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669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片材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供给片材的片材供给装置及使用该片材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中,具备进给片材的供纸辊及将该片材按压到供纸辊的按压板,并且每进给一片片材则按压板上下地往复运动。即,在上述的片材供给装置中,在连续进给三片片材时,按压板上下往复运动三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9192号公报

供纸辊通过与片材接触并旋转而对该片材施加进给力。即,供纸辊需要在片材与该供纸辊接触的状态下旋转。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中,即使在连续地进给多片片材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等待按压板的上升而使供纸辊旋转。

即,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中,在按压板上下移动期间,无法供给片材。并且,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中,在每进给一片片材时会产生按压板及驱动按压板的机构的动作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点,其目的在于减少按压板的伴随供纸动作的上下移动。

本申请是一种片材供给装置,是供给片材的片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纸辊(7A),该供纸辊(7A)通过与片材接触并旋转,从而进给该片材;输入齿轮(16),该输入齿轮(16)接受驱动力而旋转;第一输出齿轮(17),该第一输出齿轮(17)与输入齿轮(16)啮合,并对供纸辊(7A)侧输出驱动力;离合器机构(18),该离合器机构(18)设置于从输入齿轮(16)到供纸辊(16)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并进行该驱动力的连接和断开;按压板(13),该按压板(13)能够在铅直方向上位移,且通过上升位移而将片材按压到供纸辊(7A), 并且通过下降位移使片材从供纸托盘分离;凸轮(19),该凸轮(19)控制按压板(13)的上升位移及下降位移;第二输出齿轮(20),该第二输出齿轮(20)与输入齿轮(16)啮合并旋转,从而使凸轮(19)旋转,且该第二输出齿轮(20)由具有未设置齿的第一缺齿部(20A)及第二缺齿部(20B)的扇形齿轮构成;弹簧(21),该弹簧(21)对第二输出齿轮(20)施加旋转力;及保持机构(22),该保持机构(22)保持第一停止状态和第二停止状态,该第一停止状态是输入齿轮(16)与第一缺齿部(20A)相对的状态,该第二停止状态是输入齿轮(16)与第二缺齿部(20B)相对的状态,且在输入齿轮(16)停止时形成为第一停止状态,在供纸辊(7A)旋转时形成为第二停止状态。

由此,在本发明中,在供纸辊(7A)旋转时成为第二停止状态,因此能够一边保持使按压板(13)上升位移到供纸辊(7A)侧的状态一边使供纸辊(7A)旋转。因此,能够减少按压板(13)的伴随供纸动作的上下移动。

顺便提及,上述各手段等的括弧内的符号是表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具体的手段等对应关系的一例,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手段等的括弧内的符号所示的具体的手段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剖视图。

图3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4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5的A~F是凸轮19、凸轮齿轮19B及第二输出齿轮20等的说明图。

图6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7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8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9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10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11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12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13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14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15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16是控制机构15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控制机构15等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8是表示控制机构15等控制图表的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 3…框体 3A…供纸罩 3B…排纸罩

5…图像形成机构 5A…感光鼓 5B…带电器 5C…曝光器

5D…转印辊 5E…定影器 7…供纸单元 7A…供纸辊

7B…分离部 7C…分离辊 7D…分离垫 9…供纸托盘

13…按压板 13A…摆动体 13B…弹簧 13C…滑动接触部

15…控制机构 16…输入齿轮 16A…齿轮 17…第一输出齿轮

18…离合器机构 19…凸轮 19A…滑动面 19B…凸轮齿轮

19C…轴部 19D…被抵接部 19E…突起部 19F…卡定部

20…第二输出齿轮 20A…第一缺齿部 20B…第二缺齿部

20C…轴孔 20D…抵接部 20E…突起部 20F…第一被卡合部

20G…第二被卡合部 21…弹簧 22…保持机构 22A…卡合部件

22B…电磁螺线管 22C…轴承部 30…控制部

M…电动机 S1…排纸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说明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即,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特定事项等不限定于下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的手段、结构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单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进给装置应用本发明。各图所标记的表示方向的箭头等是用于便于理解各图相互的关系而记载的。本发明不限定于各图所标记的方向。

至少标记符号来进行说明的部件或部位除预先告知“多个”、“两个以上”等的情况外,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下,与附图一起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1.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

