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的制法及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747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光纤连接器的制法及其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制法及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科技已日新月异,通过网络所传递或接收的各种信息成为重要的情报来源,加上网络的实时性,使网络成为人际关系、政治及商业交流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之一。

而信息容量的快速增长,作为传递媒介的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也朝着光纤线路的方向发展,并随着网络普及化,光纤线路的发展也由公家机关、公司企业等大型组织的商业使用,朝向一般民间的个人使用方面普及。

不论是企业或是个人使用光纤线路,都须使用光纤链接器,将光纤线路与相关硬设备做连结,为减少通过光纤线路所传递的信息量耗损,制作光纤链接器时,其光纤端面的研磨方法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般光纤包括了裸光纤及套圈(Ferrule)的及结构,而套圈部分有陶瓷套圈及塑料套圈等不同材质,本申请人于台湾专利第I442999号中揭露了一种光纤端面研磨置具,适用于使用陶瓷套圈及塑料套圈的光纤,可以解决研磨光纤端面时,光纤容易折断的问题,且可进行粗磨及细磨的研磨作业,使光纤链接器获得更佳的光线传输及更低的光耗损。

然而,本申请人虽以台湾专利第I442999号的光纤端面研磨置具改善了光纤链接器的研磨置具,但在研磨光纤链接器时,仍须将光纤链接器个别设置于光纤端面研磨置具上以进行研磨,如此作业十分费工费时。

因此,本发明人基于积极发明创作的精神,构思出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制法及其结构,利用具有保护层的光纤、铸型模具及喷雾设备,使光纤连接器的制造过程更加快速,并可配合台湾专利第I442999号揭露的光纤端面研磨置具进行研磨,可改善光纤连接器的生产效能,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制法及其结构,用以改善光纤连接器的生产效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制法,其步骤包括:(A)提供一具有至少一铸型槽的铸型模具,设置至少一光纤总成于铸型槽内;(B)形成塑料于铸型槽内;(C)固化塑料,形成固定结合光纤总成的塑料部,光纤总成的一端露出塑料部,然后卸除铸型模具的一模具下板;(D)以一硬性磨盘研磨光纤总成的一端;(E)将铸型模具置入一喷雾设备,对光纤总成的一端进行镜头材料的喷雾作业,形成一镜头于光纤总成的一端并加热使镜头硬固。

上述步骤(B)塑料还可包括一第一塑料层及一第二塑料层依序形成于铸型槽内,第一塑料层可为软性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第二塑料层可为硬性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如此可强化光纤总成的结构强度。。

上述步骤(B)的塑料还可包括一第一塑料层、一第二塑料层及一第三塑料层依序形成于铸型槽内,第一塑料层及第三塑料层可为软性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第二塑料层可为硬性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如此可强化光纤总成的结构强度。

上述步骤(C)还可包括以一软性磨盘研磨光纤总成的一端,然后涂布一疏水性材料层于塑料部邻近光纤总成的一端的表面。

每一光纤总成还可包括一保护层,保护层及塑料中至少一者可为疏水性材料所构成,可以使研磨光纤总成的作业更加便利。

上述步骤(A)的具有铸型槽的铸型模具,其中一种态样可包括:一模具下板、一模具壁及至少一上板。模具下板包括多个定位销、至少一定位凹槽及一突部,每一定位凹槽具有一定位部,模具壁设置于突部上,上板设置于模具壁上,每一上板包括至少一注浇口及至少一光纤通孔。

上述每一铸型槽还可包括一设置于定位销上的定位单元,用以加强设置光纤时的定位效果,模具下板的厚度可小于突部的厚度,如此结构可便于研磨作业。

上述步骤(A)的具有铸型槽的铸型模具,其中另一种态样可包括:一模具下板、一模具壁及至少一上板。模具下板包括多个定位凹槽及一突部,每一定位凹槽具有一定位部,模具壁设置于突部上,上板设置于模具壁上,每一上板包括至少一注浇口及至少一光纤通孔。

