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84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伴随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设备或微型视频示波器等的小型光学装置的高性能化,要求透镜、光圈、光学滤光器等的光学元件不仅适用以往的定焦透镜、固定开口光圈,还要适用变焦透镜、可变光圈、可变光学滤光器,这样的要求日益升高,还期望该光学元件进一步小型化(薄型化)。图8是表示以往的光圈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光圈装置中,如图8所示,作为光圈装置10提出了一体地组装光学滤光器单元15及其装置20的结构,通过被叶片盖14覆盖的光圈叶片12、13的驱动,来实现光学滤光器16的切换对光量的调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17594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光圈装置中,光学滤光器16在两片光圈叶片12、13之间动作。由此,光学滤光器16在驱动时与上下的光圈叶片12、13接触。由此,形成在光学滤光器16上的光学薄膜脱离,随着连续驱动,光学性能存在劣化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调节装置,在光调节装置中,能够防止形成在光学滤光器、透镜等上的光学薄膜的损坏。为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光调节装置具有:形成有光学开口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能够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上的至少一个旋转轴部件;与旋转轴部件接合的至少一个光调节构件;使光调节构件动作的驱动构件,通过驱动构件使旋转轴部件旋转,并使光调节构件动作,由此,使光调节构件在与光学开口对应的开口位置和从光学开口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相互转动,来调节通过光学开口的入射光,其特征在于,光调节构件由光学元件构成,并具有使光学元件的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相对的面、和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分离的分离构件。在本发明的光调节装置中,优选的是,分离构件是从周围保持光学元件的框部件,并具有向光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在本发明的光调节装置中,优选的是,框部件具有切口部,光学元件通过切口部与框部件接合。在本发明的光调节装置中,优选的是,切口部的宽度比光学元件的直径小,光学元件通过框部件的弹力被接合。在本发明的光调节装置中,优选的是,分离构件由至少两个进行局部保持的突出部构成,光学兀件被突出部把持。在本发明的光调节装置中,旋转轴部件由圆柱状的磁铁形成,旋转轴部件的驱动源是由轭铁和绕组线圈构成的电磁驱动源,能够通过电磁驱动源使圆柱状的磁铁旋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光调节装置能够发挥防止形成在光学滤光器、透镜等上的光学薄膜的损坏这样的效果。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组装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的动作的俯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的动作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调节构件的结构的图,图5 Ca)是分解立体图,图5(b)是表示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调节构件的结构的图,图6 Ca)是分解立体图,图6(b)是表示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调节构件的结构的图,图6 Ca)是分解立体图,图6(b)是表示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以往的光圈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调节装置的实施例。此外,本发明不被该实施例限定。(第一实施方式)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900,参照图1至图5进行说明。图1是光调节装置900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中,用单点点划线表示光调节装置900的光轴方向801。光调节装置900由基板101、基板201、光调节构件300、隔板401、作为驱动构件的电磁驱动源500构成。基板101及基板201分别由光学开口 102、202和旋转轴孔103、203形成。光调节构件300由滤光器框部件301、光学滤光器302和具有磁性的旋转轴部件303构成。隔板401被配置在基板101和基板201之间,作成了光调节构件300能够动作的空间。另外,电磁驱动源500使光调节构件300转动,并在轭铁部件502上设置有绕组线圈部501。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900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光调节构件300的旋转轴部件303被支承在旋转轴孔103、203中。光调节构件300被配置在基板101和基板201之间。电磁驱动源500被配置在基板101上。轭铁部件502的前端部502a、502b被配置在与具有磁性的旋转轴部件303相对的位置。而且,光调节构件300通过电磁驱动源500使旋转轴部件303旋转而移动。使用图3、图4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900的动作。这里,省略了基板101、电磁驱动源500。图3、图4是用于说明光调节装置的动作的俯视图。图3表示光调节构件300处于从光学开口 202、光学开口 102退避的第一静止位置(退避位置)的状态。