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3内收纳有图像形成机构5(参照图2)。在框体3的前面侧能够摆动地组装有供纸罩3A。在框体3的上面侧能够摆动地组装有排纸罩3B。

如图1所示,在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用户使供纸罩3A及排纸罩3B如双点划线般向 前方侧旋转来打开供纸罩3A及排纸罩3B。

并且,如图2的实线所示,在打开了供纸罩3A及排纸罩3B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用户从通过打开供纸罩3A而被打开的开口部插入片材,将片材载置在按压板13上。

另外,在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在用户载置片材时,按压板13位于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以下也称为待机位置)。另外,在关闭供纸罩3A及排纸罩3B时,供纸罩3A及排纸罩3B位于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

由此,在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载置于按压板13上的片材进给到框体3内的图像形成机构5。并且,通过图像形成机构5形成图像的片材被排出到框体3外,载置到框体3表面或被打开的排纸罩3B上。

图像形成机构5在纸张等片材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机构5是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实现向片材的图像形成的机构。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该图像形成机构5具有感光鼓5A、带电器5B、曝光器5C、转印辊5D及定影器5E等。

带电器5B使感光鼓5A的表面带电。曝光器5C使带电的感光鼓5A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感光鼓5A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剂显影,作为显影剂图像承载于感光鼓5A。转印辊5D将承载于感光鼓5A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定影器5E使转印到片材的显影剂图像定影。

供纸托盘9是载置进给到图像形成机构5的片材的部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载置片材的搬运方向的长度比按压板13长的片材的情况下,供纸罩3A作为供纸托盘9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在装置主体设置有供纸单元7。装置主体是指对图像形成机构5进行保持的框架(未图示)、框体3等。

供纸单元7将载置于供纸托盘9的片材向图像形成机构5进给。供纸单元7具有供纸辊7A、分离辊7B及分离垫7C等。供纸辊7A通过从铅直方向上面与以层叠状态载置的多片片材中的位于层叠方向一端侧的片材接触并旋转,从而将该片材向图像形成机构5进给。

分离辊7B从铅直方向上面与从供纸辊7A送出的片材接触并旋转。分离垫7C配置于与分离辊7B相对的位置且对片材施加搬运阻力。由此,在从供纸辊7A送出多片片材时,这些片材被一片片分离并向图像形成机构5送出。

在供纸托盘9设置有按压板13。按压板13通过向供纸辊7A侧摆动位移,而使载置于按压板13的片材向供纸辊7A侧位移并将该片材按压到供纸辊7A。

按压板13以比供纸单元7更靠近供纸罩3A的一侧为摆动中心而能够摆动地安装在装置主体的底部。摆动体13A从弹簧13B接受弹力而与按压板接触,对按压板13作用使按压板13上升位移的力(以下称为上升力)。

因此,对按压板13始终作用上升力。另外,在摆动体13A设置有滑动接触部13C,该滑动接触部13C与设置于后述的凸轮19的外周的滑动面19A滑动接触(以下称为滑动接触)(参照图3)。

2.按压板的上升及下降位移的控制

2.1按压板的动作

图3所示的控制机构15是控制摆动体13A(按压板13)的位移的齿轮机构。在供纸辊7A停止时,即在供纸动作停止时,该控制机构15使按压板13位于从供纸辊7A分离的位置(以下称为待机位置(参照图2的双点划线))。

当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30(参照图17)经由未图示的通信接口接收图像形成指令时,控制部30向电动机M(参照图17)发出驱动指令并使控制机构15动作。

通过控制机构15的动作,按压板13从待机位置上升位移,在经过按压板13上升位移直到与供纸辊7A接触的位置为止所需的时间后,供纸辊7A旋转。在经过供纸辊7A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后,通过控制机构15的动作,按压板13下降位移,直至下降到待机位置。