上述每一铸型槽还可包括一设置于模具壁上的定位单元,用以加强设置光纤时的定位效果,并增加光纤连接器的强度,模具下板的厚度可小于突部的厚度,如此结构可便于研磨作业。

上述步骤(A)的具有铸型槽的铸型模具,其中又另一种态样可包括:一模具下板、一梯形模具壁、至少一上板及至少一定位单元。模具下板包括多个底侧定位销、多个底侧定位凹槽及一底侧突部,每一定位凹槽具有一定位部,梯形模具壁设置于底侧突部上,上板设置于梯形模具壁上,每一上板包括多个顶侧定位销、至少一注浇口、一顶侧突部及多个顶侧定位凹槽,顶侧突部与梯形模具壁相互抵接,每一顶侧定位凹槽具有一顶侧定位部,定位单元设置于底侧定位销上。

上述模具下板的厚度可小于底侧突部的厚度,上板的厚度可小于顶侧突部的厚度,如此结构可便于研磨作业。

上述步骤(E)的喷雾设备,其具有一密闭空间并包括:至少一喷雾部、至少一旋转台及一监控器。喷雾部设置于喷雾设备的内部上方,旋转台设置于喷雾设备的内部下方,监控器设置于喷雾设备内,通过感测喷于监控器的液体荷重,以监控喷于光纤总成的一端的液体厚度,此设备可形成一镜头于每一光纤端面上。

上述至少一旋转台可为三旋转台,并分别以行星齿轮方式作自转及公转的运动,使各旋转台的喷雾量均匀一致,而喷雾设备还可包括一位于喷雾部及三旋转台间的遮板,监控器可固设于三旋转台的中央,用以调整喷雾量的多寡。

本发明的制法所形成的一光纤连接器其结构包括:至少一塑料部及至少一光纤总成。至少一光纤总成结合塑料部,光纤总成具有一裸光纤、一保护层及至少一镜头,保护层包覆裸光纤且裸光纤的两端分别露出保护层,裸光纤的至少一端结合镜头,使光纤总成的至少一端具有镜头,光纤总成的两端分别露出塑料部。

上述光纤连接器还可包括一与至少一塑料部结合并固定至少一光纤总成位置的定位单元,定位单元的材质可为金属、塑料或陶瓷中的一。

其中,上述至少一塑料包括一第一塑料部及一第二塑料部并分别结合至少一光纤总成,结合第一塑料部的每一光纤总成的裸光纤与结合第二塑料部的每一光纤总成的裸光纤分别对应成一体者。

其中,上述至少一塑料部包括一第一塑料部、一第二塑料部及一第三塑料部,第一塑料部结合至少二光纤总成,第二塑料部结合至少一光纤总成,第三塑料部结合至少一光纤总成,结合第一塑料部的每一光纤总成的裸光纤与结合第二塑料部的光纤总成的裸光纤及结合第三塑料部的光纤总成的裸光纤分别对应成一体者。

其中,上述至少一塑料部包括四塑料部,包括一第一塑料部、一第二塑料部、一第三塑料部及一第四塑料部,第一塑料部结合至少四光纤总成,第二塑料部结合至少一光纤总成,第三塑料部结合至少一光纤总成,第四塑料部结合至少二光纤总成,结合第一塑料部的每一光纤总成的裸光纤与结合第二塑料部的光纤总成的裸光纤、结合第三塑料部的光纤总成的裸光纤及结合第四塑料部的每一光纤总成的裸光纤分别对应成一体者。

其中,上述至少一塑料部包括一第一塑料部、一第二塑料部、一第三塑料部、一第四塑料部及一第五塑料部;第一塑料部结合至少四光纤总成,第二塑料部结合至少一光纤总成,第三塑料部结合至少一光纤总成,第四塑料结合至少一光纤总成,第五塑料部结合至少一光纤总成;结合第一塑料部的每一光纤总成的裸光纤与结合第二塑料部的光纤总成的裸光纤、结合第三塑料部的光纤总成的裸光纤、结合第四塑料部的光纤总成的裸光纤及结合第五塑料部的光纤总成的裸光纤分别对应成一体者。