此时,光调节构件300与隔板401的曲面部401a抵接,并静止在该位置。图4表示光调节构件300处于与光学开口 202、光学开口 102重合的第二静止位置(开口位置)的状态。此时,光调节构件300与隔板401的平面部401b抵接,并静止。在第二静止位置,入射到光调节装置900的光被光学滤光器302调节。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900是通过向绕组线圈部501施加电流,而通过由前端部502a、502b产生的磁力使具有磁性的旋转轴部件303旋转。由此,使光调节构件300向第一静止位置和第二静止位置相互移动。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隔板401作为光调节构件300的静止位置的挡块发挥功能,但也可以另外使用挡块部件。使用图5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调节构件300。图5是表示光调节构件300的结构的图,图5 (a)是光调节构件300的分解立体图,图5 (b)是表示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
5(b)表示光学滤光器302嵌入了滤光器框部件301的保护部304的状态。在图5 (b)中,用单点点划线表示将光学滤光器302配置在光学开口 202上时的光轴方向801。光调节构件300由接合有旋转轴部件303的滤光器框部件301和光学滤光器302构成。在滤光器框部件301上一体地形成有保护部304。光学滤光器302嵌入滤光器框部件301的保护部304,并通过保护部304保持光学滤光器302。如图5 (b)所示,由于保护部304的光轴方向的高度比光学滤光器302的高度高,所以在光学滤光器302中与基板101及基板201相对的面从基板101及基板201分离。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光学滤光器302和滤光器框部件301的接合方法可以采用粘接剂等,没有特别地指定。如图5 (b)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保护部304保持光学滤光器302的周围,并且保护部304比光学滤光器302更向光轴方向突出。由此,使光调节构件300旋转动作时,由于保护部304与隔板401抵接,所以光学滤光器302不直接与隔板401抵接。另外,光调节构件300在基板101和基板201之间旋转动作时,由于保护部304与基板101、201接触,所以光学滤光器302不与基板101、201接触。由此,光学滤光器302不会因对接时的冲击而破裂、缺损。而且,形成在光学滤光器302上的光学薄膜不会劣化。(第二实施方式)使用图6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是在光调节构件320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滤光器框部件301而使用滤光器框部件601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900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驱动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省略详细说明。图6是表示光调节构件320的结构的图,图6 (a)是光调节构件320的分解立体图。图6 (b)是表不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6 (b)表不光学滤光器302与滤光器框部件601接合的状态。在图6 (b)中,用单点点划线表不将光学滤光器302配置在光学开口 202上时的光轴方向801。光调节构件320具有旋转轴部件303、光学滤光器302及滤光器框部件601。滤光器框部件601的光轴方向的高度比光学滤光器302的高度高,由此,在光学滤光器302中与第一基板101及第二基板201相对的面从基板101及基板201分离。另外,在滤光器框部件601的前端形成有切口部601a、601b。如图6 (b)所示,光学滤光器302嵌合在切口部601a、601b,由此与滤光器框部件601接合并被保持。光学滤光器302形成为切口部601a、601b的直径比光学滤光器302的直径小,由此,通过滤光器框部件601的弹力被固定。此时,滤光器框部件601的材料优选为弹力高的金属。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利用滤光器框部件601的弹力进行接合,但作为其他接合方法,也可以使用粘接剂等的方法。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滤光器框部件601保持光学滤光器302的周围的一部分,并且滤光器框部件601比光学滤光器302更向光轴方向801突出。由此,使光调节构件320旋转动作时,由于滤光器框部件601与隔板401抵接,所以光学滤光器302不直接与隔板401抵接。另外,光调节构件320在基板101和基板201之间旋转动作时,由于滤光器框部件601与基板101、201接触,所以光学滤光器302不与基板101、201接触。由此,光学滤光器302不会因对接时的冲击而破裂或缺损。而且,形成在光学滤光器302上的光学薄膜不会劣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光学滤光器302和滤光器框部件601的接合方法主要使用滤光器框部件601的弹力。由此,仅使光学滤光器302嵌合于滤光器框部件601的切口部就能够接合,不需要使用粘接剂等,组装更容易。(第三实施方式)使用图7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是在光调节构件330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滤光器框部件301而使用滤光器框部件701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调节装置900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驱动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省略详细说明。图7是表示光调节构件330的结构的图,图7 (a)是光调节构件330的分解立体图,图7 (b)是表示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7 (b)表示光学滤光器302与滤光器框部件701接合的状态。