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268865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通过使形成于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张并进行加热、定影来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彩色复印机、彩色打印机等能形成多色图像的静电复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感光鼓等的潜像担载体上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像,将这些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形成多色图像,之后将该多色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进行定影来进行图像形成。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存在各种品质、形态。通常,在打印机、复印机中使用的记录纸张使用复印机等的制造厂商供给的纸张,但是例如在新兴国家等中,使用在该国用的廉价的记录纸张。这样的记录纸张的纸张尺寸、纸质等与制造厂商所推荐的标准的记录纸张不同,存在记录纸张的纹理粗糙、表面凹凸大的纸张。此外,已知在纸的表面有意地进行压花加工以附上梨皮状花纹/布纹/绸纹等微小的凹凸的压花纸。或者,也有折成两折或三折来使用的形态的记录纸张。例如,用于婚礼、活动的请帖等的厚纸在制纸阶段以折成两折的状态出厂,需要对这样的两折的纸张进行印刷。即使在像这样暂时折叠的状态的记录纸张的情况下,也会在其表面部分地产生凹凸。在对上述那样的各种品质、形态的记录纸张进行印刷的情况下,通过进行上述那样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从而能以低价格进行大量的印刷处理。可是,例如在表面粗糙度粗糙、或者由于压花引起的凹凸大的记录纸张的情况下,存在由于表面的凹凸使中间转印带不能与记录纸张的表面整体充分地接触而使调色剂的转印率降低并且产生画质劣化的问题。此外,在将折成两折的纸张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在记录纸张的折痕附近,转印构件和记录纸张的面接触不均匀,有在折痕附近不能进行良好的转印而产生画质劣化的问题。关于用于应对这样的纸张的品质、形态的印刷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平4-315162号公报中,公开了以对多种图像形成纸张得到调色剂的定影性良好、鲜明的图像为目的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利用纸张平滑度测定部对纸张的表面平滑度进行测定,在平滑度比规定等级低的情况下不进行图像形成工作,而是以热辊和加压辊夹着纸张使其通过来进行平滑化,之后向双面复印用路径引导,进行图像形成。如上述那样,在对表面粗糙度粗糙的(凹凸大的)记录纸张进行上述的静电复印方式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难以使记录纸张表面均匀且稳定地与平滑的中间转印带接触,产生由于记录纸张的状态导致图像品质的劣化变得显著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例如采取以下这样的处理:使进行图像形成的调色剂的附着量增加、或者提高转印电流以促进中间转印带上的多色图像向记录纸张的转印。可是,当使调色剂附着量增加时,产生在记录纸张上文字等的图像变为膨胀的状态使画质劣化的问题,此外,当提高转印电流时,产生由于过电流转印导致的再次转印产生而使画质劣化的问题。因此,仅通过调整图像形成条件不能充分地应对各种表面状态的记录纸张。此外,在具有折痕的记录纸张的情况下,在将以具有折痕的状态出厂的记录纸张的折痕打开的状态下进行印刷。例如图15A是折成三折的状态的记录纸张,但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需要使其成为如图15B那样打开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仅通过使用者用手舒展不能充分地除去折痕的痕迹,折痕的部分从中间转印带浮起,弓I起转印不良。例如,当使表面背面为山谷形状的折痕的山侧部分与中间转印带接触时,折痕的山的部分的附近从中间转印带浮起而分离。此外,在对折痕的谷的部分进行印刷时,折痕的谷的部分的附近不能与中间转印带接触。即使像这样打开折痕来进行图像形成,在该折痕部分或折痕附近也会产生转印不良导致的画质劣化。特别是,活动等的请帖等的记录纸张使用硬的厚纸的情况较多,不能使折痕部分平滑,容易产生画质劣化。因此,以往,以在折痕的附近不进行图像形成的方式进行设计。与此相对,如日本特开平4-315162号公报那样,根据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的平滑度不进行图像形成而使其通过定影部,由定影部对记录纸张进行加压/加热,由此能在某种程度上将记录纸张平滑化。可是,在使记录纸张通过定影部进行平滑化的情况下,当例如在定影部中使厚纸通过多次时,厚纸打褶而卷曲,产生在输送路径内的堵塞率提高的问题。此外,当在定影部中通过薄纸时,产生定影部的所加的压力过大使得在薄纸中产生皱褶变为状态不佳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在利用定影部对记录纸张进行平滑化的情况下,也需要在与该记录纸张的特性对应的条件下进行定影。在日本特开平4-315162号公报中,未公开关于这样的最佳化的技术思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S卩,即便是由记录纸张的品质、形态导致表面的平滑性低的记录纸张,也能可靠且稳定地将形成于中间转印构件的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由此能进行没有画质劣化的高品质的图像形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记录纸张输送部,输送记录纸张;图像形成部,在由该记录纸张输送部输送的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记录纸张输送部和所述图像形成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转印部,将形成于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纸张上;以及定影部,对由该转印部转印了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在规定条件下,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由所述转印部不进行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由所述定影部对所述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所述控制部能可变地设定:不进行所述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使其通过所述定影部的次数;和所述记录纸张通过所述定影部时的所述定影部的所加的压力。