其中,塑料部对应于光纤总成的具有镜头的一端形成至少一结合凹部,定位单元还可包括至少一形成至少一结合凹部的凹槽,塑料部结合至少二光纤总成,塑料部的至少一端的每一光纤总成具有露出的至少一镜头。

其中,塑料部结合至少二光纤总成,塑料部的至少一端的每一光纤总成具有露出的至少一镜头,塑料部的两端分别具有露出的至少二镜头,塑料部一侧的至少二镜头的一间距与塑料部另一侧的至少二镜头的另一间距不同。

上述光纤连接器还可包括至少一与至少一塑料部结合的上板,且至少一塑料部及保护层中至少一者可为疏水性材料所构成。

上述的光纤连接器的塑料部还可包括一第一塑料层及一第二塑料层,第一塑料层可为软性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第二塑料层可为硬性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

上述的光纤连接器的塑料部还可包括一第一塑料层、一第二塑料层及一第三塑料层,第一塑料层及第三塑料层可为软性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第二塑料层可为硬性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

上述光纤连接器的塑料部邻近镜头的一端可结合一疏水性材料层,且疏水性材料层及保护层的距离可为小于等于5毫米。

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性与优点能更浅显易懂,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制法流程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注浇成形剖面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图2A的定位单元配置示意图;

图2D是图2A的尚未研磨的注浇成品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二实施例的注浇成形剖面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定位单元配置示意图;

图3C是图3A的另一定位单元配置示意图;

图3D是图3A的尚未研磨的注浇成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三实施例的注浇成形剖面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四实施例的注浇成形剖面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定位单元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五实施例的注浇成形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六实施例的注浇成形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喷雾设备示意图;

图9(a)~(e)是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尚未研磨的注浇成品的光纤总成的端面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10(a)~(e)是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尚未研磨的注浇成品的光纤总成的另一端面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及光纤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应用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模具下板 111 定位销