在图7 (b)中,用单点点划线表示将光学滤光器302配置在光学开口 202上时的光轴方向801。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光调节构件330具有旋转轴部件303、光学滤光器302及滤光器框部件701。在滤光器框部件701上以等角度间隔形成有三个突出部701a。突出部701a通过局部地把持光学滤光器302的周围来保持光学滤光器302。另外,突出部701a的光轴方向的高度比光学滤光器302的高度高,由此,在光学滤光器302中与基板101及基板201相对的面从基板101及基板201分离。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光学滤光器302和滤光器框部件701的接合方法是在将光学滤光器302配置在滤光器框部件701之后,沿光轴方向弯折三个突出部701a。然后,通过突出部701a把持光学滤光器302。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调节构件330中设置了三个突出部,但只要能够保持光学滤光器302,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以上。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利用突出部701a压抵光学滤光器302进行固定,但作为其他的固定方法也可以使用粘接剂等。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突出部701a把持光学滤光器302的周围的三个位置,并且比光学滤光器302更向光轴方向突出。由此,使光调节构件330旋转动作时,由于突出部701a与隔板401抵接,所以光学滤光器302不直接与隔板401抵接。另外,光调节构件330在基板101和基板201之间旋转动作时,由于突出部701a与基板101、201抵接,所以光学滤光器302不与基板101、201抵接。由此,光学滤光器302不会因对接时的冲击而破裂或缺损。而且,形成在光学滤光器302上的光学薄膜不会劣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光学滤光器302和滤光器框部件701的接合方法是通过突出部701a压抵光学滤光器302来固定。由此,不需要使用粘接剂等,组装更容易。工业实用性以上,本发明的光调节装置能够防止形成在光学滤光器、透镜等上的光学薄膜的破坏,并对于使光调节构件稳定驱动的光调节装置是有用的。附图标记的说明101基板102光学开口103旋转轴孔201基板202光学开口203旋转轴孔300光调节构件301滤光器框部件302光学滤光器303旋转轴部件304保护部320光调节构件330光调节构件401隔板401a曲面部401b平面部500电磁驱动源501绕组线圈部502轭铁部件502a前端部502b前端部601滤光器框部件601a切口部601b切口部701滤光 器框部件701a突出部801光轴方向900光调节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光调节装置,具有:形成有光学开口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上的至少一个旋转轴部件;与所述旋转轴部件接合的至少一个光调节构件;使所述光调节构件动作的驱动构件, 通过所述驱动构件使所述旋转轴部件旋转,并使所述光调节构件动作,由此,使所述光调节构件在与所述光学开口对应的开口位置和从所述光学开口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相互转动,来调节通过所述光学开口的入射光,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调节构件由光学元件构成, 并具有使所述光学元件的与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面、和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分离的分离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构件是从周围保持所述光学元件的框部件,并具有向光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部件具有切口部,所述光学元件通过所述切口部与所述框部件接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部的宽度比所述光学元件的直径小,所述光学元件通过所述框部件的弹力被接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构件由至少两个进行局部保持的突出部构成,所述光学元件被所述突出部把持。
6.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部件由圆柱状的磁铁形成, 所述旋转轴部件的驱动源是由轭铁和绕组线圈构成的电磁驱动源, 通过所述电磁驱动源使所述圆柱状的磁铁旋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调节装置,具有形成有光学开口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能够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上的至少一个旋转轴部件;与旋转轴部件接合的至少一个光调节构件;使光调节构件动作的驱动构件,通过驱动构件使旋转轴部件旋转,并使光调节构件动作,由此,使光调节构件在与光学开口对应的开口位置和从光学开口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相互转动,来调节通过光学开口的入射光,其特征在于,光调节构件由光学元件构成,并具有使光学元件的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相对的面、和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分离的分离构件。
文档编号G03B9/02GK103221884SQ20118005558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6日
发明者冲田龙彦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