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液晶显示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液晶面板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还包括环绕所述显示区的外围区域,外围区域主要用来接通外部电源。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面板的外围区域的剖视图。其中,液晶面板包括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基板11,还包括彩色滤光(Color Filter, CF)基板 21。TFT基板11的内侧形成有第一电极层12,CF基板21的内侧形成有第二电极层22, 第一电极层12和第二电极层22之间设置有金点胶30。在垂直校准型(VerticalAlignment,VA)或者扭转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 显示模式下,对所述TFT基板11外围区域的第一电极层12通电,该外围区域的第一电极层 12提供电位给显示区内的第一电极层(图未示),该外围区域的第一电极层12同时通过金点胶30将电位传导至CF基板21的外围区域的第二电极层22,进而传导至CF基板21的显示区的第二电极层(图未示)。最后通过控制电位,使得TFT基板11的显示区和CF基板 21的显示区形成一电压差,该电压差驱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的显示区内的液晶分子排列以达到光栅效果。显然,上述方式需要在已经成型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之间涂布金点胶30, 由于金点胶30的涂布工艺复杂,金点胶30的价格较高,使得液晶面板的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如果金点胶30涂布不均,会造成液晶面板出现显示画面斑驳的现象。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金点胶涂布不均,造成液晶面板出现显示画面斑驳的技术问题,简化液晶面板的涂布工艺,节省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及到达上述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构造了一种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一外围区域,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和对应所述第一外围区域的第二外围区域,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形成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外围区域形成有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及所述第二外围区域的至少一者还形成有至少一涂布层,所述涂布层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至少一者突出一接触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组装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相互接触。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中,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形成有所述第一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该形成的其它涂布层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一接触距离;且所述第二外围区域形成有所述第二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该形成的其它涂布层与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二接触距离;
所述第一接触距离、所述第二接触距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距离。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中,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一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包括栅极绝缘层、半导体层、欧姆接触层或者保护层中的一层或者多层。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中,所述第二外围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二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包括遮光层或者色阻层中的一层或多层。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中,所述色阻层包括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或者蓝色色阻层中的一层或者由多层堆叠而成。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金点胶涂布不均,造成液晶面板出现显示画面斑驳的技术问题,简化液晶面板的涂布工艺,节省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及到达上述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构造了一种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一外围区域,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和对应所述第一外围区域的第二外围区域;形成涂布层于所述第一外围区域,该形成的涂布层至少包括第一电极层;形成涂布层于所述第二外围区域,该形成的涂布层至少包括第二电极层; 在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及所述第二外围区域的至少一者还形成至少一涂布层,所述涂布层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至少一者突出一接触距离;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组装,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相互接触。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在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及所述第二外围区域的至少一者形成有至少一涂布层,所述涂布层使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至少一者具有一接触距离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并使得该形成的其它涂布层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一接触距离;在所述第二外围区域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并使得该形成的其它涂布层与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二接触距离;所述第一接触距离、所述第二接触距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距离。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一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包括栅极绝缘层、半导体层、欧姆接触层或者保护层中的一层或者多层。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第二外围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二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包括遮光层或者色阻层中的一层或多层。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所述色阻层包括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或者蓝色色阻层中的一层或者由多层堆叠而成。