112 定位凹槽 1121 定位部

113 突部 12 模具壁

13 上板 131 注浇口

132 光纤通孔 14 定位单元

101 塑料总成 1011 塑料部

1012 凹部 102 光纤总成

1021 裸光纤 1022 保护层

21 模具下板 211 定位凹槽

2111 定位部 212 突部

22 模具壁 23 上板

231 注浇口 232 光纤通孔

24 定位单元 25 定位单元

201 塑料总成 2011 塑料部

202 光纤总成 2021 裸光纤

2022 保护层 31 模具下板

311 底侧定位销 312 底侧定位凹槽

3121 底侧定位部 313 底侧突部

32 梯形模具壁 33 上板

331 顶侧定位销 332 注浇口

333 顶侧突部 334 顶侧定位凹槽

3341 顶侧定位部 34 定位单元

41 模具下板 411 定位销

42 模具壁 43 上板

44 定位单元 51 模具下板

511 定位销 512 定位销

521 模具壁 522 模具壁

53 上板 61 模具下板

611 定位销 612 定位凹槽

621 模具壁 622 模具壁

631 上板 632 上板

633 上板 634 上板

30 喷雾设备 301 喷雾部

302 旋转台 303 监控器

304 遮板 401 疏水性材料层

402 镜头 403 疏水性材料层

404 镜头 501 塑料部

502 光纤总成 5021 裸光纤

5022 保护层 5023 镜头

503 上板 504 疏水性材料层

601 塑料部 6011 结合凹部

602 光纤总成 6021 裸光纤

6022 保护层 6023 镜头

603 定位单元 6031 凹槽

604 疏水性材料层 701 第一塑料部

702 光纤总成 7021 裸光纤

7022 保护层 7023 镜头

703 第二塑料部 704 光纤总成

7041 裸光纤 7042 保护层

7043 镜头 7051 上板

7052 上板 7061 疏水性材料层

7062 疏水性材料层 801 第一塑料部

802 光纤总成 8021 裸光纤

8022 保护层 8023 镜头

803 第二塑料部 804 光纤总成

8041 裸光纤 8042 保护层

8043 镜头 805 第三塑料部

806 光纤总成 8061 裸光纤

8062 保护层 8063 镜头

807 第四塑料部 808 光纤总成

8081 裸光纤 8082 保护层

8083 镜头 8091 上板

8092 上板 8093 上板

8094 上板 8101 疏水性材料层

8102 疏水性材料层 8103 疏水性材料层

8104 疏水性材料层 901 第一塑料部

902 光纤总成 9021 裸光纤

9022 保护层 9023 镜头

903 第二塑料部 904 光纤总成

9041 裸光纤 9042 保护层

9043 镜头 905 第三塑料部

906 光纤总成 9061 裸光纤

9062 保护层 9063 镜头

907 第四塑料部 908 光纤总成

9081 裸光纤 9082 保护层

9083 镜头 909 第五塑料部

910 光纤总成 9101 裸光纤

9102 保护层 9103 镜头

9111 上板 9112 上板

9113 上板 9114 上板

9115 上板 9121 疏水性材料层

9122 疏水性材料层 9123 疏水性材料层

9124 疏水性材料层 9125 疏水性材料层

1001 模具下板 10011 定位销

10012 定位凹槽 10013 突部

1002 模具壁 10021 外模具壁

10022 内模具壁 1003 上板

1004 塑料部 10041 第一塑料层

10042 第二塑料层 10043 第三塑料层

1005 疏水性材料层 1006 光纤总成

D1 距离 D2 距离

D3 距离

I1 间距 I2 间距

M1 铸型槽 M2 铸型槽

M3 铸型槽

S1 步骤 S2 步骤

S3 步骤 S4 步骤

S5 步骤

T1 厚度 T2 厚度

T3 厚度 T4 厚度

T5 厚度 T6 厚度

T7 厚度 T8 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制法流程示意图,其步骤包括:于步骤S1提供一具有多个铸型槽的铸型模具,设置至少一光纤总成于每一铸型槽内;进行步骤S2形成塑料于铸型槽内;再于步骤S3固化塑料,形成固定结合光纤总成的塑料部,光纤总成的一端露出塑料部,然后卸除铸型模具的一模具下板,以一软性磨盘研磨光纤总成的一端,然后涂布一疏水性材料层于塑料部邻近光纤总成的一端的表面;于步骤S4以一硬性磨盘研磨光纤总成的一端;在步骤S5将铸型模具置入一喷雾设备,对光纤总成的一端进行镜头材料的喷雾作业,形成一镜头于光纤总成的一端并加热使镜头硬固。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铸型模具、喷雾设备及所形成的光纤连接器的结构。

参阅图2A至图2D,其分别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注浇成形剖面示意图、图2A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2A的定位单元配置示意图及图2A的尚未研磨的注浇成品示意图,为方便说明,此处的图式仅示出铸型模具中的一铸型槽的构成。

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模具下板11、一模具壁12及一上板13及一定位单元14。模具下板11包括多个定位销111、多个定位凹槽112及一突部113,每一定位凹槽112具有一定位部1121,模具壁12设置于突部113上,上板13设置于模具壁12上,包括多个注浇口131及多个光纤通孔132,铸型槽M1为模具下板11、模具壁12及上板13所形成的空间,突部113与模具下板11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图2A所示的突部113虽为左右各一,但实际的立体结构中左右的突部113为相互连结,上板13可以是塑料、金属或陶瓷等材料。

图2C的定位单元14可使设置光纤时的对位更加准确,且强化光纤在光纤链接器内的结构强度,提高光纤链接器的插拔使用次数。

上述模具下板11的厚度T1为小于突部113的厚度T2,使模具下板11在拆除后进行研磨作业时,模具壁12不会与研磨面接触,处于容易研磨的状态。

图2D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尚未研磨的注浇成品,包括:一塑料总成101、多个光纤总成102及一模具壁12。塑料总成101包括一塑料部1011及上板13,塑料部1011形成二凹部1012,多个光纤总成102设置于塑料总成101内,每一光纤总成102包括一裸光纤1021及一保护层1022,上板13成为注浇成品的一部份。