2.2控制机构的结构

如图3所示,控制机构15构成为具有输入齿轮16、第一输出齿轮17、离合器机构18、凸轮19、第二输出齿轮20、弹簧21及保持机构22等。

<输入齿轮、第一输出齿轮、离合器机构>

输入齿轮16是接受从电动机M(参照图17)供给的驱动力并在图3中绕逆时针旋转的齿轮。该输入齿轮16是由多个齿轮在旋转轴线方向上重叠并一体化的齿轮构成。

具体而言,输入齿轮16构成为具有遍及整周形成齿的齿轮16A(参照图4)及遍及整周形成齿的齿轮16B等。

第一输出齿轮17遍及整周形成齿,且始终与输入齿轮16的齿轮16A啮合。因此,输入齿轮16与第一输出齿轮17始终联动而旋转或停止。

在接受从电动机M供给的驱动力而输入齿轮16驱动时,第一输出齿轮17在图3中绕顺时针旋转来向供纸辊7A侧输出驱动力。离合器机构18设置于从输入齿轮16到供纸辊7A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并进行该驱动力的连接和断开。

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机构18是设置于从输入齿轮16到供纸辊7A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中的从第一输出齿轮17到供纸辊7A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的电磁离合器。具体而言,离合器机构18与串联连接于第一输出齿轮17的输出轴的旋转轴连结。

<凸轮、第二输出齿轮、弹簧>

凸轮19控制按压板13的上升位移及下降位移。凸轮19从铅直方向上侧接触并按压摆动体13A的滑动接触部13C,从而对摆动体13A施加克服弹簧13B的弹力的力,限制摆动体13A(按压板13)上升位移。因此,滑动接触部13C与凸轮19(滑动面19A)接触并被按压时的按压板13的位置由滑动接触部13C与凸轮19的接触位置决定。

当滑动接触部13C从滑动面19A分离时,如图13及图16所示,基于凸轮19的限制消失,按压板13由于弹簧13B的弹力而上升位移到与供纸辊7A接触。

另外,在按压板13载置有片材的情况下,理所当然的,即使滑动接触部13C从滑动面19A分离,按压板13也不与供纸辊7A接触,片材上升位移到与供纸辊7A接触。

即,在按压板13载置有片材时,在滑动接触部13C从滑动面19A分离的状态下,通过弹簧13B的弹力维持片材与供纸辊7A接触的状态。

如图5A所示,第二输出齿轮20是具有未设置齿的第一缺齿部20A及第二缺齿部20B的扇形齿轮。如图9所示,扇形齿轮与输入齿轮16的齿轮16B啮合。

在扇形齿轮与输入齿轮16的齿轮16B啮合时,接受从电动机M供给的驱动力而驱动输入齿轮16,第二输出齿轮20与此联动而绕逆时针(图3中绕顺时针)旋转。

如图5D所示,凸轮19与扇形齿轮状的凸轮齿轮19B一体化。凸轮齿轮19B具有未设置齿的缺齿部19G。凸轮齿轮19B与输入齿轮16的齿轮16B啮合。

然而,缺齿部19G位于与输入齿轮16相对的位置时,凸轮齿轮19B与输入齿轮16不啮合。凸轮齿轮19B的轴部19C(参照图5C)插入到设置于第二输出齿轮20的轴孔20C(参照图5F)(参照图5A及图5B)。

凸轮19能够相对于第二输出齿轮20旋转位移。在凸轮齿轮19B设置有能够与设置于第二输出齿轮20的抵接部20D(参照图5F)接触的被抵接部19D(参照图5C)。

并且,在抵接部20D与被抵接部19D为非接触状态的情况下,凸轮19能够相对于第二输出齿轮20旋转位移。当抵接部20D与被抵接部19D接触时,凸轮19与第二输出齿轮20一体地旋转。

如图3所示,弹簧21是对第二输出齿轮20施加旋转力的弹性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弹簧21是螺旋弹簧。如图5B所示,该弹簧21其一端侧组装于第二输出齿轮20,另一端侧组装于凸轮齿轮19B。

在第二输出齿轮20设置有嵌入弹簧21的一端侧的突起部20E(参照图5F)。在凸轮齿轮19B设置有嵌入弹簧21的另一端侧的突起部19E(参照图5D)。

突起部20E与突起部19E在凸轮齿轮19B的旋转方向上相对。并且,弹簧21使朝向突起 部20E与突起部19E分离的(弹簧21伸展的方向)的力作用到凸轮齿轮19B及第二输出齿轮20。因此,如图6所示,弹簧21也产生朝向使抵接部20D与被抵接部19D靠近的力。

如图3所示,摆动体13A的滑动接触部13C是向凸轮19(滑动面19A)侧突出的突起状的部位,且其顶端设置有与滑动面19A滑动接触的部位。在凸轮19设置有用于卡定滑动接触部13C的卡定部19F。