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纸张输送部具有:将由所述定影部进行加热压接后的记录纸张再次输送至所述转印部的输送路径,在所述规定条件下,所述控制部将由所述转印部不进行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由所述定影部进行加热压接后的记录纸张再次输送至所述转印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记录纸张通过定影部的次数设定为两次以上的多次的情况下,执行所设定的次数的量的如下控制:在对所述记录纸张不进行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使其通过所述定影部之后,通过所述输送路径将所述记录纸张输送至所述转印部,并且由该转印部对所述记录纸张不进行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使其通过所述定影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规定的条件下,所述控制部在将由所述转印部不进行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使所述记录纸张通过所述定影部的次数设定为奇数次时,以规定的单元警告由该奇数次的设定使记录纸张的表面背面翻转的情况。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部具有:多个像担载体;中间转印带,对形成在该多个像担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进行转印;转印辊,用于将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纸张上;以及驱动机构部,使所述像担载体和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或分离,在所述规定的条件下,所述驱动机构部使所述像担载体和所述中间转印带分离。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方法由图像形成装置来执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转印部,将形成于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以及定影部,对由该转印部转印了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由所述转印部不进行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由所述定影部对所述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的步骤;以及将所述进行加热压接后的记录纸张输送至所述转印部,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纸张上的转印步骤,在不进行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进行加热压接的步骤中,能可变地设定:不进行所述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使其通过所述定影部的次数;和所述记录纸张通过所述定影部时的所述定影部的所加的压力。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复合机的实施方式的 图3是说明对感光鼓的中间转印带的驱动机构部的结构和工作的 图4是说明对感光鼓的中间转印带的驱动机构部的结构和工作的另一 图5是说明对感光鼓的中间转印带的驱动机构部的结构和工作的另一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单元的压力调整机构的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例子的流程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例子的流程图,是接着图7的
图9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的一个例子的 图10是表不特别功能的设定画面例子的 图11是表示特别功能的设定画面的另一例子的 图12是表示记录纸张平滑化印刷的设定按钮被翻转显示的状态的 图13是表示记录纸张平滑化处理的次数、以及压力的设定画面例子的 图14是表示示出记录纸张平滑化印刷被设定的状态的操作画面例子的图; 图15A和图15B是用于说明具有折痕的记录纸张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在记录纸张上对从外部传输、或用扫描仪等的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是如下这样的静电复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感光鼓等的潜像担载体上形成单色或多色的调色剂像,将这些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形成图像,之后将该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进行定影来进行图像形成。控制部11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各功能,由在内部具有CPU、ROM、RAM等的微型计算机实现。操作部111受理用户的操作输入并向控制部110输出。此外,显示部116显示操作用的画面、各种信息。利用操作部111和显示部116能构成可对操作画面进行输入操作的触摸面板。图像输入部117输入从外部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等输入的图像数据、或者从能由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的未图示的扫描仪部(图像读取单元)或记录介质读取部中输出的图像数据,该记录介质读取部从可移动型的记录介质读取图像数据。图像形成部112按照控制部110的控制在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印刷),具有转印部113和定影部114。在转印部113中,在感光鼓等的多个像担载体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像,将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然后在输送来的记录纸张上转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在定影部中,利用加热辊和压接辊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来进行图像形成。记录纸张输送部115控制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的输送。将记录纸张载置于未图示的供纸托盘上,并从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至图像形成部112,进行图像形成。作为输送路径,具备:从供纸托盘被供纸的记录纸张依次通过图像形成部112的转印部113、定影部114进行排纸的输送路径;和使通过了定影部114的记录纸张表面背面翻转并再次送入到转印部114的双面印刷用输送路径。通过使用双面印刷用输送路径,从而能对暂时被定影部114加热/压接的记录纸张在使其表面背面翻转的状态下由转印部113进行图像形成。记录纸张输送部115按照控制部110的控制,进行上述输送路径的切换、输送速度的变更。