参阅图3A至图3D,其分别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二实施例的注浇成形剖面示意图、图3A的定位单元配置示意图、图3A的另一定位单元配置示意图及图3A的尚未研磨的注浇成品示意图,为方便说明,此处的图式仅示出铸型模具中的一铸型槽的构成。

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二实施例包括:一模具下板21、一模具壁22、一上板23、一定位单元24。模具下板21包括一定位凹槽211及一突部212,定位凹槽211具有一定位部2111,模具壁22设置于突部212上,上板23设置于模具壁22上,包括多个注浇口231及多个光纤通孔232,铸型槽M2为模具下板21、模具壁22及上板23所形成的空间,突部212与模具下板21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图3A所示的突部212虽为左右各一,但实际的立体结构中左右的突部212为相互连结,上板23可以是塑料、金属或陶瓷等材料。

图3B的定位单元24可使设置光纤时的对位更加准确,且强化光纤在光纤链接器内的结构强度,提高光纤链接器的插拔使用次数,而图3C的定位单元25则是可用来替代注浇的塑料作为光纤链接器的一部分,并强化光纤链接器的结构强度。

上述模具下板21的厚度T3为小于突部212的厚度T4,使模具下板21在拆除后进行研磨作业时,模具壁22不会与研磨面接触,处于容易研磨的状态。

图3D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二实施例的尚未研磨的注浇成品,包括:一塑料总成201及一光纤总成202及一模具壁22。塑料总成201包括一塑料部2011及上板23,光纤总成202设置于塑料总成201内,光纤总成202包括一裸光纤2021及一保护层2022,上板23成为注浇成品的一部份。

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三实施例的注浇成形剖面示意图,为方便说明,此处的图式仅示出铸型模具中的一铸型槽的构成。

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三实施例包括:一模具下板31、一梯形模具壁32、一上板33及一定位单元34。模具下板31包括多个底侧定位销311、多个底侧定位凹槽312及一底侧突部313,每一定位凹槽312具有一定位部3121,梯形模具壁32设置于底侧突部313上,上板33设置于梯形模具壁32上,包括多个顶侧定位销331、多个注浇口332、一顶侧突部333及多个顶侧定位凹槽334,顶侧突部333与梯形模具壁32相互抵接,每一顶侧定位凹槽334具有一顶侧定位部3341。

铸型槽M3为模具下板31、模具壁32及上板33所形成的空间,底侧突部313与模具下板31为一体成形的结构,顶侧突部333与模具上板33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图3A所示的底侧突部313及顶侧突部333虽为左右各一,但实际的立体结构中左右的底侧突部313为相互连结,左右的顶侧突部333为相互连结,定位单元34可使设置光纤时的对位更加准确,且强化光纤在光纤链接器内的结构强度,提高光纤链接器的插拔使用次数。

上述模具下板31的厚度T5为小于底侧突部313的厚度T6,上板33的厚度T7为小于顶侧突部333的厚度T8,如此可使模具下板31在拆除后进行研磨作业时,模具壁32不会与研磨面接触,处于容易研磨的状态。

参阅图5A及图5B,其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四实施例的注浇成形剖面示意图及图5A的定位单元配置示意图,为方便说明,此处的图式仅示出铸型模具中的一铸型槽的构成。

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四实施例包括:一具有多个定位销411的模具下板41、一模具壁42、一上板43及一定位单元44,其特征在于,将铸型槽内的注浇空间加大,使每一铸型槽可容纳至少两个光纤连接器,于成型后进行切割即为成品,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应用,图5B的定位单元44功能与前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五实施例的注浇成形剖面示意图,为方便说明,此处的图式仅示出铸型模具中的二铸型槽的构成。

