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48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终端已经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用户对触控显示终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屏幕够大、触控显示终端显示区域边框宽度较窄等。但现有的触控显示终端的液晶显示器(LCD)直接粘合在镜片(Lens)上,镜片再通过背胶或者点胶的方式粘合在前壳上。这样,液晶显示器与镜片的粘合需要一定的粘合宽度,镜片与前壳也需要一定的粘合宽度,从而造成触控显示终端显示区域边框宽度较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着触控显示终端显示区域边框宽度较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触控显示终端,包括镜片、前壳、液晶显示器、支架、后壳和固定件,所述前壳包括一对相对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并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中,以使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前壳,所述后壳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对应的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包括凸向所述另一第一侧壁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前壳的顶面,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前壳的底面,所述镜片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液晶显示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L形,并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外界连通并从所述前壳的底面向所述前壳的顶面延伸,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连通且所述第二凹槽向所述触控显示终端的长度方向延伸。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触控显示终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尺寸。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为L形,并包括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垂直相连。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卡钩穿过所述第一凹槽滑入所述第二凹槽并钩住第二凹槽的内壁。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部设有螺丝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部为阶梯孔,所述至少一个固定件为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并锁固于所述螺丝孔中,以固定连接所述后壳和所述支架。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本体、一对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别凸设于所述本体的底面并分别靠近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螺丝孔。结合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终端还包括至少一个螺钉,所述后壳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一对应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所述螺钉分别穿过所述阶梯孔并锁固于对应的所述螺纹孔中,以使所述后壳和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前壳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的第一前壁,所述第一前壁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结合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终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凸耳,所述凸耳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角落凸出,所述凸耳设有与所述固定孔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分别通过所述通孔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孔中,以将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前壳。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终端,利用镜片和液晶显示器安装于支撑板的一对相对的表面,使得镜片和前壳之间的粘合宽度与液晶显示器和前壳之间的粘合宽度在前壳的宽度方向上重叠,从而实现触控显示终端的窄边框设计。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终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终端的组装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圆I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前壳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中圆V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4中圆VII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第二连接部卡入图5中的第一连接部后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前壳和支架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一并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终端100,其包括镜片10、前壳20、支架30、后壳40、液晶显示器50及电池盖60。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终端100为手机。请同时参考图4,前壳20包括顶面21、与顶面21相对的底面22、一对相对的第一侧壁23、第一前壁24及与第一前壁24相对的第一后壁25,所述第一侧壁23连接第一前壁24和第一后壁25,即第一前壁24和第一后壁25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23相连。请同时参考图5,每个第一侧壁23设有至少一个靠近底面22的第一连接部230,且两个第一侧壁23上的第一连接部230对称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30为卡槽。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连接部230大致为L形,其包括第一凹槽232和第二凹槽234,第一凹槽232与外界连通并从底面22向顶面21延伸,第一凹槽232和第二凹槽234连通且第二凹槽234向触控显示终端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触控显示终端100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凹槽232的尺寸大于第二凹槽234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侧壁23设有的第一连接部230为多个。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侧壁23的第一连接部230交错排列。每个第一侧壁23还包括支撑板236,用于支撑镜片10和液晶显示器50。支撑板236为一块薄板并靠近前壳20的顶面21,且其中一个第一侧壁23的支撑板236凸向另一个第一侧壁23。第一前壁24包括一对相对的固定孔240,所述固定孔240分别靠近所述第一侧壁2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孔240为螺纹孔。请同时参考图6和 图7,支架30包括本体32和一对相对的第二侧壁33。所述第二侧壁33从本体32的底面凸出。每个第二侧壁33的外侧表面凸设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34,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30 —一对应。安装时,每个第二连接部34收容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30中,以使支架30安装于前壳20,从而支架30可以支撑前壳20,进而增加前壳20的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侧壁33凸设的第二连接部34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34为卡钩。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连接部34大致为L形,其包括第一^^钩342和第二卡钩344,第一卡钩342从第二侧壁33靠近底面22的表面凸向顶面21,第二卡钩344从第一卡钩342的末端向触控显示终端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和第一卡钩342垂直相连。