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结构,对压花纸或者带有折痕的记录纸张等的表面粗糙度粗糙的记录纸张,在转印部113不进行图像形成而将记录纸张输送至定影部114,在定影部114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来进行改善平滑度的平滑化处理。而且,之后利用双面输送路径将记录纸张送入到转印部113,进行成为目标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虽然之后在定影部114进行定影处理并排出,但是根据需要,能再次使用双面输送路径来进行双面印刷。而且在该情况下,在定影部114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之后,使用双面输送路径再次将记录纸张传送至定影部114,并反复进行多次加热/压接的处理,由此能适当地执行与记录纸张的状态对应的平滑度的改善处理。反复通过定影部114的次数能由用户进行设定。此外,在定影部114的加热/压接处理中,能由用户设定所加的压力。利用这些设定功能,能根据使用的记录纸张的特性来设定最佳的定影处理的次数和此时所加的压力,对各种表面粗糙度的记录纸张,能可靠且稳定地转印调色剂,由此能进行没有画质劣化的高品质的图像形成。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定影部114通过记录纸张的次数为奇数次时,由于在转印部113转印调色剂像时记录纸张的表面背面翻转,所以具备对该情况进行警报的警报单元。警报单元根据该警报的实施方式恰当地实现。例如在显示部116进行警报显示的情况下,由控制部110和显示部116进行警报。此外,在利用声音输出进行警报的情况下,设置扬声器等的未图示的声音输出单元。或者在对外部设备利用通信进行警报的情况下,设置未图示的规定的通信单元。由于上述图像形成部112的转印部113、定影部114、记录纸张输送部115等通常是作为标配在复合机中具备的结构,所以在复合机中仅通过变更固件(firmware),从而能执行上述处理,能不使成本上升而容易地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复合机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作为具备扫描仪功能的复合机而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在记录纸张上对从外部传输、或用扫描仪(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由装置主体130和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构成。装置主体130具有:曝光单元1、显影器2、感光鼓3、清洁器单元4、带电器5、中间转印带单元6、定影单元7、供纸盒81、排纸托盘91等。在装置主体130的上部,设置有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载置台92,在其上侧安装有向原稿载置台92自动输送原稿的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构成为在箭头M方向自由转动,通过打开原稿载置台92的上方,从而能手置地放置原稿。装置主体130具有收容在框体内的图像读取单元90。图像读取单元90是由保持光源以及第一镜子的光源单元93、保持第二以及第三镜子的镜子单元94、和透镜以及(XD95构成的缩小光学系统的图像读取单元。此外,在装置主体130中设置未图示的操作面板,能由用户进行操作输入。操作面板相当于图1的操作部111和显示部116。此外在装置主体130中,具备从外部连接的装置输入图像数据的单元、或者从可移动型的记录介质读取图像数据的单元(均未图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处理的图像数据例如与黑(K)、青(C)、洋红(M)、黄(Y)这4色的彩色图像对应。因此,显影器2、感光鼓(像担载体)3、带电器5、清洁器单元4为了形成与各色对应的4种潜像而分别4个4个地设置,利用这些构成4个图像站。带电器5是用于使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为规定的电位的带电单元,除了图2所示的那样的充电器型以外,有时还使用接触型的辊型、刷子型的带电器。曝光单元I作为具备激光射出部以及反射镜等的激光扫描单元(LSU)而构成。在曝光单元I中,配置有扫描激光束的多角镜(polygon mirror)和用于将由多角镜反射的激光引导至感光鼓3的透镜、镜子等光学要素。此外,作为曝光单元1,除此以外还能采用使用阵列状地排列有发光元件的例如EL、LED写入头的方法。曝光单元I具有以下功能:通过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对带电的感光鼓3进行曝光,从而在其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器2利用4色(Y、M、C、K)的调色剂对在各个感光鼓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像化。此外,清洁器单元4对显影/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3上的表面的调色剂进行除去/回收。
配置在感光鼓3的上方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具备:中间转印带6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中间转印辊64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中间转印辊64与Y、M、C、K各色对应地设置有4根。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以及中间转印辊64架设中间转印带61并进行旋转驱动。此外,对各中间转印辊64施加用于将感光鼓3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的转印偏压。中间转印带61设置成与各感光鼓3接触,而且,使形成于感光鼓3的各色的调色剂像在中间转印带61依次重叠并进行转印,由此在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多色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带61例如使用厚度为ΙΟΟμπ! 150 μ m左右的薄膜呈环状地形成。从感光鼓3向中间转印带61的调色剂像的转印由与中间转印带61的背面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64进行。为了转印调色剂像而对中间转印辊64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_)相反极性(+ )的高电压)。中间转印辊64是以直径为8 IO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为基体、其表面被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泡沫聚氨酯等)覆盖的辊。能利用该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对中间转印带61均匀地施加高电压。虽然在本结构例中作为转印电极而使用辊形状,但除此以外还能使用刷子等。如上述那样在各感光鼓3上与各色度对应地进行显像化的静电潜像在中间转印带61层叠。