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五实施例包括:一具有多个定位销511,512的模具下板51、多个模具壁521,522及多个上板53。其特征在于,利用多个定位销511,512及模具壁521,522的高低差设计,可一次成型两个相互连结且不同尺寸的光纤连接器,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应用。

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六实施例的注浇成形剖面示意图,为方便说明,此处的图式仅示出铸型模具中的四铸型槽的构成。

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六实施例包括:一具有多个定位销611及多个定凹槽612的模具下板61、多个模具壁621,622及多个上板631,632,633,634。其特征在于,利用每一铸型槽内,模具下板61的定位销611及定位凹槽612的数量设计,配合模具壁621,622的高低差设计及多个上板631,632,633,634的不同尺寸设计,可一次成型四种相互连结且不同尺寸的光纤连接器,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应用。

参阅图8,其为本发明的喷雾设备示意图,本发明的喷雾设备30具有一密闭空间,包括:二喷雾部301、三旋转台302、一监控器303及一遮板304。喷雾部301设置于喷雾设备30的内部上方,三旋转台302设置于喷雾设备30的内部下方,监控器303设置于喷雾设备30内,位于三旋转台302的中央,通过感测喷于监控器303的液体荷重,以监控喷于光纤总成的一端的液体厚度。

上述喷雾设备30的遮板304可调整由喷雾部301喷向三旋转台302上的喷雾量,而三旋转台302分别以行星齿轮方式作自转及公转的运动,使旋转台302上的铸型模具中的每一光纤总成端面均可获得相同的喷雾量。

参阅图1及图9(a)~(e),图9(a)~(e)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尚未研磨的注浇成品的光纤总成的端面加工过程示意图,配合图2A与图2D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及图8的喷雾设备30,加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制法。

首先,于步骤S1提供一铸型模具,设置至少一光纤总成102于铸型模具内,步骤S2形成塑料于铸型模具内,接下来,进入步骤S3固化塑料,卸除铸型模具的一模具下板11,以一软性磨盘研磨光纤总成102,涂布一疏水性材料层401于塑料部1011的表面,图9(a)为于铸型模具中成型并卸除模具下板11后,每一光纤总成102端面的原始状态,包括一裸光纤1021、一保护层1022及一塑料部1011,图9(b)为将铸型模具设置于研磨设备中,以一软性磨盘研磨裸光纤1021后的状态,图9(c)则是将软性磨盘研磨过后的表面,涂布上一疏水性材料层401的状态。

疏水性材料层401涂布完成后,在研磨设备中进入步骤S4以一硬性磨盘研磨光纤总成102的一端,除去裸光纤1021端面的疏水性材料层401,露出裸光纤1021端面,呈现图9(d)的状态,最后,进行步骤S5置入一喷雾设备30,对光纤总成102进行镜头材料的喷雾作业,形成一镜头402于光纤总成102并加热使镜头402硬固。

在此,由于裸光纤1021端面以外的部分为疏水性材料层401,因此喷雾液体会于裸光纤1021端面形成一可聚焦光线的圆形镜头402,成为图9(e)的状态,而喷雾设备30中的旋转台302是以行星齿轮方式作自转及公转的运动,可让铸型模具中的每一裸光纤1021端面获得均匀的液体量,再通过监控器303感应喷于监控器303上的液体荷重,即可确认圆形镜头402的厚度是否为预先设定的镜头厚度,最后再将镜头402热固成型,得到光纤连接器的成品。

参阅图10(a)~(e),其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尚未研磨的注浇成品的光纤总成的另一端面加工过程示意图,在此配合图2A与图2D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及图8的喷雾设备30,加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制法。

图10(a)为于铸型模具中成型并卸除模具下板11后,每一光纤总成102端面的原始状态,包括一裸光纤1021、一保护层1022及一塑料部1011,图10(b)为将铸型模具设置于研磨设备中,以一软性磨盘研磨裸光纤1021后的状态,图10(c)则是将软性磨盘研磨过后的表面,涂布上一疏水性材料层403的状态,其特征在于,保护层1022及疏水性材料层403的距离D1为小于等于5毫米,由此让裸光纤1021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光纤线质量。

