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光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20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光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光学装置,并且特别涉及一种适于提高生产率并且使液晶透镜的光学特性稳定的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通过视差屏障法、柱状透镜法或者类似的无需使用一副特殊眼镜的方法来显示三维图像的显示装置已经是公知的。在所述显示装置中,有些显示装置使用液晶透镜作为柱状透镜(lenticularlens)来显示三维图像(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s.7-72445和2010-170068)。在用于上述显示装置的液晶透镜中,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根据施加给电极的电压而改变,并且液晶透镜因此具有与柱状透镜相同的光学特性。通常,在所述液晶透镜中,液晶分子的初始定向(也就是液晶分子在没有电压施加给电极的状态下的定向)是平行于显示器表面的。

发明内容
然而,在液晶透镜中,有必要使定向膜受到摩擦处理从而使液晶分子的初始定向平行于显不器表面。用于定向膜的摩擦处理存在阻碍生产率提升的因素,比如散发灰尘或者由于摩擦处理和定向可控性而导致的定向膜表面的污染。此外,当摩擦处理使摩擦方向产生变化时,还会产生液晶分子预倾角角度的变化,由此在液晶透镜中产生了畴(domain),人们会担心液晶透镜的光学特性退化。期望提高生产率并且使液晶透镜的光学特性保持稳定。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是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液晶面板;以及产生能够引起双眼视差的透镜组透镜效应的光学装置,其中光学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成彼此对置其间具有间隔;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一基板上以便与第二基板对置,并且具有多个透明电极,所述多个透明电极沿预定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其间具有间隔地排列;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基板上以便与第一基板对置;以及液晶层,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根据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而改变,并且,在液晶层中,在没有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下液晶分子垂直地定向。在对应于透镜组中的一个透镜的多个透明电极中,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可在预定方向设置有狭缝或突起。在对应于一个透镜的多个透明电极中,最高电压可施加给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并且在宽度方向上越朝外侧放置的透明电极,所施加的电压越低。第二电极可具有多个透明电极,所述多个透明电极沿着正交于预定方向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可根据液晶面板上所显示图像的显示状态进行切换。液晶分子可组成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型液晶。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是电子设备,包括:基于图像信号进行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通过预定处理生成图像信号的处理器,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液晶面板,以及产生能够引起双眼视差的透镜组透镜效应的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成彼此对置并且其间具有间隔;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一基板上以便与第二基板对置并且具有多个透明电极,所述多个透明电极沿预定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其间具有间隔地排列;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基板上以便与第一基板对置;以及液晶层,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根据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而改变,并且,在液晶层中,在没有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下液晶分子垂直地定向。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是光学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成彼此对置,并且其间具有间隔;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一基板上以便与第二基板对置,并且具有多个透明电极,所述多个透明电极沿着预定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基板上以便与第一基板对置;以及液晶层,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根据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而改变,其中在液晶层中,在没有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下液晶分子垂直地定向。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液晶层中,在没有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下液晶分子垂直地定向。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有可能提高生产率并且使液晶透镜的光学特性保持稳定。


