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模块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463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模块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模块和电子设备。尤其是,涉及适合于驱动光学系或可动部件而进行焦点位置调整或用作致动器的驱动模块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提出了各种驱动模块,其在带有相机功能的便携电话等小型的电子设备中,为了驱动摄像透镜单元等的被驱动体而进行自聚焦或变焦等,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伸缩来进行驱动(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驱动模块具备支撑体,固定于模块下板;透镜框,能够相对于该支撑体而沿着一定方向往复移动;板簧部件,弹性保持该透镜框;以及驱动装置, 抵抗板簧部件的弹性复原力而驱动透镜框。另外,上述支撑体、透镜框、板簧部件以及驱动装置的各构成品被有顶筒状的罩覆盖,成为由该罩保护的状态。此时,罩固定于模块下板,作为驱动模块的外装体而起作用。另外,通常在驱动模块中,如图18所示,上述罩100大多以从径方向外侧围绕模块下板110的方式对于该模块下板110而组合,利用粘接剂W来粘接固定。如果详细地说明这点,那么,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罩100,在各周壁部101的下端侧中央部,形成有在下方开口的容纳凹部102。另一方面,在模块下板110的周面,形成有突出片111,该突出片111突出至径方向外侧,分别容纳于罩100的各容纳凹部102内。上述容纳凹部102由侧方内壁部103和上方内壁部104形成,其中,侧方内壁部 103将突出片111夹在其间而互相相向,上方内壁部104与这些侧方内壁部103连接设置, 面向突出片111的上表面。另外,在该上方内壁部104,从比罩100的外表面更靠近径方向内侧的位置朝向下方而突出设置有突出壁10如。而且,在上述容纳凹部102的侧方内壁部103和突出片111之间划分有间隙,该间隙作为填充粘接剂W的第一填充区域Rl而起作用。另外,在容纳凹部102的上方内壁部 104和突出片111的上表面以及突出壁10 之间也划分有间隙,该间隙作为填充粘接剂W 的第二填充区域R2而起作用。接着,在将模块下板110和罩100粘接固定的情况下,首先,以将模块下板110的突出片111容纳于各容纳凹部102内的方式罩上罩100,将模块下板110和罩100组合。接下来,使粘接剂吐出装置的未图示的针的前端部如图19所示的箭头N那样位于一方的第一填充区域R1,然后,吐出粘接剂W,同时使针沿着箭头移动。即,使针从一方的第一填充区域 Rl经由第二填充区域R2而移动至另一方的第一填充区域Rl。由此,能够将粘接剂W填充至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如图18所示, 将模块下板110和罩100整体粘接固定。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U8708号公报另外,如上所述,罩起到驱动模块的外装体的作用,因而罩的外形尺寸成为驱动模块的外形尺寸。因此,现状是对罩的外形尺寸进行严格的精度管理,从而维持预先决定的作为制品的尺寸精度。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方法中,如果发生针的位置调整偏移等,则如图21和图22所示,粘接剂W从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溢出,涂敷于罩100的周壁部101的外表面。尤其是,越是谋求驱动模块的小型化,针径就越是比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的宽度更粗,粘接剂W就越是容易从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溢出,越是容易涂敷于罩100的外表面。此外,由于对粘接剂要求一定以上的粘性,因而如果使针径变细,则变得粘接剂容易堵塞。因此,容易产生上述的问题。假设为了使针径变细而使用粘性低的粘接剂的情况下,所涂敷的粘接剂流入制品内部有招致动作不良之虞。因此,对粘接剂要求一定以上的粘性,由此,难以使针径变细。这样,对粘接剂要求一定以上的粘性,因而粘接剂相对于针不易截断,存在着在涂敷开始和涂敷结束容易将粘接剂涂敷得较多这一倾向。因此,粘接剂特别容易从第一填充区域Rl溢出,涂敷于第一填充区域Rl附近的罩100的外表面的可能性高。如上所述,在现有的驱动模块中,粘接剂容易涂敷于罩的外表面,因而需要粘接剂的涂敷量、涂敷范围或粘度管理等,制造工序复杂化,制造成本容易变高。另外,涂敷于罩的外表面的粘接剂导致不处于制品尺寸的容许值内而成为不良品,容易招致成品率的下降。而且,涂敷于罩的外表面的粘接剂在制造途中或搬送途中损伤其他驱动模块或由于接触等而剥落,同样容易招致成品率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驱动模块和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所述驱动模块难以将粘接剂涂敷于外装罩的外表面,能够使与该粘接剂关联的工序管理简单化而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够谋求成品率的提高。本发明为了解决前述课题而提供以下的方案。(1)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撑体,固定于基底基板上;被驱动体,以能够相对于该支撑体而沿着一定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配设;驱动装置,驱动该被驱动体;以及外装罩,以覆盖所述支撑体、所述被驱动体以及所述驱动装置的方式附着,对于所述基底基板粘接固定,其中,在所述基底基板形成有突出片,该突出片朝向径方向外侧突出,容纳在形成于所述外装罩的容纳凹部内,所述基底基板和所述外装罩利用粘接剂来粘接固定,该粘接剂分别填充至在所述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与突出片的侧面之间划分的第一填充区域和在所述容纳凹部的上方内壁部和突出片的上表面之间划分的第二填充区域, 在所述外装罩形成有侧方阶梯差部,该侧方阶梯差部以与所述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连接设置的状态相对于外表面而凹陷形成,使从所述第一填充区域溢出的所述粘接剂流入。依照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模块,在制造组装阶段,在将外装罩和基底基板粘接固定时,能够抑制粘接剂涂敷于外装罩的外表面。即,使外装罩以覆盖支撑体、被驱动体以及驱动装置的方式附着,将该外装罩和基
