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8610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定影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定影单元包括辊、对辊进行加热的加热旋转部件、以及形成压合部的辅助部件,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加热旋转部件的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力,使得所检测的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其中打印作业包括第一步骤、第二步骤和第三步骤,在第一步骤中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在第二步骤中执行定影处理,在第三步骤中清洁定影单元,并且其中,第三步骤跟在第二步骤之后执行,并且在第三步骤中,在目标温度被设置为高于第二步骤中的目标温度的同时,使所述辊和加热旋转部件在没有记录材料存在于压合部的状态下旋转。
【专利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诸如复印机、打印机等之类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诸如复印机、打印机等之类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定影设备,并且已 知一种从外周表面侧加热定影辊的定影设备。通常,这种定影设备包括:定影辊、被配置为 与定影辊接触以对定影辊加热的加热旋转部件、和被配置为与定影辊接触以形成压合部的 加压辊。在被传送时,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在压合部被加热,以将调色剂图像 定影到记录材料上。定影设备的加热旋转部件的示例包括包含筒状膜和与该膜的内表面接 触的加热器的加热旋转部件、包含含有卤素加热器的加热辊的加热旋转部件等。
[0003] 同时,在定影设备上,有时候出现其中记录材料上的一部分调色剂被转印到定影 辊的外周表面的被称作"偏移"的现象。在下文中,已偏移的调色剂将被称作偏移调色剂。随 着定影辊旋转,偏移调色剂可能被转印到加热旋转部件的表面上并且累积在加热旋转部件 的表面上。所累积的调色剂可以形成一团并且偶尔返回到定影辊的表面,从而污染记录材 料上的调色剂图像。
[0004]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 2003-114583讨论了如下定影设备:在 该定影设备中,加热部件(加热旋转部件)(即,外部加热部件)相对于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 的非粘着性(non-tackiness)被设置为高于定影辑的非粘着性。在定影设备中,偏移调色剂 与定影辊之间的粘附力强于偏移调色剂与加热部件之间的粘附力,使得定影辊上的偏移调 色剂不粘附到加热部件并且很可能留在定影辊上。因此,随着定影辊旋转,定影辊的表面上 的偏移调色剂可以被定影到记录材料上并且被排放。
[0005] 然而,仅仅给出外部加热部件的非粘着性与定影辊表面的非粘着性之间的差异有 时候是不够的,并且仍然存在偏移调色剂粘附到外部加热部件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包括: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单元,被配置 为在将其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传送到压合部的同时对该记录材料进 行加热,以对该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定影单元包括辊、被配置为与 所述辊的外表面接触以对所述辊进行加热的加热旋转部件、以及被配置为与辊的外表面的 区域接触以形成压合部的辅助部件,所述区域和与加热旋转部件接触的区域不同;温度检 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加热旋转部件的温度;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向加热旋转部件 的供电,使得由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其中,打印作业包括第一步 骤、第二步骤和第三步骤,在第一步骤中,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在第二 步骤中,执行定影处理,以及在第三步骤中,清洁定影单元,并且其中,第三步骤跟在第二步 骤之后执行,并且在第三步骤中,在目标温度被设置为高于第二步骤中的目标温度的同时, 所述辊和加热旋转部件在没有记录材料存在于压合部的状态下旋转。
[0007] 参照附图阅读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例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0009] 图2是例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的截面图。
[0010] 图3是例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器的截面图。
[0011] 图4例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被配置为向加热器供电的电力控制系统。
[0012] 图5例示了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中污染调色剂被转移的路径。
[0013] 图6例示了第一实验中的步骤3和4中的浓度测量位置。