利用中间转印带61的旋转,像这样层叠的静电潜像由配置在后面叙述的纸张和中间转印带61的接触位置的二次转印机构部即转印辊10转印到记录纸张。作为二次转印机构部,不限于转印棍,还能使用电晕充电器、转印带。此时,以规定棍隙(nip)压接中间转印带61和转印棍10,并且,对转印棍10施加用于将调色剂转印于纸张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_)相反极性(+ )的高电压)。进而,为了转印辊10稳定地获得上述辊隙,对转印辊10或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的任一方采用硬质材料(金属等),对另一方采用弹性辊等的软质材料(弹性橡胶辊、或泡沫性树脂辊等等)。此外,如上所述,通 过与感光鼓3接触而附着于中间转印带61的调色剂、或未由转印辊10向记录纸张进行转印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由于成为在下一工序中产生调色剂的混色的原因,所以设定成由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除去/回收。在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中,作为与中间转印带61接触的清洁构件,例如具备清洁刀片,清洁刀片接触的中间转印带61从背面侧被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支承。由上述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和转印辊10构成图1的转印部113。具有使感光鼓3和中间转印带61接触或分离的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部。关于该驱动机构部的结构和工作在后面叙述。供纸盒81是用于积蓄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记录纸张(片材)的托盘,设置在装置主体130的曝光单元I的下侧。此外,在手动供纸盒82中也能放置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记录纸张。设置在装置主体130的上方的排纸托盘91是用于以面朝下的方式集积印刷完毕的记录纸张的托盘。此外,在装置主体130中,设置有用于将供纸盒81以及手动供纸盒82的记录纸张经由转印辊10、定影单元7传送至排纸托盘91的大致垂直形状的纸张输送路径SI。在从供纸盒81或手动供纸盒82到排纸托盘91的纸张输送路径SI的附近,配置有搓纸辊11a、lib、多个输送棍12a 12d、定位棍13、转印棍10、定影单兀7等。输送辊12a 12d是用于促进/辅助记录纸张的输送的小型辊,沿着纸张输送路径SI设置有多个。此外,搓纸辊Ila配备在供纸盒81的端部附近,从供纸盒81对记录纸张I张I张地进行搓纸并供给至纸张输送路径SI。同样地,搓纸辊Ilb配备在手动供纸盒82的端部附近,从手动供纸盒82对记录纸张I张I张地进行搓纸并供给至纸张输送路径SI。此外,定位辊13暂时保持在纸张输送路径SI中输送的记录纸张。而且,具有以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像的顶端和记录纸张的顶端一致的定时将记录纸张输送至转印辊10的功能。定影单元7相当于图1的定影部114,具备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夹着记录纸张旋转。此外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温度检测器的信号由控制单元对加热辊71进行设定以使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加热辊71具有以下功能:通过与加压辊72 —起将调色剂热压接于记录纸张,从而熔融/混合压接被转印到记录纸张的多色调色剂像,对记录纸张进行热定影。在定影单元7中,如上述那样进行调色剂像的定影处理,并且,不转印调色剂像地在定影单元7中通过记录纸张,由此进行记录纸张的平滑化处理。在平滑化处理时,能可变地设定定影单元7的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所加的压力。此外,能可变地设定在定影单元7中通过、使用双面输送路径S2再次通过定影单元7的次数。关于加压辊72对加热辊71的加压机构在图2中省略图示,其具体的结构例在后面叙述。接下来,更具体地说明记录纸张的输送路径。如上述那样,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预先收容记录纸张的供纸盒81、以及手动供纸盒82。为了从这些供纸盒81、82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分别配置有搓纸辊lla、llb,将记录纸张I张I张地引导至输送路径SI。将从各供纸盒81、82输送的记录纸张由纸张输送路径SI的输送辊12a输送到定位辊13,以记录纸张的顶端和中间转印带61上的图像信息的顶端匹配的定时输送至转印辊10,在记录纸张上转印调色剂像。之后,记录纸张通过定影单元7,由此记录纸张上的未定影调色剂被热熔融/固定,之后经由配置的输送辊12b排出到排纸托盘91上。上述的输送路径是在对记录纸张的单面印刷要求时的路径,但与此相对,在双面印刷要求时,在如上述那样单面印刷结束并且通过了定影单元7的记录纸张的后端被最后的输送辊12b把持时,输送辊12b反向旋转,由此将记录纸张引导至配置有输送辊12c、12d的输送路径S2。而且,输送路径S2与输送路径SI汇合,将记录纸张从定位辊13输送至转印辊10。此时,在从输送路径S2与SI汇合的阶段将记录纸张的表面背面翻转,因此在转印辊10对记录纸张的背面进行印刷。而且在背面进行了印刷的记录纸张由定影单元7进行定影,并被排出至排纸托盘91。在上述双面印刷时使用的输送路径S2在对压花纸、带有折痕的记录纸张等的表面粗糙的记录纸张进行印刷时使用。在该情况下,将从供纸盒81、82供纸的记录纸张在中间转印带单元6以及转印辊10的转印部中不进行图像形成地传送至定影单元7,在定影单元7进行加热/压接来进行平滑化的处理。然后使用双面印刷用的输送路径S2将进行平滑化处理后的记录纸张再次从输送路径SI输送至转印部。在此,在转印部中,使成为目标的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由于记录纸张已经在定影单元7被平滑化,所以能可靠地进行来自中间转印带61的转印。而且被转印到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图像在定影单元7进行定影,之后进行排纸。此夕卜,此时,在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能再次在双面印刷用的输送路径S2中输送记录纸张,并且在与第一次形成了图像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进行图像形成。此外,上述的平滑化处理能根据纸的厚度、压花程度的差异等而适当地进行多次。在此,能根据用户操作来设定平滑化处理的执行次数。在该情况下,在由定影单元7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来进行平滑化处理之后,使用双面印刷用的输送路径S2,不转印调色剂图像地再次将记录纸张传送至定影单元7进行加热/压接处理。能根据用户的设定将该工作执行更多次。此外,在进行平滑化处理时,能根据用户设定来对定影单元7中所加的压力进行设定。而且在规定次数的平滑化处理结束之后,再次使用双面印刷用的输送路径S2,对形成于中间转印带61的调色剂像进行转印来进行图像形成。通过这样的处理,用户能根据压花纸、带有折痕的纸的表面粗糙度、纸的厚度,在最佳的状态下执行平滑度的改善处理。