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927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和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数字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和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电子阅读器是一种浏览电子图书的手持式阅读工具。电子阅读装置显示屏采用的 技术有类纸显示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等。运用类纸显示技术的电子阅读装置其显示原理是 根据施加的电压,使显示屏内部的带电粒子发生电泳效应,产生不同灰度,从而呈现出类纸 显示效果。目前,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大多数电子阅读器都具有手写功能。该手写功能的实现 技术原理是在显示屏下面设置一电磁感应板,同时,必须配备一支能与电磁感应板进行电 磁信号感应的电磁笔。所以,这种实现手写功能的方式,工艺成本较高,而且用户一旦丢失 配套的电磁笔,无法实现在电子阅读器上手写。电容触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手机、PDA等手持式产品。但是,设备前壳的正面装配 电容触控模组,设备前壳的背面装配LCD显示模组。电容触控模组和LCD显示模组之间形 成了空隙。电容触控模组的背面和LCD显示模组的正面就形成了两个反射面和折射面,从 而导致了透光率较低。与此同时,这种方式导致了整个产品较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控和显示模组,提高显示模组的透 光率较低,以及降低整机的厚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和显示模组,该触控和显示模 组包括保护层;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粘合在保护层下表面;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粘合在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下表面,第二氧 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与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构成感应回路;柔性线路板,设置在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和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之 间,柔性线路板上的控制器均与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和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 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显示单元,粘合在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下表面。保护层的材质为PET。保护层的厚度为0. 188毫米或0. 125毫米或0. 20毫米。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通过第一光学透明胶层粘合在保护层下表面。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通过第二光学透明胶层粘合在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 膜镀层下表面。显示单元通过第三光学透明胶层粘合在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下表面。
3[0017]显示单元为IXD显示模组。显示单元为电子纸显示模组。触控和显示模组还包括屏蔽层,设置在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下表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 一种应用上述触控和显示模组的触控式平板电脑。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触控和显示模组的手持式电子书阅读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由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和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 层构成响应触控操作的感应回路粘合在显示单元如LCD显示模组上,避免了硬质保护层的 使用,同时也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容触控模组固定在壳体正面而LCD显示模组固定在壳 体背面导致的空隙,从而提高了透光率,同时,减小了整机的厚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和显示模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和显示模组实施例的爆破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和显示模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和显示模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和显 示模组实施例的爆破图。如图1和图2所示,触控和显示模组包括保护层101、第一氧化铟 锡导电薄膜镀层102、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3、控制器(图1和2中未示出),显示 单元104。其中,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2通过粘结的方式粘合在保护层101下表 面。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3也通过粘结的方式粘合在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 102下表面。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2和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3构成响应 触控操作的感应回路,比如识别是否有手指触摸,从而以计算出手指触摸的位置坐标以及 手指动作的识别。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2和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3之间 设置有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图1和图2中未示出),柔性 线路板的上的控制器与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2和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3 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显示单元104粘合在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3的下表面。本实施例中,由于直接将主要由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2和第二氧化铟锡 导电薄膜镀层103构成的感应回路粘合在显示单元上104上,这样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的硬 质材料制成保护层改成软质材料制成的保护层,比如本实施例中保护层101的材质可以为 PET,其厚度可以根据工艺要求具体而定,比如为0. 188毫米或0. 125毫米或0. 20毫米。本实施例中,为了精确的色彩和充分的显示亮度以及耐久粘接效果,使用光学透 明胶粘合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2、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3和显示单元 104。具体地,使用第一光学透明胶层(Optical Clear Adhesive,简称OCA) 105将第一氧化 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2牢固地粘合在保护层101下表面。基于同样的技术考虑,使用第二 光学透明胶层OCA 106将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3牢固地粘合在第一氧化铟锡导电 薄膜镀层102下表面。使用第三光学透明胶层OCA 107将显示单元104粘合在第二氧化铟 锡导电薄膜镀层103下表面。[0030]本实施例中,为了屏蔽可能的信号干扰,在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103下表 面还设置有屏蔽层108第三光学透明胶层OCA 107通过屏蔽层108将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 膜镀层103和显示单元104粘合到一起。如果电路设计精度较高,也可以不使用该屏蔽层 108。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04可以为IXD显示模组,也可以电子纸显示模组。如果是 IXD显示模组,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和显示模组可以应用到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容触摸式终 端上。如果是电子纸显示模组,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和显示模组可以应用到手持式电子阅 读器等应用类纸技术和电容触控技术的终端上。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和显示模组组合示意图。如图3所示,将图1和图2所示 的一体化的触控和显示模组301整体固定到框体300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由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和第二氧化铟 锡导电薄膜镀层构成响应触控操作的感应回路粘合在显示单元如LCD显示模组上,避免了 硬质保护层的使用,同时也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容触控模组固定在壳体正面而LCD显示 模组固定在壳体背面导致的空隙,从而提高了透光率,同时,减小了整机的厚度。
权利要求一种触控和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层;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粘合在保护层下表面;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粘合在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下表面,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与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构成感应回路;柔性线路板,设置在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和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之间,柔性线路板上的控制器均与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和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显示单元,粘合在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和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保护层的材质为PE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和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保护层的厚度为0.188毫 米或0. 12毫米或0. 2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和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 通过第一光学透明胶层粘合在保护层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触控和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 层通过第二光学透明胶层粘合在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和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显示单元通过第三光学透明 胶层粘合在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和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显示单元为LCD显示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和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显示单元为电子纸显示模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和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蔽层,设置在第二氧 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下表面。
10.一种应用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触控和显示模组的触控式平板电脑。
11.一种应用上述权利要求1_6、8任一触控和显示模组的手持式电子书阅读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和显示模组,属于电数字数据处理领域。该触控和显示模组包括保护层、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控制器和显示单元。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通过粘结的方式粘合在保护层下表面。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也通过粘结的方式粘合在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下表面。第一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和第二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构成响应触控操作的感应回路。本实用新型中,避免了硬质保护层的使用,也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容触控模组固定在壳体正面而LCD显示模组固定在壳体背面导致的空隙,从而提高了透光率,同时,减小了整机的厚度。
文档编号G02F1/167GK201725306SQ20102026603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5日
发明者罗光忠 申请人: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