转印带基准信号之后的BD信号的接 收之间的时间差在各显影颜色的图像形成处理中改变,并且可发生最大大约一条线的颜色 未配准。因此,在上述的日本专利公开No. 09490534中,通过产生以转印带基准信号的接 收定时为基准的校正BD信号,并且校正扫描仪马达的旋转相位以使得校正BD信号的输出 定时匹配BD信号的输出定时,来执行图像形成处理(例如,激光曝光)。然后,对于各显影 颜色重复此处理。这样,在日本专利公开No. 09490534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当产生转印 带基准信号直到输出图像数据所需的时间在对应于所有显影颜色的图像形成处理中可被 精确匹配。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例如,从转印带基准信号的接收直到准备操作完成所需 的时间可能由于定影设备200的温度调整以及光栅图像数据的光栅化处理造成的延迟而 被延长。在此情况下,准备操作可能在扫描仪马达的旋转相位校正完成之后被完成。然后, 此时,当从准备操作的完成定时开始使用光束的潜像形成时,在该形成期间可接收到用于 下一颜色的转印带基准信号。这种现象尤其在小型打印机中发生。由于在用于下一颜色的 转印带基准信号被接收到之后,扫描仪马达的旋转速度由于用于下一颜色的相位校正控制 而改变,当前形成的颜色的静电潜像(更具体地,每个颜色的后端图像)遇到问题。例如, 在产生的图像中在副扫描方向上发生颜色未配准。为了解决此问题,可响应于在准备操作完成之后接收到的转印带基准信号开始扫 描仪马达的相位校正,然后可执行图像形成处理。但是,此控制必须等待准备操作完成,然 后必须等待转印带基准信号的接收,这样导致低的吞吐量。根据上述实施例,当执行扫描仪 马达的相位校正时,可在不给静电潜像造成任何问题的情况下防止图像形成吞吐量降低。〈第二实施例〉下文将参考图7Α 11描述第二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在自检测到转印带110 的基准位置以来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的定时产生校正BD信号,并且与该定时同时地执 行扫描仪的相位校正。此外,此实施例包括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检测在转印带110上显影的颜色未配准图案,并且基于检测结果校正该校正BD信号的产生定时。应指出,下文将仅 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组件和技术。<图像形成装置的布置>将参考图10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布置。除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 图像形成装置1000的布置外,根据此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0还包括颜色未配准检测 传感器115。颜色未配准检测传感器115用作图案检测单元,并且读取在转印带110上显影 的颜色未配准检测图案。此外,在此实施例中,与图像形成相关联的各负荷也用作形成颜色 未配准检测图案的图案形成单元。由于其它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1000中的相同,将不对它 们进行描述。<颜色未配准检测>下文将参考图11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颜色未配准检测方法。图11是在转印带 110上显影的颜色未配准检测图案31a和31b以及颜色未配准检测传感器11 和11 的 平面图。在通电定时、在显影器更换定时、或者在接收到来自图像控制器40的颜色未配准 校正请求时,图像形成装置2000在转印带110上显影在图11中示出的颜色未配准检测图 案31a和31b。颜色未配准检测图案31a和31b包括Y、Μ、C和K图案。然后,颜色未配准 检测传感器11 和11 检测在转印带110上显影的颜色未配准检测图案31a和31b,并且 从检测结果计算与各显影颜色的理想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图像形成位置的误差分量(颜色 未配准量)。然后,从该误差分量计算校正直到执行扫描仪相位校正所需的等待时间所需的 校正时间,并且将该校正时间存储在引擎控制器41中。引擎控制器41基于该存储的校正 时间执行扫描仪相位校正。稍后将描述详细的控制。应指出,理想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图像 形成位置对应于在例如基准颜色为Y的情况下测量的颜色M、C和K相对于Y的未配准量。 在此情况下,对于各测量的颜色计算校正时间,并且将其存储在引擎控制器41中。<扫描仪控制单元的布置>下文将参考图8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扫描仪控制单元30的布置。应指出,下文将 仅描述与图5中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扫描仪控制单元30的组件不同的组件。根据此实施例,比较器9a接收存储在存储器17中的并且指示经过的时间Tl的计 数数据58与颜色未配准校正时间T6的计数数据16的和值T1+T6 (计数值60)作为第一输 入。在此情况下,经过的时间Tl指示从接收到转印带基准信号10直到接收到初始完成信 号5所经过的时间。另外,颜色未配准校正时间T6是由颜色未配准检测传感器115计算的 值。比较器9a还接收以从计时器1传输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为基准的计数器值18作为 第二输入。因此,比较器9a确定这两个输入是否匹配,并且在它们匹配的定时向选择器56 传输脉冲信号57。