如上述那样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在使用表面粗糙度粗糙的记录纸张、带有折痕的记录纸张来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在对记录纸张进行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定影之前,使用定影单元7进行对记录纸张一边加热一边加压的平滑化处理。由此,能将表面粗糙的记录纸张、带有折痕的记录纸张平滑化,能使记录纸张可靠地与中间转印带61接触来得到高品质的转印图像。此时,通过能可变地设定利用定影单元7进行平滑化处理的次数、以及定影单元7中所加的压力,从而能根据记录纸张的表面粗糙度、厚度在最佳的条件下进行平滑化处理,能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61的图像可靠且稳定地转印到记录纸张来进行没有画质劣化的高品质的图像形成。此外,利用加热使记录纸张的水分脱离,记录纸张的电阻上升,由此也得到使调色剂的转印性提高的效果。为了进行上述工作,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以能采取(A)彩色图像形成模式、(B)单色图像形成模式、(O非图像形成模式的任意一个的方式构成图像形成装置。在对记录纸张不进行图像形成并且作为平滑化处理而进行加热/加压的情况下,采用上述(C)非图像形成模式。在非图像形成模式中,移动中间转印带61的行进位置,使中间转印带61和全部的感光鼓3分离。由此,防止在感光鼓3上存在的残留调色剂(所谓灰雾调色剂)对记录纸张的附着。此外,在彩色图像形成模式中,以中间转印带61与Y、M、C、K用的全部的感光鼓3接触的方式进行控制。而且在单色图像形成模式中,以中间转印带61仅与K用的感光鼓3接触的方式进行控制。像这样以根据彩色或单色使中间转印带61仅与图像形成中使用的感光鼓3接触的方式进行控制。对用于切换上述的各模式的结构进行说明。以下的结构具体地示出本发明的驱动机构部结构。图3至图5是说明对感光鼓的中间转印带的驱动机构部的结构和工作的图。再有,在以下的说明和各图中,在需要与Y、M、C、K各色对应地区别感光鼓3以及中间转印辊64的情况下,在各感光鼓3和各中间转印辊64的附图标记之后附上表示各色的Y、M、C、K来进行区别。图3是表示使用全部的感光鼓来进行图像形成的彩色图像形成模式的状态的图。与Y、M、C各感光鼓3Y、3M、3C对置配置的各中间转印辊64Y、64M、64C的每一个以能转动的方式被形成为大致L字状的转印辊臂31的一个臂杆(以下,称为“横向臂杆”)31a的顶端部支承。在转印辊臂31中,L字状的弯曲部31b以能转动的方式被未图示的装置框架支承固定,转印辊臂31的另一个臂杆(以下,称为“纵向臂杆”)31c的顶端部以能转动的方式被第一滑动杆35支承。将第一滑动杆35配置成能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在第一滑动杆35中,图3的右侧端部35a与以能旋转的方式被凸轮轴36保持在未图示的装置框架的第一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抵接。此外,通过一个端部32a卡止固定于未图示的装置框架、另一个端部32b卡止固定于第一滑动杆35的第一弹簧32,对第一滑动杆35的右侧端部35a进行施力以使其始终压接于第一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另一方面,与感光鼓3K对置配置的中间转印辊64K以能转动的方式被形成为L字状的转印辊臂33的一个臂杆(以下,称为“横向臂杆”)33a的顶端部支承。在转印辊臂33中,L字状的弯曲部33b以能转动的方式被未图示的装置框架支承固定,转印辊臂33的另一个臂杆(以下,称为“纵向臂杆”)33c的顶端部以能转动的方式被在水平方向能往复移动地配置的第二滑动杆38支承。支持辊66以能转动的方式被形成为大致L字状的支持辊臂43的一个臂杆(以下,称为“横向臂杆”)43a的顶端部支承。在支持辊臂43中,L字状的弯曲部43b以能转动的方式被未图示的装置框架支承固定,该支持辊臂43的另一个臂杆(以下,称为“纵向臂杆”。)43c的顶端部以能转动的方式被第二滑动杆38支承。在第二滑动杆38中,图3的左侧端部38a与以能旋转的方式被凸轮轴36保持在未图示的装置框架的第二偏心凸轮39的凸轮面抵接。此外,通过一个端部34a卡止固定于未图示的装置框架、另一个端部34b卡止固定于第二滑动杆38的第二弹簧34,对第二滑动杆38施力以使第2滑动杆38的左侧端部38a始终压接于第二偏心凸轮39的凸轮面。此外,在经由中间转印带61与支持辊66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光学传感器51。支持辊66设置在光学传感器51的正面,使中间转印带61平坦,能正确地检测基准调色剂的反射光(浓度)。用于对中间转印带61施加规定的张力的张力辊67以能转动的方式被张力辊臂45的顶端部45a支承。张力辊臂45的下端部45b以能转动的方式被未图示的装置框架支承。再有,虽然省略图示,但由盘簧等的施力单元对张力辊臂45进行施力以使其始终对中间转印带61施加规定的张力。进而,在第一滑动杆35设置有突起部35d,在突起部35d的附近以安装固定于未图示的装置框架的方式配置有感测开关48。利用感测开关48感测第一滑动杆35是否滑动。在上述那样的配置结构中,与Y、M、C对应的各转印辊臂31Y、31M、31C的各横向臂杆31a和与K对应的转印辊臂33K的横向臂杆33a以及支持辊臂43的横向臂杆43a以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状态进行配置。利用第一偏心凸轮37和第二偏心凸轮39的转动控制,能使第一滑动杆35从图3所示的位置起如图4所示那样在右方向Xl上移动。此时,各转印辊臂31Y、31M、31C以各弯曲部31b的转动支点为中心沿右方向Rl进行旋转,各横向臂杆31a向上方移动,各中间转印辊64Y、64M、64C从中间转印带61离开。其结果是,中间转印带61从各感光鼓3Y、3M、3C分离。此时,感测开关48从图3所示的关断状态变为图4所示的导通状态。图4是仅以K用的感光鼓3K进行图像形成的单色图像形成模式的状态。另一方面,当第二滑动杆38利用第一偏心凸轮37和第二偏心凸轮39的转动控制,从图4所示的位置起如图5所示那样在左方向X2上移动时,转印辊臂33K和支持辊臂43以各弯曲部33b、43b的转动支点为中心沿左方向R2进行旋转。此时各横向臂杆33a、43a向上方移动,中间转印辊64K和支持辊66从中间转印带61离开,其结果是,中间转印带61从感光鼓3K和光学传感器51分离。该状态为中间转印带从全部的感光鼓3Y、3M、3C、3K分离的非图像形成模式。图像形成装置在对表面粗糙的记录纸张、带有折痕的记录纸张进行平滑化处理时,转移至该非图像形成模式的状态。在上述结构中,图像形成装置的未图示的控制部进行将中间转印带61的状态例如变更为彩色图像形成模式、或变更为单色图像形成模式、或变更为非图像形成模式的控制。模式变更例如能基于根据用户对操作面板的操作而设定的模式条件来执行。此外,在从PC (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记录介质输入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如果在该图像数据中包含指示模式的信息,那么按照该信息进行模式变更。例如,如果指示记录纸张平滑化处理的信息包含在图像数据中,那么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转移至非图像形成模式,进行记录纸张的平滑化处理。此外,上述的控制部基于来自光学传感器51的输出和来自感测开关48的感测信号来判定这些上述的各模式。