4底基板组合。此时,以形成于基底基板的突出片容纳于外装罩的容纳凹部内的方式组合。接下来,利用针等,将粘接剂从一方的第一填充区域经由第二填充区域吐出至另一方的第一填充区域。由此,能够将粘接剂填充至第一填充区域和第二填充区域,能够将外装罩和基底基板可靠地粘接固定。尤其是,由于在外装罩形成有侧方阶梯差部,因而即使在上述粘接作业中,吐出的粘接剂从第一填充区域溢出,也能够使这些溢出的粘接剂积极地流入侧方阶梯差部,能够抑制流动扩展至外装罩的外表面。因而,能够抑制粘接剂涂敷于外装罩的外表面,难以因粘接剂而导致外装罩的外形尺寸、即作为驱动模块的制品尺寸变化。而且,由于能够利用侧方阶梯差部的阶梯差来吸收流入的粘接剂的厚度,因而粘接剂难以比外装罩的外表面更鼓出。在这点上,作为驱动模块的制品尺寸也难以变化。尤其是,在涂敷开始或涂敷结束,由于起因于粘性的不易截断而容易将粘接剂吐出得较多,但由于侧方阶梯差部与划分第一填充区域的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连接设置, 因而能够有效地将粘接剂释放至该侧方阶梯差部。如上所述,由于难以将粘接剂涂敷于外装罩的外表面,难以因粘接剂而导致制品尺寸变化,因而能够成为落在按照设计的尺寸的高质量的驱动模块,并且,能够谋求成品率的提高。而且,能够使与粘接剂关联的管理项目比现有的更简单化,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2)在上述本发明的驱动模块中,所述侧方阶梯差部也可以沿着所述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侧方阶梯差部沿着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形成,因而能够使从第一填充区域溢出的粘接剂效率良好地流入侧方阶梯差部,能够有效地抑制粘接剂流动扩展至外装罩的外表面而涂敷。(3)在上述本发明的驱动模块中,所述侧方阶梯差部也可以以随着从所述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离开而深度逐渐变浅的方式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侧方阶梯差部倾斜,因而在从第一填充区域溢出的粘接剂流入时,这些粘接剂成为随着从容纳凹部离开而沿着倾斜上升的状态。因而,容易抑制粘接剂越过侧方阶梯差部而流动至外装罩的外表面,容易使粘接剂停留在侧方阶梯差部内。(4)在上述本发明的驱动模块中,也可以在所述外装罩形成上方阶梯差部,该上方阶梯差部以与所述容纳凹部的上方内壁部连接设置的状态相对于外表面而凹陷形成,使从所述第二填充区域溢出的所述粘接剂流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外装罩还形成有上方阶梯差部,因而在粘接作业中,即使吐出的粘接剂从第二填充区域溢出,也能够使这些溢出的粘接剂积极地流入上方阶梯差部, 能够抑制流动扩展至外装罩的外表面。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粘接剂涂敷于外装罩的外表面。(5)在上述本发明的驱动模块中,所述上方阶梯差部也可以沿着所述容纳凹部的上方内壁部形成,并且,与所述侧方阶梯差部连通并与该侧方阶梯差部协作而包围容纳凹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方阶梯差部沿着容纳凹部的上方内壁部形成,而且,该上方阶梯差部和侧方阶梯差部互相连通,两个阶梯差部协作而包围容纳凹部,因而能够使从第二填充区域溢出的粘接剂效率良好地流入上方阶梯差部,并且,即使粘接剂在第一填充区域和第二填充区域的边界附近溢出,也能够可靠地流入侧方阶梯差部和上方阶梯差部。(6)在上述本发明的驱动模块中,所述上方阶梯差部也可以成为随着从所述容纳凹部的上方内壁部离开而深度逐渐变浅的倾斜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方阶梯差部倾斜,因而在从第二填充区域溢出的粘接剂流入时,这些粘接剂成为随着从容纳凹部离开而沿着倾斜上升的状态。因而,容易抑制粘接剂越过上方阶梯差部而流动至外装罩的外表面,容易使粘接剂停留在上方阶梯差部内。(7)在上述本发明的驱动模块中,所述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和上方内壁部也可以以随着从所述外装罩的内表面侧朝向外表面侧而逐渐从所述突出片离开的方式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使第一填充区域和第二填充区域的入口部分变宽,因而抑制溢出并同时容易将粘接剂填充至两个填充区域。另外,由于所填充的粘接剂因侧方内壁部和上方内壁部的倾斜而变得容易停留在第一填充区域和第二填充区域内,因而容易抑制溢出量。(8)在上述本发明的驱动模块中,所述突出片也可以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厚度逐渐变薄的方式使上表面侧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突出片的倾斜来谋求增大第二填充区域的容积,因而能够抑制来自第二填充区域的粘接剂的溢出量,并且,能够抑制粘接剂绕入突出片的下表面侧。即,能够抑制粘接剂绕入基底基板的下表面侧,能够防止对驱动模块的安装造成影响。(9)在上述本发明的驱动模块中,也可以在所述突出片形成有在上表面侧开口的凹陷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凹陷部来谋求增大第二填充区域的容积,因而能够取得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即,能够抑制从第二填充区域的粘接剂的溢出量,并且,能够抑制粘接剂绕入基底基板的下表面侧,能够防止对驱动模块的安装造成影响。(10)本发明涉及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本发明的驱动模块。依照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由于具备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难以将粘接剂涂敷于外装罩的外表面,落在按照设计的尺寸而高质量化,而且低成本化,因而能作为高质量且廉价的电子设备。依照本发明的驱动模块,由于难以将粘接剂涂敷于外装罩的外表面,因而能够落在按照规定的尺寸而谋求高质量化,并且能够谋求成品率的提高。另外,能够使与粘接剂关联的管理项目比现有的更简单化,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另外,依照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由于具备上述驱动模块,因而能够作为高质量且廉价的电子设备。