在滑动接触部13C卡定于卡定部19F的状态下,凸轮齿轮19B能够发挥克服弹簧21的弹力的卡定力。因此,在作用于该凸轮齿轮19B的旋转力超过由该卡定力产生的力矩(以下称为卡定力矩)时,凸轮19的滑动面19A开始与摆动体13A的滑动接触部13C滑动接触,与凸轮19一体化的凸轮齿轮19B在图3中绕顺时针旋转。

<保持机构>

保持机构22是保持如下状态的机构:第二输出齿轮20在成为第一停止状态的位置停止的状态及在成为第二停止状态的位置停止的状态。

即,如图4所示,第一停止状态是指输入齿轮16与第一缺齿部20A相对的状态。如图14所示,第二停止状态是指输入齿轮16与第二缺齿部20B相对的状态。

并且,保持机构22在输入齿轮16停止时将第二输出齿轮20保持为第一停止状态,且在供纸辊7A旋转时将第二输出齿轮20保持为第二停止状态。

如图4所示,保持机构22构成为具有第一被卡合部20F、第二被卡合部20G、卡合部件22A及电磁螺线管22B等。第一被卡合部20F及第二被卡合部20G是能够与卡合部件22A卡合的部位,且设置于第二输出齿轮20(参照图5E)。

卡合部件22A通过卡合于第一被卡合部20F或第二被卡合部20G,来限制第二输出齿轮20的旋转。即,输入齿轮16及弹簧21在双点划线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上发挥使第二输出齿轮20旋转的旋转力。

卡合部件22A从旋转方向前进侧卡合于第一被卡合部20F或第二被卡合部20G,从而将克服弹簧21产生的旋转力的力作用到第二输出齿轮20。

并且,如图4所示,卡合部件22A在第一停止状态时与第一被卡合部20F卡合。如图14所示,卡合部件22A在第二停止状态时与第二被卡合部20G卡合。

电磁螺线管22B使卡合部件22A位移。具体而言,如图7及图15所示,当对电磁螺线管22B通电时,卡合部件22A成为从第一被卡合部20F或第二被卡合部20G分离的位置(以下称为分离位置)。

如图4、图9等所示,在未对电磁螺线管22B通电的状态下,通过内置于电磁螺线管22B 的弹簧(未图示),卡合部件22A成为能够与第一被卡合部20F或第二被卡合部20G卡合的位置(以下称为卡合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卡合部件22A以环状的轴承部22C为中心而摆动位移,从而在分离位置与卡合位置之间位移。

2.3控制机构的动作

在输入齿轮16旋转前,即在电动机M停止时,如图3所示,滑动接触部13C与卡定部19F卡合,且摆动体13A(按压板13)位于待机位置。

凸轮19经由弹簧13B的滑动接触部13C接受弹力。凸轮19从滑动接触部13C接受的力朝向作为凸轮19、凸轮齿轮19B及第二输出齿轮20的旋转中心的轴部19C(参照图5A)。因此,该凸轮19从滑动接触部13C接受的力不作用为使凸轮19、凸轮齿轮19B及第二输出齿轮20旋转的力矩。

在按压板13位于待机位置时,卡合部件22A与第一被卡合部20F卡合,第二输出齿轮20为第一停止状态(参照图4),且第二输出齿轮20的抵接部20D与凸轮齿轮19B的被抵接部19D为非接触状态(参照图6)。

此时,弹簧20B成为被压缩的状态,因此该弹簧20B要伸长的力经由凸轮齿轮19B施加给凸轮19,并经由抵接部20D施加给第二输出齿轮20。

由此,在凸轮19施加图3中以轴部19C(参照图5A)为中心而要绕逆时针旋转的力,但通过凸轮19与滑动接触部13C相互按压的力所产生的摩擦力,来维持凸轮19停止的状态。

另外,在第二输出齿轮20施加图3中要绕顺时针旋转的力,但如上所述,卡合部件22与第二输出齿轮20的第一被卡合部20F卡合,因此维持第二输出齿轮20停止的状态。

按压板13位于待机位置时,如图4所示,凸轮齿轮19B的缺齿部19G与第二输出齿轮20的第一缺齿部20A位于与输入齿轮16相对的位置。在待机状态下,当控制部30接收图像形成指令并驱动电动机M时,输入齿轮16开始旋转。

