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热压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6939阅读:4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热压导光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热压导光板。



背景技术:

目前导光板原材主要分为平板和一面有结构的板材。

平板应用较为普遍,而新开发机种需要采用一面结构板来满足光学及画面要求,但一面结构板材受结构形状及深度影响较大,目前精度难以达成。同时一面结构板材二次印刷网点时光学及画面难以调节,且结构面容易造成损伤,在印刷、周转运输中都会造成损伤,在客户端投线良率受到较大影响,基于持续成本及能耗降低的要求,因此提供一种具有双面热压的导光板,提高辉度和均匀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热压导光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热压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上设有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所述第一层面为网点面,所述第二层面为结构面,所述结构面上设有相互平行的凸条,相邻凸条相互连接。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作为第二种实施方案,所述网点面设有若干环形网点,所述环形网点直径相同。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作为第三种实施方案,所述环形网点直径为10μm-200μm;相邻环形网点间隔距离为50μm-200μm。

在第三种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作为第四种实施方案,所述凸条形状为圆弧凸条或三角形凸条。

在第四种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作为第五种实施方案,所述凸条的深度为20~50μm,所述相邻凸条波峰间距为100~200μm。

本发明主要采用电木材质,制作与导光板尺寸形状相同的可拆卸模块,再导光板成型抛光时及时更换上下电木模块,实现上下导光板的有效夹持,避免上下片导光板的翘皮及灌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面热压导光板,达到了如下技术效果:导光板采用了平板板材,满足低成本低能耗的技术开发要求;通过上下不同形状的热压模型,该双面导光板利用出光面第二层面的结构面,来实现光线的折射增强;第一层面网点面,使得光线充分反射,加之网点乱布,使得光线能够充分的被反射利用,综合提高辉度和均匀度;其中,所述环形网点直径相同,密集热压分布,进一步改善出光画面及入光侧Hotspot;所述环形网点直径为10μm-100μm,相邻环形网点间隔距离为50μm-200μm,适用于移动终端背光导光板应用需求;所述环形网点直径为10μm-100μm;相邻环形网点间隔距离为50μm-200μm,适用于笔记本显示背光导光板应用需求,该环形网点采用凹槽的设计,使得光线充分反射,加之网点乱布,使得光线能够充分的被反射利用,进一步提高辉度和均匀度;选用圆弧凸条或三角形凸条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所述凸条的深度为20~50μm,波峰间距为100~200μm适用于各类背光导光板应用需求,该数值进一步提高辉度和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面热压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面热压导光板的网点面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面热压导光板的结构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面热压导光板结构面的圆弧凸条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面热压导光板结构面的三角形凸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热压导光板,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出光面1,出光面1上设有第一层面2和第二层面3,所述第一层面2为网点面21,所述第二层面3为结构面31,所述结构面31上设有相互平行的凸条311,相邻所述凸条311相互连接。

其中,导光板使用平板板材,通过上下不同形状的热压模型,对导光板出光面1进行双面热压,形成了第一层面2为网点面21,第二层面3为相互平行且相互连接的凸条311结构面31的双面导光板。该双面导光板利用出光面1第二层面3的结构面31,来实现光线的折射增强;第一层面2网点面21,使得光线充分反射,加之网点乱布,使得光线能够充分的被反射利用,综合提高辉度和均匀度。

可选的,如图2,所述网点面21设有若干环形网点211,所述环形网点211直径相同。

其中,所述环形网点211直径相同,密集热压分布,进一步改善出光画面及入光侧Hotspot。

可选的,如图2,所述环形网点211直径为10μm-200μm;相邻环形网点211间隔距离为50μm-200μm。

其中,所述环形网点211直径为10μm-100μm;相邻环形网点211间隔距离为50μm-200μm,适用于移动终端背光导光板应用需求;所述环形网点211直径为10μm-100μm;相邻环形网点211间隔距离为50μm-200μm,适用于笔记本显示背光导光板应用需求。该环形网点采用凹槽的设计,使得光线充分反射,加之网点乱布,使得光线能够充分的被反射利用,进一步提高辉度和均匀度。

可选的,如图3、图4、图5,所述凸条311形状为圆弧凸条3111或三角形凸条3112。

可选的,如图3、图4、图5,所述凸条311的深度为20~50μm,所述相邻凸条311波峰间距为100~200μm。

其中,可选用圆弧凸条3111或三角形凸条3112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所述凸条311的深度为20~50μm,波峰间距为100~200μm适用于各类背光导光板应用需求,该数值进一步提高辉度和均匀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导光板使用平板板材,通过上下不同形状的热压模型,对导光板出光面1进行双面热压,形成了第一层面2为网点面21,第二层面3为相互平行且相互连接的凸条311结构面31的双面导光板。该双面导光板利用出光面1第二层面3的结构面31,来实现光线的折射增强;第一层面2网点面21,使得光线充分反射,加之网点乱布,使得光线能够充分的被反射利用,综合提高辉度和均匀度。其中,所述环形网点211直径相同,密集热压分布,进一步改善出光画面及入光侧Hotspot。其中,所述环形网点211直径为10μm-100μm;相邻环形网点211间隔距离为50μm-200μm,适用于移动终端背光导光板应用需求;所述环形网点211直径为10μm-100μm;相邻环形网点211间隔距离为50μm-200μm,适用于笔记本显示背光导光板应用需求。该环形网点采用凹槽的设计,使得光线充分反射,加之网点乱布,使得光线能够充分的被反射利用,进一步提高辉度和均匀度。其中,可选用圆弧凸条3111或三角形凸条3112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所述凸条311的深度为20~50μm,波峰间距为100~200μm适用于各类背光导光板应用需求,该数值进一步提高辉度和均匀度。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