比较器9b接收经过的时间Tl的计数数据58、扫描仪马达的相位控制所需的时间 T5的计数数据19以及颜色未配准校正时间T6的计数数据16的和值Tl+T5+T6(计数值61) 作为第一输入。此外,比较器%接收以从计时器1传输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为基准的计 数器值18作为第二输入。因此,比较器9b确定这两个输入是否匹配,并且在它们匹配的定 时向图像控制器40输出作为光栅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指令的图像输出使能信号15。选择器56将在Y打印处理时的初始完成信号5以及在M、C和K打印处理时的脉 冲信号57作为校正BD输出开始及扫描仪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告知校正BD输出块7和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校正BD输出块7以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为基准输出校正BD 信号13,并且将此信号告知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因此,在此实施例中,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 从扫描仪马达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的接收定时执行扫描仪马达的加速/减速控制,从 而校正BD信号13与BD信号11之间的接收时间差变为零(也就是说,相位差变为零)。〈扫描仪控制时序图〉下文将参考图7A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激光扫描仪控制执行时的各信号的定时。 在接收到打印请求时,图像形成装置2000首先开始各种致动器的激活以及光栅图像数据 产生处理。更具体地说,各种致动器的激活例如通过将扫描仪速度控制信号Ha激活为“H” 以及将转印带驱动信号32激活为“H”来完成。在转印带110的速度稳定之后,当转印带基准信号10在定时TlOl被接收到时,计 时器1开始以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接收为基准的计时。此后,在开始图像形成所需的准 备操作完成时,在定时T102,打印机控制单元42将初始完成信号5传输给扫描仪控制单元 30。当初始完成信号5被传输给扫描仪控制单元30时,扫描仪控制单元30将从定时 TlOl直到定时T102的经过的时间Tl存储在存储器17中。应指出,作为存储经过的时间Tl 的存储器17的初始值,大于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接收间隔的值被预先存储,并且其在接收 到初始完成信号5时被更新为经过的时间Tl。同时,选择器56向校正BD输出块7输出校 正BD信号输出开始指令。响应于此指令,校正BD输出块7输出用于Y的校正BD信号13。 此外,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根据从校正BD输出块7传输的校正BD信号13开始扫描仪相位 校正。应指出,在图7A中在经过Tl之后,校正BD信号13开始被输出(对应于零相位)。 但是,例如,校正BD信号13的输出定时可在校正BD信号周期中偏移。在此情况下,在经过 时间T1_M、T1_C和T1_K(稍后将描述)之后输出校正BD信号13时,输出定时必须在相同 的条件下偏移。也就是说,作为校正BD信号13的开始定时,可提供各种定时,只要该定时 是基于经过Tl之后的定时即可。当已经过了存储在存储器17中的扫描仪相位校正完成时间Τ5时,扫描仪控制单 元30在定时Τ103向图像控制器40发出Y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指令。在接收到该Y图像 数据的输出开始指令时,图像控制器40与已经受扫描仪相位校正的BD信号同步地向激光 器驱动单元27传输光栅图像数据。接下来,当用作M图像写开始基准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在定时Τ104被接收到时, 计时器1清除迄今为止被计时的时间,并且重新开始计时。此后,当计时器1的计数器值18 已达到经过的时间Tl与M颜色未配准校正时间Τ6的和时间Τ1+Τ6时(在经过的定时Tl_ M处),校正BD输出块7输出M校正BD信号13。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根据校正BD信号13 开始扫描仪相位校正。这样,当从定时TlOl起经过了时间Tl时以及当从定时Τ104起经过 了时间Τ1_Μ时,校正BD信号13开始被输出。因此,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不需要输出用于各 显影颜色的不同校正BD信号。也就是说,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控制负荷可减少。此外,在经过了存储在存储器17中的扫描仪相位校正完成时间Τ5之后,扫描仪控 制单元30在定时Τ105向图像控制器40发出M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指令。应指出,作为用 于C和K的校正BD信号的输出控制、扫描仪相位校正开始控制以及图像数据输出开始控制,执行与用于M的控制处理相同的控制处理。这样,当图像形成装置实际上在用户地点使用时,测量颜色相对于基准颜色(例 如,Y)的颜色未配准已发生,并且直到图像形成即将开始,该控制不是等待时间T1+T5,而 是等待时间T1+T5+T6。然后,可获得更精确的静电图像形成。