图1是示出了应用本公开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实施例的构造实例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显示部分的构造实例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了液晶透镜结构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了液晶透镜中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液晶透镜结构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了液晶透镜中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了液晶透镜结构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了液晶透镜中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了液晶透镜中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了液晶透镜结构的截面图。图11是示出了液晶透镜结构的截面图。图12是示出了本公开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实例的示意图。图13A和13B是示出了本公开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实例的示意图。图14是示出了本公开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实例的示意图。图15是示出了本公开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6A至16G是示出了本公开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描述将按如下顺序进行。1.第一实施例2.第二实施例3.第三实施例4.第四实施例5.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实例第一实施例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构造实例图1是示出了应用本公开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构造实例的示意图。三维图像显示装置11显示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在利用柱状透镜法的三维图像显示和必要的二维图像显示之间进行切换。三维图像显示装置11具有显示部分21、控制器22以及液晶透镜驱动部分23。显示部分21由背光灯31、光调制面板(optical modulation panel) 32以及液晶透镜33构成,并且显示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所述三维图像由观看者右眼所观察到(察觉到)的右眼图像和观看者左眼所看到左眼图像形成。就是说,背光灯31是用于图像显示的专用发光装置,该背光灯由导光板、光源(诸如发光二极管(LED))以及反射片之类的部件构成,并且发射用于显示图像的光线以使光线投射到光调制面板32上。光调制面板32由代表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液晶层、偏振板、薄膜晶体管之类的部件构成,并且透射从背光灯31投射的光线以显示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此时,光调制面板32改变设置在光调制面板32中的每个像素的光学透射率,以进行图像像素的渐变显示(gradation display)。液晶透镜33由两块基板和液晶层构成,所述两块基板设置成彼此对置,并且其间具有间隔,而所述液晶层置于两块基板之间。在液晶透镜33中,借助于液晶透镜驱动部分23,液晶层具有与多个圆柱形透镜构成以引起双眼视差的柱状透镜相同的光学特性(透镜效应)。就是说,液晶透镜33起到了光学装置的作用。控制器22控制三维图像显示装置11中的两个部分,也就是,显示部分21和液晶透镜驱动部分23。例如,控制器22驱动显示部分21的显示驱动器(没有示出),以在光调制面板32上显示图像或者发射来自背光灯31的光线。液晶透镜驱动部分23根据控制器22的控制来驱动液晶透镜33,以改变包含于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由此,液晶层便具有了与多个圆柱形透镜所构成的柱状透镜相同的透镜效应。显示部分构造实例接下来,将参考图2详细地描述图1中显示部分21的构造实例。在图2的显示部分21中,与图1中的显示部分21的零件对应的零件将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另外,在图2中,横向方向、深度方向和纵向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在图2中,光调制面板32具有偏振板61、偏振板62、相对基板63、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基板64以及液晶层65。就是说,相对的平面基板63和TFT平面基板64在彼此对置的偏振板61和偏振板62之间彼此相对设置。另外,液晶层65形成于相对基板63和TFT基板64之间。液晶层65侧面的相对基板63表面上的每个像素都设置了彩色滤光片和相对的电极。具体而言,代表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设置在相对基板63的像素区域。另夕卜,液晶层65侧面的TFT基板64表面上的每个像素都设置了作为驱动部件的像素电极和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液晶层65设置有:透射部分(transmitting section) 71L-1至71L-3,它们透射光线以在三维图像的显示中显示左眼图像;以及透射部分71R-1至71R-3,它们透射光线以在三维图像的显示中显示右眼图像。在光调制面板32中,按矩阵排列的每个像素都设置有透射部分。在三维图像或二维图像的显示中,当电压通过控制器22的控制施加给相对基板63的相对电极和TFT基板64的像素电极时,封闭在透射部分7IL-1至透射部分71R-3中的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根据电压的大小而改变。相应地,从背光灯31投射到光调制面板32上的光线的透射率得以改变,并且,穿过各像素的光线强度是对应于像素上所显示图像的像素的像素值的光强。下文中,当不需要逐一区分透射部分71L-1至71L-3时,这些透射部分将简单地称为透射部分71L,并且当不需要逐一区分透射部分71R-1至71R-3时,这些透射部分将简单地称为透射部分71R。另外,当不是特别需要区分透射部分71L和透射部分71R时,这些透射部分也将简单地称为透射部分71。在光调制面板32中,透射部分71L和透射部分71R在χ-y平面上沿x方向交替设置。透射部分7IL和透射部分71R在y方向上连续布置。因此,在包括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三维图像的显示中,用于左眼图像的矩形区域和用于右眼图像的矩形区域在光调制面板32上沿X方向交替排列并且显示。另外,穿过一个像素(也就是一个透射部分71)的光线就是显示图像上一个像素的光线。这里,构成三维图像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是具有视差的图像。图2中的X方向是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之间视差的方向(视差方向),也就是,观看者的右眼ER和左眼EL所排列的方向。另外,在二维图像的显示中,各透射部分71透射从背光板31投射的用于显示二维图像的光线,并且使光线投射到观看者的眼睛上。液晶透镜33具有第一基板81、第二基板82以及液晶层83。第一平面基板81和第二平面基板82是由例如玻璃材料或树脂材料制成的透明基板。第一基板81和第二基板82彼此对置,并且液晶层83形成于第一基板81和第二基板82之间。与光调制面板32的一个右眼图像像素和一个左眼图像像素对应的每个区域都设置了电极和定向膜,光调制面板32位于在液晶层83 —侧的第一基板81的表面上。另外,如上所述位于液晶层83 —侧的第二基板82的表面上的每个区域也都设置了电极和定向膜。
