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及显示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19550阅读:来源:国知局
高点,第二结合部142相对于第一侧面131有可能存在一个高度为h2的最高点。具体参见图4和图5所示。
[0031]图4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组件中凹透镜柱1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组件中凹透镜柱1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4和图5中可以对照看出,在图4所示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141和第二结合部142的顶部是平直的,因而顶部的所有点都是最高点。而图5所示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141和第二结合部142的顶部不是平直的,存在高低起伏,因而其顶部存在一个或多个最高点,至少不是每个点都具有同等高度。
[0032]具体来说,在图4所示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141沿凹透镜柱14的长度方向具有恒定的第一高度hl,第二结合部142沿凹透镜柱14的长度方向具有恒定的第二高度
h2o
[0033]在图5所示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141沿凹透镜柱14的长度方向具有不同的高度,其相对于第一侧面131的最大垂直高度与最小垂直高度的高度差h3大于等于0.5 μ m0
[0034]图3-5所示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141的横截面的顶部宽度大于等于0.5 μ m,第一高度hi与第二高度h2的差值大于等于I μ m?
[0035]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例提供了凹透镜柱的特定的参数关系,现有技术中没有任何技术启示可用于获得上述参数关系,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依照该参数关系可以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在没有上述参数关系作为启示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获知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才可获得上述参数关系,因此,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参数关系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备专利法意义上的创造性。
[0036]另外,图4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顶部是平直的第一结合部141和第二结合部142的方案是一种基本方案,该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可以解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并取得预计的效果。图5中的方案是一个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该方案中第一结合部141和第二结合部142的顶部不是平直的,存在高低起伏,因而第一结合部141与其上方的上基板或配向膜产生接触的时候,不会像图4所示实施例中那样产生线接触,而只会产生局部的点接触,至少会大大减少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产生的接触条纹的长度,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0037]当然,图5所示的方案中,由于第一结合部141的高度更高,第二结合部142有可能处于架空状态,因此第二结合部142的顶部即便设置得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一样处于平直的状态,也是可行的。优选地是,第二结合部142的顶部也不是平直的,就如同图5所示的那样,这样的好处是在第一结合部141没有完全架空的区域如果发生第二结合部142与其上方的上基板或配向膜产生接触的时候,第二结合部142高低起伏的顶部也只会产生局部的点接触,同样可以进一步降低产生的接触条纹的长度,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0038]另外,为了获得更加优异的显示效果,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下基板13可以是一层透明材质的均质性电路板,其厚度在0.3mm以上。
[0039]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凹透镜柱14的折射率优选在1.3以上1.6以下。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干涉条纹,优选单个凹透镜柱14的宽度等于LCD面板的像素单元宽度的2倍以上。
[0040]在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LCD面板的正常出射光偏光条件下,优选液晶层12为非均质性液晶,其折射率与凹透镜柱14的折射率相同,且二者的折射率差在0.05以下。
[0041]另外,基于前述详细说明,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具备上述液晶透镜组件的显示器。
[0042]图6显示的是本发明液晶透镜组件I应用于显示器的一个具体实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器包括IXD面板2,当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组件I的上基板11和\或下基板13上设置的电极线路具备驱动液晶层12发生偏转功能时,例如类似于【背景技术】部分提及的CN 201210183246.8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则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组件I可以单独作为2D/3D可切换成像部件附着在LCD面板2的外侧(LCD面板面向观看者的一侧),此方案中的液晶透镜组件I可以省略图3所示的配向膜。
[0043]或者,如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组件I应用于显示器的另一个具体实例的结构示意图中,所述显示器包括LCD面板2,当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组件I仅被动作为3D成像部件使用时,需要在LCD面板2的外侧增加一个可驱动的双折射层3,利用双折射层3作为实现光线偏转的开关层。即在LCD面板2和液晶透镜组件I之间设置一个双折射层3,然后将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组件I附着在该双折射层3的外侧,此方案中的液晶透镜组件I可以包括配向膜15。
[004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发明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所述液晶透镜组件(I)包括上基板(11)、液晶层(12)以及下基板(13),所述下基板(13)具有面向所述液晶层(12)的第一侧面(131)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131)相对的第二侧面(132),所述第一侧面(131)上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横截面为凹弧形的凹透镜柱(14),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凹透镜柱(14)之间形成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141、142),所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141、142)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131)的最大垂直高度不同;所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141、142)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131)的最大垂直高度为第一高度hi的第一结合部(141)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131)的最大垂直高度为第二高度h2的第二结合部(142),所述第一高度hi大于所述第二高度h2,所述第一结合部(14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142)均匀分布于相邻所述凹透镜柱(14)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141)沿所述凹透镜柱(14)的长度方向具有恒定的第一高度hl,所述第二结合部(142)沿所述凹透镜柱(14)的长度方向具有恒定的第二高度h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141)沿所述凹透镜柱(14)的长度方向具有不同的高度,其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131)的最大垂直高度与最小垂直高度的高度差h3大于等于0.5 μ m。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液晶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141)的横截面的顶部宽度大于等于0.5 μ m,所述第一高度hi与所述第二高度h2的差值大于等于I μ m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13)的厚度在0.3mm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透镜柱(14)的折射率在1.3以上1.6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凹透镜柱(14)的宽度等于所述LCD面板的像素单元宽度的2倍以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CD面板的正常出射光偏光条件下,所述液晶层(12)的折射率与所述凹透镜柱(14)的折射率相同,且二者的折射率差在0.05以下。
9.一种2D/3D可切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具有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液晶透镜组件(I),所述显示器包括LCD面板(2),所述液晶透镜组件(I)附着在所述LCD面板⑵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CD面板(2)和所述液晶透镜组件(I)之间具有双折射层(3)。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和显示器,所述液晶透镜组件包括上基板、液晶层以及下基板,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横截面为凹弧形的凹透镜柱,相邻所述凹透镜柱之间形成有两种高度不同的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液晶透镜组件中,设置了两种高度不同的结合部,使得组装液晶透镜组件的时候,只有高度更大的第一结合部才会与上基板或配向膜产生均匀分布的非常细微的局部接触,完全不会产生类似于【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那样由多个结合部连续大面积接触所带来的条纹,从源头上杜绝了条纹的产生,有效解决了由此产生的显示品质低下的缺陷。
【IPC分类】G02B27-22, G02F1-29, G02F1-1335
【公开号】CN104849938
【申请号】CN201510281901
【发明人】吴培服
【申请人】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