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形成等电位的电极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753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形成等电位的电极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电极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其通过防止电极上电压差的渐变而形成等电位,从而可生产出具有均匀对比度的显示屏。
通常作为显示装置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液晶的电光特性在其屏幕上显示图象的。液晶显示(LCD)装置包括一对衬底,和在每个衬底上形成的一组共用电极以及一组分段电极,将液晶化合物注入共用和分段电极之间。在一个衬底上形成共用电极使之与形成在另一个衬底上的分段电极相垂直,由共用电极驱动电路和分段电极驱动电路分别驱动共用电极和分段电极。
一般来说,这些电极由本身具有特性电阻的氧化铟锡(ITO)制成。由于ITO具有电阻,所以,如果通过ITO电极施加电压的话,势必会产生电压降,而且ITO电极越长,电压降就越大。因此,电压降将导致在显示屏的左右区域之间或上下区域之间出现显示屏的非均匀对比度。此外,由于电极引线部分的长度彼此不同,所以施加到每个电极上的电压也彼此不同。如图7a所示,为了补偿引线部分的长度差,需改变ITO电极引线部分的宽度,以便不管引线部分长度为多长,引线部分都具有均匀的电阻。然而,由于在电极上存在电压降,所以大尺寸液晶显示屏的对比度仍然不均匀。在大尺寸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电极较长,且由于长电极引起的电压降会在显示屏的对比度方面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电极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它基本上消除了因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出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具有用于产生等电位的电极结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电极结构的大尺寸液晶显示装置,它通过防止电极上电压差的渐变而形成均匀的对比度显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电极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其能逐渐改变电极引线部分的电阻,从而使引线部分的电压逐渐下降。通过改变引线部分的宽度或长度可以改变每个引线部分的电阻。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能形成等电位的电极结构,该装置包括第一衬底;与第一衬底平行的第二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上并从共用电极驱动电路上接收第一电压的多组共用电极;和形成在第二衬底上并从分段电极驱动电路上接收第二电压的多组分段电极,其中使分段电极或共用电极引线部分的电阻逐渐变化。
通过结合附图所作的以下详细说明将能够对本发明做出更全面的评价和使其它的优点变得更加明显,并且更有助于理解本发明,在图中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表示在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衬底上形成的共用电极和分段电极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在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衬底上形成的分段电极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本按照另一实施例共用电极和分段电极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共用电极和分段电极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在不同电极位置(距共用电极的引线部分的距离)上共用电极和分段电极电压变化的曲线图;图6是表示在传统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电极位置(距共用电极的引线部分的距离)上共用电极和分段电极的电压变化曲线图;图7a是表示传统液晶显示装置中电极引线部分的电阻与电极引线部分长度间关系的曲线图;图7b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分段电极引线部分的电阻与分段电极和共用电极引线部分的距离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通过研究下面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将更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大尺寸液晶显示(LCD)装置包括上衬底2和下衬底4,以及分别形成在上衬底2和下衬底4上的多组分段电极6和多组共用电极8。也就是说,分段电极6由多组电极构成,而且将各组电极分别称为第一电极组G1,第二电极组G2和第三电极组G3等。图1中的电极结构特别适合于大尺寸液晶显示装置。
如图6所示,共用电极8上的电压随着离电极8引线部分12的距离增加而降低,而且,共用电极8上的分段电极6的电压不变,这是因为分段电极6从分段电极6的引线部分10到共用电极8之间的距离相等。
具体地说,电极8形成了多个单元,这些单元带有多个与共用电极8交叉的分段电极6。随着单元离共用电极8的引线部分12的位置变远,所以由共用电极8和分段电极6形成的单元电压差逐渐下降。如图6所示,如果电极引线部分的电阻相同,则共用电极的电压将迅速减小。在本发明的中,需改变分段电极6的引线部分10上的电阻以补偿共用电极上的电压降。由于材料电阻的变化与材料长度成正比而与材料的宽度成反比,所以通过改变引线部分10的宽度和/或长度就可以改变电阻。如图2所示,在分段电极驱动电路区14、16、18和分段电极6的激活区A之间形成引线部分。分段电极6的激活区A形成带有共用电极8的象素。参照图2中的电极结构,一组电极中间部分处的引线部分10比该组电极边缘部分处的引线部分短。在该结构中,可改变引线部分的宽度以便逐渐改变引线部分的电阻。