作为变型,作为等待时间Tl_ Μ、T1_C以及T1_K的替代,该控制可在所有显影颜色的情况下等待Tl,以控制BD校正信号 13的输出开始相位。图7Β示出实际示例。图7Β的示例示出当M写开始定时被从作为基准 颜色的Y延迟等同于1/4线间隔的时间时采取的测量。也就是说,假设T为BD周期,在经 过了 Tl之后的校正BD信号的相位比校正之前的相位(虚线)前进了 Τ/4。下文将参考图9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扫描仪控制处理序列。在此情况下,将说明 从接收到打印开始请求直到各颜色的图像输出处理完成所执行的扫描仪控制。应指出,下 文将描述的处理由引擎控制器41控制。在步骤S300,引擎控制器41经由图像控制器40接收打印请求33。在步骤S301, 引擎控制器41的打印机控制单元42开始图像形成所需的初始处理。引擎控制器41在步 骤S302确定是否接收到转印带基准信号。当转印带110根据打印控制达到稳定速度时,转 印带基准信号10被输出。如果转印带基准信号10被接收到,则在步骤S303,计时器1开 始计时。此后,在步骤S304,打印机控制单元42确定初始处理是否完成。如果初始处理完 成,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305。在步骤S305,计时器1将自接收到转印带基准信号10以来被计时的经过的时间 Tl存储在存储器17中。此外,与步骤S305同时地,在步骤S306,校正BD输出块7以由选 择器56传输的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为基准开始输出校正BD信号13。然后,扫描仪相 位控制块3开始扫描仪马达的旋转相位校正,使得从激光扫描仪单元100传输的BD信号11 的接收定时匹配校正BD信号13的接收定时。扫描仪控制单元30然后在步骤S307中使用计时器1和存储器17确定是否经过 了被预先存储的且直到扫描仪相位校正所需的时间Τ5。如果已经过了时间Τ5,则处理前进 到步骤S308,并且比较器9b向图像控制器40传输图像输出使能信号15。引擎控制器41在步骤S309确定所有颜色的图像形成是否已开始。如果所有颜色 的图像形成已开始,则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如果任意颜色的图像形成开始指令未完成,则 再次检测转印带10的基准位置。此后,执行步骤S310 S312中的处理。引擎控制器41在步骤S310确定是否接收到转印带基准信号10。如果接收到转印 带基准信号10,处理前进到步骤S311。在步骤S311,计时器1清除迄今为止被计时的时间, 并且重新开始计时。此后,扫描仪控制单元30在步骤S312确定计时器1的计数器值18是 否达到经过的时间Tl与颜色未配准校正时间T6的和时间。如果计数器值18已达到该和 时间,则处理返回步骤S306以开始下一颜色的处理。这样,校正BD输出块7输出下一颜色 的校正BD信号。此后,如同Y控制中那样,在经过了预定时间T5之后,将图像输出使能信 号15传输至图像控制器40,从而执行图像处理。如上所述,根据此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0在转印带110上形成颜色未配准检 测图案,检测形成的颜色未配准检测图案,并且将检测结果反映到对应颜色的等待时间Tl。 这样,基于图7A中被计时的Tl以及每个测量颜色相对于基准颜色的颜色未配准量,半导体 激光器四发射根据测量颜色的图像数据的光束。因此,可形成其中副扫描方向上的颜色未配准被更多地消除的图像。上文给出了与颜色未配准有关的描述。此技术也可应用于第一实施例。例如,对 应颜色的颜色未配准量可被反映于在图6A和图6B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15、S219和 S223中的每一个中被计数的经过的时间Tl。可替换地,当持续时间T5相对于扫描仪马达相 位控制所需的时间具有微小裕度时,可在步骤S208中反映所关心的当前颜色(测量颜色) 的颜色未配准量。〈第三实施例〉下文将参考图12描述第三实施例。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个 显影器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单个感光鼓具有独特的接触/撤回位置。应指出,根据此实施例 的激光扫描仪单元的布置和扫描仪控制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它们的描述 将被省略。附图标记112Y、112M、112C和IlI指示存储调色剂的显影器。如图12所示,这些 显影器112Y、112M、112C和11 (分别相对于感光鼓11具有独特的接触/撤回位置。也就是 说,各显影器112被沿感光鼓111的附近独立地布置。由于其它组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 同,它们的重复描述将被省略。还在此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3000中,从各颜色的转印带 基准信号10的接收直到初始完成信号5的时间被计时,并且根据该计时结果控制扫描仪相 位校正执行定时。因此,根据此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3000可在不产生任何图像波动的情 况下执行扫描仪相位控制,并且可消除与打印图像相关联的副扫描方向上的颜色未配准。在与图1以及图7A和7B有关的上述描述中,作为示例说明了基于校正BD信号的 扫描仪旋转相位校正。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例如,在一个变型中,可从图1 以及图7A和7B省略扫描仪旋转相位校正。在此情况下,在图1以及图7A和7B中,通过等 待从转印带基准信号10被检测到直到预定的准备操作完成的时间Tl,发出图像数据的输 出开始指令(图像写开始信号被输出)。