液晶透镜的结构这里,将参考图3详细地描述图2中的液晶透镜33的结构。图3示出了液晶透镜
33中与光调制面板的每个像素对应的区域的截面图。在图3的液晶透镜中,与图2中的液晶透镜33的零件对应的零件将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第一电极111形成于第一基板81上,以便与第二基板82对置,在第一电极111中,沿y方向延伸并且由诸如IT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多个透明电极Illa至1118,如图4中左半部分所示,在宽度方向上(X方向)具有间隔地排列。另外,定向膜112形成于第一基板81上,在定向膜112和第一基板81之间插有第一电极111。由诸如IT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平板状第二电极121,如图4中右半部分所示形成于第二基板82上,以便与第一基板81对置。另外,定向膜122形成于第二基板82上,在定向膜112和第二基板82之间插有第二电极121。液晶层83包括液晶分子131,并且透镜效应是通过根据施加给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21的电压来改变液晶分子131的定向方向来控制的。液晶分子131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并且具有例如折射率椭球结构,在该折射率椭球结构中,透射光线的折射率在纵向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上不相同。在该实施例中,定向膜112和定向膜122是竖直定向膜,并且液晶分子131构成了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型液晶(下文中称为η型向列型液晶)。尽管通常使用有机材料制造竖直定向膜,但是也可以使用无机材料。另外,η型向列型液晶具有下述特性:液晶分子在短轴线方向上的介电常数比长轴线方向上的介电常数高,长轴线随着外加电压不断增加而位于水平方向,由此,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水平地定向。就是说,在液晶层83中,在没有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21的状态下,液晶分子131垂直于第一基板81和第二基板82定向。另外,在液晶层83中,当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21时,将会产生具有圆柱形透镜形状的沿y方向延伸的透镜效应。此时,在第一电极111的多个透明电极Illa至Illg中,最高的电压施加给在宽度上向上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并且在宽度方向上越朝外侧放置的透明电极,所施加的电压越低。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在透明电极Illa至Illg中,5V的电压施加给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llld,4V的电压施加给透明电极Illc和llle,3V的电压施加给透明电极Illb和lllf,并且OV的电压施加给透明电极Illa和lllg。另外,OV的电压施加给与第一电极111相对的第二电极121。在液晶透镜33中,图4中所示的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21以矩阵的方式安置以与光调制面板32的各像素对应。相应地,液晶层83具有与多个圆柱形透镜所形成的柱状透镜相同的透镜效应。根据上述构造,可以通过使用液晶透镜作为柱状透镜来显示三维图像。另外,在液晶层中,在没有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下液晶分子定向为与与基板正交,,由此,在制造过程中,可以省去用于定向膜的摩擦处理并且提高生产率。另外,由于没有进行摩擦处理,则不会产生液晶分子的预倾角角度的变化,并且可以使液晶透镜的光学特性保持稳定。
第二实施例接下来,将参考图5来描述液晶透镜33的另一种结构。在图5的液晶透镜33中,与图3中的液晶透镜33的零件对应的零件将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就是说,图5的液晶透镜33与图3的液晶透镜33的不同点在于,设置了第一电极211以取代第一电极111,并且设置了第二电极221以取代第二电极121。如图3的液晶透镜33中那样,在图5的液晶透镜33中,第一电极211形成于第一基板81上以便与第二基板82对置,在第一电极211中,多个沿y方向延伸的透明电极211a至211g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如图6中的左半部分所示。在透明电极211a至21 Ig中,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21 Id设置有沿y方向延伸的狭缝。另外,扁平的板状第二电极221如图6中的右半部分所示形成于第二基板82上,以便与第一基板81对置。还是在该实施例的液晶透镜33中,如图6中所示,在透明电极211a至211g中,5V的电压施加给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211d,4V的电压施加给透明电极211c和211e,3V的电压施加给透明电极211b和21 If,并且OV的电压施加给透明电极211a和21 lg。另外,OV的电压施加给与第一电极211对置的第二电极221。根据上述构造,可以产生与参考图3所描述的液晶透镜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另外,在第一电极的多个透明电极中,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设置有沿y方向延伸的狭缝,由此,使得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定向一致化,并且可以提高三维图像的图像质量。第三实施例接下来,将参考图7描述液晶透镜33的又一种结构。在图7的液晶透镜33中,与图3中的液晶透镜33的零件对应的零件将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就是说,图7的液晶透镜33与图3的液晶透镜33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电极111上、定向膜112下面设置了由诸如IT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突起311。