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30为卡钩,第二连接部34为卡槽。也可以,第一连接部230和第二连接部34均为卡钩。请同时参考图8,安装时,每个第二连接部34的第二卡钩344穿过第一凹槽232滑入第二凹槽234并钩住第二凹槽234的内壁,从而使得支架30以抽屉式方式安装于前壳20。因第一凹槽232的宽度大于第二凹槽234的宽度,从而每个第二连接部34极易收容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30中,而且每个第二连接部34也可轻易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30中退出,使得支架30和前壳20之间的安装和拆卸变得容易。支架30还包括一对凸耳36,所述凸耳36分别从本体32靠近第二侧壁33的角落凸出,每个凸耳36设有与所述固定孔240——对应的通孔360。请同时参考图9,安装时,一对第一固定件70,如螺钉,分别穿过通孔360并固定于固定孔240中,以将支架30固定于前壳20。请同时参考图3,支架3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固定部38,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部38凸设于本体32并靠近第二侧壁33。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30包括一对第一固定部38,分别凸设于本体32的底面320并分别靠近第二侧壁33。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固定部38的中间设有螺丝孔380。后壳4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固定部42,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部42与至少一个第一固定部38对应。安装时,固定件80穿过第二固定部42锁固于第一固定部38,以将后壳40安装于支架30。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壳40包括一对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8--对应的第二固定部
42,所述第二固定部42为阶梯孔。第二固定部42包括第一孔420和第二孔422,第一孔420和第二孔422连通且第一孔420的直径大于第二孔422的直径。安装时,固定件80穿过第二固定部42并锁固于对应的螺丝孔380中,以使后壳40固定于支架30。安装后,固定件80的头部收容于第一孔42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80为螺钉或螺栓。因支架30固定于前壳20,且后壳40安装于支架30,从而前壳20和后壳40通过支架30安装为一体,即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架30不仅用于支撑前壳20,而且是前壳20和后壳40安装为一体的纽带,从而使得触控显示终端100的强度得到了加强。安装后,前壳20、支架30和后壳40组成触控显示终端100的壳体,用于容纳各种电子元器件,如,电路板、CPU、电池等。

如图1至图3所示,镜片10安装于前壳20,用于保护液晶显示器50和显示液晶显示器50的内容。在本实施方式中,镜片10通过粘贴的方式安装于前壳20的所述第一侧壁23的支撑板236的顶面。液晶显示器50安装于前壳20并位于镜片10的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器50粘贴于前壳20的第一侧壁23的支撑板236的与顶面相对的底面。换而言之,镜片10和液晶显不器50安装于支撑板236的一对相对的表面,使得镜片10和前壳20之间的粘合宽度与液晶显示器50和前壳20之间的粘合宽度在前壳20的宽度方向上重叠。例如,镜片10和前壳20的支撑板236的顶面之间的粘合宽度为A,液晶显示器50和前壳20的支撑板236的底面之间的粘合宽度为B,因A和B在前壳20的宽度方向上重叠,从而本发明的镜片10和前壳20之间及液晶显示器50和前壳20之间的总粘合宽度可以为A或B。而在现有技术中,如液晶显示器和镜片之间的粘合宽度为C,镜片与前壳之间的粘合宽度为D,则液晶显示器和镜片之间及镜片与前壳之间的总粘合宽度至少为为C+D。因镜片10和前壳20之间的粘合宽度与液晶显示器50和前壳20之间的粘合宽度在前壳20的宽度方向重叠,从而实现触控显示终端100的窄边框设计并使触控显示终端100的视窗区域最大化。换而言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镜片和液晶显示器之间的粘合宽度与前壳和镜片之间的粘合宽度在前壳的宽度方向不重叠,导致触控显示终端显示区域边框宽度较宽的问题。电池盖60安装于后壳40。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 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终端包括镜片、前壳、液晶显示器、支架、后壳和固定件,所述前壳包括一对相对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并相连接,所述后壳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对应的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件将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包括凸向所述另一第一侧壁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前壳的顶面,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前壳的底面,所述镜片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液晶显示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L形,并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外界连通并从所述前壳的底面向所述前壳的顶面延伸,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连通且所述第二凹槽向所述触控显示终端的长度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显示终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L形,并包括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 钩和所述第二卡钩垂直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钩穿过所述第一凹槽滑入所述第二凹槽并钩住第二凹槽的内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螺丝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为阶梯孔,所述固定件为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并锁固于所述螺丝孔中,以固定连接所述后壳和所述支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本体、一对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固定部凸设于所述本体的底面并靠近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螺丝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终端还包括螺钉,所述后壳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一对应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所述螺钉分别穿过所述阶梯孔并锁固于对应的所述螺纹孔中,以使所述后壳和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的第一前壁,所述第一前壁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靠近所述第一侧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终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凸耳,所述凸耳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角落凸出,所述凸耳设有与所述固定孔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分别通过所述通孔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孔中,以将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前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终端,包括镜片、前壳、液晶显示器、支架、后壳和固定件。前壳包括一对第一侧壁,每个第一侧壁设有第一连接部。支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一固定部,第二连接部收容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中。后壳包括与第一固定部对应的第二固定部,固定件穿过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一侧壁包括凸向另一第一侧壁的支撑板,支撑板靠近前壳的顶面,第一连接部靠近前壳的底面。镜片安装于支撑板的顶面,液晶显示器安装于支撑板的底面。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终端,镜片和液晶显示器安装于支撑板的一对相对的表面,使得镜片和前壳之间的粘合宽度与液晶显示器和前壳之间的粘合宽度在前壳的宽度方向上重叠,以实现触控显示终端的窄边框设计。
文档编号G02F1/13GK103220380SQ2013100873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9日
发明者赵波 申请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