此时,如上所述,凸轮齿轮19B的缺齿部19G与第二输出齿轮20的第一缺齿部20A位于与输入齿轮16相对的位置,因此凸轮齿轮19B及第二输出齿轮20不与输入齿轮16啮合,维持停止的状态。

另外,第一输出齿轮17伴随输入齿轮16的旋转而开始旋转,但通过离合器机构18阻断向供纸辊7A的动力传递路径,供纸辊7A维持停止的状态。并且,对电磁螺线管22B通电规定时间。

然后,卡合部件22A从第一被卡合部20F分离(参照图7)。如图8所示,在卡合部件22A 刚从第一被卡合部20F分离后,滑动接触部13C卡合于卡定部19F且保持相互按压,因此凸轮齿轮19B维持停止的状态。

另一方面,第二输出齿轮20由于弹簧21的弹力而在图8、图10中绕顺时针旋转,如图10所示,第二输出齿轮20的抵接部20D与凸轮齿轮19B的被抵接部19D从分离的状态,变为第二输出齿轮20的抵接部20D向凸轮齿轮19B的被抵接部19D靠近。

另外,如图7所示,第一缺齿部20A位于与输入齿轮16相对的位置,但第二输出齿轮20的齿到达与输入齿轮16相对的位置,第二输出齿轮20的齿与输入齿轮16的齿啮合。当第二输出齿轮20的齿与输入齿轮16的齿啮合时,第二输出齿轮20从输入齿轮16得到旋转力,而在图8中绕顺时针进一步开始旋转。

当第二输出齿轮20进一步旋转时,如图10所示,第二输出齿轮20的抵接部20D与凸轮齿轮19B的被抵接部19D从分离的状态,并未抵接部20D与被抵接部19D接触,对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作用旋转力。

此时,作用于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的旋转力超过卡定力矩,因此如图12所示,滑动接触部13C从卡定部19F脱离,凸轮19的滑动面19A与摆动体13A的滑动接触部13C开始滑动接触。

因此,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与第二输出齿轮20一体地绕顺时针旋转,如图9、图11及图12所示,摆动体13A(按压板13)开始从待机位置上升位移。

然后,如图7所示,凸轮齿轮19B的缺齿部19G位于与输入齿轮16相对的位置,但如图9所示,凸轮齿轮19B的齿到达与输入齿轮16相对的位置,凸轮齿轮19B的齿与输入齿轮16的齿啮合。

当凸轮齿轮19B的齿与输入齿轮16的齿啮合时,凸轮齿轮19B不仅从第二输出齿轮20的抵接部20D得到旋转力,还从输入齿轮16得到旋转力,从而进一步继续旋转。

在此,通过凸轮齿轮19B的齿与输入齿轮16的齿啮合,从而能够使凸轮19产生克服从摆动体13A的滑动接触部13C接受的按压力的力,因此能够抑制因从摆动体13A的滑动接触部13C接受的按压力而使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随意旋转。

并且,半圆状的凸轮齿轮19B的周面从与输入齿轮16相对的位置脱离,且如图13所示,凸轮19的滑动面19A从摆动体13A的滑动接触部13C分离。此时,摆动体13A上升到能够将载置于按压板13的片材按压到供纸辊7A的位置。

当第二输出齿轮20与从第二输出齿轮20的抵接部20D接受旋转力的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进一步旋转时,如图14所示,第二输出齿轮20与输入齿轮16的啮合脱离,第二输出齿 轮20成为第二停止状态。

另外,在此期间,凸轮19的滑动面19A保持从摆动体13A的滑动接触部13C分离,因此摆动体13A维持能够将载置于按压板13的片材按压到供纸辊7A的位置。

在此,当凸轮19从摆动体13A的滑动接触部13C分离,且第二输出齿轮20成为第二停止状态时,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不从第二输出齿轮20的抵接部20D接受旋转力。

因此,如图13所示,该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因作用于凸轮19的重力而要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伴随于此,经由弹簧21而与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连接的第二输出齿轮20也绕顺时针旋转,即,在图14中要绕逆时针旋转。

然而,如图14所示,卡合部件22A与第二被卡合部20G卡合,因此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与第二输出齿轮20维持停止的状态,保持第二停止状态。并且,向离合器机构18的通电,即动力传递路径的连接在保持第二停止状态的状态下执行。