如图8的左半部分所示,突起311设置成在透明电极Illd上沿y方向延伸,透明电极Illd在第一电极111的透明电极Illa至Illg中位于中心。尽管突起311是由诸如IT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正如透明电极Illd中的情况那样,但是突起311也可以由有机的材料(树脂)制成,正如定向膜112中的情况那样。根据上述构造,可以产生与参考图3所描述的液晶透镜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另外,在第一电极的多个透明电极中,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设置有沿y方向延伸的突起,由此,使得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定向一致化,并且可以提高三维图像的图像质量。在上面的描述中,已经描述了能够产生与多个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圆柱形透镜所构成的柱状透镜相同的透镜效应的液晶透镜。然而,在上述液晶透镜构造中,例如,当在具有水平较长屏幕的显示装置中以水平较长状态进行显示时,三维图像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可以显示的,但是,在其中的显示状态可以在水平较长状态和竖直较长状态之间切换的显示装置中,例如,以竖直较长状态显示时,则无法显示三维图像。
下文中,将描述一种用于下述情况的构造,其中,本公开应用于显示状态可以在水平较长状态和竖直较长状态之间切换的显示装置。第四实施例图9示出了作为替代图3中的液晶透镜33的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21的第一电极411和第二电极421的结构。第一电极411具有下述构造,其中,多个沿y方向延伸并且由诸如IT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透明电极411a至411g沿宽度方向(X方向)具有间隔地排列。另外,在第一电极的透明电极411a至41 Ig中,突起421设置成在透明电极41 Id上沿y方向延伸,透明电极411d在第一电极411的透明电极411a至411g中位于中心。突起421可由诸如IT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正如透明电极411d中的情况那样,并且也可由有机的材料制成,正如定向膜112中的情况那样。第二电极421具有下述构造,其中,多个沿X方向延伸并且由诸如IT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透明电极421a至421c沿宽度方向(y方向)具有间隔地排列。所形成的透明电极421b在宽度方向上比透明电极421a和421c更宽。另外,突起422a和422b设置成在第二电极421的透明电极421a至421c延伸方向上的两末端处沿y方向延伸。突起422和422b可由诸如IT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正如在透明电极421a至421c中的情况那样,并且也可由有机的材料制成,正如定向膜122中的情况那样。这里,当显示部分21具有沿X方向水平较长的显示表面时,如果显示状态是水平较长状态,则液晶透镜33有必要产生与多个沿y方向延伸的圆柱形透镜所构成的柱状透镜相同的透镜效应。另外,当显示状态是竖直较长状态时,液晶透镜33有必要产生与多个沿X方向延伸的圆柱形透镜所构成的柱状透镜相同的透镜效应。图10示出了液晶透镜33的截面图,该液晶透镜用于其中显示部分21的显示状态为水平较长状态时的情况。在图10的液晶透镜33中,与图3中的液晶透镜33的零件对应的零件将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另外,在图10中,横向方向、深度方向和纵向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液晶透镜驱动部分23,5V的电压施加给在透明电极411a至41 Ig中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411d,4V的电压施加给透明电极411c和411e,3V的电压施加给透明电极411b和411f,并且OV的电压施加给透明电极411a和411g。另外,OV的电压施加给与第一电极411对置的第二电极421。相应地,在液晶层83中,产生了与多个沿I方向延伸的圆柱形透镜所构成的柱状透镜相同的透镜效应。在图10中,液晶层83的透射轴线是沿横向方向(X方向)的。图11示出了液晶透镜33的截面图,该液晶透镜用于其中显示部分21的显示状态为竖直较长状态的情况。在图11的液晶透镜33中,与图3中的液晶透镜33的零件对应的零件将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另外,在图11中,横向方向、深度方向和纵向方向分别设为Y方向、X方向和z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液晶透镜驱动部分23,0V的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411的透明电极411a至411g。另外,5V的电压施加给在第二电极421的透明电极421a至421c中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421b,并且OV的电压施加给透明电极421a和421c。相应地,液晶层83具有与多个沿X方向延伸的圆柱形透镜所构成的柱状透镜相同的透镜效应。在图11中,液晶层83的透射轴线是沿深度方向(X方向)的。根据上述构造,可以产生与参考图3至9所描述的液晶透镜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另夕卜,有可能根据显示状态来产生与柱状透镜相同的透镜效果,同时保持液晶层83的极化方向。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实例接下来,将参考图12至15和图16A至16G描述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应用实例。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可应用于任何领域的电子设备,比如电视机装置、数码相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诸如手机和摄像机之类的便携式终端设备。换言之,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可应用于所有领域的将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或内部产生的图像信号显示为图像的电子设备。应用实例I图12示出了应用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电视机装置的外观。该电视机装置具有,例如包括前板511和滤光玻璃512的视频显示屏幕部分510,并且视频显示屏幕部分510是由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部分构成的。应用实例2图13A和图13B示出了应用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数码相机的外观。