图1是显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驱动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分解立体图,显示构成图2所示的驱动模块的驱动单元的构成。
图4是构成图2所示的驱动模块的驱动单元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4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图6是部分放大立体图,显示将图2所示的罩和模块下板组合的状态。图7是沿着图6所示的B-B线的剖面图。图8是显示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利用粘接剂来将罩和模块下板粘接固定的状态的图。图9是沿着图8所示的C-C线的剖面图。图10是显示将罩和模块下板组合的状态的部分放大立体图,是显示侧方阶梯差部和上方阶梯差部的变形例的图。图11是沿着图10所示的D-D线的剖面图。图12是显示将罩和模块下板组合的状态的部分放大立体图,是显示侧方内壁部和上方内壁部的变形例的图。图13是沿着图12所示的E-E线的剖面图。图14是显示将罩和模块下板组合的状态的部分放大立体图,是显示下板模块的突出片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5是沿着图14所示的F-F线的剖面图。图16是显示将罩和模块下板组合的状态的部分剖面图,是显示下板模块的突出片的另一变形例的图。图17是显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图,(a)是表面的外观立体图, (b)是背面的外观立体图,(c)是沿着(b)的G-G线的剖面图。图18是现有的驱动模块的外观立体图。图19是显示将图18所示的罩和模块下板组合的状态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20是沿着图19所示的H-H线的剖面图。图21是显示从图19所示的状态起涂敷粘接剂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2是沿着图21所示的J-J线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Rl第一填充区域;R2第二填充区域;W粘接剂;1驱动模块;4透镜框(被驱动体); 5模块框(支撑体);8模块下板(基底基板);10SMA线材(驱动装置);11罩(外装罩); 20带有相机的便携电话(电子设备);45突出片;4 突出片的凹陷部;50容纳凹部;51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52容纳凹部的上方内壁部;55侧方阶梯差部;56上方阶梯差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驱动模块)以下,参照图1至图16,对本发明涉及的驱动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驱动相机中的摄像用的透镜单元的驱动模块为例而进行说明。另外,作为驱动透镜单元的致动器的一个示例,举例说明使用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情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部分附图中,为了易于观察,例如适当省略图5所示的透镜单元12等构成部件而进行图示。另外,图1等图中的符号M是与透镜单元12的光轴一致的驱动模块1的假想的轴
7线,表示后述的透镜框4的驱动方向。以下,在分解的各构成品的说明中,有时候也基于组装时的与轴线M的位置关系而参照位置或方向。例如,即使在各构成品中不存在明确的圆、 圆筒面的情况下,只要无误解之虞,有时候也将沿着轴线M的方向简称为“轴方向”,将以轴线M为中心的方向简称为“径方向”,将环绕轴线M的方向简称为“周方向”。另外,以轴方向中后述的适配器30侧作为“下方”,以其相反侧作为“上方”。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1用于使透镜单元(参照图5) 12沿着轴方向往复移动,安装于电子设备等,固定于未示出的控制基板上,该控制基板将控制信号或电力供给至驱动模块1。而且,该驱动模块1具备位于控制基板上的适配器30、配设于适配器30上的驱动单元31以及以覆盖驱动单元31的方式配设的罩(外装罩)11。如图3至图5所示,驱动单元31主要由透镜框(被驱动体)4、模块框(支撑体)5、 上板簧6和下板簧7 (保持部件)、模块下板(基底基板)8、供电部件9以及形状记忆合金 (Shape Memort Alloy,以下简称为SMA)线材10构成,通过将这些各构成品整体组装而构成1个致动器。首先,如果简略地说明上述驱动单元31,则如图3至图5所示,透镜框4以能够沿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模块框5的内侧,在这些透镜框4和模块框5的上端部配设有上板簧6,并且,在透镜框4和模块框5的下端部配设有下板簧7。而且,由这些上板簧6和下板簧7夹持透镜框4和模块框5。上板簧6通过铆接而分别固定于透镜框4和模块框5的各上端部。另外,在下板簧7的下方层叠有模块下板8,在该模块下板8的下方进一步层叠有供电部件9。而且,这些下板簧7、模块下板8以及供电部件9通过铆接而分别固定于模块框5的下端部,并且,下板簧7进一步通过铆接而固定于透镜框4的下端部。接着,对构成驱动单元31的各构成品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透镜框4是以轴线M为中心轴线而沿着轴方向延伸设置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筒状部件,在沿轴方向贯通的横截面圆形的容纳部4A的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参照图5)。 而且,利用该阴螺纹来将透镜单元12螺纹接合于容纳部4A的内周面,由此,将该透镜单元 12保持在透镜框4。此外,如图5所示,透镜单元12由在外周面形成有与上述阴螺纹螺纹接合的阳螺纹的圆筒形状的筒部1 和嵌合于该筒部12a的内侧的透镜12b构成。如图3至图5所示,在透镜框4的外壁面,突出部4C沿轴方向延伸设置,该突出部 4C沿周方向隔开大致90度的间隔,朝向径方向外侧突出。在这些各突出部4C的上端面如和下端面4b,分别立设有上侧固定销13A、下侧固定销13B。其中,上侧固定销13A用于保持上板簧6,下侧固定销1 用于保持下板簧7。由于上侧固定销13A和下侧固定销1 配置在与轴线M平行的同轴位置,因而上板簧6及下板簧7上的上侧固定销13A及下侧固定销13B的插入贯通位置分别共同化。此外,上侧固定销13A和下侧固定销13B的俯视的位置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将上侧固定销13A分别立设于4根突出部4C中的2个突出部4C的各上端面4a,将下侧固定销13B分别立设于剩余的2根突出部4C的各下端面4b。