通过此布置,尽管可能产生最大等同于一个主扫描 线间隔的颜色未配准,但是可如同第一和第二实施例那样,提高例如旋转方法的图像形成 装置中的图像形成吞吐量。应指出,当在图7A和7B中省略扫描仪旋转相位校正时,以与图7A和7B中相同的 方式测量时间Tl。然后,当对应于每个测量颜色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被输出时,该控制等 待被预先计时的时间Tl,以及基于检测的颜色未配准量的时间(T1_M、T1_C或T1_K),并且 根据图像数据执行光照射。上述的省略了扫描仪旋转相位校正的变型并不限于使用半导体激光器四和多面 反射镜(旋转多面反射镜)20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图像形成装置可包括其中多个发光 元件(LED)被沿感光鼓111的旋转轴方向布置的发光阵列,并且可通过由该发光阵列发射 的光在感光鼓111上形成静电潜像。还在此情况下,如同第一和第二实施例那样,例如旋转 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吞吐量可被提高。另外,作为前述发光阵列的替代,图像形 成装置可在感光鼓111的调色剂图像承载表面的背面上与用于执行调色剂显影的各显影 器112相对的位置处包括沿感光鼓111的旋转轴方向布置的多个电极阵列,并且可通过由 施加到电极阵列上的电压产生的静电场执行感光鼓111上的静电潜像形成及其调色剂显 影。还在此情况下,如同第一和第二实施例那样,例如旋转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 吞吐量可被提高。另外,相同的变型应用于下文将描述的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下文将描述第四实施例。此实施例将说明如下情况,即当经过了比转印带110旋 转一圈所需的时间短的时间时形成第二页的图像,以便提高图像形成生产率。在此实施例 中,将主要说明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部分。<打印机控制单元42的布置>下文将参考图13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打印机控制单元42的布置。在此情况下, 将仅说明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控制单元42不同的组件。在此实施例中,打印机控制单元42包括计时器2和比较器43。计时器2从扫描仪 控制单元30接收图像输出使能信号15。然后,计时器2将经过的时间重置为0,并且同时 开始计时。计时器2向比较器43输入计数时间T2。当输入图像输出使能信号15指示第四颜色时,比较器43在从计时器2输入的计 数时间T2的时间(计数值)指示经过了预定时间的定时,将初始完成信号5告知扫描仪控 制单元30。在此情况下,预定时间指示通过如下操作得到的时间,即将到下一显影颜色所需 的旋转时间与通过将纸张尺寸除以处理时间所得到的时间以及潜像形成所需的时间求和, 并且从该总和减去相位控制时间T5。应指出,作为计时器2的初始计数值,大于转印带基准 信号10的接收间隔的值被预先存储。〈扫描仪控制〉下文将参考图14A 14C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扫描仪控制处理序列。应指出,下 文将描述的处理由引擎控制器41控制。在步骤S401,引擎控制器41经由图像控制器40接收打印请求33。在步骤S402, 引擎控制器41的打印机控制单元42开始图像形成所需的初始处理。在步骤S403,引擎控 制器41执行计时器1激活处理。应指出,计时器1激活处理是与主处理程序不同的程序, 并且引擎控制器41通过交替执行主处理程序和计时器1激活处理程序,将主处理和计时器 1激活处理作为同时并行处理执行。可替换地,计时器1激活处理程序中的步骤S403可作 为在接收到转印带基准信号10时执行的中断处理被执行。在计时器1激活处理被执行之后,引擎控制器41在步骤S501中启动计时器1。引 擎控制器41在步骤S502确认计时器1结束请求。如果接收到结束请求,则引擎控制器41 结束计时器1激活处理。引擎控制器41在步骤S503确定是否接收到转印带基准信号10。 当转印带110根据打印控制达到稳定速度时,转印带基准信号10被输出。如果转印带基准 信号10被接收到,在步骤S504,计时器1被重置并开始计时。此后,打印机控制单元42在 步骤S404确定初始处理是否完成。如果初始处理完成,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05。在步骤S405,打印机控制单元42将自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接收以来由计时器1 计时的经过的时间Tl存储在存储器17中,并且校正转印带基准信号的接收之后的等待时 间。在步骤S406,打印机控制单元42将初始完成信号5告知扫描仪控制单元30,并且选择 器56将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传输给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接下来,扫描仪控制单元30在步骤S407使用计时器1和存储器17确定是否经过 了被预先存储的且是直到扫描仪相位校正完成所需的时间T5。应指出,在经过了时间T5之 前,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校正扫描仪马达的旋转相位,使得从激光扫描仪单元100传输的BD 信号11的接收定时匹配校正BD信号13Y的接收定时。如果在步骤S407确定已经过了时间T5,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08,并且比较器9b向图像控制器40传输第一颜色的图像输出 使能信号15。