该数码相机具有,例如用于闪光的发光部分(light-emitting) 521、显示部分522、菜单开关(menu switch) 523以及快门按钮524,并且显示部分522是由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部分构成的。应用实例3图14示出了应用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外观。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具有,例如主体531、用于输入字母之类的信息的键盘532以及显示图像的显示部分533,并且显示部分533是由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部分构成的。应用实例4图15示出了应用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摄像机的外观。该摄像机例如具有主体部分541、用于拍摄置于主体部分541前侧面的物体的透镜542、拍摄的时候所使用的启动/关闭开关543以及显示部分544,并且,显示部分544是由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部分构成的。应用实例5图16A至16G示出应用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手机的外观。例如,该手机具有其中连接部分(铰链部分)730使上壳710连接于下壳720的构造,并且具有显示器740、副显示器750、照相灯(picturelight) 760以及相机770。显示器740或副显示器750是由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部分构成的。在上面的描述中,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通过显示用于两个观看点的图像将三维图像提供给观看者。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三维图像,并且可以提供根据观看点而不同的多幅图像(也就是用于多个观看点的图像)。具体而言,例如,本公开可应用于汽车导航系统,其中,从汽车驾驶者的座位和从乘客的座位所看到的图像是不同的。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做出各种不背离本发明要旨的改进。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如下构造。—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液晶面板;以及产生能够引起双眼视差的透镜组透镜效应的光学装置,其中光学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成彼此对置,并且其间具有间隔;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一基板上以便与第二基板对置,并且具有多个透明电极,所述多个透明电极沿预定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基板上以便与第一基板对置;以及液晶层,其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根据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而改变,并且,在液晶层中,所述液晶分子在没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竖直地定向。根据(I)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对应于透镜组的一个透镜的多个透明电极中,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在预定方向设置有狭缝或突起。根据(2)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其中,在对应于一个透镜的多个透明电极中,最高的电压施加给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并且在宽度方向上越朝外侧放置的透明电极,所施加的电压越低。根据(I)至(3)任何一项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其中,第二电极具有多个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沿正交于预定方向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并且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可以根据液晶面板上所显示图像的显示状态切换。根据⑴至(4)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分子构成了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型液晶。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基于图像信号进行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通过预定处理生成图像信号的处理器,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液晶面板,以及产生能够引起双眼视差的透镜组透镜效应的光学装置,光学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成彼此对置,并且其间具有间隔的;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一基板上以便与第二基板对置,并且具有多个透明电极,所述多个透明电极沿预定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基板上以便与第一基板对置;以及液晶层,其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根据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而改变,并且,在液晶层中,所述液晶分子垂直地定向处于没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一种光学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成彼此对置,并且其间具有间隔;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一基板上以便与第二基板对置,并且具多个透明电极,所述多个透明电极沿预定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基板上以便与第一基板对置;以及液晶层,其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根据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而改变,其中,在液晶层中,所述液晶分子垂直地定向处于没有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本公开包含涉及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1-271943中所公开内容的主题,该专利申请于2011年12月13日提交日本特许厅,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特此合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各种改进、组合、子组合及改变都可能视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而发生,只要这些改进、组合等在所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价方案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液晶面板;以及 