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光学设备以及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48974发布日期:2018-06-08 21:25阅读:来源:国知局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以及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孔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

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焦端状态进行变倍时,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1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孔径光阑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的条件式:

3.00<D1/D2<7.00

其中,

D1:广角端状态下的从所述第1透镜组到所述孔径光阑为止的距离,

D2:从所述孔径光阑到所述第2透镜组为止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的条件式:

1.20<M2/Ms<1.60

其中,

Ms:从广角端状态变倍到远焦端状态时的所述孔径光阑的移动量,

M2:从广角端状态变倍到远焦端状态时的所述第2透镜组的移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的条件式:

1.10<TLw/TLt<1.30

其中,

TLw:广角端状态下的变焦镜头的全长,

TLt:远焦端状态下的变焦镜头的全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的条件式:

0.80<-β2t<1.10

其中,

β2t:所述第2透镜组的远焦端状态下的倍率。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的条件式:

1.30<β3w<1.90

其中,

β3w:所述第3透镜组的广角端状态下的倍率。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的条件式:

-0.30<(Rn2+Rn1)/(Rn2-Rn1)<1.00

其中,

Rn1:所述第1透镜组中在从物体侧起的第二个配置的负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n2:所述第1透镜组中在从物体侧起的第二个配置的负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的条件式:

0.40<(R31+R32)/(R31-R32)<2.50

其中,

R31:所述第3透镜组中的最靠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32:所述第3透镜组中的最靠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的条件式:

0.20<(R21+R12)/(R21-R12)<0.90

其中,

R12:所述第1透镜组中在最靠物体侧配置的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21:所述第1透镜组中在从物体侧起的第二个配置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的条件式:

39.00°<ωw<70.00°

其中,

ωw:广角端状态下的半视场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的条件式:

15.00°<ωt<34.00°

其中,

ωt:远焦端状态下的半视场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焦端状态进行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以及所述第3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将比最靠像侧的透镜组靠近物体侧的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对焦透镜。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将比最靠像侧的透镜组靠近物体侧且比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靠近像侧的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对焦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对焦透镜。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构成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位移分量的防抖透镜组。

17.一种光学设备,搭载权利要求1~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而构成。

18.一种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该变焦镜头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孔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所述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以如下方式在镜头镜筒内配置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4透镜组以及所述孔径光阑: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焦端状态进行变倍时,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1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孔径光阑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