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或者第二基板的外围区域保留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通过保留的涂布层撑出对应的电极层一接触距离,进而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组装后,所述外围区域的电极层接触,从而实现导电,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金点胶的涂布工序,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金点胶的涂布不均造成的画面斑驳现象,极大的提高了液晶面板的画面显示质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A-3E为本发明中第一基板的较佳实施例形成示意图;图4A-4E为本发明中第二基板的较佳实施例形成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液晶面板的较佳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图2为本发明中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步骤S201中,提供第一基板(TFT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显示区A及第一外围区域B(请对照参阅图3A-3E)形成有除第一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譬如,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显示区A及第一外围区域B上依次形成栅极、栅极绝缘层、半导体层、欧姆接触层以及保护层。在步骤S202中,图案化所述第一显示区A内的涂布层,同时保留所述第一外围区域B中的涂布层,并使得所保留的第一外围区域B中的涂布层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一接触距离Dl (请对照参阅图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对所述第一外围区域B中保留的涂布层进行图案化处理, 以控制所保留的涂布层的形状,譬如形成金字塔状。在步骤S203中,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显示区A及第一外围区域B形成第一电极层,并对所述第一显示区A的第一电极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一主动组件阵列于所述第一显示区A内。此时,所述第一外围区域B上保留的涂布层包括栅极绝缘层、非晶硅层、欧姆接触层中的一层或者多层,并包括第一电极层。在步骤S204中,提供第二基板(CF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显示区C和第二外围区域D(请对照参阅图4A-4E)形成有除第二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其中,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显示区C对应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显示区A, 所述第二外围区域D对应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外围区域D。在步骤S205中,图案化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显示区C内的涂布层,同时保留所述第二外围区域D的涂布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对所保留的第二外围区域D的涂布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控制所保留的涂布层的形状,譬如形成一金字塔状。并控制所保留的涂布层与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二接触距离D2(请参阅图5)。在步骤S206中,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显示区C和第二外围区域D形成第二电极层。此时,所述第二外围区域D上所保留的涂布层包括黑色矩阵(Black Matrix, BM) 层或者色阻层中的一层或者两层,且所保留的色阻层为红色(R)色阻层、绿色(G)色阻层或者蓝色(B)色阻层中的一层或者多层,而且所述第二外围区域D上所保留的涂布层包括第
二电极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距离Dl和所述第二接触距离D2构成接触距离,该接触距离满足以下条件所述第一接触距离D1、所述第二接触距离D2、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D3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D4之和等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距离D5 (请参阅图5)。在步骤S207中,将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组装,以使得所述第一外围区域B的第一电极层接触所述第二外围区域D的第二电极层。本发明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外围区域保留第一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外围区域保留第二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在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连接后,所述外围区域的所述第一电极层接触第二电极层,从而实现导电,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金点胶的涂布工序,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金点胶的涂布不均造成的画面斑驳现象,极大的提高了液晶面板的画面显示质量。请参阅图3A-3E,图3A-3E为第一基板的较佳实施例形成示意图。请参阅图3A,形成栅极32于第一基板31的显示区A以及外围区域B,该栅极32 通过第一道光掩膜制程来形成。请参阅图:3B,在所述第一基板31上依次形成栅极绝缘层33、半导体层34及欧姆接触层35,上述各涂布层均覆盖所述第一基板31的第一显示区A和第一外围区域B。并通过第二道光掩膜制程的曝光显影来图案化所述第一显示区A和第一外围区域B上的半导体层34、欧姆接触层35,以形成半导体岛于栅极绝缘层33上。请参阅图3C,通过第三道光掩膜制程的曝光显影在所述第一显示区A上形成漏电极36a及源电极36b于半导体岛上,并形成沟道C于漏电极36a及源电极36b之间。请参阅图3D,通过第四道光掩膜制程的曝光显影来形成保护层37于沟道C、漏电极36a及源电极36b上,其中保护层37具有至少一接孔37a,以暴露出部分漏电极36a。同时,形成保护层37于所述第一外围区域B上。此时,所述第一外围区域B上保留有栅极绝缘层33、半导体层34、欧姆接触层35以及保护层37,且所述保护层37与所述第一基板31 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一接触距离D1。请参阅图3E,通过第五道光掩膜制程的曝光显影来形成第一电极层38于保护层 37上。由于第一电极层38是覆盖于接孔37a(请参阅图3D)上,因而可利用保护层37的接孔37a来电性连接于漏电极36a,故完成主动组件(TFT)于第一基板31的第一显示区A 上。在第五道光掩膜制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38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围区域B的保护层 37上。此时,所述第一外围区域B的所述第一电极层38和第一基板31之间保留有栅极32、 栅极绝缘层33、半导体层34、欧姆接触层35以及保护层3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31的主动组件(TFT)阵列是通过五道光掩膜制程来完成,在其它实施例中,主动组件阵列亦可通过四道或更少道的光掩膜制程来完成。请参阅图4A-4E,图4A-4E为第二基板的较佳实施例的形成示意图。请参阅图4A,形成BM层42 (即遮光层)于所述第二基板41的第二显示区C及第二外围区域D上,并对所述第二显示区C的BM层42进行曝光显影,以形成开口形状,保留所述第二外围区域D上的BM层42。请参阅图4B,在所述第二显示区C及第二外围区域D上形成图案化R色阻层43。请参阅图4C,对所述R色阻层43进行曝光显影,以形成图案化R色阻层431,同时保留所述第二外围区域D上的R色阻层43。请参阅图4D,在所述第二显示区C及第二外围区域D上依次形成G色阻层44和B 色阻层45。对所述第二显示区C上的G色阻层44和B色阻层45进行曝光显影,以形成图案化G色阻层441和图案化B色阻层451,同时保留所述第二外围区域D上的G色阻层44 和B色阻层45。请参阅图4E,在所述第二显示区C上依次形成外敷层46以及第二电极层47,同时,在所述第二外围区域D上形成第二电极层47。此时,所述第二外围区域D上所述第二电极层47和所述第二基板41之间保留有BM层42、R色阻层43、G色阻层44和B色阻层45, 其中,所述B色阻层45与所述第二基板41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二接触距离D2。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31和第二基板41,所述第一基板31具有第一显示区A (如3A-3E所示)和第一外围区域B,对应的,所述第二基板41具有第二显示区C (如 4A-4E所示)和第二外围区域D。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围区域B依次形成有栅极32,栅极绝缘层33、 半导体层34、欧姆接触层35、保护层37以及第一电极层38。其中,所述保护层37与所述第一基板31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一接触距离D1。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41依次形成有BM层42、R色阻层43、G色阻层44、B色阻层45以及第二电极层47。