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292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第一金属层(2)、位于源漏极绝缘层上的JAS层(3)和ITO电极层(4),在阵列制程中由第一金属层(2)形成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上方设有位于栅极绝缘层(7)和源漏极绝缘层之间的刻孔阻挡层(5),以使得ITO电极层(4)图形化时位于JAS层(3)边缘的ITO电极层(4)产生的残留存在于刻孔阻挡层(5)之上。本发明通过刻孔阻挡层的设置使得ITO电极层图形化的过程中,JAS层的边缘残留的ITO电极只会存在于刻孔阻挡层上,从而避免数据线端子之间或扫描线端子之间产生短路。
【专利说明】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在第一金属层的端子刻孔部位上方加设刻孔阻挡层来防止端子短路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CRT显示器依靠阴极射线管发射电子撞击屏幕上的荧光粉来显示图像,但液晶显示的原理则完全不同。通常,液晶显示(LCD)装置具有上基板和下基板,彼此有一定间隔和互相正对。形成在两个基板上的多个电极相互正对。液晶夹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电压通过基板上的电极施加到液晶上,然后根据所作用的电压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显示图像、因为如上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不发射光,它需要光源来显示图像。因此,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位于液晶面板后面的背光源。根据液晶分子的排列控制从背光源入射的光量从而显示图像。该液晶显示器的两块偏光片之间夹有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电极、液晶层和晶体管薄膜,液晶分子是具有折射率及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物质。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下偏光片,成为具有一定偏振方向的偏振光。晶体管控制电极之间所加电压,而该电压作用于液晶来控制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偏振光透过相应的彩膜色层后形成单色偏振光,如果偏振光能够穿透上层偏光片,则显示出相应的颜色;电场强度不同,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也不同,透过的光强不一样,显示的亮度也不同。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的不同光强的组合来显示五颜六色的图像。
[0003]阵列基板上的端子为连接扫描线、数据线和外部驱动IC的接口。一般在阵列基板上会设置扫描线端子和数据线端子,由于数据线一般会是扫描线的好几倍,所以数据线端子数量会比扫描线端子多,而且间隔更小,数据线端子间距为12.5um,扫描线端子间距为27.5um,由于数据线端子间隔小,发生短路的概率也相对较大。端子部基本构造一般为条状扫描线上面覆盖ΙΤ0,后续会通过压接工程与对应的COF连接。
[0004]在高开口设计中,会在SD绝缘层上制作有机绝缘层(以下称为JAS层),可以有效的提高开口率。JAS层为2um以上的有机材料层。在JAS机种端子部会通过刻孔工程将JAS层和绝缘层去除,露出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然后制作ITO电极。但是此时由于JAS层边缘的高段差会导致光刻胶发生曝光不充分残留,导致端子间ITO电极层(透明电极层)残留并引起端子短路。如图1所示,使用JAS材料时,端子处发生短路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端子之间的ITO电极发生残留。如图2所示,ITO电极层4的图形化为阵列基板形成最后一步骤,在此步骤形成像素电极、接触孔电极及端子电极;首先是在阵列基板上形成整面的ITO电极层4图形,然后涂布光刻胶6。如图3所示,对光刻胶6进行曝光显影,由于JAS材料较厚(一般2-3um)所以在JAS层3底部边缘的光刻胶6相对于其他地方较厚,无法进行充分的曝光,导致在显影时出现光刻胶6残留。如图4所示,进行ITO电极层4的图形化时由于光刻胶6的保护,JAS层3边缘的ITO电极材料无法被刻蚀掉,而残留下来,这导致了端子之间的ITO电极连接短路。如图5所示,为B-B处界面示意,端子之间ITO电极残留导致端子短路发生。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在第一金属层的端子刻孔部位上方加设刻孔阻挡层来防止端子短路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金属层、位于源漏极绝缘层上的JAS层和ITO电极层,在阵列制程中由第一金属层形成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上方设有位于栅极绝缘层和源漏极绝缘层之间的刻孔阻挡层,以使得ITO电极层图形化时位于JAS层边缘的ITO电极层产生的残留存在于刻孔阻挡层之上。
[0007]所述的刻孔阻挡层和第一金属层之间具有栅极绝缘层。
[0008]所述的刻孔阻挡层为第二金属层或半导体有源层。
[0009]所述的刻孔阻挡层覆盖在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上方。
[0010]所述的刻孔阻挡层为连续型图案或者间断型图案。
[0011]连续型图案的刻孔阻挡层的宽度不小于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宽度。
[0012]间断型图案的刻孔阻挡层的宽度不小于任一个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宽度。
[0013]所述的刻孔阻挡层与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孔边缘相交。
[0014]一种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a)、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金属层,由第一金属层形成扫描线、栅极、以及数据线端子、扫描线端子;
(b)、在第一金属层上沉积栅极绝缘层;
(C)、在栅极绝缘层上沉积半导体有源层;
(d)、在半导体有源层上形成第二金属层,通过第二金属层形成数据线、源漏极,且半导体有源层或者第二金属层覆盖在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上方形成刻孔阻挡层;
(e)在第二金属层上形成源漏极绝缘层;
Cf)在源漏极绝缘层上形成JAS层;
(g)对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源漏极分别进行刻孔;
(h)在JAS层上沉积ITO电极层并进行ITO电极层图形化工艺,形成像素电极、接触孔电极和端子电极,则完成阵列基板的制造过程。