另外,在透镜框4,挂有SMA线材10的导向突起4D以突出至径方向外侧的方式设置。该导向突起4D与多个突出部4C中的1个的下端部的外周面整体接合,形成有前端键部(卡止部)4D1,该前端键部4D1挂有SMA线材10并将SMA线材10卡止。该前端键部4D1 用于通过挂在前端键部4D1的SMA线材10收缩而将透镜框4向上方提升并使透镜框4沿着轴方向移动至上方。另外,在透镜框4,设有弹簧保持部33,该弹簧保持部33保持对该透镜框4向下施力的螺旋弹簧(参照图幻34。该弹簧保持部33是立设在导向突起4D的上端面的柱状的凸部,包嵌有螺旋弹簧34。由此,能够抑制SMA线材10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等而要收缩并使透镜框4上升的动作。此外,上述透镜框4由诸如聚碳酸酯(PC)、液晶聚合物(LCP)树脂等能够进行热铆接或超声波铆接的热塑性树脂整体成形。模块框5是以轴线M作为中心轴线而沿着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部件,俯视的外形整体上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并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沿轴方向贯通的横截面圆形的容纳部5A。而且,上述透镜框4容纳在该容纳部5A内。在模块框5的上部和下部的四角,分别形成有沿着与轴线M正交的假想平面的上端面fe和下端面恥。而且,在各上端面fe,上侧固定销14A分别朝向上方突出设置,在下端面恥,下侧固定销14B分别朝向下方突出设置。上侧固定销14A用于保持上板簧6,下侧固定销14B用于保持下板簧7、模块下板 8以及供电部件9。此外,上侧固定销14A的俯视的位置也可以与下侧固定销14B的配置不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配置在与轴线M平行的同轴位置。因此,上板簧6、下板簧7上的上侧固定销14A及下侧固定销14B的插入贯通位置分别共同化。另外,上端面fe和下端面恥之间的距离设定为与透镜框4的上端面如和下端面4b之间的距离相同的距离。在模块框5的一角的下部,形成有切口 5B,该切口 5B的俯视的槽宽具有沿轴方向可移动地与透镜框4的导向突起4D嵌合的大小。该切口 5B用于在将透镜框4从下方插入模块框5内并容纳时,使透镜框4的导向突起4D贯通,使导向突起4D的前端键部4D1突出至模块框5的径方向外部,并且,进行透镜框4的周方向的定位。另外,在与模块框5的切口 5B相邻的2个角部,在与设有切口 5B的角部相同方向侧的侧面,形成有一对卡止槽5C,该一对卡止槽5C用于安装保持SMA线材10的线材保持部件15A、15B (保持端子)。而且,在模块框5的侧面的配设有线材保持部件15A、15B的位置,沿周方向并排形成有基准销40A、40B和止转销41A、41B。基准销40A、40B形成为俯视时圆形状。另一方面, 止转销41A、41B在俯视中上方和下方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并且剩余的外形部分形成为直线状。此外,上述模块框5与透镜框4同样地由诸如聚碳酸酯(PC)、液晶聚合物(LCP)树脂等能够进行热铆接或超声波铆接的热塑性树脂整体成形。如图3所示,模块框5的侧面中,在与供电部件9的一对端子部9C所位于的一侧的侧面相邻的侧面,安装有上述线材保持部件15A,在与供电部件9的一对端子部9C所位于的侧面相对的侧面,安装有线材保持部件15B。如图4所示,线材保持部件15A、15B是通过将SMA线材10的端部铆接在线材保持部1 而形成为钥匙状的金属板等导电性部件。
在这些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分别形成有与模块框5的基准销40A、40B嵌合的基准孔36A、36B和与止转销41A、41B嵌合的止转孔37A、37B。基准孔36A、36B形成为俯视时圆形状,止转孔37A、37B形成为俯视时大致四边形状。而且,在线材保持部件15A、15B抵接在模块框5的卡止槽5C的状态下,基准孔 36A、36B和止转孔37A、37B分别对于基准销40A、40B和止转销41A、41B嵌合,由此,相对于模块框5精度良好地定位。此外,通过热铆接等而使基准销40A、40B和止转销41A、41B的头部比基准孔36A、 36B和止转孔37A、37B的尺寸更大径化,由此,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对于模块框5固接。另外,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在与保持SMA线材10的线材保持部15b (铆接位置) 相反的一侧具备片状的端子部15a,在对于模块框5安装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端子部1 略微突出至层叠于模块框5的下方的模块下板8的下方。另外,如图2至图4所示,两端部由一对线材保持部件15A、15B保持的SMA线材10 作为这样的致动器(驱动装置)而起作用使透镜框4的导向突起4D受到所产生的力,由此,抵抗上板簧6和下板簧7的复原力而沿轴方向驱动透镜框4。如果详细地说明,那么,该SMA线材10,中间部从下方卡止于从模块框5的切口 5B 突出的透镜框4的导向突起4D的前端键部4D1。即,SMA线材10在中间部卡止于导向突起 4D的前端键部4D1的状态下,两端部经由线材保持部件15A、15B以夹着轴线M而相向的方式固定于模块框5。于是,利用该SMA线材10的张力,经由前端键部4D1而对透镜框4向上方施力。另外,SMA线材10担负着这样的作用在经由供电部件9而通电时,由于发热而收缩,抵抗上板簧6和下板簧7的弹性复原力而沿轴方向驱动透镜框4。如图3至图5所示,在模块框5和插入模块框5内的透镜框4的各自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层叠有上板簧6和下板簧7。这些上板簧6和下板簧7是被冲裁成大致相同形状的平板状的板簧部件,由例如不锈(SUS)钢板等金属板构成。上板簧6 (下板簧7)的形状,俯视的外形成为与模块框5的上侧(下侧)的端部相同的大致矩形状,在中央部形成有与轴线M同轴且比透镜框4的容纳部4A略微更大的圆状的开口 6C (7C),整体上成为环状。在上板簧6 (下板簧7)的角部的附近,与形成于模块框5的角部的附近的上侧固定销14A (下侧固定销14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形成有分别能够插入贯通于各上侧固定销 14A(下侧固定销14B)的4个贯通孔6B(7B)。由此,能够进行相对于模块框5的与轴线M 正交的平面内的定位。另外,在这些上板簧6 (下板簧7),与形成于透镜框4的上侧固定销13A(下侧固定销13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形成有分别能够插入贯通于各上侧固定销13A (下侧固定销 13B)的4个贯通孔6A(7A)。另外,在开口 6C(7C)的径方向外侧,形成有环部6F(7F),4个狭缝6D(7D)分别形成为沿径方向重叠大致四分之一圆弧的状态,该4个狭缝6D (7D)从夹着轴线M而相互沿对角方向相向的贯通孔6A(7A)的附近位置沿周方向以大致半圆弧状延伸。由此,形成有4个弹簧部6E (7E),该4个弹簧部从上板簧6 (下板簧7)的外侧的矩形状框体以大致四分之一圆弧状延伸,这4个弹簧部分别成为分别延伸至贯通孔6A(7A)附近的板簧部件。
