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46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与感光体相接作从动回转的带电辊使感光体带电、在该带电辊表面上常时压接用于清洁其表面的清洁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以往,在例如复印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大多是将感光体、显影装置及带电装置等作为一体收纳在壳体内成为作像单元,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在设于这种作像单元的带电装置中,带电部件大多形成为辊状,使该带电辊与感光体处于压接状态,通过施加电压使感光体表面均匀带电。
当上述带电辊一边与感光体接触一边从动回转场合,来自感光体的墨粉、纸粉等易附着在该带电辊表面上。因此,一般使得由例如海绵等构成的清洁部件以咬入适当量方式与这种带电辊相接触,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带电辊回转清洁带电辊表面除去墨粉、纸粉等。
上述清洁部件有常时接触带电辊表面的常接型和通常处于脱离状态仅在必要时与带电辊表面相接的接离型。
并且,关于该接离型清洁部件,在作像中不使清洁部件接触带电辊,因而,不会在作像中将因清洁部件与带电辊接触而产生的振动传到感光体上,不会由于上述振动使感光体速度变化而发生带状条纹图像。
但是,这种接离型清洁部件需要使该清洁部件相对带电辊表面接触·脱离机构,因而引起装置大型复杂化,在谋求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小型化时,与常接型清洁部件相比并不理想。
另一方面,在常接型清洁部件场合,通常清洁部件接触带电辊表面,对带电辊的回转施有负荷,当带电辊一边与感光体接触一边由感光体回转力带动回转时,在作像中清洁部件也与带电辊接触,从而产生振动传到感光体上,引起感光体速度变化,恐怕会发生带状条纹图像。
因此,虽然常接型清洁部件能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但大多并不实用,这种常接型清洁部件迄今尚不适于实用化。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为了装置整体小型化使用常接型清洁部件也不会发生带状条纹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可回转的感光体、带电辊及清洁部件,上述带电辊在与感光体表面相接状态下一边随着感光体回转而从动回转,一边通过施加电压使上述感光体表面带电,上述清洁部件与上述带电辊表面常时压接,通过在该带电辊表面滑接进行清洁;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带电辊表面形成为具有指向性的所定表面光洁度,使其相对上述感光体的回转方向以逆纹方向与感光体接触,而与上述清洁部件则以顺纹方向滑接。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带电辊表面形成为具有指向性的所定表面光洁度,使其相对感光体的回转方向以逆纹方向与感光体接触,而与清洁部件则以顺纹方向滑接,因此,带电辊与清洁部件滑接平稳,作像中不会有振动通过带电辊施加于感光体上,能防止发生带状条纹图像。
另外,若清洁部件由海绵构成,则滑动阻力大,清洁部件与带电辊之间摩擦变大,能提高清洁效果,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带电辊和清洁部件顺纹滑接,是无挂钩的平滑滑接,作像中不会有振动通过带电辊施加于感光体上,能防止发生带状条纹图像。
附图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夸张地表示设于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带电辊与感光体、辊清洁部件接触方向性的模式图;图2是放大表示上述带电辊表面状态的概略图;图3是与图2同样的概略图,表示带电辊表面光洁度波形不具有指向性场合的例;图4是表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成像部的概略构成图;图5是用图线表示对于具有指向性的不同表面光洁度的若干种带电辊进行打印试验的结果。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成像部如图4所示,在可朝箭头A方向回转的鼓状感光体(像载体)1周围设有带电装置2、曝光装置3、显影装置4。上述带电装置2包括带电辊9,其在与感光体1表面接触状态下一边随着感光体1回转从动回转,一边从没有图示电源被施加电压,使感光体1表面均一带电,曝光装置3通过将激光L照射在感光体1上形成静电潜像,而显影装置4使该静电潜像显影成为墨像。
另外,在上述感光体1周围还设有转印带5、清洁装置6、消电灯7。转印带5将通过上述显影装置4形成的墨像转印在转印纸上,墨像转印到转印纸之后残留在感光体1上的墨粉由清洁装置6除去,消电灯7对感光体1上的残留电荷进行消电。
并且,在显影装置4上从没有图示的墨粉补给装置通过补给口补给墨粉。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若开始成像动作,则感光体1开始朝箭头A方向回转。接着,从消电灯7照射消电光对感光体1表面进行消电,使得被照射部分的表面电位均一为0--150V的基准电位。随后,在带电辊9与感光体1表面相接状态下,通过从动回转的带电辊9施加电压,感光体1带电,感光体1的表面电位成为-1000V左右。