例如如果感测开关48为关断、光学传感器51为导通(有反射光),那么判定为图3所示的状态的彩色图像形成模式,如果感测开关48为导通、光学传感器51为导通(有反射光),那么判定为图4所示的状态的单色图像形成模式,如果感测开关48为导通、光学传感器51为关断(无反射光),那么判定为图5所示的状态的非图像形成模式。在控制部连接有偏心凸轮驱动源(电动机),通过检测中间转印带61处于哪个状态并控制偏心凸轮驱动源,从而能控制第一偏心凸轮37和第二偏心凸轮39的转动而设定成各工作模式。接着针对定影单元7的加压调整机构进行说明。在中间转印带单元6和转印辊10的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用于利用热将转印到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的定影单元7。图6是从侧面观察具有压力调整部的定影单元7的概略结构图。定影单元7具备:作为定影构件的加热辊(定影辊)71 ;作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辊72 ;以及调整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的压力的压力调整部73。加热辊71在内部内置有加热器71a,能将定影温度加热到规定的定影温度。定影温度在使用例如普通纸张的情况下能被设定为180 190度,在对例如OHP片材等的隔页进行定影的情况下能被设定为200 210度。因此,内置于加热棍71的加热器71a能多阶段地切换并控制定影温度。加热辊71的温度由定影温度传感器71b进行检测,基于来自定影温度传感器71b的信号,进行加热器71a的温度控制、纸张输送路径的驱动控制。加压辊72与加热辊71面对地设置,利用压力调整部73来调整对加热辊71所加的压力。压力调整部73具备:自由摆动地支承加压辊72的调整杆75和自由摆动地驱动该调整杆75的驱动部74。调整杆75在其中央部支承加压辊72的辊轴72a,以形成在调整杆75的一端侧的支点75a为中心自由摆动。驱动部74由与调整杆75的另一端部的下表面抵接地进行旋转的椭圆状的偏心凸轮76 ;对偏心凸轮76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电动机77 ;以及将驱动电动机77的驱动力传递到偏心凸轮76的齿轮78、79构成。齿轮78以与偏心凸轮76同轴的方式被支承,与固定于驱动电动机77的轴的齿轮79咬合。偏心凸轮76调整加压辊72对加热辊71所加的压力。所加的压力的调整是按照用户设定的值进行的调整。在定影单元7的压力调整工作中,通过使驱动电动机77转动,从而偏心凸轮76转动,由此与偏心凸轮76抵接的调整杆75以其端部的支点75a为中心摆动。由于调整杆75兼作加压辊72的轴72a的轴承,所以通过控制驱动电动机77,从而能可变地设定加压辊72对加热辊71的压接力。例如用户在表面粗糙度粗糙的纸的情况下,能将所加的压力设定得较高来更有效地进行平滑化处理。此外,此时,在厚纸的情况下,能设定比普通纸张的压力高的所加的压力。用户能一起使用所加的压力的设定和平滑化处理的次数的设定来适当地设定与记录纸张的状态对应的平滑化处理的条件。由此,使定影单元7的所加的压力最佳化,利用根据记录纸张的厚度、表面粗糙度而适当设定的所加的压力,能进行平滑化处理。图7和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例子的流程图。作为图像形成装置,能应用图2所示的那样的复合机。在该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能使用以复合机的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数据、从PC等的外部设备等输入的图像数据等。在以下的例子中,说明在用图像形成装置对由外部的PC编辑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印刷)时的处理例子。首先,在外部的PC中图像编辑用的应用程序工作,由用户进行印刷(图像形成)用的图像数据的编辑(步骤SI)。当编辑结束时(步骤S2-“是”),用户判断是否用图像形成装置对所编辑的图像进行印刷(步骤S3)。在不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由PC保存所编辑的图像数据,关闭图像编辑用的应用程序,结束处理。在步骤S3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用户操作PC进行印刷设定(图像形成条件的设定)(步骤S4)。在印刷设定中,例如,进行记录纸张尺寸、单面印刷、双面印刷、空白设定等一般的印刷设定。而且,在记录纸张例如为压花纸、请帖等的带有折痕的记录纸张等的表面粗糙的记录纸张的情况下,进行执行记录纸张的平滑化处理的设定(步骤S5)。然后设定在执行平滑化处理时所加的压力(步骤S6),设定平滑化处理次数(步骤S7)。在此所说的平滑化处理的所加的压力是指基于定影单元7的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所加的压力,平滑化处理次数是指使记录纸张在定影单元7中通过的次数。接着,判别平滑化处理次数是否是奇数(步骤S8)。在多次通过定影单元7的情况下,由定影单元7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来进行平滑化处理之后,使用双面印刷用的输送路径S2再次将记录纸张传送至定影单元7。此时,记录纸张的表面背面翻转。当奇数次通过定影单元7时,在其后转印调色剂来进行图像形成时,记录纸张从最初的状态变为表面背面翻转了的状态。
在步骤S8,如果设定的平滑化处理次数为奇数次,那么判别是否为指定面的记录纸张(步骤S9)。指定面的记录纸张是指,例如,单面印刷完毕的记录纸张并且需要在印刷面的背面重新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带有折痕的记录纸张并且在折痕的表面侧和背面侧指定要形成图像的面那样的记录纸张。此外,关于是否为指定面的记录纸张的判别,例如,可以在平滑化处理的设定时,使用户设定是否为指定面的记录纸张、或者也可以要求在将平滑化处理次数设定为奇数次时,使用户设定是否为指定面的纸张。在记录纸张为指定面的纸张的情况下,对用户警告记录纸张的表面背面翻转(步骤S10)。关于警告,例如可以通过使显示部116显示该情况来进行警告、或者也可以设置声音输出单元,利用声音进行警告。此外,记录纸张表面背面翻转的警告与是否为指定面的纸张无关地在平滑化处理次数为奇数次时执行也可。在步骤S10进行了警告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8设定的平滑化处理次数不是奇数次数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9不是指定面的记录纸张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根据用户操作来判断是否执行印刷(步骤S11)。例如,在进行了警告的时间点,用户能在进行了变更平滑化处理次数等的操作的基础上执行印刷。在此当用户操作PC来执行印刷时,将所编辑的图像数据作为印刷数据进行发送来形成图像。接收到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确认有无执行由用户设定的记录纸张的平滑化处理(步骤S12)。在执行记录纸张的平滑化处理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转移至非图像形成模式,使中间转印带61从全部的感光鼓3分离(步骤S13 )。由此,防止感光鼓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对记录纸张的附着。然后图像形成装置根据用户设定来对定影单元的所加的压力进行设定(步骤S14)。接着图像形成装置设定感光鼓的带电偏压、中间转印带的带电偏压、以及对转印辊的带电偏压(步骤S15)。在进行平滑化处理的情况下,对记录纸张不转印调色剂图像地使其通过转印辊10,传送至定影单元7。此时,以调色剂未附着于记录纸张的方式,进行以下这样的偏压施加。例如,在使用负极性的调色剂的情况下,由于感光鼓3与中间转印带61分离,所以施加清洁偏压、或不施加偏压。通过对中间转印带61施加数百伏左右(+100 +200)的弱的正偏压,从而能吸引在中间转印带61上残留的负极性的调色剂。由此,能防止残留调色剂附着于记录纸张。此外,通过对转印辊10施加数百伏左右(-100 -200)的弱的负偏压,从而排斥负极性的调色剂,因此能使记录纸张不附着调色剂地通过转印辊10和中间转印带61的辊隙部分。当在步骤S15进行偏压设定以及施加等的印刷所需要的前处理时,图像形成装置确认是否完成定影单元7的温度设定等的全部前处理并且能否进行印刷(步骤S16)。如果能进行印刷,那么判别所设定的平滑化处理次数是否全部结束(步骤S17),如果未结束,那么进行记录纸张的平滑化处理(步骤S22)。在此,不用进行曝光单元I对感光鼓3的图像数据的写入,对记录纸张进行供纸,使其通过转印辊10和中间转印带61的辊隙部分,到达定影单元7。