在步骤S409,控制器41确定紧接在前面的图像输出使能信号是否是对于黑色、即 第四颜色(最后颜色)传输的。如果传输黑色图像输出使能信号,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10。 另一方面,如果用于所有颜色的图像输出使能信号还未被传输,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13。打印机控制单元42在步骤S413确定计时器1的计数值是否匹配步骤S405中存 储的时间,以便与用于第二或随后的颜色的图像输出使能信号的传输定时同步。如果计数 值匹配存储的时间,则在步骤S406,打印机控制单元42向扫描仪控制单元30告知初始完成 信号,并且选择器56将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传输给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由于将用于 第三颜色以及第四颜色的图像输出使能信号15传输给图像控制器40的处理与用于第二颜 色的相同,则它们的描述将不被重复。在步骤S410,引擎控制器41确定所有页的图像形成是否已开始。如果所有页的图 像输出使能信号15已被传输到图像控制器40,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11。另一方面,如果所 有页的图像输出使能信号15还未被传输,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14。在步骤S411,引擎控制器41启动计时器2。然后,在步骤S412,引擎控制器41确 定计时器2的值是否达到允许下一图像形成的预定值(1^)。假设此预定值以引擎控制器 41 (打印机控制单元4 可引用的格式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中。在此情况下,该预定值对应各纸张尺寸(B5尺寸、A4尺寸、法律文件纸尺寸(legal size)等)。例如,旋转方向上(即移动方向上)的转印带110的长度被设计成具有该法律 文件纸尺寸的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为最大值。在此示例的情况下,针对例如A4尺寸设置假 定为小于对应于法律文件纸尺寸的T2的T2值。然后,值T2被设定为在经过了时间T2+T5 之后,确保根据黑色图像数据的对于一页的半导体激光器四的发光控制(激光扫描控制) 的执行所需的最大时间,以及到下一颜色的显影器112Y的一次转印位置的移动。因此,当 旋转显影器保持单元113具有较高旋转移动速度时,T2可被设定为较小的值。另外,例如, 当扫描仪马达相位控制被省略时,也可设定较小的值。应指出,当在法律文件纸尺寸的图像 形成的情况下在转印带110旋转一圈之前前述条件被满足,并且接下来的黄色图像写开始 信号可被输出时,对于所有纸张尺寸可采用在法律文件纸尺寸的情况下的值T2,从而获得 特定效果。如果在步骤S412,引擎控制器41确定计时器2已超过预定时间值,则处理前进到 步骤S405。在步骤S405,打印机控制单元42将自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接收以来由计时器 1计时的经过的时间存储在存储器17中。在步骤S406,打印机控制单元42将初始完成信 号5告知扫描仪控制单元30,并且选择器56将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传输给扫描仪相位 控制块3。当处理从步骤S412前进到步骤S405时,允许以下的处理。即,如对于经受最后颜 色(黑色)的图像形成的一页的下一页的黄色(第一颜色)图像形成,可在作为旋转部件 的转印带110旋转一圈之前从当开始该页的最后颜色的图像形成时起,执行下一页的第一 颜色的图像形成。〈扫描仪控制时序图〉下文将参考图14和15描述此实施例的激光扫描仪控制执行时的各信号的定时。应指出,作为详细状况,将不给出直到第三颜色(青色)的图像形成控制的描述,而是将说 明作为第四颜色的最后颜色(黑色)和下一打印片材的第一颜色(黄色)的状况。当在定时T201接收到作为黑色图像写开始基准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时,计时器 1清除迄今为止被计时的时间,并且重新开始计时(步骤S503和S504)。同时,校正BD输出块7清除用于黑色的校正BD信号13K,并且输出以转印带基准 信号10的接收为基准的校正BD信号。如果计时器1所计时的时间匹配时间Tl (步骤S413 中“是”),则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基于用于黑色的校正BD信号13K以及BD信号11开始扫 描仪相位校正(步骤S406)。此后,当已经过了扫描仪相位校正完成时间T5时,扫描仪控制单元30在定时T202 向图像控制器40发出黑色(最后颜色)图像数据输出开始指令。同时,引擎控制器41将黑 色图像形成的开始告知打印机控制单元42,并且还控制计时器2以开始计时(步骤S411)。当用作下一打印片材的黄色图像写开始基准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在定时T203被 接收到时,计时器1清除迄今为止被计时的时间,并且重新开始计时。在已经过了计时器2的计时时间T2之后的定时T204,打印机控制单元42将初始 完成信号5传输给扫描仪控制单元30 (步骤S412)。当初始完成信号5被传输到扫描仪控制单元30时,扫描仪控制单元30将从定时 T203直到定时T204的经过的时间存储在存储器17中作为Tl’ (步骤S405)。同时,扫描仪 控制单元30将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传输给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 (步骤S406)。