即,供纸动作在保持第二停止状态时执行。并且,当对离合器机构18通电来连接动力传递路径时,供纸辊7A旋转来开始供纸动作。在经过供纸辊7A旋转一圈所必需的时间后,停止向离合器机构18的通电,供纸辊7A停止,供纸动作停止。

当供纸动作结束时,在通过离合器机构18阻断向供纸辊7A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状态下,对电磁螺线管22B通电规定时间。由此,如图15所示,卡合部件22A从第二被卡合部20G分离。

当卡合部件22A位于分离位置时,如图16所示,因作用于凸轮19的重力而使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绕顺时针旋转,且经由弹簧21而与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连接的第二输出齿轮20也绕顺时针旋转。

并且,如图14所示,第二缺齿部20B位于与输入齿轮16相对的位置,但第二输出齿轮20的齿会再次到达与输入齿轮16相对的位置,第二输出齿轮20的齿会再次与输入齿轮16的齿啮合。第二输出齿轮20与输入齿轮16啮合,因此第二输出齿轮20从输入齿轮16得到旋转力,进一步继续旋转。

与此联动地,凸轮齿轮19B的被抵接部19D被第二输出齿轮20的抵接部20D按压而使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旋转。并且,凸轮19的滑动面19A再次与摆动体13A的滑动接触部13C接触,凸轮齿轮19B的齿也再次与输入齿轮16啮合,凸轮19再次一边按压滑动接触部13C一边滑动接触,摆动体13A(按压板13)开始下降位移到待机位置。

并且,如图4所示,第二输出齿轮20与输入齿轮16的啮合脱离,第二输出齿轮20成为第一停止状态。输入齿轮16使凸轮19及凸轮齿轮19B旋转直到滑动接触部13C卡合于卡定 部19F。

在此期间,卡合部件22A与第二输出齿轮20的第一被卡合部20F卡合,第二输出齿轮20不旋转,因此如图6所示,凸轮齿轮19B的被抵接部19D从第二输出齿轮20的抵接部20D分离。

即,弹簧21压缩变形。并且,在滑动接触部13C卡合于卡定部19F的时刻,凸轮齿轮19B的缺齿部19G与输入齿轮16相对,使凸轮齿轮19B与输入齿轮16的啮合脱离。

另外,在存在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再次对电磁螺线管22B通电规定时间,重复上述的动作。当最终页的图像形成动作结束时,阻断向电动机M的通电,使输入齿轮16的旋转停止。

3.控制部

如图17所示,电磁螺线管22B、离合器机构18及电动机M的动作由控制部30控制。电动机M是对输入齿轮16供给驱动力的驱动源。

控制部30在接收到印刷指令(印刷任务)时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控制电磁螺线管22B、离合器机构18及电动机M。另外,控制部30由具有CPU、ROM及RAM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控制电动机M等动作的程序预先存储于ROM等非易失性存储部。

如图18所示,控制部30在接收到印刷指令时使电动机M旋转。并且,对电动机M的转速进行控制,以使得从第一停止状态到成为第二停止状态为止的输入齿轮16的转速比已成为第二停止状态时的输入齿轮16的转速小。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纸开始前的输入齿轮16的转速比供纸开始后的输入齿轮16的转速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纸开始前的输入齿轮16的转速约为供纸开始后的输入齿轮16的转速的1/2。

4.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片材进给装置)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供纸辊7A旋转时成为第二停止状态,因此能够一边保持使按压板13上升位移到供纸辊7A侧的状态一边使供纸辊7A旋转。

因此,能够减少按压板13的伴随供纸动作的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减少伴随按压板13的位移而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电动机M的转速进行控制,以使得从第一停止状态成为第二停止状态为止的输入齿轮16的转速比成为第二停止状态时的输入齿轮16的转速小。

因此,能够使控制机构15、按压板13及摆动体13A等的动作音变小。进而,能够减少伴随按压板13的上下移动而产生的噪音等。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供纸动作结束后,到使输入齿轮16停止为止的转速是比摆动体13A(按压板13)下降位移到待机位置为止期间的转速小的转速,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输入齿轮16始终以相同转速旋转。

另外,本发明只要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主旨一致即可,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