[0014] 图7A例示了清洁步骤中的目标温度与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并且 图7B例示了清洁步骤中的目标温度与加热膜上的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
[0015] 图8A例示了清洁步骤中的空转时间与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并且 图8B例示了清洁步骤中的空转时间与加热膜上的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
[0016] 图9例示了加热膜上的污染调色剂在加热压合部处分离并且被转移到定影辊的路 径。
[0017] 图10A例示了从定影处理步骤完成到清洁步骤开始的时间与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 浓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图10B例示了从定影处理步骤完成到清洁步骤开始的时间与加热膜 上的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
[0018] 图11例示了从定影处理步骤完成起逝去的时间与各部件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
[0019] 图12A和12B各自例示了在打印之后逝去的时间与各部件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
[0020] 图13是例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确定是否执行清洁步骤的序列的流程图。
[0021] 图14是例示了基于累积的打印数量来确定是否包括清洁步骤的序列的流程图。 [0022]图15是例示了确定清洁步骤的区域的序列的流程图。
[0023]图16是例示了视频控制器的框图。
[0024]图17是例示了从图像数据输入到曝光光输出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5] 图18是例示了基于浓度信息和在打印作业中要打印的片材数量来确定清洁步骤 的区域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6] 图19是例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步骤、定影处理步骤和清洁步骤 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1)图像形成装置
[0028]下面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更具体地,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 装置。图1例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P。图像形成装置P包括用于传送 记录材料S的传送路径3以及基本上直线地布置在相对于传送路径3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的 四个图像形成站3Y、3M、3C和3K。在四个图像形成站3Y、3M、3C和3K中,图像形成站3Y是被配 置为形成黄色(下文中为"Y")图像的图像形成站。图像形成站3M是被配置为形成品红色(下 文中为"M")图像的图像形成站。图像形成站3C是被配置为形成青色(下文中为"C")图像的 图像形成站。图像形成站3K是被配置为形成黑色(下文中为"K")图像的图像形成站。
[0029]图像形成站3Y、3M、3C和3K分别包括充当图像承载部件的鼓型电子照相感光部件 (下文中为"感光鼓")4¥、411、4(:和41(以及充当充电单元的充电辊5¥、511、5(:和51(。另外,图像 形成站3Y、3M、3C和3K分别包括充当曝光单元的曝光设备6、充当显影单元的显影设备7Y、 7M、7C和7K以及充当清洁单元的清洁设备8Y、8M、8C和8K。当视频控制器300从诸如主计算机 等之类的外部装置(未例示)接收到图像信息时,视频控制器300将打印信号传输到控制单 元31,并且图像形成操作开始。在图像形成时,在图像形成站3Y中,感光鼓4Y在箭头方向上 旋转。首先,由充电辊5Y对感光鼓4Y的外周表面(表面)均匀地充电,并且由曝光设备6将与 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施加到感光鼓4Y的表面的充电表面,由此充电表面被曝光以形成静电 潜像。由显影设备7Y使用Y调色剂来使潜像可视化以形成Y调色剂图像。以此方式,在感光鼓 4Y的表面上形成Y调色剂图像。在图像形成站3M、3C和3K的每个中执行类似的图像形成处 理。结果,分别在感光鼓4M、4C和4K的表面上形成M、C和K调色剂图像。
[0030] 沿布置图像形成站3Y、3M、3C和3K的方向设置的环形中间转印带9围绕驱动辊9a以 及从动辑9b和9c伸展。驱动辑9a在图1中指定的箭头方向上旋转。以此方式,中间转印带9沿 着图像形成站3Y、3M、3C和31(以100mm/sec的速度旋转和移动。一次转印单元10Y、10M、10C和 10K被设置为跨越中间转印带9面向感光鼓4Y、4M、4C和4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由一次转印 单元10Y、10M、10C和10K顺序地叠加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的外周表面(表面)。以此方式,在 中间转印带9的表面上形成四种颜色的全色调色剂图像。
[0031] 在一次转印之后留在感光鼓4Y、4M、4C和4K的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由向清洁设备 8Y、8M、8C和8K中的每个提供的清洁刀片(未例示)除去。以此方式,感光鼓4Y、4M、4C和41(为 下一次图像形成做好准备。
