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和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659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散热结构和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和液晶显示器,该散热结构的散热部贴附于液晶显示器中的软排线固定有驱动IC的部分,以对驱动IC进行散热,而不用在驱动IC表面粘贴其它散热材料,通过该散热结构对驱动IC的散热效果更好,且不会破坏软排线的表面结构。
【专利说明】散热结构和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和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0002]一体式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制造成本低,越来越受到商家的亲睐。一体式液晶显示器直接用塑料前框与液晶玻璃组合减少了常见的屏模组金属前框结构,并利用塑料背板和散热器组成的组合背板取代传统的金属背板的结构,灯条将热量传导给散热器散热,使得散热器周围的环境温度较高,同时焊接在软排线上的驱动IC采用自然对流的散热方式,使得驱动IC本身的温度过高,容易产生液晶玻璃花屏的现象,同时温度较高会热软化其周边塑料前框和塑料背板,降低电视的可靠性。
[0003]现有技术中,为降低驱动IC的温度通常在其表面粘上石墨片或其它软性散热片材,散热效率低,且软排线电路集成度高,在粘贴的时候容易被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和液晶显示器,旨在提高散热效率,降低安装时的损坏率。
[000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结构,用于对液晶显示器内的待散热件进行散热,散热结构包括与液晶显示器的待散热件贴合适配的散热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部两端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液晶显示器的前框固定适配。
[0006]优选地,所述散热部呈门字形,所述两固定部均包括由所述散热部的末朝着背离所述散热部内侧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卡持于液晶显示器的前框内。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折部垂直于所述散热部的外侧面。
[0008]优选地,所述固定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呈L形的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一起卡持于所述液晶显示器的前框内。
[0009]优选地,所述散热部的内侧设置有散热翅片。
[0010]优选地,所述散热结构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散热涂层。
[001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前框、软排线以及固定于所述软排线上的驱动1C,所述前框上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部两端与所述前框连接固定的固定部,所述散热部贴附于所述软排线固定有所述驱动IC的部分,以对所述驱动IC散热。
[0012]优选地,在所述前框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固定部卡合固定在所述卡槽中。
[0013]优选地,所述卡槽至少一侧开口,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卡槽开口的一侧进入所述卡槽并固定在所述凸台上。
[0014]优选地,所述散热部面对所述软排线的一面固定有与所述软排线贴合的硅胶垫片。[001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结构和液晶显示器,该散热结构的散热部贴附于液晶显示器中的软排线固定有驱动IC的部分,以对驱动IC进行散热,而不用在驱动IC表面粘贴其它散热材料,通过该散热结构对驱动IC的散热效果更好,且不会破坏软排线的表面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与散热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图2中沿B-B方向剖开的剖视图.[002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本实施例提出的散热结构10,用于对液晶显示器内的待散热件进行散热,包括与液晶显示器的待散热件贴合适配的散热部11,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部11两端的固定部12,所述固定部12与液晶显示器的前框固定适配。
[0024]该散热结构10优选为金属材料以提高散热效率,所述散热部11抵持发热部件设置,以将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部11,再分布到整个散热结构10,达到对发热部件散热的目的。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件优选为液晶显示器的软排线上的驱动1C,散热结构10与所述驱动IC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进行散热,而不是通过在所述驱动IC的表面粘贴散热材料的方式对所述驱动IC进行散热,使得该散热结构10对所述驱动IC的散热效果更好,且不会破坏所述软排线的表面结构。
[002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部11呈门字形,所述两固定部12均包括由所述散热部11的末端朝着背离所述散热部11内侧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弯折部121。将散热部11设置为门字形,散热面积较大,通过将该第一弯折部121卡入所述液晶显示器前框的与该第一弯折部121形状适配的卡槽中后,使得散热结构10固定得更加稳固。该散热部11并不仅限于为门字形,也可为其它形状如U字形
[00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121垂直于所述散热部11的外侧面。为使散热结构10更好的固定,第一弯折部121与散热部11的外侧面之间夹角为直角或锐角,优选为直角,将第一弯折部121与散热部11的外侧面之间夹角为直角,第一弯折部121对散热结构10的支撑面较大,使得散热结构10固定的更加稳固。
[002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1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21呈L形的第二弯折部122。在所述第一弯折部121的端部延伸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21呈L形的第二弯折部122,使得散热结构10更加稳固地卡合在液晶显示器的前框20上。所述第二弯折部122优选为与第一弯折部121垂直,易于加工且不易折断。
