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移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6

文档序号:9765391阅读:来源:国知局
置在传感器基板180处的第一传感器170可以通过检测磁体130的磁力变化来检测第一透镜移动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0213]图18是示出磁体130和第二传感器240的相对布置(relative disposit1n)的视图。第二传感器240可以设置成使得第二传感器240的中心没有定位在磁体130的末端之外而是定位在磁体130的内部。
[0214]如上所述,由于第二传感器240能够传感性地检测在其中心处的电磁力,第二传感器240的中心优选地布置在磁体130内部以避免在第一方向上观察时脱离(escape)磁体130末端。
[0215]因此,第二传感器240的中心和磁体130末端之间的距离B2可以设置为零或零以上,并且可以鉴于第二传感器240的检测传感性、透镜移动装置的总体结构等来恰当地选择距离B2。
[0216]图19是第二线圈单元230的底视图。在第二或第三方向上测量的第二线圈232的宽度B3可以设计成等于或大于磁体130的较短边的长度。
[0217]磁体130的较短边的长度可以是在第二或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在第二或第三方向上测量的第二线圈232的宽度B3优选地设计成使得当考虑到壳体140在第二或第三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时,即当壳体140在第二或第三方向上移动到完整范围(full extent)时,磁体130与第二线圈232重叠。此处,第二线圈232的宽度B3可以指排除圆化部分的直线形部分的宽度。
[0218]但是,由于透镜移动装置的总体结构限制,导致该宽度可能受到限制。因此,第二线圈232的宽度B3可以设置在第一磁体130的较短边的长度的I倍至2倍,或1.2倍至2倍的范围内。
[0219]在第二线圈232的情况中,具体地,在附近处设置有第二传感器240的第三线圈232-1的情况中,第三线圈231-1的长度B4可以等于或短于第一磁体130的长度。或者,第一磁体130的一个末端可以延伸超过第三线圈232-1的一个末端。
[0220]为了防止如上所述由于第二传感240的中心与第二线圈单元230的重叠而导致第二传感器240受到第二线圈单元230所产生的磁力的影响,附近处设置有第二传感器240的第四线圈232-2的长度B4优选地设置在磁体130的长度的0.7倍至I倍的范围内。
[0221]在附近处没有设置第二传感器240的第四线圈232-2的情况中,第四线圈232_2的长度B5可以设置成等于或长于磁体130的长度。
[0222]考虑到由磁体130所产生的磁力的强度、透镜移动单元的总体结构等,第四线圈232-2的长度B5优选地设置在磁体130长度的I倍至1.5倍的范围内。
[0223]图20A和图20B是示出支撑件220的频率响应分析的结果的曲线图。
[0224]为了执行频率响应分析,支撑件220必须振动。为此,将频率为1Hz至10Hz的电脉冲施加给第二线圈单元230。因此,支撑件220通过由第二线圈单元230产生的磁力来振动。支撑件的振动特性被第二传感器240检测,并且检测结果在曲线图中被表示为振幅。此时,通过测量从第二传感器240输出的电流与给第二线圈单元230输入的电流的比值,即增益,所获得的振动频率,可以找到振幅变化。
[0225]图20A是示出第二传感器240定位在第二线圈232中心处,即第二传感器240中心与第二线圈232重叠的情况中的频率响应分析的结果。图20B是示出在第二传感器240的中心不与第二线圈232重叠的情况中的频率响应分析的结果。
[0226]如图20A所示,第二传感器240的中心与第二线圈232重叠,在约400Hz至800Hz的频率范围中振幅先下降然后再上升,如虚线箭头所示。
[0227]由于可以容易地预期当此类不稳定的频率特性发生时由振动频率所导致的变化,即使第二传感器240和用于控制第二传感器240的装置被校准,第二传感器240也不能准确地检测支撑件220的位移。这些振动特性应归因于第二传感器240受到由第二线圈单元230产生的磁力的影响,因此产生噪声(noise)。
[0228]如图20B所示,当第二传感器240的中心不与第二线圈232重叠时,如虚线箭头所示,发现在400Hz至800Hz的频率范围中振动幅度稳定地降低。
[0229]当出现此类稳定的振动特性时,可以容易地预期由于振动频率导致的变化。因此,第二传感器240可以很精确地检测支撑件220的位移,只要传感器240和用于控制传感器240的装置被校准。
[023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将第二传感器240的中心设置成不与第二线圈232重叠来精确地检测支撑件220的位移,可以在控制第二传感器240时容易地控制支撑件220的振动的固有频率,可以避免或容易地解决原本会因为振动所导致的共振现象。
[0231]图21是示出磁体130、第二传感器240和第二线圈单元230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具体来说,图21示出了在磁体130与第二传感器240之间的距离和在磁体130与第二线圈单元230之间的距离的实例。
[0232]考虑到透镜移动装置的总体结构、检测磁力等的第二传感器240的性能,在第二传感器240的上表面与磁体130的下表面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测量的距离可以设置成
0.1mm至1_,优选地0.2mm至0.8mm,更优选地0.3mm至0.6mm的范围内。
[0233]考虑到透镜移动装置的总体结构、第二传感器240的磁力检测性能等,在第二传感器240的上表面与第二线圈单元130的上表面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测量的距离B7可以设置成0.05mm至0.9mm,优选地0.15mm至0.7mm,更优选地0.25mm至0.5mm的范围内。
[0234]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并入到各种领域的器件,例如相机模块中。相机模块可以应用到诸如移动电话的移动通话器件中。
[0235]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相机模块可以包括耦合到线筒110的透镜镜筒、图像传感器(图中未示)、印刷电路板250以及光学系统。
[0236]该透镜镜筒可以构建为如上所述,并且从安装图像传感器的区域开始,电路板250可以构成相机模块的底表面。
[0237]该光学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将图像传递给图像传感器的至少一个透镜。该光学系统可以设置有能够完成自动聚焦功能和光学图像稳定功能的致动器模块。用于完成自动聚焦功能的致动器模块可以用各种方式来构建,并且主要采用音圈电机。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被用作用于完成自动聚焦功能和光学图像稳定功能的致动器模块。
[0238]该相机模块可以另外包括红外线筛选滤光片(infrared ray screening filter)(图中未示)。该红外线筛选滤光片用于为图像传感器将红外线范围内的光遮蔽。在这种情况下,图2中所示的基座210可以在与图像传感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红外线筛选滤光片,并且,红外线滤光片可以借助固持部件耦合到基座210。另外,基座210可以支撑固持部件的下部部分。
[0239]基座210可以设置有用于与电路板250连接的额外端子部件,并且该端子部件可以使用表面电极来一体形成。基座210可以充当用于保护该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固持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基座210可以沿其侧表面设置有向下突起的突起,这些突起并非为必要组件。尽管图中未示,在基座210下方设置的额外传感器固持器可以实现该突起的功能。
[0240]通过上述构造,第一和第二透镜移动单元的自动聚焦功能和手抖校正功能的操作可以通过共用磁体130来完成。在根据该等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中,第一传感器170可以设置、耦合或安装在壳体140或线筒110上,并且自动聚焦磁体130可以被用作检测磁体,或者可以额外地设置检测磁体。如果自动聚焦磁体130被用作检测磁体,或者检测磁体被定位成不与自动聚焦磁体130交互作用,那么检测磁体不影响自动聚焦磁体130。因此,线筒110的翘起(tilting)不会发生,反馈信号的准确性也得到改善。另外,组件数量不会增加,并且壳体140的重量减少,因此改善了响应能力。当然,自动聚焦磁体和手抖校正磁体也可以彼此独立地构建。