疏水性材料层403涂布完成后,在研磨设备中以一硬性磨盘研磨,除去裸光纤1021端面的疏水性材料层403,露出裸光纤1021端面,呈现图10(d)的状态,最后,置入一喷雾设备30,对光纤总成102进行镜头材料的喷雾作业,形成一镜头404于光纤总成102并加热使镜头404硬固,成为图10(e)的状态,其原理与前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11,其为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包括有二塑料部501及二光纤总成502,每一塑料部501结合一上板503及一疏水性材料层504,每一光纤总成502包括一裸光纤5021、一保护层5022及一镜头5023,保护层5022包覆裸光纤5021且裸光纤5021的两端分别露出保护层5022,裸光纤5021的至少一端结合至少一镜头5023,使光纤总成502的至少一端具有至少一镜头5023,每一光纤总成502的两端分别露出塑料部501。

在本实施例中,二塑料部501的光纤总成502的裸光纤5021为相互一体连结,形成两个相同尺寸的光纤连接器,且塑料部501邻近镜头5023的一端的材质比离镜头5023较远的另一端的材质软,如此构成可便于制造时研磨作业的进行,另外,保护层5022及疏水性材料层504的距离D2为小于等于5毫米,由此让裸光纤5021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光纤线质量。

参阅图12,其为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包括有一塑料部601及四光纤总成602及一定位单元603,塑料部601形成四结合凹部6011并结合二疏水性材料层604,每一光纤总成602包括一裸光纤6021、一保护层6022及二镜头6023,保护层6022包覆裸光纤6021且裸光纤6021的两端分别露出保护层6022,裸光纤6021的两端分别结合镜头6023,使光纤总成602的两端具有镜头6023,每一光纤总成602的两端分别露出塑料部601。

上述定位单元603包括形成结合凹部6011的二凹槽6031,定位单元603的材质为金属、塑料及陶瓷的其一,可强化光纤在光纤链接器内的结构强度,提高光纤链接器的插拔使用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塑料部601邻近镜头6023的一端的材质比离镜头6023较远的另一端的材质软,如此构成可便于制造时研磨作业的进行,且保护层6022及疏水性材料层604的距离D3为小于等于5毫米,由此让裸光纤6021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光纤线质量,另外,塑料部601的两端分别具有露出的四镜头6023,塑料部601一侧的二镜头6023的一间距I1与另一侧的二镜头的另一间距I2不同,如此设计可对应两侧不同规格的光纤连接器需求。

参阅图13,其为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包括有一具有四光纤总成702的第一塑料部701及一具有四光纤总成704的第二塑料部703。第一塑料部701结合一上板7051及一疏水性材料层7061,第二塑料部703结合一上板7052及一疏水性材料层7062,每一光纤总成702包括有一裸光纤7021、一保护层7022及一镜头7023,每一光纤总成704包括有一裸光纤7041、一保护层7042及一镜头7043。

其特征在于,第一塑料部701的每一光纤总成702的裸光纤7021与第二塑料部703的每一光纤总成704的裸光纤7041分别对应一体连结,形成两种不同尺寸且相互连结的光纤连接器。

参阅图14,其为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包括有一具有四光纤总成802的第一塑料部801、一具有一光纤总成804的第二塑料部803、一具有一光纤总成806的第三塑料部805及一具有二光纤总成808的第四塑料部807。

第一塑料部801结合一上板8091及一疏水性材料层8101,第二塑料部803结合一上板8092及一疏水性材料层8102,第三塑料部805结合一上板8093及一疏水性材料层8103,第四塑料部807结合一上板8094及一疏水性材料层8104,每一光纤总成802包括有一裸光纤8021、一保护层8022及一镜头8023,光纤总成804包括有一裸光纤8041、一保护层8042及一镜头8043,光纤总成806包括有一裸光纤8061、一保护层8062及一镜头8063,每一光纤总成808包括有一裸光纤8081、一保护层8082及一镜头8083。