[0029]进一步地,散热部11的内侧设置有散热翅片111。因散热效率与散热面积成正比,在散热部11的内侧设置散热翅片111增大了散热部11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该散热翅片111优选为成波浪形排布于散热部11的内侧。
[003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部11的外侧设置有散热涂层。在散热部11的外侧设置散热涂层以使散热结构10的散热效果更好。该散热涂层为热辐射涂层,优选为陶瓷层,该陶瓷层通过喷涂于散热部11的表面上。通过在散热部11的表面设置散热涂层,提高散热结构10的散热能力,在有限空间内可以将散热器做的更小,以达到在较小的空间内对待散热件进行散热的目的。
[0031]结合图1,参照图2至图4,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与散热结构10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4为本图2中沿B-B方向剖开的剖视图。
[0032]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前框20、软排线30以及固定于所述软排线30上的驱动IC40,所述前框20上设置有上述散热结构10,所述散热结构10包括散热部11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部11两端与所述前框20连接固定的固定部12,所述散热部11贴附于所述软排线30固定有所述驱动IC40的部分,以对所述驱动IC40散热。
[0033]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10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对软排线30上的驱动IC40进行散热,而不是通过在驱动IC40的表面粘贴散热材料的方式对驱动IC40进行散热,通过该散热结构10对驱动IC40的散热效果更好,且不会破坏软排线30的表面结构。
[0034]进一步地,在所述前框20上设置有凸台50,所述凸台50上设置有卡槽51,使所述散热部11与所述固定部12连接的两端以及所述固定部12卡合固定在所述卡槽51中。具体地,所述卡槽51至少一侧开口,所述固定部12沿所述卡槽51开口的一侧进入所述卡槽51并固定在所述凸台50上。
[0035]当所述固定部12仅包括第一弯部121时,固定部12与部分散热部11卡入卡槽51中,使得散热结构10固定地较稳定;当固定部12仅包括第一弯部121和第二弯折部122时,可仅仅将固定部12卡入卡槽中,为使散热结构10固定地更加稳固,也可将部分散热部11以及固定部12—起卡入卡槽51中,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部分散热部11以及固定部12一起卡入卡槽51中。
[0036]如图4所示,在装配散热结构10时,可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推动散热结构10,使得散热结构10卡入卡槽51内,而拆卸时,只需将散热结构10沿与图中箭头相反方向移出,则可完成散热结构10的拆卸过程。通过该结构固定散热结构10,固定效果好且拆卸方便。
[0037]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部11面对所述软排线30的一面固定有与所述软排线30贴合的硅胶垫片60。该硅胶垫片60优选为粘贴在散热结构10上,在散热部11与软排线30的贴附面固定硅胶垫片60,硅胶垫片60的导热效果较好,且硬度小,驱动IC40将热量传递给软排线30,软排线30通过硅胶垫片60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结构10,在将热量传导散发的同时,又避免了电视机在运输过程中软排线30与散热器直接接触,频繁摩擦以损坏软排线30。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结构,用于对液晶显示器内的待散热件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散热结构包括与液晶显示器的待散热件贴合适配的散热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部两端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液晶显示器的前框固定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呈门字形,所述两固定部均包括由所述散热部的末朝着背离所述散热部内侧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卡持于液晶显示器的前框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垂直于所述散热部的外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呈L形的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一起卡持于所述液晶显示器的前框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内侧设置有散热翅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散热涂层。
7.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前框、软排线以及固定于所述软排线上的驱动1C,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上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部两端与所述前框连接固定的固定部,所述散热部贴附于所述软排线固定有所述驱动IC的部分,以对所述驱动IC散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框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固定部卡合固定在所述卡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至少一侧开口,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卡槽开口的一侧进入所述卡槽并固定在所述凸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面对所述软排线的一面固定有与所述软排线贴合的硅胶垫片。
【文档编号】G02F1/133GK203444195SQ201320562059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0日
【发明者】郭东明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