然后,扫 描仪相位控制块3基于用于Y的校正BD信号13Y以及BD信号11开始扫描仪相位校正。当已经过了扫描仪相位校正完成时间T5(步骤S407中“是”)时,在定时Τ205,扫 描仪控制单元30向图像控制器40发出黄色(下一页的第一颜色)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指 令。作为用于随后颜色、即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校正BD信号的输出控制、扫描仪相位校正 开始控制以及图像数据输出开始控制,执行与黄色的控制处理相同的控制处理。下文将详细描述初始完成信号5和转印带基准信号10之间的关系。在打印处理 开始之后的初始完成信号5的定时与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定时具有不同步关系。此外,由 于下一初始完成信号5的定时受图像形成时间影响,因此具有转印带基准信号10作为开始 点的扫描仪相位校正开始定时不总是恒定的。结果,迄今为止存储的时间Tl与定时Τ203 和Τ204之间的时间Tl,不同。此外,当Tl,短于Tl时,图像形成可继续进行而不与转印带 10的一圈旋转同步。因而,可减小片材间隔,并从而可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生产率。<另一扫描仪控制时序图>下文将参考图14和16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激光扫描仪控制执行时的各信号的 定时。应指出,作为图16的详细状况,下文将描述这样的情况,即相同的转印带基准信号被 用作用于第四颜色(黑色)以及下一打印片材的第一颜色(黄色)的开始点。当用作黑色图像写开始基准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在定时Τ301被接收到时,计时 器1清除迄今为止被计时的时间,并且重新开始计时(步骤S503和S504)。同时,校正BD输出块7清除用于黑色的校正BD信号13Κ,并且输出以转印带基准 信号10的接收为基准的校正BD信号。如果计时器1的计时时间匹配时间Tl (步骤S413 中“是”),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基于用于黑色的校正BD信号13Κ以及BD信号11开始扫描 仪相位校正(步骤S406)。
当已经过了扫描仪相位校正完成时间T5时,在定时T302,扫描仪控制单元30向图 像控制器40发出黑色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指令(步骤S408)。同时,引擎控制器41将黑色 图像形成的开始告知打印机控制单元42,并且开始计时器2的计时(步骤S411)。在已经过了计时器2的计时时间T2’之后的定时,也就是说,在转印带基准信号10 之前的定时T303,打印机控制单元42将初始完成信号5传输给扫描仪控制单元30 (步骤 S412)。当初始完成信号5被传输给扫描仪控制单元30时,扫描仪控制单元30将从定时 T302直到定时T303的经过的时间存储在存储器17中作为Tl’ (步骤S405)。同时,扫描仪 控制单元30将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传输给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 (步骤S406)。图16对 应于这样的情况,即在转印带110进行一圈旋转(经过了从在定时T301检测到黑色基准信 号直到检测到下一黄色基准信号的时间)之前,计时器值T2已达到预定值。在此情况下, 由于在图14A 14C中的计时器激活处理的步骤S503中没有确定“是”,并且计时器1未被 重启动,因此值Tl’变得大于图15中的值。另外,对于在此情况下存储的计时器1的存储 的经过的时间Tl’,由于没有接收到新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因此黑色基准信号(T301)匹 配黄色基准信号。上述确定由引擎控制器41执行。此后,当在定时T304接收到作为图像写开始基准的转印带基准信号10时,引擎 控制器41处理作为品红色基准信号的信号,清除迄今为止计时的时间,并且重新开始计时 (步骤S502 S504)。当已经过了扫描仪相位校正完成时间T5时(步骤S407中“是”), 在定时T305,扫描仪控制单元30向图像控制器40发出黄色图像数据的输出开始指令。作为用于随后的颜色、即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校正BD信号的输出控制、扫描仪 相位校正开始控制以及图像数据输出开始控制,执行与用于黄色的控制处理相同的控制处 理。下文将描述图16中未示出的在定时T304之后确保的品红色图像写开始信号输出定时。 当计时器1的计时时间匹配时间Tl’时(步骤S413中“是”),扫描仪相位控制块3基于用 于品红色的校正BD信号13M和BD信号11开始扫描仪相位校正(步骤S406)。当已经过了 扫描仪相位校正完成时间T5时,扫描仪控制单元30向图像控制器40发出品红色图像数据 的输出开始指令(步骤S408)。同时,引擎控制器41告知打印机控制单元42品红色图像形 成开始。对于随后的青色,执行相同处理。如上所述,当在多个打印片材上连续进行全色图像形成时,通过重新存储在黄色 图像形成时的计时器1的值,它们可在不与转印带110的一圈旋转同步的情况下持续进行。 因此,可缩短片材间隔,从而可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生产率。此实施例已给出了包括扫描仪相位控制的描述。但是,此实施例还可应用于不执 行任何扫描仪相位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此情况下,如果在步骤S412,引擎控制器41确 定计时器2已超过上述预定时间,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05。在步骤S405,打印机控制单元 42再次将自转印带基准信号10的接收以来由计时器1计时的经过的时间Tl’存储在存储 器17中(步骤S405)。接下来,扫描仪控制单元30向图像控制器40发出黄色图像数据的 输出开始指令,而不传输任何相位控制开始指令信号8并且不等待经过扫描仪相位校正完 成时间T5(步骤S408)。结果,通过省去了对于经过时间Τ5的等待时间来达到黄色图像数 据输出开始定时,并且如同黄色的情况那样,通过省去了对于经过时间Τ5的等待时间,执 行用于随后的颜色、即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图像数据输出开始控制处理。