在使模块框5的各下侧固定销14B贯通于下板簧7的贯通孔7B并使容纳在模块框5内的透镜框4的各下侧固定销1 贯通于下板簧7的贯通孔7A的状态下,模块下板8 在与模块框5之间从下方侧夹着下板簧7而层叠,对于模块框5的下端面恥以按压状态固定下板簧7的矩形状的外形框体。模块下板8的形状是具有与模块框5的外形大致相同的矩形状外形的板状部件, 在中央部,以轴线M为中心的大致圆形状的开口 8A沿厚度方向贯通而形成。而且,在组装时层叠于下板簧7的上表面8a侧,在与透镜框4的各下侧固定销13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避免与后述的铆接部18的干涉的4个U字状的凹部8B。另外,在位于模块下板8的周缘的各角部,与模块框5的各下侧固定销14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形成有分别使这些下侧固定销14B插入贯通的贯通孔8C。另外,在模块下板8,形成有从外周面朝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4个突出片45。如图 2所示,这些突出片45是比模块框5的外形更突出至外侧的板片,容纳在形成于后述的罩 11的侧壁部IlD的容纳凹部50内。此外,模块下板8的材质采用例如具有电绝缘性和遮光性的合成树脂。另外,模块下板8由于具有电绝缘性而成为对于下板簧7以电绝缘状态固定供电部件9的绝缘部件。如图3和图5所示,供电部件9由一对电极9a、9b构成,该一对电极9a、9b分别由板状的金属板构成。电极9a、9b均由折线状的金属板构成,该金属板具备沿着模块下板8 的外形的大致L字状的布线部9B和配设于布线部9B的端部的端子部9C。而且,在各个布线部9B,设有2个贯通孔9A,该贯通孔9A使从模块下板8的下表面突出至下方的模块框5的下侧固定销14B中的、沿着模块下板8的外形而相邻的2个下侧固定销14B分别插入贯通,相对于模块框5而对电极9a、9b进行定位。另外,在模块框5 中,电极9a、9b的端子部9C以从与安装有线材保持部件15A的一侧的侧面相邻的侧面并列突出至下方的方式设置。而且,在一方的电极9a,在贯通孔9A和端子部9C之间的布线部9B上的侧面,设有用于电连接线材保持部件15A的端子部15a的导电连接部9D。另外,在另一方的电极9b 也同样地,在布线部9B的侧面,形成有用于电连接线材保持部件15B的端子部15a的导电连接部9D。在这些导电连接部9D,将电极9a和线材保持部件15A电连接,将电极9b和线材保持部件15B电连接。此外,作为将各个导电连接部9D与端子部15a电连接的手段,能够采用例如焊接或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以从上方侧覆盖驱动单元31的方式罩上上述罩11,对于模块下板8粘接固定。该罩11具备可外嵌地包围模块框5的侧壁部IlD和与该侧壁部IlD的上端连接设置的顶壁部11E,形成为在下方开有矩形状的开口 IlC的有顶筒状。在顶壁部IlE的中央部,形成有以轴线M为中心的圆状的开口 IlA0此外,该开口 IlA的尺寸设为透镜单元12 能够出入的大小。如图6和图7所示,在罩11的各侧壁部IlD的下端侧中央部,分别形成有在下方开口的容纳凹部50。该容纳凹部50由互相相对的侧方内壁部51和面向下方的上方内壁部52形成,形成为在周方向上较长且在轴方向上较短的侧视时长方形状。在上方内壁部52,形成有突出壁52a,该突出壁5 从比罩11的外表面更靠近内侧的位置沿着侧壁部IlD的内表面并朝向下方突出。该突出壁52a限制粘接剂W(参照图 1)进出罩11的内侧。而且,以将模块下板8的突出片45容纳于这些容纳凹部50内的方式对于模块下板8罩上罩11,如图1所示,将粘接剂W填充至容纳凹部50和突出片45之间,由此,将模块下板8和罩11粘接固定。详细而言,如图6和图7所示,在容纳凹部50的侧方内壁部51和突出片45的侧面之间,划分有作为第一填充区域Rl而起作用的间隙。另外,在容纳凹部50的上方内壁部 52和突出壁52a以及突出片45的上表面之间,划分有作为第二填充区域R2而起作用的间隙。于是,通过将粘接剂W填充至这些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从而将模块下板8和罩11粘接固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罩11的侧壁部11D,侧方阶梯差部55和上方阶梯差部56以从外侧包围上述的容纳凹部50的方式呈侧视时U字状连续地形成。侧方阶梯差部55是以与容纳凹部50的侧方内壁部51连接设置的状态相对于侧壁部IlD的外表面而凹陷形成的部分,担负着使从第一填充区域Rl溢出的粘接剂W流入的作用。此时,侧方阶梯差部55沿着容纳凹部50的侧方内壁部51形成。上方阶梯差部56是以与容纳凹部50的上方内壁部52连接设置的状态相对于侧壁部IlD的外表面而凹陷形成的部分,担负着使从第二填充区域R2溢出的粘接剂W流入的作用。而且,上方阶梯差部56沿着容纳凹部50的上方内壁部52形成,并且,与上述侧方阶梯差部55连通,由此,与侧方阶梯差部55协作而包围容纳凹部50。(驱动模块的动作)接着,对如上所述构成的驱动模块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对端子部9C供电的状态下,由于来自SMA线材10的张力和螺旋弹簧34 的作用力与来自上板簧6和下板簧7的复原力等的作用于透镜框4的力平衡,因而将安装有透镜单元12的透镜框4保持于轴方向的一定位置。在此,如果由于通电而使SMA线材10发热,则该SMA线材10收缩至与温度相对应的长度。如果具体地说明,则如果经由端子部9C对供电部件9供电,那么,电极9a、线材保持部件15A、SMA线材10、线材保持部件15B、电极9b分别导通,因而电流在SMA线材10流动。由此,在SMA线材10中产生焦耳热,该SMA线材10的温度上升。而且,如果该温度超过SMA线材10的相变开始温度,则SMA线材10收缩至与温度相对应的长度。于是,由于SMA线材10以中间部卡止于导向突起4D的状态将两端部经由线材保持部件15A、15B而固定于模块框5,因而由于收缩而能够使导向突起4D受到所产生的力 (驱动力),能够使该导向突起4D沿着轴方向移动至上方(图4和图5中的箭头Zl方向)。由此,能够使透镜框4相对于模块框5而相对移动,能够使透镜框4沿着轴方向上升移动。另外,如果透镜框4移动,则上板簧6和下板簧7变形,与该变形量相对应的弹性复原力作用于透镜框4。然后,在来自这些上板簧6和下板簧7的弹性复原力与SMA线材 10的张力平衡的位置,透镜框4的移动停止。另外,如果停止供电,停止向SMA线材10的通电,则能够使该SMA线材10伸长。