曝光装置3将激光L照射在该感光体1的带电面上,通过该激光照射,成为图像部分的表面电位成为0--200V,因此,显影装置4的显影套10上的墨粉附着到上述图像部分上。
这样,通过感光体1朝箭头A方向回转,形成在感光体1上的墨像朝着感光体1与转印带5相接的转印位置移动。
另一方面,从没有图示的供纸部供给转印纸,该转印纸通过定位辊8控制运送转印纸,使得转印纸前端部与形成在感光体1上的墨像前端部一致,将感光体1上墨像转印在该纸面上。然后,该转印纸被运向定影部,通过施加热和压力,使墨像熔融定影,此后,将其排向排纸盘等。
并且,此后残留在感光体上的墨粉由清洁装置6的清洁刮板11刮落,然后由消电灯7对感光体1表面进行消电。上述成像过程可反复进行。
下面详细说明带电装置2。
带电装置2的带电辊9是在除金属芯12两端部的外周形成吸湿性小、电阻值稳定的导电性橡胶13(也可以进一步在其外周形成表层),使该导电性橡胶13表面与感光体1表面常时压接处于可从动回转状态,高电压施加于金属芯12上,使感光体1表面均匀带电。
作为清洁部件的辊清洁部件22处于常时与带电辊9表面压接状态,该辊清洁部件22由例如海绵等发泡体形成,然后用例如双面胶带等粘接剂粘贴在清洁垫片支承部件(没有图示)上。
因此,带电辊9与感光体1持续接触而从动回转,从感光体1会有微量墨粉移转到带电辊9的表面上,因表面污染易发生带电不匀,由于通过上述辊清洁部件22能除去上述附着在带电辊9表面的微量墨粉,所以能防止因污染而引起的带电不匀。
带电辊9通过橡胶成形而得,在最终工序进行磨削及研磨,得到所希望的平直度和表面光洁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带电辊9的表面形成具有指向性的表面光洁度。如图1模式所示,带电辊9表面光洁度指向相对感光体1的回转方向、即箭头A所示方向为逆纹方向接触(摩擦大的接触),而其与辊清洁部件22滑接则为顺纹方向接触(摩擦小的接触)。
并且,带电辊9的表面光洁度(RZ,日本工业标准)为10点平均光洁度,例如5-40μm。
下面说明实验结果。
通过研磨带电辊表面,使表面光洁度为2-50μm,制作若干种供实验使用,分别进行打印试验。
对中间色调图像的带状条纹状况用感官进行五等级评价,等级1为最差,等级5为最好,等级4和5作为合格。并且,使带电辊表面与辊清洁部件滑接时,光洁度指向分别为顺纹接触和逆纹接触进行试验。
图5用图线表示上述试验结果,图中实线表示带电辊表面与辊清洁部件以顺纹方向滑接场合,虚线表示带电辊表面与辊清洁部件以逆纹方向滑接场合。
根据该实验结果,当使用10点平均光洁度(RZ)为2-5μm的带电辊场合,与该带电辊表面滑接的辊清洁部件振动很小,无论是顺纹滑接还是逆纹滑接,都不会发生带状条纹图像。
但是,当使用10点平均光洁度(RZ)为10μm以上的带电辊场合,与该带电辊表面逆纹滑接的辊清洁部件振动大,该振动传到感光体上,发生带状条纹图像。
另一方面,当带电辊被设置为与辊清洁部件顺纹滑接时,当使用10点平均光洁度(RZ)为2-40μm的带电辊场合,所形成图像的带状条纹状况在等级4或等级4以上,为良好图像。但当10点平均光洁度(RZ)成为45μm以上的带电辊场合,与该带电辊表面滑接的辊清洁部件振动大,中间色调图像发生波状条纹图像。
通过上面实验结果,当带电辊被设置为与辊清洁部件顺纹滑接时,当使用10点平均光洁度(RZ)为5-40μm的带电辊场合,即使使用带电辊与辊清洁部件处于常时相接状态、带电辊一边从动回转一边使感光体表面带电型式的带电装置也能防止发生带状条纹图像。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可回转的感光体、带电辊及清洁部件,上述带电辊在与感光体表面相接状态下一边随着感光体回转而从动回转,一边通过施加电压使上述感光体表面带电,上述清洁部件与上述带电辊表面常时压接,通过在该带电辊表面滑接进行清洁;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带电辊表面形成为具有指向性的所定表面光洁度,使其相对上述感光体的回转方向以逆纹方向与感光体接触,而与上述清洁部件则以顺纹方向滑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电辊表面光洁度设定为5-4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洁部件由海绵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过带电辊使感光体带电、在该带电辊表面上常时压接清洁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感光体1、带电辊9及清洁部件22,带电辊在与感光体表面相接状态下随着感光体回转而从动回转,通过施加电压使感光体表面带电,清洁部件与带电辊表面常时压接,通过与该带电辊表面滑接进行清洁。本发明将带电辊表面形成为具有指向性的所定表面光洁度,使其相对感光体回转方向以逆纹方向与感光体接触,而与清洁部件则以顺纹方向滑接。
文档编号G03G21/00GK1274104SQ9910663
公开日2000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21日
发明者泽田彰, 佐藤真澄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