如图2所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一电极组G1的引线部分具有相同的宽度b1,但是第二和第三电极组G2、G3引线部分的宽度b2、b3与宽度b1不同,以补偿共用电极上的电压降。也就是说,第一电极组G1的引线部分宽度b1、第二电极组G2的引线部分宽度b2和第三电极组G3的引线部分宽度b3之间的关系是b1<b2<b3。而第一、第二和第三组电极G1、G2、G3的引线部分电阻r1、r2和r3之间的关系是r1>r2>r3。因此,共用电极和第一组分段电极G1之间形成的电压差与共用电极和第二组G2或第三组G3分段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压差相同。换句话说,在共用电极和第一、第二或第三组分段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压差同样保持在0.001V。因此,如图5所示,通过计算和改变ITO引线部分相对其宽度和长度的电阻,可以将分段电极和共用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保持基本不变。在图5中,参考字符“a”表示共用电极上的电压,参考字符“b”表示分段电极组G1、G2和G3上的电压。
下面将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改变一组电极中的每个电极引线部分使之形成等电位单元。在图3中,参考标号60和80分别表示共用电极和分段电极,而在图中未示出衬底。在图3的电极结构中,随着各单元离共用电极60和分段电极80引线部分120a、120的位置变远,共用电极60和分段电极80的交叉部分形成的单元上施加的电压呈下降状态。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从引线部分120a的位置逐渐增加引线的宽度可以使引线部分120的电阻逐渐减小(见图2和图7b)。也就是说,可逐渐增加引线部分120的宽度Sb1、Sb2,以便补偿分段电极60上的电压降。
下面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改变一组电极中电极引线部分121的图形以形成等电位单元。在图4中,参考标号60和80分别表示共用电极和分段电极,而在图中未示出衬底。在图4的电极结构中,随着各单元离共用电极60和分段电极80引线部分120a、121的位置变远,共用电极60和分段电极80的交叉部分形成的单元上施加的电压呈下降状态。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逐渐减小引线部分的长度可以使引线部分121的电阻逐渐减小。这样,如图5所示,分段电极和共用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可保持基本不变。在图5中,参考字符“a”表示共用电极上的电压,参考字符“c”表示该实施例中分段电极上的电压。
就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而言,它们是改变分段电极的引线部分使之在分段电极和共用电极之间形成等电位单元,但是通过改变共用电极的引线部分也能容易地取得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通过改变共用电极的引线部分,可以补偿在离分段电极引线部分较远位置上形成的单元上出现的电压降。因此,既可以改变分段电极引线部分也可以改变共用电极引线部分来形成等电位单元。所以,通过改变共用电极引线部分的电阻可以补偿由分段电极引起的电压降,而通过改变分段电极引线部分的电阻可以补偿因共用电极引起的电压降。对每个电极组而言,可以按第二和第三实施例所示方式改变电极引线部分的电阻,而对多个电极组而言,可以按第一实施例所示方式来改变引线部分的电阻。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可形成等电位的电极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衬底;与第一衬底平行的第二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上并从共用电极驱动电路上接收第一电压的多组共用电极;和形成在第二衬底上并从分段电极驱动电路上接收第二电压的多组分段电极,其中分段电极或共用电极引线部分的电阻逐渐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一组分段电极的引线部分具有相同电阻,而该组电极相对于其它组电极具有不同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分段电极和共用电极引线部分的宽度逐渐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通过改变引线部分的宽度和长度来改变引线部分的电阻。
5.一种带有可形成等电位的电极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衬底;与第一衬底平行的第二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上并从共用电极驱动电路上接收第一电压的多个共用电极;和形成在第二衬底上并从分段电极驱动电路上接收第二电压的多个分段电极,其中分段电极或共用电极引线部分的电阻逐渐变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可形成等电位电极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衬底;与第一衬底平行的第二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上并从共用电极驱动电路上接收第一电压的多组共用电极;和形成在第二衬底上并从分段电极驱动电路上接收第二电压的多组分段电极,其中分段电极或共用电极引线部分的电阻逐渐变化。
文档编号G02F1/133GK1187629SQ97109388
公开日1998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7日
发明者金秉熙 申请人:三星电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