由此,能够使透镜框4沿与刚才相反的方向下降移动(图4和图5中的箭头Z2方向)。这样,通过控制供电量,即,控制SMA线材10的发热量,从而能够使透镜框4在沿着轴方向的2个方向(上升方向、下降方向)上移动。此外,SMA线材10在升温时和降温时的期间出现温度滞后现象,但能够通过利用软件等来补正而对应。(驱动模块的组装)接着,以下对上述的驱动模块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经过第一工序至第六工序这6个工序而进行组装。首先,在第一工序中,将透镜框4从下方插入模块框5的容纳部5A内,使模块框5 的上端面fe和透镜框4的上端面如对齐为相同高度。然后,将上板簧6的各贯通孔6B、6A 分别插入贯通于模块框5的各上侧固定销14A和透镜框4的各上侧固定销13A。随后,利用未图示的加热芯片对贯通上板簧6的各贯通孔6A、6B并突出至上方的各上侧固定销13A、14A的前端部进行热铆接,分别形成第一固定部即铆接部16和第二固定部即铆接部17 (参照图4和图5)。此时,透镜框4的上端面如和模块框5的上端面fe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使平板状的上板簧6不变形地配置,能够进行热铆接。因此,没有必要按住变形的上板簧6,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铆接作业。另外,能够防止由于上板簧6的变形而导致的浮动等的发生。另外,由于能够使各加热芯片的高度为共同,因而即使同时形成铆接部16、17,也能够降低铆接精度的偏差。在该时刻,第一工序结束。接着,进行第二工序。首先,将下板簧7的各贯通孔7A分别插入贯通于透镜框4的各下侧固定销13B。 此时,将下板簧7的各贯通孔7B、模块下板8的各贯通孔8C、供电部件9的各贯通孔9A分别同时插入贯通于模块框5的各下侧固定销14B。随后,利用加热芯片对贯通下板簧7的各贯通孔7A并突出至下方的各下侧固定销1 的前端部进行热铆接,形成第一固定部即铆接部18 (参照图5)。此时,由于透镜框4的上端面如和下端面4b之间的轴线方向距离与模块框5的上端面fe和下端面恥之间的轴线方向距离相等,因而下端面4bjb彼此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不使平板状的下板簧7变形而层叠配置模块下板8,能够进行热铆接。因而,能够防止由于下板簧7的变形而导致的浮动等的发生。另外,由于能够使各加热芯片的高度为共同,因而即使同时形成铆接部18,也能够降低铆接精度的偏差。在该时刻,第二工序结束。接着,进行第三工序。首先,利用加热芯片对分别贯通上述的贯通孔7B、8C、9A并突出至下方的各下侧固定销14B的下端部进行热铆接,形成第二固定部即铆接部19 (参照图5)。此时,由于能够使各加热芯片的高度为共同,因而即使同时形成铆接部19,也能够降低铆接精度的偏差。另外,由于在模块下板8形成有凹部8B,因而在第二工序中形成的铆接部18与模块下板8不接触。
13
在该时刻,第三工序结束。通过进行上述的第一工序至第三工序的作业,从而能够将上板簧6、下板簧7、模块下板8、供电部件9层叠固定在透镜框4和模块框5的两端部。此外,由于上侧固定销13A和下侧固定销13B以及上侧固定销14A和下侧固定销 14B分别同轴地设置,因而在第一工序至第三工序的铆接中,用于分别形成铆接部16、18和铆接部17、19的加热芯片的平面上的位置分别共同。因此,在各铆接中,由于没有必要变更加热芯片位置,因而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铆接作业。接着,进行第四工序。首先,将安装有SMA线材10的一对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固定于模块框5。具体而言,使线材保持部件15A、15B抵接在形成于模块框5的卡止槽5C,同时,使线材保持部件 15AU5B的基准孔36A、36B和止转孔37A、37B分别与模块框5的基准销40A、40B和止转销 41A、41B 嵌合。此时,使SMA线材10的中间部卡止在导向突起4D的前端键部4D1,并且以从下侧支撑该前端键部4D1的方式架设。另外,线材保持部件15A、15B的各端子部1 突出至模块下板8的下方,分别卡止在固定于模块下板8的供电部件9的电极9a、9b的导电连接部 9D或接近导电连接部9D而配置。在该时刻,第四工序结束。接着,进行第五工序。首先,通过热铆接等而使插入贯通于基准孔36A、36B和止转孔37A、37B的基准销 40A.40B和止转销41A、41B的头部大径化。由此,脱落防止对策得以实施,将模块框5和线材保持部件15A、15B牢固地固接。接下来,使用例如焊接或导电性粘接剂等,使各端子部 15a分别对于导电连接部9D电连接。在该时刻,第五工序结束。最后,进行第六工序。首先,从模块框5的上方罩上罩11,将该罩11和模块下板8组合。此时,如图6和图7所示,以形成于模块下板8的突出片45容纳于罩11的容纳凹部50内的方式组合。此外,如图5所示,此时铆接部16、17处于相对于罩11的顶壁部IlE而离开的状态。接下来,使粘接剂吐出装置的未示出的针的前端部如图6所示的箭头N那样位于一方的第一填充区域R1,然后,吐出粘接剂W,同时,使针沿着箭头移动。即,使针从一方的第一填充区域Rl经由第二填充区域R2而移动至另一方的第一填充区域R1,同时,吐出粘接剂W。由此,如图8和图9所示,能够将粘接剂W填充至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能够将罩11和模块下板8可靠地粘接固定。由此,第六工序结束,图1所示的驱动模块本体的组装完成。随后,在将适配器30 安装于驱动单元31的模块下板8的下表面之后,向未图示的控制基板上安装。向该控制基板上的安装能够采用粘接、嵌入等的固定手段。此外,上述控制基板也可以是附属于驱动模块1的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是连接、配置于电子设备等的部件。而且,通过罩11的开口 IlA将透镜单元12螺纹接合在透镜框4内而安装。这样最后安装透镜单元12是为了不因组装作业而污染透镜单元12的透镜12b或附着尘埃等, 但例如在以安装有透镜单元12的制品状态将驱动模块1出厂的情况下,或者在想要使罩11 的开口 IlA比透镜单元12的外形更小的情况下,例如在兼作孔径光阑这样的情况下等,也可以在较早的阶段(第六工序之前)实施该工序。另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罩11形成有侧方阶梯差部55和上方阶梯差部56,因而即使在上述第六工序中的粘接作业中,从针吐出的粘接剂W从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溢出,如图8所示,也能够使这些溢出的粘接剂W积极地流入侧方阶梯差部55和上方阶梯差部56,也能够抑制流动扩展至罩11的侧壁部IlD的外表面。因而,能够抑制粘接剂W涂敷于罩11的侧壁部IlD的外表面,难以因粘接剂W而导致罩11的外形尺寸、即作为驱动模块1的制品尺寸变化。