在定影单元7中,利用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加压以进行使折痕的痕迹消失、或使表面粗糙度变小等的平滑化处理。在该情况下,在平滑化处理时按照平滑化压力的设定,调整由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产生的记录纸张的所加的压力,由此更有效地进行记录纸张的平滑化。由此,能根据记录纸张适当地调整对记录纸张的加热/压接处理的条件。当使记录纸张在定影单元7中通过来进行平滑化处理时,对处理次数自加1(处理次数+1)(步骤S23)。然后返回至步骤S17,如果平滑化处理次数未达到所设定的次数,那么反复进行步骤S22的平滑化处理。此外,如果在步骤S17平滑化处理次数结束,那么进行图像数据的印刷处理。在此,首先使从感光鼓3分离的中间转印带61再次与感光鼓3接触(步骤S18)。在此,根据彩色图像形成模式或单色图像形成模式,使中间转印带61与必要的感光鼓3接触。然后根据印刷设定,进行对记录纸张的单面印刷或双面印刷(步骤S19)。在此,在利用步骤S22的平滑化处理通过了定影单元7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到达定影单元7之后的输送辊12b的时间点,使输送辊12b反向旋转。由此,利用将记录纸张的表面背面翻转的转回(switch back),向配置有输送棍12c、12d的双面输送路径S2输送记录纸张。然后从定位辊13再次向转印辊10和中间转印带61之间送入记录纸张。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平滑化处理结束后,在双面输送路径S2中输送记录纸张的期间,进行使中间转印带61与感光鼓3接触的工作。然后,当在双面输送路径S2中输送的记录纸张再次通过转印辊10和中间转印带61之间时,进行对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此外在上述的处理中,在平滑化对象的记录纸张是带有折痕的纸张的情况下,以记录纸张的折痕的山侧与定影单元7的加热辊71侧抵接的方式输送记录纸张时,能更有效地将折痕平滑化。在该情况下,使用者使带有折痕的记录纸张处于打开的状态,并将其载置于手动供纸盒82。此时,以记录纸张的折痕的山侧为向下朝向、折痕的谷侧为向上朝向的方式载置记录纸张。由此,输送至定影单元7的记录纸张的山侧与加热辊71接触,将折痕有效地平滑化。然后在记录纸张的后端部到达输送辊12b的时间点,使输送辊12b反向旋转,利用转回向双面输送路径S2输送记录纸张,之后使其通过转印辊10和中间转印带61之间进行印刷。此时,利用转回使记录纸张的表面背面翻转,因此,在进行印刷时,对带有折痕的记录纸张的谷侧的面进行印刷。此外,该带有折痕的记录纸张的载置方向根据平滑化处理次数的设定而进行变更。例如在将平滑化处理次数设定成奇数次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时判定表面背面,因此将带有折痕的记录纸对上述手动供纸盒82的载置方向设为与上述相反。在上述步骤S12不进行记录纸张的平滑化处理的情况下,为通常的印刷处理,因此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印刷的图像数据、温度、湿度、各器件的劣化状态等设定通常印刷时的偏压(步骤S21)。然后,转移至步骤S19,根据印刷设定,进行对记录纸张的单面印刷或双面印刷。当像这样进行对记录纸张的印刷时,接着进行有无其它印刷的确认,如果印刷结束了(步骤S20-“是”),那么结束处理。此外,在印刷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0-“否”),返回至步骤S12,判定有无下一个记录纸张的平滑化处理,继续进行平滑化处理以及印刷处理。
图9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构成用于进行用户操作的操作部以及显示部的操作面板200。在操作面板200中,设置有开始键201、全解除键202、清除键203、数字键204,还设置有用于设定文档编档、传真、复制等功能、或确认作业状况的硬键组205,变为用户能适当地进行操作。此外,在操作面板200中设置有作为触摸面板来构成的操作显示部206。能使操作显示部206显示用于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操作画面210。图9的操作画面210是用于进行复制功能的设定的操作画面,示出了与双面复制、完成等的完成相关的设定按钮212、213,与编档、自动临时保存等的数据保存相关的设定按钮214、215,表示供纸托盘的状态的状态显示部216,进行原稿的各种设定的原稿设定按钮217等,还示出了用于设定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别功能的特别功能设定按钮211。当用户在图9的操作画面210操作特别功能设定按钮211时,示出图10所示的特别功能的设定画面220。在特别功能的设定画面220中,设定用于对各种特别功能的项目进行设定的按钮。在该例子中,特别功能的设定画面由于设定项目数多,所以与多个画面分开地显示。在此,当用户操作向下朝向箭头221时,示出图11所示那样的特别功能的下一个设定画面230。在图11的设定画面230中,设置有记录纸张平滑化印刷的设定按钮231。通过用户操作该设定按钮231,明示出如图12所示的设定按钮231被翻转,记录纸张平滑化印刷设定为选择中。通过在该状态下按压“确认”按钮232,从而转移至图13的平滑化印刷设定画面240。在平滑化印刷设定画面240中,能由用户设定平滑化处理,即,能由用户设定通过定影单元7使记录纸张平滑化时的压力和通过定影单元7的次数(平滑化次数)。例如,作为压力设定部250,设置有压力设定值的增加按钮251和减少按钮252,通过用户适当地操作它们,从而能使所加的压力阶段性地变化。而且利用压力设定显示部253,能在视觉上认识该设定状态。预先确定压力设定值和实际对定影单元7设定的压力调整值的关系,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部110基于由用户设定的压力设定值,调整定影单元7中的加压辊72对加热辊71所加的压力来执行平滑化处理。此外,在平滑化印刷设定画面240中,作为平滑化次数设定部260,设置有次数设定值的增加按钮261和减少按钮262,通过用户适当地操作它们,从而能使平滑化次数增减。在平滑化次数设定显示部263中示出平滑化处理的设定次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部110基于所设定的平滑化次数,控制使记录纸张通过定影单元7的次数来执行平滑化处理。