[0032] 被堆叠并储存在设于图像形成装置P的下部的片材馈送盒11中的记录材料S由片 材馈送辊12从片材馈送盒11逐张地单独馈送并且传送到一对配准辊13。这对配准辊13将传 送来的记录材料S送到中间转印带9与二次转印辑14之间的转印压合部。二次转印辑14被设 置为跨越中间转印带9面向从动辊9b。当记录材料S经过转印压合部时,从高压电源(未例 示)向二次转印辊14施加偏压。以此方式,执行全色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9的表面到经 过转印压合部的记录材料S上的二次转印。在下文中,直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 步骤将被称作转印步骤(第一步骤)。在下文中,用于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组件 将被称作图像形成单元。
[0033] 调色剂图像在图像形成单元处被形成其上的记录材料S被传送到定影设备F1。记 录材料S经过定影设备F1,使得记录材料S被加热和加压以将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到记录材料 S上。然后,记录材料S从定影设备F1排放到在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P外部的片材排放托盘 25。在下文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步骤将被称作定影处理步骤(第二步骤)。
[0034] 在二次转印之后留在中间转印带9的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由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 26除去。以此方式,中间转印带9为下一次图像形成做好准备。
[0035]记录材料S的移动可以由设在所述一对配准辊13附近的顶部传感器40和设在定影 设备F1与片材排放托盘25之间的片材排放传感器41检测。在连续打印中前面的记录材料S 和随后的记录材料S之间的间隔(片材间隔)可以根据各个记录材料S经过顶部传感器40的 时间点之间的间隔来估算。另外,记录材料S到达定影设备F1的定时和排放记录材料S的定 时可以根据记录材料S经过顶部传感器40的定时和记录材料S的馈送速率来估算。利用片材 排放传感器41,可以确认记录材料S被从定影设备F1排放到片材排放托盘25的排放。
[0036] (2)定影设备(定影单元)
[0037]在下面的描述中,关于定影设备以及定影设备中所包括的部件,纵向是指在记录 材料S的平面上与传送记录材料的方向正交的方向。横向是指在记录材料的平面上与传送 记录材料S的方向平行的方向。长度是指在纵向上的尺寸。宽度是指在横向上的尺寸。
[0038]图2是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F1的配置的示意性截面 图。图3是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F1中所使用的陶瓷加热器(在下 文中为"加热器")15的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例示了加热器15和电力控制系统。定影设 备F1是使用外部加热法的定影设备。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F1包括充当定影旋转 部件的定影辑($昆)30、充当加热部件的加热单元10、充当辅助部件的加压单元50等。定影车昆 30是在纵向上延伸的部件。
[0039] 定影辊30包括芯金属30A。芯金属30A具有圆形轴的形状并且由诸如铁、不锈钢 (SUS)和铝之类的金属材料制成。包含诸如硅橡胶之类的材料作为主要成分的弹性层30B被 形成在芯金属30A的外周表面上,并且包含诸如聚四氯乙烯(PTFE)、全氟烷氧烷烃(PFA)和 氟化乙丙烯(FEP)之类的材料作为主要成分的释放层30C被形成在弹性层30B的外周表面 上。定影辊30的芯金属30A在纵向上的各个端部由装置框架(未例示)在纵向上的各侧面的 侧板(未例示)经由轴承(未例示)可旋转地支撑。
[0040] 加热单元10包括充当加热源的加热器15、充当加热旋转部件的筒状加热膜16、充 当第一支撑部件的加热膜引导装置19。加热单元10被配置为与定影辊30的外表面接触并且 加热定影辊30。加热膜引导装置19使用诸如液晶聚合物之类的耐热材料形成为具有基本上 U形的横截面。另外,加热膜引导装置19在纵向上的各个端部由装置框架在纵向上的各侧面 的侧板支撑。加热器15由沿着加热膜引导装置19的纵向在加热膜引导装置19的平坦表面中 形成的凹槽19A支撑,并且加热膜16被松弛地安装到支撑加热器15的加热膜引导装置19上。 加热器15、加热膜16和加热膜引导装置19的每个均是在纵向上长的部件。
[0041] 下面参照图3描述加热器15的配置,其中图3例示了加热器15的截面图。加热器15 包括加热器基板15A,加热器基板15A包含诸如氧化铝和氮化铝之类的陶瓷作为主要成分并 且具有薄板形状。在加热器基板15A的位于靠近加热膜16的一侧的基板表面上,包含银和钯 作为主要成分的发热电阻器15B沿加热器基板15A的纵向设置。另外,包含玻璃或者诸如氟 树脂和聚酰亚胺之类的耐热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保护层15C设在基板表面上以覆盖发热电 阻器15B。
[0042] 加热膜16以如下方式形成:使得加热膜16的内周的长度比加热膜引导装置19的外 周的长度长出预定长度,并且加热膜16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被松弛地安装到加热膜引导装置 19上。关于加热膜16的层结构,使用如下两层结构:在该两层结构中,用包含PFA作为主要成 分并且具有环形带形状的表面层来涂覆包含聚酰亚胺作为主要成分并且具有环形带形状 的膜基层的外周表面。
[0043]在图2中,加热单元10与定影辊30被平行地设置在定影辊30的上侧。加热膜引导装 置19在纵向上的各端部由施压弹簧(未例示)压向定影辊30。以此方式,加热器15经由加热 膜16压向定影辑30的外表面,由此加热器15经由加热膜16与定影辑30-起形成加热压合部 N2〇