〈变型〉此外,此实施例的序列也可应用于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在 初始处理完成之后的转印带110的基准位置,并且在自转印带110的基准位置的检测以来 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开始图像形成。更具体地说,在步骤S404,打印机控制单元42确定 初始处理是否完成。此时,计时器1激活处理已经开始。如果确定初始处理完成,则打印机 控制单元42然后确定转印带110的基准位置是否已被检测(图14A 14C中未示出)。如 果打印机控制单元42确定转印带110的基准位置已被检测,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05。然后 当该控制到达步骤S405时的计时器1的经过的时间以及在步骤S405中存储的经过的时间 为零,并且传输黄色相位控制开始指令8。在品红色之后,每当转印带110的基准位置被检 测到时,相位控制开始指令8被传输。然后,当上文所述的图14A 14C中所示的流程图被 执行时,可获得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其它实施例〉本发明的各方面还可由这样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的设备) 以及通过这样的方法实现,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的设备)读出并执 行记录于存储设备上的程序以实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该方法的步骤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 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于存储设备上的程序来执行以实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出于此 目的,该程序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设备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 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尽管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 示例性实施例。随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给予宽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结 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括用于图像形成的旋转部件,并且在所述旋转部 件上形成用于指示图像形成的基准位置的标记;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旋转的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标记,并且输出基准信号; 控制单元,在所述基准信号被输出之后当图像形成即将开始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 述图像形成单元以执行图像形成;以及计时单元,所述计时单元对在所述基准信号被输出之后直到所述图像形成即将开始的 时间进行计时,其中,当下一基准信号被输出时,在基于由所述计时单元计时的时间的等待过程之后,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执行下一颜色的图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光照射单元,单个图像载体,通过所述光照射单元照射的光在所述单个图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 多个显影单元,所述多个显影单元分别保持不同颜色的显影剂并且将显影剂应用于静 电潜像,以及作为所述旋转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通过所述显影单元在所述单个图像载体上显影的 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并且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指示基准位置 的标记,其中,当图像形成即将开始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光照射单元以根据图像数据执 行光照射,以及当下一基准信号被输出时,在基于由所述计时单元计时的时间的等待过程之后,所述 