而且,由于能够利用这些侧方阶梯差部55和上方阶梯差部56的阶梯差来吸收流入的粘接剂W的厚度,因而如图9所示, 粘接剂W难以比罩11的侧壁部IlD的外表面更鼓出至外侧而成为凸起状态。在这点上,作为驱动模块1的制品尺寸也难以变化。如上所述,粘接剂W难以涂敷于罩11的侧壁部IlD的外表面,难以因粘接剂W而导致制品尺寸变化,因而能够作为落在按照设计的尺寸的高质量的驱动模块1,并且,能够谋求成品率的提高。而且,能够使与粘接剂W关联的管理项目比现有的更简单化,能够谋求降低制造成本的而导致廉价的驱动模块1的实现。尤其是,在粘接作业中,在涂敷开始或涂敷结束,由于起因于粘性的不易截断而容易将粘接剂W涂敷得较多,但由于侧方阶梯差部55与划分第一填充区域Rl的容纳凹部50 的侧方内壁部51连接设置,因而能够将粘接剂W迅速地释放至侧方阶梯差部55。而且,由于该侧方阶梯差部55沿着容纳凹部50的侧方内壁部51形成,因而能够效率良好地释放粘接剂W,能够有效地抑制流动扩展至罩11的侧壁部IlD的外表面而涂敷。而且,由于上方阶梯差部56沿着容纳凹部50的上方内壁部52形成,而且,该上方阶梯差部56和侧方阶梯差部55互相连通,两个阶梯差部55、56协作而包围容纳凹部50,因而能够使从第二填充区域R2溢出的粘接剂W效率良好地流入上方阶梯差部56,并且,即使粘接剂W在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的边界附近溢出,也能够可靠地流入侧方阶梯差部阳和上方阶梯差部56。尤其是,由于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的边界附近是针的移动方向变化之处,因而粘接剂W容易积存,容易从这些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溢出,但即使溢出,也能够如上所述可靠地释放至侧方阶梯差部55和上方阶梯差部56。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所使用的粘接剂W的粘性、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的形成范围以及针的尺寸等而预测流入的粘接剂W的量,侧方阶梯差部55和上方阶梯差部56的深度(阶梯差量)优选形成为该粘接剂W的厚度程度以上的厚度。另外,优选侧方阶梯差部55和上方阶梯差部56遍及比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的范围更宽广的范围而形成。另外,由于能够利用侧方阶梯差部55和上方阶梯差部56来容易且正确地掌握粘接剂W的溢出量等,因而能够适当微调整从针吐出的粘接剂W的吐出量或针的吐出位置等, 也能够将罩11和模块下板8粘接固定,从而极力使粘接剂W不溢出。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使侧方阶梯差部55和上方阶梯差部56倾斜也无妨。详细而言,使侧方阶梯差部55以随着从容纳凹部50的侧方内壁部51离开而深度逐渐变浅的方式倾斜,使上方阶梯差部56以随着从容纳凹部50的上方内壁部52离开而深度逐渐变浅的方式倾斜也无妨。在这种情况下,在从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溢出的粘接剂W流入侧方阶梯差部阳和上方阶梯差部56时,这些粘接剂W成为随着从容纳凹部50离开而沿着倾斜上升并同时流动的状态。因而,容易抑制粘接剂W越过侧方阶梯差部55和上方阶梯差部56而流动至罩11 的侧壁部IlD的外表面,容易使粘接剂W停留在侧方阶梯差部55内和上方阶梯差部56内。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使容纳凹部50的侧方内壁部51 和上方内壁部52本身倾斜也无妨。详细而言,使侧方内壁部51和上方内壁部52以随着从罩11的侧壁部IlD的内表面侧朝向外表面侧而逐渐从突出片45离开的方式倾斜也无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使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的入口部分变宽, 因而抑制溢出的同时容易将粘接剂W填充至两个填充区域R1、R2。因而,能够进一步效率良好地进行粘接作业,能够提高制造效率。另外,由于所填充的粘接剂W因侧方内壁部51和上方内壁部52的倾斜而变得容易停留在第一填充区域Rl和第二填充区域R2内,因而容易抑制溢出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设为使突出片45的上表面侧倾斜的倾斜部4 也无妨。详细而言,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厚度逐渐变薄的方式使突出片45的上表面侧倾斜而作为倾斜部4 也无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突出片45的倾斜部4 来谋求增大第二填充区域R2 的容积,因而能够抑制来自第二填充区域R2的粘接剂W的溢出量,并且,能够抑制粘接剂W 绕入突出片45的下表面侧。即,能够抑制粘接剂W绕入模块下板8的下表面侧,能够防止对向适配器30的安装造成影响。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在突出片45形成在上表面侧开口的凹陷部45b也无妨。此时,凹陷部45b也可以遍及突出片45的大致全长而形成为槽状,以隔开间隔而并排成一列的方式间歇地形成多个凹陷部45b也无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取得与使突出片45的上表面侧倾斜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电子设备)接着,参照图17,对本发明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举例说明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1的带有相机的便携电话。如图17(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相机的便携电话20在罩22内外具备受话部 22a、送话部22b、操作部22c、液晶显示部22d、天线部22e以及未图示的控制电路部等公知的便携电话的电子部。如图17(b)所示,在设有液晶显示部22d的一侧的背面侧的罩22,设有透射外部光线的窗22A。而且,如图17(c)所示,驱动模块1的开口 IlA面对罩22的窗22A,以轴线 M沿着该窗22A的法线方向的方式设置驱动模块1。
16