[0044] 加压单元50包括充当加压旋转部件的筒状加压膜51、和充当第二支撑部件的加压 膜引导装置52。加压膜引导装置52使用诸如液晶聚合物之类的耐热材料形成,以具有基本 上U形的横截面。另外,加压膜引导装置52在纵向上的各端部由装置框架在纵向上的各侧面 的侧板支撑。另外,加压膜51被松弛地安装到加压膜引导装置52上。加压膜51和加压膜引导 装置52中的每个是在纵向上长的部件。
[0045] 加压膜51被形成为使得加压膜51的内周的长度比加压膜引导装置52的外周的长 度长出预定长度,并且加压膜51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被松弛地固定到加压膜引导装置52上。 关于加压膜51的层结构,使用如下两层结构:在该两层结构中,用包含PFA作为主要成分并 且具有环形带形状的表面层来涂覆包含聚酰亚胺作为主要成分并且具有环形带形状的膜 基层的外周表面。
[0046]在图2中,加压单元50与定影辊30被平行地设置在定影辊30的下侧。加压膜引导装 置52在纵向上的各端部由施压弹簧(未例示)在与定影辊30的母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压, 由此在加压膜引导装置52的平坦表面52A处,使加压膜51在被加压的状态下与定影辊30的 表面接触(紧靠)。以此方式,定影辊30的弹性层30B在与加压膜引导装置52的平坦表面52A 对应的位置被挤压并且弹性地形变,由此定影辊30的表面与加压膜51的外周表面(表面)之 间形成具有预定宽度的压合部N1。因此,定影辊30与加压膜51 -起形成压合部N1。
[0047]下面参照图2和图4描述在定影处理步骤(第二步骤)中定影设备F1的操作。控制单 元(未例示)使充当驱动源的驱动马达(未例示)根据响应于打印指令执行的图像形成序列 而旋转。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预定的齿轮系(未例示)传输到定影辊30的芯金属 30A。结果,定影辊30以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在箭头方向上旋转。定影辊30的旋转在 压合部N1处由定影辊30的表面与加压膜51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传输到加压膜51。结果,在 加压膜51的内周表面(内表面)正与加压膜引导装置52的平坦表面52A接触的同时,加压膜 51跟随定影辊30的旋转而在箭头方向上旋转。另外,定影辊30的旋转在加热压合部N2处由 定影辊30的表面与加热膜16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传输到加热膜16。结果,在加热膜16的内 周表面(内表面)正与加热器15的保护层15C的外表面接触的同时,加热膜16跟随定影辊30 的旋转而在箭头方向上旋转。
[0048]另外,图4中例示的中央处理单元(CPU)23根据图像形成序列来接通充当电力施加 控制单元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triac)20。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控制从交流(AC)电源 21施加的电力并且开始向加热器15的发热电阻器15B供电。供电使发热电阻器15B发热,使 得加热器15的温度快速升高以对加热膜16进行加热。加热器15的温度由热敏电阻器18检 测,热敏电阻器18充当在靠近加热膜引导装置19的一侧向加热器基板15A的基板表面提供 的温度检测单元。CHJ 23经由模拟/数字(A/D)转换电路22从热敏电阻器18获取输出信号 (温度检测信号)并且基于该输出信号来控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以将加热器15维持在 预定的定影温度(目标温度)。以此方式,加热器15的温度被调节至预定的温度。
[0049]旋转的定影辊30的表面在加热压合部N2处经由加热膜16被加热器15加热。以此方 式,定影辊30的表面可以获得足以在压合部N1处将在记录材料S上承载的未定影的调色剂 图像T加热并且定影的热量。在驱动马达被旋转地驱动并且加热器15被控制的状态下,其上 承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材料S以使得记录材料S的其上承载有调色剂图像T的 表面面向定影辊30的方式被带到压合部N1。记录材料S在在压合部N1处由定影辊30的表面 与加压膜51的表面压合的同时被传送。在传送处理期间,调色剂图像T被加热并且熔化在定 影辊30的表面上,并且由压合部N1将压合压力施加到熔化的调色剂图像T,由此调色剂图像 T被定影到记录材料S的表面上。前述步骤是定影处理步骤。
[0050] 在上面描述的定影处理步骤中,在压合部N1处将调色剂图像T定影到记录材料S上 时,出现其中记录材料S上的一部分调色剂被转印到定影辊30的外周表面(表面)的被称作 偏移的现象。随着定影辊30旋转,粘附到定影辊30的表面的偏移调色剂被使得在加热压合 部N2处与加热膜16的表面接触,并且也粘附到加热膜16的表面。
[0051] 另外,记录材料S中所包含的诸如纸纤维之类的纸粉、和由诸如碳酸钙和滑石粉之 类的无机材料制成的填充物脱落并且粘附到定影辊30的表面并且也被转印到加热膜16的 表面。加热膜16上的调色剂和纸粉混合在一起并且累积在加热膜16上(参照图5)。在下文 中,附着到加热膜16并且累积在加热膜16上的调色剂将被称作污染调色剂Tc。污染调色剂 Tc降低加热膜16的表面上的非粘着性并且聚集更多的调色剂和纸粉以进一步长大。累积在 加热膜16的表面上的污染调色剂Tc偶尔形成大团并且被转移到定影辊30的表面,并且然后 被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从而造成有缺陷的图像。
[0052]接下来,作为关于累积在加热膜16上的污染调色剂Tc的清洁的实验,实行第一、第 二和第三实验。
[0053](第一实验)
[0054]使用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P和定影设备F1来实行实验,以确 认累积在加热膜16上的污染调色剂Tc被排到记录材料S上的条件。实验中所使用的图像形 成装置P的处理速度是l〇〇mm/ S,并且前面的记录材料S与随后的记录材料S之间的间隔(片 材间隔)是30mm。定影设备F1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定影设备F1相同,并且在定影 处理期间加热器15的目标温度是200°C(T1)。在实验中实行下面的步骤。