控制单元进一步控制所述光照射单元以根据下一显影颜色的图像数据执行光照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初始操作单元,所述初始操作单元执行与图像形成相关联的预定准备操作, 其中,所述计时单元将直到所述预定准备操作完成的时间计时作为直到图像形成即将 开始所需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光照射单元发射光束,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旋转多面反射镜,所述旋转多面反射镜与主扫描同步信号同步地偏转并扫描由所述光 照射单元发射的并且基于图像数据的光束;初始操作单元,所述初始操作单元执行与图像形成相关联的准备操作;以及 校正单元,在由所述初始操作单元完成预定的准备操作之后,所述校正单元通过控制 所述旋转多面反射镜的旋转相位,对于第一显影颜色校正所述主扫描同步信号相对于所述 基准信号的相位,其中,当下一显影颜色的基准信号被输出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等待过程,所述等待过 程基于作为直到图像形成即将开始所需的时间由所述计时单元计时的直到所述主扫描同 步信号的相位校正完成所需的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同步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同步信号输出单元响应于由所述旋转多面反射镜扫描的光束的检测,输出开始光束的发射所需的同步信号,其中,所述校正单元以所述基准信号的输出定时为基准并且在预定周期中输出校正所 述同步信号所需的校正信号,以及所述校正单元控制所述旋转相位,使得所述同步信号的输出定时与所述校正信号的输 出定时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校正单元包括输出所述校正信号的多 个输出单元,并且所述多个输出单元由多个显影颜色共用。
7.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同步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同步信号输出单元响应于由所述旋转多面反射镜扫描的光束 的检测输出开始光束的发射所需的同步信号,其中,所述计时单元对在所述基准信号被输出之后直到所述准备操作完成的时间进行 计时,所述校正单元以在所述基准信号被输出之后直到所述准备操作完成的时间的经过的 定时为基准并且在预定周期输出校正所述同步信号所需的校正信号,以及所述校正单元控制旋转相位,使得所述同步信号的输出定时匹配所述校正信号的输出 定时。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图案形成单元,所述图案形成单元形成检测各显影颜色的图像形成位置的未配准所需 的颜色未配准检测图案;以及图案检测单元,所述图案检测单元检测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的颜色未配准检测 图案,其中,在对应于各显影颜色的基准信号被输出之后,所述校正单元基于由所述计时单 元计时的时间以及由相应于测量颜色的显影颜色的所述图案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获得的 相对于基准的颜色未配准量,输出用于显影颜色的校正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图案形成单元,所述图案形成单元形成检测各显影颜色的图像形成位置的未配准所需 的颜色未配准检测图案;以及颜色未配准检测单元,所述颜色未配准检测单元检测相对于基准颜色的颜色未配准检 测图案的测量颜色的颜色未配准检测图案的颜色未配准量,其中,该基准颜色的颜色未配 准检测图案和测量颜色的颜色未配准检测图案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其中,当对应于测量颜色的基准信号被输出时,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计时单元计 时的时间以及检测的颜色未配准量,根据测量颜色的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光照射单元以执行 光照射。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光照射单元是发光阵列,在所述发光 阵列上,多个发光元件沿所述单个图像载体的旋转轴方向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显影单元中的每一个沿所述图像 载体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在 最后颜色的一页的图像形成开始之后且在旋转部件进行一圈旋转之前,执行当前进行最后颜色的图像形成的该页的下一页的第一颜色的图像形成,并且校正计时时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图像形成吞吐量。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对在基准信号输出之后直到图像形成即将开始所需的时间进行计时,并且当图像形成即将开始时(例如,初始处理完成)执行图像形成。此外,当在图像形成期间下一基准信号被输出时,该图像形成装置在基于该计时时间的等待处理之后执行下一颜色的图像形成。
文档编号G03G15/01GK102081323SQ20101056716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仁平广宣, 庄司龙平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