其特征在于,第一塑料部801的每一光纤总成802的裸光纤8021与第二塑料部803的光纤总成804的裸光纤8041、第三塑料部805的光纤总成806的裸光纤8061及第四塑料部807的每一光纤总成808的裸光纤8081分别对应一体连结,形成四种不同尺寸且相互连结的光纤连接器。

参阅图15,其为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包括有一具有四光纤总成902的第一塑料部901、一具有一光纤总成904的第二塑料部903、一具有一光纤总成906的第三塑料部905、一具有一光纤总成908的第四塑料部907及一具有一光纤总成910的第五塑料部909。

第一塑料部901结合一上板9111及一疏水性材料层9121,第二塑料部903结合一上板9112及一疏水性材料层9122,第三塑料部905结合一上板9113及一疏水性材料层9123,第四塑料部907结合一上板9114及一疏水性材料层9124,第五塑料部909结合一上板9115及一疏水性材料层9125,每一光纤总成902包括有一裸光纤9021、一保护层9022及一镜头9023,光纤总成904包括有一裸光纤9041、一保护层9042及一镜头9043,光纤总成906包括有一裸光纤9061、一保护层9062及一镜头9063,光纤总成908包括有一裸光纤9081、一保护层9082及一镜头9083,光纤总成910包括有一裸光纤9101、一保护层9102及一镜头9103。

其特征在于,第一塑料部901的每一光纤总成902的裸光纤9021与第二塑料部903的光纤总成904的裸光纤9041、第三塑料部905的光纤总成906的裸光纤9061、第四塑料部907的每一光纤总成908的裸光纤9081及第五塑料部909的光纤总成910的裸光纤9101分别对应一体连结,形成一具有四光纤线的光纤链接器与四个具有单光纤线的光纤链接器的组合。

参阅图16,其为本发明的铸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及光纤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应用的分解示意图,铸型模具包括有一具有多个定位销10011、多个定位槽10012与一突部10013的模具下板1001、一具有外模具壁10021与内模具壁10022的模具壁1002及多个上板1003。

光纤连接器包括有上板1003、塑料部1004、疏水性材料层1005及四光纤总成1006,塑料部1004包括一第一塑料层10041、一第二塑料层10042及一第三塑料层10043,塑料部1004与疏水性材料层1005及上板1003结合,此处的第一塑料层10041及第三塑料层10043为软性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第二塑料层10042为硬性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

若每一铸型槽内的塑料皆为同材质,在研磨光纤总成1006的端面(图未示)时,光纤总成1006容易内凹造成研磨效果不佳,因此本发明利用第一塑料层10041、第二塑料层10042及第三塑料层10043注浇不同材质,使研磨面的第一塑料层10041为软性纤维与塑料的混合物便于研磨。

另外,塑料注浇及固化已是非常成熟的技术过程,详细相关知识皆可查询公开数据得知,任何熟悉此领域的工艺人士均熟知其过程。

配合上述说明,本发明的铸型模具在分层注浇塑料成形后,可拆卸模具下板1001,将铸型模具的铸型槽内的每一光纤总成1006端面(图未示)同时进行研磨、疏水性材料层1005的涂布及喷雾作业,喷雾作业完成后通过加热,使每一光纤总成1006端面形成一镜头(图未示),接下来,拆除模具壁1002的外模具壁10021及内模具壁10022,即可得到光纤连接器成品,图16示出两组光纤连接器,每一光纤连接器包括有上板1003、塑料部1004、疏水性材料层1005及四光纤总成1006。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制法及其结构,利用铸型模具的设计,让多个相同规格或不同规格的光纤连接器可同时加工,提高了光纤连接器的生产效率,且通过定位凹槽、定位部及定位单元的设计,使每一光纤连接器的每一光纤总成的对位精度提高,增加了自动化生产的可靠性,定位单元更强化了光纤在光纤链接器内的结构强度,提高光纤链接器的插拔使用次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