[0055](步骤1)在图像形成装置P和定影设备F1中执行在250张记录材料S上连续打印的 打印作业。
[0056](步骤2)当最后一张记录材料S从定影压合部排放并且片材排放传感器41检测到 最后一张记录材料经过时,定影处理步骤结束。此后,当所检测到的加热器15的温度维持在 预定的目标温度时,定影辊30被驱动以旋转加热膜16和加压膜51。在下文中,在定影压合部 处没有记录材料S传送的情况下旋转定影辊30的操作将被称作空转。在执行空转达五秒之 后,停止向加热器15供电,并且然后定影辊30的旋转停止。在下文中,前述步骤将被称作清 洁步骤。
[0057]通过下面描述的机制,附着到加热膜16的调色剂被转印到定影辊30并且被从加热 月旲16除去。
[0058]在下文中,在由片材排放传感器41检测到打印作业的最后一张记录材料S的经过 与停止向加热器15供电之间执行的步骤将被称作清洁步骤。
[0059] (步骤3)为了确认污染调色剂Tc的排放,打印未执行绘画从而没有调色剂附着到 记录材料S上的一张记录材料S。
[0060] (步骤4)在打印之后,用浓度计(由X-Rit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X-Rite 504。测量 模式:状态I)测量被排放到记录材料S上的污染调色剂Tc的浓度。
[0061] (步骤5)在步骤4完成之后,从定影设备F1移除加热膜16,以测量留在加热膜16上 的污染调色剂Tc的量。
[0062] 玻璃纸胶带(Nichiban CT-18)被粘贴到污染调色剂Tc所附着的加热膜16的表面, 并且然后玻璃纸胶带与所附着的污染调色剂Tc 一起被移除。用浓度计(由X-Rite股份有限 公司制造的X-Rite 504。测量模式:状态I)测量附着到玻璃纸胶带的污染调色剂Tc。在步骤 1中打印的图像T是其中使用黄色调色剂(Y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M调色剂)、青色调色剂 (C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K调色剂)中的每个打印了七行12个点的字符的文本图案。每个颜 色的打印比是1%。顶、底、右和左边距每个均被设置为5mm。在实验中,使用了克重为80g/m 2 的用于激光束打印机(LBP)的常用A4大小(宽度210mm、长度297mm)打印片材。
[0063]改变步骤2中的清洁步骤中的目标温度并且实行实验。在目标温度为200°C (与定 影处理步骤中的目标温度相同)以及210°C、220°C和230°C (高于定影处理步骤中的目标温 度)的条件下实行实验。在步骤3完成之后,如图6中所例示的,调色剂附着到被打印的记录 材料S上。在步骤4中,测量调色剂附着到记录材料S的多个点,并且测量具有最高浓度的部 分。
[0064] 图7A和7B示出了通过执行前述步骤而实行的实验的结果。图7A是示出了在实验的 步骤4中测量的记录材料S上的排放量的曲线图。曲线图的横坐标轴示出了在清洁步骤中定 影设备F1的目标温度,并且纵坐标轴示出了在清洁步骤中附着在记录材料S上的调色剂的 浓度。实线示出了在记录材料S的正面的浓度的测量结果,并且点线示出了在记录材料S的 背面的浓度的测量结果。在实验中,在更高的目标温度,附着在记录材料S上的调色剂的浓 度更高。特别地,在记录材料S的背面的调色剂浓度更可能表现出该特性。
[0065] 图7B是示出了在步骤5中测量的附着在加热膜16上的调色剂的浓度的测量值的曲 线图。曲线图的横坐标轴示出了清洁步骤中的目标温度,并且纵坐标轴示出了在清洁步骤 完成之后留在加热膜16上的调色剂的浓度。在更高的目标温度,留在加热膜16上的调色剂 的浓度更低。在本示例性实验中,清洁步骤中的目标温度被设置为230°C(T2),该目标温度 高于定影处理步骤中的目标温度。
[0066] (第二实验)
[0067] 逐步改变步骤2中的清洁步骤的时间长度,并且使用与第一实验中所使用的图像 形成装置P和相同的定影设备F1相同的图像形成装置P和相同的定影设备F1来实行实验。目 标温度被固定为230°C,并且在空转的时间长度为0秒、5秒和10秒的条件下实行实验。实验 的其他步骤与第一实验中的相同。如在此所使用的,〇秒的空转时间指示不执行空转。
[0068]图8A和8B例示了第二实验的结果。图8A是例示了在第二实验中的步骤4中测量的 附着到记录材料S的调色剂的浓度的曲线图。曲线图的横坐标轴示出了清洁步骤中空转的 时间长度,并且纵坐标轴示出了在清洁步骤完成之后附着在记录材料S上的调色剂的浓度。 实线示出了在记录材料S的前表面上的浓度的测量结果,并且点线示出了在记录材料S的后 表面上的浓度的测量结果。图8B是例示了在第二实验中的步骤5中测量的附着在加热膜16 上的调色剂的浓度值的曲线图。曲线图的横坐标轴示出了清洁步骤中空转的时间长度,并 且纵坐标轴示出了清洁步骤之后留在加热膜16上的调色剂的浓度。
[0069]参照图8A和8B,清洁步骤时间长度越长,记录材料S上的调色剂的浓度增加,并且 留在加热膜16上的残余调色剂的浓度降低。原因如下。随着附着到记录材料S的调色剂的浓 度增加,附着到加热膜16的调色剂的浓度降低。在步骤1中的连续打印中累积在加热膜16上 的污染调色剂在步骤2中的清洁步骤中被转印到定影辊30和加压膜51,并且在随后的打印 期间被定影到记录材料S。从上可知,在清洁步骤中目标温度越高以及空转的时间长度越 长,加热膜16上的清洁效果提高。
[0070] 下面参照图9描述在清洁步骤中加热膜16的表面上的污染调色剂Tc被转印到定影 辊30的表面上并且然后进一步被转印到加压膜51的表面上的机制。当施加热时,包含树脂 作为主要成分的调色剂软化并且容易粘附到调色剂所接触的组件。如果温度进一步升高, 调色剂熔化,并且调色剂的内聚力(cohesion force)降低。这使得容易从调色剂所接触的 部件除去调色剂。