[0015]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第一金属层的端子刻孔部位上方加设刻孔阻挡层,使得在ITO电极层图形化的过程中,当JAS层边缘发生ITO电极残留时,残留的ITO电极只会存在于刻孔阻挡层上,而刻孔阻挡层与第一金属层之间存在栅极绝缘层,从而避免数据线端子之间或扫描线端子之间产生短路;该刻孔阻挡层通过第二金属层或半导体有源层的延伸即可实现,工艺流程清晰且操作难度小,适宜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JAS机种的阵列基板上的数据线端子或扫描线端子短路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截面在ITO电极层图形化之前涂布光刻胶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的光刻胶曝光显影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中ITO电极层刻蚀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1中B-B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阵列基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6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阵列基板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 一衬底基板;2—第一金属层;3—JAS层;4一ITO电极层;5—刻孔阻挡层;6—光刻胶;7—栅极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如图6-8所示:一种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制作步骤为:第一步在衬底基板I上形成第一金属层2,第二步形成栅极绝缘层7,第三步形成半导体有源层,第四步形成第二金属层,并形成源漏极,第五步形成源漏极绝缘层,第六步形成JAS层3、第七步形成接触孔,第八步形成ITO电极层4。
[0020]在阵列制程中由第一金属层2形成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为了防止端子之间的ITO电极存在残留导致端子短路,在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上方设有位于栅极绝缘层7和源漏极绝缘层之间的刻孔阻挡层5,以使得ITO电极层4图形化时位于JAS层3边缘的ITO电极层4产生的残留存在于刻孔阻挡层5之上,由于刻孔阻挡层5和第一金属层2之间具有栅极绝缘层7,从而避免数据线端子之间或扫描线端子之间产生短路。上述的刻孔阻挡层5覆盖在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上方且刻孔阻挡层5与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孔边缘相交,另外刻孔阻挡层5可设置成连续型图案或者间断型图案,当刻孔阻挡层5为连续型图案时,刻孔阻挡层5的宽度不小于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宽度;当刻孔阻挡层5为间断型图案时,刻孔阻挡层5的宽度不小于任一个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宽度。该方便阵列制程,该刻孔阻挡层5通过第二金属层或半导体有源层的延伸即可实现,即刻孔阻挡层5可为第二金属层或半导体有源层。
[0021]上述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步骤如下:(a)、在衬底基板I上形成第一金属层2,由第一金属层2形成扫描线、栅极、以及数据线端子、扫描线端子;(b)、在第一金属层2上沉积栅极绝缘层7 ; (C)、在栅极绝缘层7上沉积半导体有源层;(d)、在半导体有源层上形成第二金属层,通过第二金属层形成数据线、源漏极,且半导体有源层或者第二金属层覆盖在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上方形成刻孔阻挡层5 ; (e)在第二金属层上形成源漏极绝缘层;(f)在源漏极绝缘层上形成JAS层3 ; (g)对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源漏极分别进行刻孔;(h)在JAS层3上沉积ITO电极层4并进行ITO电极层图形化工艺,形成像素电极、接触孔电极和端子电极,则完成阵列基板的制造过程。
[0022]本发明通过在第一金属层2的端子刻孔部位上方加设刻孔阻挡层5,使得在ITO电极层4图形化的过程中,当JAS层3边缘发生ITO电极残留时,残留的ITO电极只会存在于刻孔阻挡层5上,而刻孔阻挡层5与第一金属层2之间存在栅极绝缘层7,从而避免数据线端子之间或扫描线端子之间产生短路;该刻孔阻挡层5通过第二金属层或半导体有源层的延伸即可实现,工艺流程清晰且操作难度小,适宜推广使用。
[0023]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金属层(2)、位于源漏极绝缘层上的JAS层(3)和ITO电极层(4),在阵列制程中由第一金属层(2)形成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上方设有位于栅极绝缘层(7)和源漏极绝缘层之间的刻孔阻挡层(5),以使得ITO电极层(4)图形化时位于JAS层(3)边缘的ITO电极层(4)产生的残留存在于刻孔阻挡层(5)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刻孔阻挡层(5)和第一金属层(2)之间具有栅极绝缘层(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刻孔阻挡层(5)为第二金属层或半导体有源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刻孔阻挡层(5)覆盖在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刻孔阻挡层(5)为连续型图案或者间断型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连续型图案的刻孔阻挡层(5)的宽度不小于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间断型图案的刻孔阻挡层(5)的宽度不小于任一个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刻孔阻挡层(5)与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孔边缘相交。
9.一种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a)、在衬底基板(I)上形成第一金属层(2),由第一金属层(2)形成扫描线、栅极、以及数据线端子、扫描线端子; (b)、在第一金属层(2)上沉积栅极绝缘层(7); (C)、在栅极绝缘层(7)上沉积半导体有源层; (d)、在半导体有源层上形成第二金属层,通过第二金属层形成数据线、源漏极,且半导体有源层或者第二金属层覆盖在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的刻孔部位的上方形成刻孔阻挡层(5); Ce)在第二金属层上形成源漏极绝缘层; Cf)在源漏极绝缘层上形成JAS层(3); (g)对数据线端子和扫描线端子、源漏极分别进行刻孔; (h)在JAS层(3)上沉积ITO电极层(4)并进行ITO电极层图形化工艺,形成像素电极、接触孔电极和端子电极,则完成阵列基板的制造过程。
【文档编号】G02F1/13GK104007571SQ201410244058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王海宏, 焦峰 申请人: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