而且,当操作平滑化印刷设定画面240的“确认”按钮270时,转移至图14的操作画面210。虽然操作画面210是与图9所示的操作画面210相同的画面,但在图14的状态下,显示有表示作为特别功能而设定记录纸张平滑化印刷的、记录纸张平滑化印刷设定显示部218。用户通过该显示能确认记录纸张的平滑化处理被设定。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复制的执行指示,从而执行原稿图像的读取以及印刷处理,此时,由定影单元7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加压之后,进行读取的图像数据的印刷。此外,在图14的操作画面210中解除记录纸张平滑化印刷的设定的情况下,转移至图12的操作画面230,通过再次操作记录纸张平滑化印制的设定按钮231,从而能解除该设定。或者,通过操作设置在图9的操作面板200的全解除键202,也能解除记录纸张平滑化印刷设定。以上,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即便是由记录纸张的品质、形态导致表面的平滑性低的记录纸张,也能可靠且稳定地将形成于中间转印构件的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由此能进行没有画质劣化的高品质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记录纸张输送部,输送记录纸张;图像形成部,在由该记录纸张输送部输送的记录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记录纸张输送部和所述图像形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转印部,将形成于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纸张上;以及定影部,对由该转印部转印了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 在规定条件下,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由所述转印部不进行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由所述定影部对所述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 所述控制部能可变地设定:不进行所述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使其通过所述定影部的次数;和所述记录纸张通过所述定影部时的所述定影部的所加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纸张输送部具有:将由所述定影部进行加热压接后的记录纸张再次输送至所述转印部的输送路径, 在所述规定条件下,所述控制部将由所述转印部不进行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由所述定影部进行加热压接后的记录纸张再次输送至所述转印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记录纸张通过定影部的次数设定为两次以上的多次的情况下,执行所设定的次数的量的如下控制:在对所述记录纸张不进行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使其通过所述定影部之后,通 过所述输送路径将所述记录纸张输送至所述转印部,并且由该转印部对所述记录纸张不进行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使其通过所述定影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规定的条件下,所述控制部在将由所述转印部不进行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使所述记录纸张通过所述定影部的次数设定为奇数次时,以规定的单元警告由该奇数次的设定使记录纸张的表面背面翻转的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部具有:多个像担载体;中间转印带,对形成在该多个像担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进行转印;转印辊,用于将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纸张上;以及驱动机构部,使所述像担载体和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或分离, 所述驱动机构部在所述规定的条件下使所述像担载体和所述中间转印带分离。
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方法由图像形成装置来执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转印部,将形成于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以及定影部,对由该转印部转印了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 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由所述转印部不进行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由所述定影部对所述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进行加热压接后的记录纸张输送至所述转印部,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纸张上的转印步骤, 在不进行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进行加热压接的步骤中,能可变地设定:不进行所述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使其通过所述定影部的次数;和所述记录纸张通过所述定影部时的所述定影部的所 加的压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部具有转印部,将形成在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以及定影部,对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并将调色剂图像在记录纸张上进行定影。控制部在规定条件下由转印部不进行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由定影部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压接使记录纸张平滑化。此时控制部能可变地设定不进行记录纸张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而使其通过定影部的次数;和记录纸张通过定影部时的所加的压力。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3092037SQ20121036789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8日
发明者高桥健治, 吉本勉, 藤井修二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