[0071] 随着加热膜16旋转,附着到加热膜16的表面的污染调色剂Tc到达加热压合部N2。 在加热压合部N2处,污染调色剂Tc夹在加热膜16与定影辊30之间,并且被从加热膜16这一 侧加热。在加热压合部N2处,如果污染调色剂Tc由加热膜16过度地加热并且熔化,则在交界 面有可能出现内聚破坏,并且污染调色剂Tc容易从加热膜16除去。类似地,在定影辊30与污 染调色剂Tc的接触表面处,当污染调色剂Tc被加热时,污染调色剂Tc软化并且牢固地附着 到定影辊30。与定影辊30的表面与污染调色剂Tc之间的交界面相比较,在加热膜16的表面 与污染调色剂Tc的交界面处,污染调色剂Tc熔化并且内聚力低。因为交界上的调色剂的内 聚力的差异,污染调色剂Tc从较高温度侧转印到较低温度侧。加热膜16的表面的温度与定 影辊30的表面的温度之间的差异越大,污染调色剂Tc越可能被转印。根据类似的机制,转印 到定影辊30上的污染调色剂Tc进一步被转印到具有较低温度的加压膜51。污染调色剂Tc从 定影辑30转印到记录材料S的前表面,并且进一步从加压膜51转印到记录材料S的后表面, 并且然后作为污染调色剂被定影。
[0072] 在定影处理步骤中以及在清洁步骤中,熔化在加热膜16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经由定 影辊30从加热膜16排放。然而,当附着到加热膜16的表面的污染调色剂Tc熔化在加热膜16 的表面上时,蜡成分和低分子量成分挥发,并且污染调色剂Tc相比于记录材料S上的调色剂 T变得更不可能熔化,并且因此具有高熔点。
[0073]污染调色剂Tc变得更不可能在定影处理中在加热器15的目标温度熔化而是可能 累积在加热膜16上。清洁步骤中的目标温度可以被设置为高于定影处理步骤中的目标温 度,使得可以尽可能久地向累积在加热膜16上的污染调色剂Tc施加大量的热。可能存在如 下情况:污染调色剂Tc紧接在定影处理步骤完成之后累积在加热膜16上。然而,如果在清洁 步骤中向污染调色剂Tc施加大量的热,则调色剂之间的内聚力降低并且由此污染调色剂Tc 可以容易地从加热膜16除去。清洁步骤中的目标温被设置为高于定影处理步骤中的目标温 度,并且目标温度之间的更大差异导致更好的清洁效果。然而,定影辊30的表面层和加热膜 16的表面层可能劣化,并且污染调色剂Tc可能粘附到定影辊30的表面层和加热膜16的表面 层,所以清洁步骤中的目标温度期望地被设置为等于或低于部件的承受温度极限。
[0074](第三实验)
[0075]实行第三实验,以比较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布置在加热膜16上的清洁效果与比较例 的布置在加热膜16上的清洁效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布置中,第一和第二实验中的清洁 步骤被合并到打印作业中。在比较例的布置中,在打印作业完成之后执行清洁操作。
[0076]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打印作业包括图像形成步骤、定影处理步骤和清洁步 骤,并且清洁步骤跟在定影处理步骤之后执行。这可以缩短定影处理步骤完成的定时(片材 排放传感器41检测到最后一张记录材料经过的定时)与清洁步骤开始之间的逝去时间。在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清洁步骤与定影处理步骤的完成同时开始,使得逝去时间为〇秒。
[0077] 图19例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步骤、定影处理步骤和清洁步骤的时序 图。
[0078] 图像形成步骤是直到一次转印和二次转印完成的步骤,在一次转印中,未定影的 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4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并且在二次转印中,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从中 间转印带9转印到记录材料S。
[0079]定影处理步骤是从打印作业的第一张记录材料S的前沿进入到压合部N1中至检测 到最后一张记录材料S的后沿经过片材排放传感器41的步骤。在定影处理步骤中,当被配置 为驱动定影辊30的马达M被驱动时,向加热器15供电。另外,在定影处理步骤中,向加热器15 供电,使得热敏电阻器18的检测到的温度与定影处理中的目标温度(T1)相匹配。对马达M的 驱动和向加热器15的供电在打印作业的第一张记录材料S的前沿进入到压合部N1之前开 始。
[0080] 清洁步骤开始的定时是由片材排放传感器41检测到打印作业的最后一张记录材 料S的后沿经过的定时。与清洁步骤的开始同时地,目标温度被改变成清洁中的目标温度 (T2),其高于定影处理中的目标温度(T1),并且清洁步骤开始。清洁步骤在停止向加热器15 供电的时间点完成。
[0081]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中,一个打印作业包括图像形成步骤和定影处理步骤,并且在 定影处理步骤完成之后,在停止向加热器15供电的状态下实行定影辊30的空转。然后,打印 作业完成。在打印作业完成之后执行清洁步骤。在下文中,像在比较例中那样在打印作业完 成之后执行的清洁步骤将被称作清洁操作,以便区分该清洁步骤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被合 并在打印作业中的清洁步骤。另外,为了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相比较,在比较例中,使用由片 材排放传感器41检测到前一个打印作业的最后一张记录材料S经过的定时作为基准定时来 定义清洁操作开始的定时。在第一比较例中,从基准定时到清洁操作开始的定时的逝去时 间是180秒。在第二比较例中,该逝去时间是600秒。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以及第一和第二比较 例的每个中,清洁步骤(操作)中的目标温度是230°C,并且空转时间是5秒。
[0082]下面参照图10A和10B描述第三实验的结果。图10A是示出了在第三实验中的步骤4 中测量的附着在记录材料S上的调色剂的浓度的曲线图。曲线图的横坐标轴示出了直到清 洁步骤或操作开始所逝去的时间,并且纵坐标轴示出了在清洁步骤或操作完成之后附着在 记录材料S上的调色剂的浓度。在图10A中,实线示出了在记录材料S的前表面的浓度的测量 结果,并且点线示出了在记录材料S的后表面上的浓度的测量结果。图10B是示出了在第三 实验中的步骤5中测量的附着在加热膜16上的调色剂的浓度值的曲线图。曲线图的横坐标 轴示出了直到清洁步骤或操作开始所逝去的时间,并且纵坐标轴示出了在清洁序列之后留 在加热膜16上的调色剂的浓度。
