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5663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复印机以及打印机等机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使用电子照相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按照如下步骤来进行图像形成处理:使形成于感光鼓表面的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显影;使所显影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定影。
[0003]近年来,作为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感光鼓带电的方式,例如,将辊型带电器与感光鼓接触或靠近配置以使感光鼓带电的接触带电方式被广泛采用。通常,感光鼓的表面由有机光导材料(0PC:0rganic Photo Conductor)构成,带电器由导电性橡胶转印棍构成。
[0004]例如,有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接触式带电器,其使感光鼓表面带电;带电器的电压施加部件;显影装置,其由曝光器(光学系统)使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转印-分离装置,其使调色剂像转印在纸张上;表面电位检测部件,其用于测定感光鼓表面的电位。该图像形成装置由表面电位检测部件来测定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并反馈控制向带电器施加的电压。
[0005]然而,使用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器难以在短时间内使由OPC构成的感光鼓表面的电位达到额定电位。通常,在实际的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先进行施加带电偏压(前带电处理)的处理。而且,为了缩短从收到用户的印刷指示到印刷结束的时间(最短印刷时间),通常,如果通过前带电处理使感光鼓的表面电位达到了能够使图像形成的电位,那么即使是在其达到目标表面电位之前,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开始对第I张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0006]在感光鼓的表面电位还未达到目标表面电位的状态下就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情况下,该时间点的感光鼓的表面电位与显影偏压的电位差比额定的电位差小。在这种情况下,在第I张用于印刷的纸张上,会发生在未形成图像的空白区域附着调色剂的现象,即所谓的灰雾。

【发明内容】

[0007]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像载体的带电不足、防止因灰雾导致图像不良的现象发生。
[0008]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带电部件,带电偏压电源,显影部件,显影偏压电源,控制装置。带电部件,与像载体的表面接触或者靠近设置,使上述像载体的表面带电。带电偏压电源,对上述带电部件施加直流电压的带电偏压。显影部件,与上述像载体的表面相向设置,在上述像载体的表面显影调色剂像。显影偏压电源,对上述显影部件施加重叠有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的显影偏压。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带电偏压电源以及上述显影偏压电源。在使显影于上述像载体表面的上述调色剂像转印在被转印体上的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带电偏压电源,执行使上述像载体表面带电的前带电控制。在上述图形成处理开始以后,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带电偏压电源以及上述显影偏压电源,执行后带电控制,以使上述像载体的表面电位与上述显影偏压之间的电位差成为能够防止图像不良现象发生的有效电位差。
[0009]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带电部件,带电偏压电源,显影部件,显影偏压电源,控制装置。带电部件,与像载体的表面接触或者靠近设置,使上述像载体的表面带电。带电偏压电源,对上述带电部件施加直流电压的带电偏压。显影部件,与上述像载体的表面相向设置,在上述像载体的表面显影调色剂像。显影偏压电源,对上述显影部件施加重叠有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的显影偏压。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带电偏压电源以及上述显影偏压电源。在使显影于上述像载体表面的上述调色剂像转印在被转印体上的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以前,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带电偏压电源,执行使上述像载体表面带电的前带电控制。在上述图形成处理开始以后,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带电偏压电源,施加额定的上述带电偏压,即,第I带电偏压,同时,控制上述显影偏压电源,执行施加第3显影偏压的后带电控制,该第3显影偏压的频率比额定的上述显影偏压的第I显影偏压中的交流电压的频率高。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0011]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侧面示意图。
[0012]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等的框图。
[0013]图4是说明在由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的过程中,各部件所被施加的电位和时间的关系的图。
[0014]图5是说明在由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的过程中,各部件所被施加的电位和时间的关系的图。
[0015]图6是说明在由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的过程中,各部件所被施加的电位和时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17]〈第I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图3来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I。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I的内部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I的图像形成部5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I的控制装置8的框图。
[0019]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呈大致箱型形状的装置主体2的内部设有:收纸部3,图像形成部5,定影装置6,出纸部7,控制装置8。收纸部3用于收装纸张S。图像形成部5用于使调色剂像转印在由收纸部3供应到传送通路4的纸张S上。定影装置6用于使转印后的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S上。出纸部7是定影后的纸张S的排送场所。控制装置8集中控制各部分。
[0020]由控制装置8控制图像形成部5,例如,基于由个人电脑发送的图像数据进行黑白图像处理。图像形成部5具有:调色剂盒10、感光鼓11、带电辊12、曝光器13、显影辊14、转印辊15、分离针16、清洁装置17以及除电设备18 (参照图2)。调色剂盒10用于收装补充用调色剂(显影剂(黑色))。带电辊12、曝光器13、显影辊14、转印辊15、分离针16、清洁装置17以及除电设备18按照转印顺序(参照图1所示箭头X)配置在作为像载体的感光鼓11的周围。
[0021]如图2所示,感光鼓11具有鼓轴20和感光层21。鼓轴20呈圆筒状,用铝等导电性材料制成。感光层21涂布于鼓轴20的外周面上。感光鼓11沿着纸张S的与传送方向呈直角的宽度方向(图2纸面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并通过并未图示的驱动装置来对其转动驱动。感光层21由毒性小且易于批量生产的带正电的单层有机光导材料(OPC)形成。此外,感光层21的层厚为20?30 μ m。
[0022]作为带电部件的带电辊12,与感光鼓11的表面(感光层21)接触设置。带电辊12使感光体11的表面以规定极性以及电位均匀带电(所谓接触带电方式)。带电辊12具有带电轴22和带电橡胶层23。带电轴22由实心圆筒状的导电性材料制成。导电性带电橡胶层23形成于带电轴22的外周面上。带电辊12与感光鼓11平行设置,通过并未图示的驱动装置来对其转动驱动。带电橡胶层23由在均聚氯醇橡胶等上配合例如离子导电剂形成。此外,带电橡胶层23的层厚为I?3mm。
[0023]与感光鼓11隔着带电辊12,在感光鼓11的相反侧设置有刷辊12a。刷辊12a与带电辊12的表面接触并转动,以除去带电辊12表面的附着物。
[0024]另外,带电辊12与带电偏压电源24连接(参照图3)。带电偏压电源24通过对带电辊12施加直流(DC)电压的带电偏压使感光鼓11的感光层21带电。
[0025]如图1所示,曝光器13 —边用多棱镜等偏光器(并未图示)对光源(并未图示)所放射的各光束进行偏光扫描,一边使光束于感光鼓11结像。因而,于感光鼓11的表面(感光层21)形成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