产生能够引起双眼视差的透镜组透镜效应的光学装置, 其中,光学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成彼此对置,并且其间具有间隔; 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一基板上以便与第二基板对置,并且具有多个透明电极,所述多个透明电极沿预定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 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基板上以便与第一基板对置;以及 液晶层,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根据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而改变,并且 在所述液晶层中,在没有 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下所述液晶分子竖直地定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在与所述透镜组中的一个透镜对应的所述多个透明电极中,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在预定方向上设有狭缝或突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在与一个透镜对应的所述多个透明电极中,最高电压施加给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中心的透明电极,并且透明电极在宽度方向上朝外侧安置得越远,所施加的电压越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第二电极具有多个沿正交于预定方向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的透明电极,并且 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根据液晶面板上所显示图像的显示状态来切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液晶分子构成了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型液晶。
6.—种电子设备,包括: 基于图像信号进行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 通过预定处理产生图像信号的处理器, 其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液晶面板,以及 产生能够引起双眼视差的透镜组透镜效应的光学装置, 所述光学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成彼此对置,并且其间具有间隔; 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一基板上以便与第二基板对置,并且具有多个透明电极,所述多个透明电极沿预定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 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基板上以便与第一基板对置;以及 液晶层,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根据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而改变,并且 在所述液晶层中,在没有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下所述液晶分子竖直地定向。
7.一种光学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成彼此对置,并且其间具有间隔; 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一基板上以便与第二基板对置,并且具有多个透明电极,所述多个透明电极沿预定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 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基板上以便与第一基板对置;以及 液晶层,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根据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而改变, 其中,在所述液晶层中,在没有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下所述液晶分子竖直地定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光学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液晶面板;以及产生能够引起双眼视差的透镜组透镜效应的光学装置,其中,光学装置包括设置成彼此对置并且其间具有间隔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形成于第一基板上以便与第二基板对置的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二基板上以便与第一基板对置的第二电极;以及,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包括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根据施加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而改变。
文档编号G02F1/29GK103163695SQ20121052011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大山毅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