[0083]根据图10A,当直到清洁步骤或操作开始的逝去时间更短时,从加热膜16排放到记 录材料S的污染调色剂Tc的量增加,并且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污染调色剂Tc的量最大。另 外,从图10B可知,当逝去时间更短时加热膜16上的调色剂浓度降低,并且本示例性实施例 中的调色剂浓度最低。换言之,图10B示出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加热膜16的清洁效果最 好。
[0084]接下来,为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效果好于第一和第二比较例的清洁效果 的机制,测量在定影处理步骤完成之后本示例性实施例以及第一和第二比较例中的加热膜 16、定影辊30和加压膜51的表面温度的变化。图11、12A和12B分别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以 及第一和第二比较例中的加热膜16、定影辊30和加压膜51的温度的变化。图11、12A和12B的 每个中的横坐标轴示出了在定影处理步骤完成的时间为0的情况下的逝去时间,并且纵坐 标轴示出了温度。实线、断线和点线分别示出了加热膜16、定影辊30和加压膜51的表面温 度。
[0085] 参照图11,可知定影辊30的表面温度在定影处理步骤期间降低,在定影处理步骤 中,记录材料被传送通过压合部N1。原因在于定影辑30的表面的热量被记录材料S带走。另 一方面,加热膜16的表面温度降低得非常少,因为加热器15被控制为使得所检测到的温度 与目标温度相匹配。因此,在像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清洁步骤跟在定影处理步骤完成之 后开始的情况下,清洁步骤在加热膜16的表面温度与定影辊30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差异大的 状态下开始。结果,在清洁步骤的时段(5秒)中加热膜16的表面温度与定影辊30的表面温度 之间的差异大的时间增加。
[0086]另一方面,在第一和第二比较例中,如图12A和12B中所例示的,在定影处理步骤完 成之后停止向加热器15供电,并且定影辊30旋转预定的次数。然后,打印作业完成。在打印 作业完成之后,实行清洁操作。因此,在定影处理步骤完成之后停止向加热器15供电的时段 期间,加热膜16的表面温度和定影辊30的表面温度降低(在第一比较例中,逝去时间的长度 为0至180秒,而在第二比较例中,逝去时间的长度为0至600秒)。另外,在该时段期间,加热 膜16的热量被定影辊30带走,使得加热膜16的表面温度与定影辊30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差异 逐渐减小。清洁操作在温度差异小的状态下开始,使得在清洁操作的时段(5秒)中加热膜16 维持在目标温度的时间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短。加热膜16维持在目标温度的时间在逝去 时间长的第二比较例中比在第一比较例中短。
[0087]在第一和第二比较例中,为了将加热膜16维持在目标温度并且为了充分确保加热 膜16的表面温度与定影辊30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差异大的状态,可以增加清洁操作的时间。 然而,更长的清洁操作时间导致更长的停机时间,从而损害可用性。
[0088](第四实验)
[0089] 实行实验以确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序列的效果。实验条件如下。处理速 度是100mm/S,并且前面的记录材料S与随后的记录材料S之间的传送间隔是30mm。定影处理 步骤中的目标温度是200°C。在清洁步骤中,目标温度被设置为230°C,并且在向加热器15供 电的同时实行定影辊30的空转长达五秒。在清洁步骤完成之后,停止向加热器15供电,并且 实行空转长达三秒。然后,打印作业结束。
[0090] 在环境温度为15°C且湿度为15%的环境下,重复在10张片材上连续打印的打印作 业,直到总数达到3万张。在打印作业完成之后,存在10秒的待机时间,在此期间停止向加热 器15的供电和对定影辊30的驱动,并且然后再次执行打印作业。重复这个循环。要打印的图 像T是其中使用Y调色剂、M调色剂、C调色剂和K调色剂中的每个来打印20行12点字符的文本 图案。每个颜色的打印比是1 %。
[0091] 被配置为执行清洁序列的图像形成装置A准备作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 成装置,并且被配置为不执行清洁序列的图像形成装置B准备作为根据比较例的图像形成 装置。
[0092]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实行清洁序列的图像形成装置A中,即使在30000张片材 上执行打印之后,也没有污染调色剂Tc附着到加热膜16的表面。
[0093] 另一方面,在根据比较例的不实行清洁序列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3000张片材上 执行打印之后,在所打印的记录材料S上的已定影的调色剂图像中开始出现定影失败。检查 定影设备的内部,并且观察到了附着到加热膜16的表面的污染调色剂。
[0094]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清洁步骤被合并到打印作业中,使得在加热膜16的温 度高的状态下可以跟在定影处理步骤完成之后立即转变到清洁步骤。结果,可以立即获得 清洁效果好的状态(加热膜16的表面温度与定影辊30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差异大的状态)。根 据前面所述,本示例性实施例产生可以在缩短加热膜16的清洁时间的同时提高清洁效果的 优点。