[0241]尽管上文参考多个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构思落入本发明原理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修改和实施例。更具体来说,在本发明、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的组成部分和主组合布置中的各种变化和修改都是可以的。除了对于组成部分和/或布置的变化和修改以外,替代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是一目了然的。
【主权项】
1.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线筒,所述线筒包括设置在所述线筒周围的第一线圈,并且所述线筒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被设置为面对所述第一线圈; 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磁体; 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所述上弹性件和所述下弹性件耦合到所述线筒和所述壳体; 基座,所述基座被设置为与所述壳体间隔开预定距离; 第二线圈单元,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被设置为面对所述第一磁体,并且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包括第二线圈; 电路板,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被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 多个支撑件,所述多个支撑件支撑所述壳体,使得所述壳体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和/或第三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多个支撑件将所述上弹性件和所述下弹性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以及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和/或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移, 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中心被设置为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观察时不与所述第二线圈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被配置为具有矩形板形状,并且所述第二线圈被设置为靠近于且平行于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在其纵向方向上的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包括多个第二线圈,所述多个第二线圈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为靠近于所述第二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被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中心没有定位在所述第一磁体的末端之外,而是与所述第一磁体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或所述第三方向上测量的宽度,所述宽度超过所述第一磁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或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或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可移动距离的总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线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的第一传感器, 其中,所述上弹性件包括彼此分离的至少四个上弹性件,即,第一至第四上弹性件,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经由所述第一至所述第四上弹性件连接至所述多个支撑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线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以及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被设置为面对所述第一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一体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磁体被设置为彼此面对,使得穿过所述第一传感器中心延伸的且与光轴相交的假想水平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磁体的上端重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线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以及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被设置为面对所述第一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独立地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支撑件在形状和数量上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对称, 其中,所述下弹性件包括彼此分离的至少四个下弹性件,即,第一至第四下弹性件,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经由所述第一至所述第四下弹性件连接至所述多个支撑件。
【专利摘要】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包含第一线圈的线筒;面对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磁体;支撑所述第一磁体的壳体;耦合到所述线筒和所述壳体的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与所述壳体间隔开的基座;第二线圈单元,所述第二线圈单元面对所述第一磁体并且包括第二线圈;电路板,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多个支撑件,所述多个支撑件支撑所述壳体使得所述壳体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和/或第三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多个支撑件将所述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以及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或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移,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中心被设置为不与所述第二线圈重叠。
【IPC分类】G02B7/04, G03B5/00, G03B13/34
【公开号】CN105527777
【申请号】CN201510680459
【发明人】闵相竣, 刘庾皓, 俞炫午
【申请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
【公告号】EP3009876A1, US2016010972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