其中,所述B色阻层45与所述第二基板41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二接触距离D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距离Dl和所述第二接触距离D2构成接触距离,该接触距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接触距离D1、第二接触距离D2,以及第一电极层38的厚度D 3 和第二电极层47的厚度D4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基板31和所述第二基板41内侧的距离D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外围区域B形成的所述第一电极层38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包括栅极绝缘层33、半导体层34、欧姆接触层35或者保护层37中的一层或者多层,只要能够形成上述第一接触距离Dl即可,此处不一一列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二外围区域D形成的所述第二电极层47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包括BM层42、R色阻层43、G色阻层44、B色阻层45中的一层或多层,只要能够形成上述第二接触距离D2即可,此处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在第一基板31形成过程中,通过保留第一基板31的第一外围区域B的涂布层,且保留的涂布层至少包括第一电极层38,所述第一电极层38之外的其它涂布层与所述第一基板31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一接触距离Dl ;在第二基板41形成过程中,保留第二基板41的第二外围区域D的涂布层,且保留的涂布层至少包括第二电极层47,所述第二电极层47之外的其它涂布层与所述第二基板41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二接触距离 D2。其中,第一接触距离D1、第二接触距离D2、第一电极层38的厚度D3和第二电极层47 的厚度D4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基板31和所述第二基板41之间的距离D5。如此,在将所述第一基板31和所述第二基板41组装后,所述第一基板31的第一电极层38与所述第二基板41的第二电极层47接触,在对所述第一基板31的第一外围区域B的第一电极层38通电后,第一外围区域B的第一电极层38提供电位给所述第一显示区A的第一电极层38,并通过第二外围区域D的第二电极层47将电位提供给第二显示区C的第二电极层47,最后通过控制电位,使得第一显示区A的第一电极层38与第二显示区C的第二电极层47之间形成电压差,该电压差驱动第一基板31和第二基板41间的液晶分子排列以达到光栅效果。本发明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金点胶的涂布工序,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金点胶的涂布不均造成的画面斑驳现象,极大的提高了液晶面板的画面显示质量。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9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一外围区域,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和对应所述第一外围区域的第二外围区域,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形成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外围区域形成有第二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及所述第二外围区域的至少一者还形成有至少一涂布层,所述涂布层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至少一者突出一接触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组装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相互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形成有所述第一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该形成的其它涂布层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一接触距离;且所述第二外围区域形成有所述第二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该形成的其它涂布层与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二接触距离;所述第一接触距离、所述第二接触距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一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包括栅极绝缘层、半导体层、欧姆接触层或者保护层中的一层或者多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围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二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包括遮光层或者色阻层中的一层或多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层包括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或者蓝色色阻层中的一层或者由多层堆叠而成。
6.一种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一外围区域,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和对应所述第一外围区域的第二外围区域; 形成涂布层于所述第一外围区域,该形成的涂布层至少包括第一电极层; 形成涂布层于所述第二外围区域,该形成的涂布层至少包括第二电极层; 在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及所述第二外围区域的至少一者还形成至少一涂布层,所述涂布层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至少一者突出一接触距离;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组装,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相互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及所述第二外围区域的至少一者还形成至少一涂布层,所述涂布层使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至少一者具有一接触距离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并使得该形成的其它涂布层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一接触距离;在所述第二外围区域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并使得该形成的其它涂布层与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二接触距离;所述第一接触距离、所述第二接触距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一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包括栅极绝缘层、半导体层、欧姆接触层或者保护层中的一层或者多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围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二电极层之外的其它涂布层包括遮光层或者色阻层中的一层或多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层包括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或者蓝色色阻层中的一层或者由多层堆叠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一外围区域,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和对应所述第一外围区域的第二外围区域,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形成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外围区域形成有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外围区域及所述第二外围区域的至少一者还形成有至少一涂布层,所述涂布层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至少一者突出一接触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组装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相互接触。本发明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液晶面板的画面显示质量。
文档编号G03F7/00GK102402080SQ201110369510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
发明者廖作敏, 施明宏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