此时,驱动模块1机械连接且电连接至基板2。基板2连接至未图示的控制电路部,从而能够对驱动模块1供电。由于这样地构成,因而能够利用驱动模块1的未图示的透镜单元12来对透射窗 22A的光进行聚光而在摄像元件25上成像。而且,通过从控制电路部供给适当的电力至驱动模块1,能够沿轴线M方向驱动透镜单元12并进行焦点位置调整而进行摄影。尤其是,由于具备驱动模块1,该驱动模块1难以将粘接剂W涂敷于罩11的外表面,落在按照设计的尺寸而高质量化,而且低成本化,因而能够作为高质量且廉价的带有相机的便携电话20。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利用SMA线材10来使导向突起4D受到所产生的力而将透镜框4沿轴方向驱动,但并不限于这种情况,通过将螺线管或压电致动器等用作驱动装置来驱动透镜框4也无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以使上侧固定销13A、14A和下侧固定销13B、14B插入贯通于用于对透镜框4施力的板簧部件即上板簧6、下板簧7并对这些固定销的前端部进行热铆接的情况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板簧部件的固定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超声波铆接等固定,也可以将板簧部件粘接在透镜框4或模块框5。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确保大的粘接面积,因而即使使用粘接剂也能获得大的强度。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上板簧6和下板簧7来对透镜框4进行弹性保持, 但并不限于弹簧部件,只要能够进行弹性保持,就能够用作保持部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模块框5作为大致矩形状的部件而进行了说明, 但并不限定于大致矩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将驱动模块1用于透镜单元12的焦点位置调整机构的情况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驱动模块1的用途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使被驱动体移动至目标位置的适当的致动器而用于其他部分。例如,代替透镜单元12螺纹接合杆部件等,或将透镜框4改变为其他形状,能够用作适当的致动器。即,被驱动体不限定于筒状的部件,也可以是柱状的部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驱动模块1的电子设备,以带有相机的便携电话20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电子设备的种类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于例如数码相机、个人电脑内置的相机等光学设备,还能够在信息读取存储装置或打印机等电子设备中用作使被驱动体移动至目标位置的致动器。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撑体,固定于基底基板上;被驱动体,以能够相对于该支撑体而沿着一定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配设;驱动装置,驱动该被驱动体;以及外装罩,以覆盖所述支撑体、所述被驱动体以及所述驱动装置的方式附着,对于所述基底基板粘接固定,在所述基底基板形成有突出片,该突出片朝向径方向外侧突出,容纳在形成于所述外装罩的容纳凹部内,利用粘接剂将所述基底基板和所述外装罩粘接固定,该粘接剂分别填充至在所述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与突出片的侧面之间划分的第一填充区域和在所述容纳凹部的上方内壁部与突出片的上表面之间划分的第二填充区域,在所述外装罩形成有侧方阶梯差部,该侧方阶梯差部以与所述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连接设置的状态相对于外表面而凹陷形成,使从所述第一填充区域溢出的所述粘接剂流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阶梯差部沿着所述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阶梯差部以随着从所述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离开而深度逐渐变浅的方式倾斜。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装罩形成有上方阶梯差部,该上方阶梯差部以与所述容纳凹部的上方内壁部连接设置的状态相对于外表面而凹陷形成,使从所述第二填充区域溢出的所述粘接剂流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阶梯差部沿着所述容纳凹部的上方内壁部形成,并且,与所述侧方阶梯差部连通并与该侧方阶梯差部协作而包围容纳凹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阶梯差部设为随着从所述容纳凹部的上方内壁部离开而深度逐渐变浅的倾斜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和上方内壁部以随着从所述外装罩的内表面侧朝向外表面侧而逐渐从所述突出片离开的方式倾斜。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片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厚度逐渐变薄的方式而上表面侧倾斜。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突出片形成有在上表面侧开口的凹陷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模块(1),具备支撑体(5),固定于基底基板(8)上;被驱动体(4),以能够相对于该支撑体而往复移动的方式配设;驱动装置(10),驱动该被驱动体;以及外装罩(11),以覆盖这些支撑体、被驱动体以及驱动装置的方式附着,对于基底基板粘接固定,在基底基板,形成有容纳在容纳凹部(50)的突出片(45),利用粘接剂将基底基板和外装罩粘接固定,该粘接剂填充至在侧方内壁部(51)与突出片之间划分的第一填充区域和在上方内壁部(52)与突出片之间划分的第二填充区域,在外装罩形成有侧方阶梯差部(55),该侧方阶梯差部以与容纳凹部的侧方内壁部连接设置的状态凹陷形成,使从第一填充区域溢出的粘接剂流入。从而,该驱动模块(1)难以将粘接剂涂敷于外装罩的外表面,能够使与该粘接剂关联的工序管理简单化而谋求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谋求提高成品率。
文档编号G02B7/04GK102385136SQ20111025737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5日
发明者小棚木进 申请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