[0095] 定影设备F1的配置不局限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配置。例如,外部加热部件 可以是包含卤素加热器的膜或辊。另外,加压部件可以是包括芯金属和橡胶层的辊。
[0096] 下面描述用于防止因执行清洁步骤而引起的停机时间的序列。为了优先考虑可用 性,根据情况来设置不执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步骤。下面参照图13中例示的流程 图来描述该序列。在步骤S101中,打印作业开始。如果在步骤S104中最后一张记录材料经过 片材排放传感器41之前接收到新的打印作业信号(步骤S102中为"是"),则在不执行清洁步 骤的情况下当前打印作业结束,并且然后在步骤S103中,执行新的打印作业。另一方面,如 果未接收到新的打印作业信号(步骤S102中为"否"),则在步骤S105中,执行清洁步骤,并且 在步骤S106中,打印作业结束。在较不频繁地执行清洁步骤的情况下,暂时累积在加热膜16 上的污染调色剂Tc的量增加,但是因执行清洁步骤而引起的停机时间可以减少。
[0097] 下面参照图14中例示的流程图,描述基于累积打印数量是否已达到预定的数量来 确定是否在打印作业中包括清洁步骤的序列,所述累计打印数量是通过对已经由定影单元 在其上执行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的数量进行求和而获得的。在步骤S201中,打印作业开始。 在步骤S202中,获取直到前一个打印作业的累计计数Zs,并且将当前打印作业的打印数量 加到累计计数Zs。如果在打印作业的最后一张记录材料经过片材排放传感器41之前没有接 收到新的打印作业信号,则在步骤S203中,将累计计数Zs和阈值Xs进行比较。如果累计计数 Zs大于阈值Xs(步骤S203中为"是"),则在步骤S204中,执行清洁步骤并且重置累计计数Zs。 然后,在步骤S205中,打印作业结束。另一方面,如果总计数Zs小于阈值Xs(步骤S203中为 "否"),则在步骤S205中,在不执行清洁步骤的情况下打印作业结束。当累积打印数量未达 到预定的数量时,不执行被合并在打印作业中的清洁步骤,由此减少停机时间并且提高可 用性。
[0098] 实行实验以检验清洁序列的效果。该实验中所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第四实验中 所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相类似。被配置为周期性地执行清洁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C准备作 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C中,如果累计计数Zs超过250,则 执行清洁序列。作为打印作业,执行其中目标温度为240°C并且实行空转长达10秒的清洁步 骤,并且在清洁步骤完成之后停止向加热器15供电之后15秒,定影设备F1的旋转驱动停止 从而结束。重复连续打印10张记录材料的打印作业,直到记录材料的总数达到30 0 0 0。在根 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周期性地实行清洁序列的图像形成装置c中,即使在30000张片材上执 行打印之后,也没有污染调色剂Tc附着到加热膜16的表面。
[0099]在优先考虑清洁的情况下,可以在每个打印作业中实行清洁步骤,而不管本示例 性实施例。
[0100]下面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应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配置与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相类似,所以对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部件相类似的部 件,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对其的描述。
[0101]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特征在于:根据在打印作业中要连续 打印的记录材料的数量(要在其上执行定影处理的片材的数量),来改变清洁步骤的目标温 度和时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被配置为获取在打印作业中要连续打 印的记录材料的数量的获取单元。表格1示出了对于在打印作业中要连续打印的记录材料 的各个数量而设置的区域1至区域4中的每个,清洁步骤的目标温度和清洁时间。本示例性 实施例中的定影处理步骤中的目标温度是200°C。区域1至区域4的目标温度的每一个均高 于定影处理步骤中的目标温度。
[0102] 表格 1
[0103]
[0104]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区域1(其中,在打印作业中要连续打印的记录材料的数 量小)的情况下,清洁步骤的时间被设置为比在其他区域中短并且目标温度被设置为比在 其他区域中低。在区域2(其中,在打印作业中要连续打印的记录材料的数量比在区域1中 大)的情况下,清洁步骤的时间被设置在区域1中长并且目标温度被设置为比在区域1高。另 外,在区域3(其中,在打印作业中要连续打印的记录材料的数量比在区域2中大)的情况下, 清洁步骤的时间被设置得比在区域2中长并且目标温度被设置为比在区域2中高。在区域1 至区域3中,要连续打印的记录材料的数量越大,清洁步骤的时间越长并且目标温度越高。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10、20和40被用作记录材料的阈值数量。
[0105] 下面描述其中要连续打印的记录材料的数量比在区域3中大的区域4的打印作业。 在区域4的打印作业中,基于连续重复区域4的打印作业的次数来切换下面的两个清洁步 骤。这两个清洁步骤中的一个是优先考虑打印图像质量的第一清洁步骤(区域4-A),并且另 一个是优先考虑排放污染调色剂Tc的第二清洁步骤(区域4-B)。
[0106] 在第一清洁步骤中,污染调色剂Tc在平常的打印定影处理步骤中一点一点地被转 印到记录材料S上,由此防止因大量的污染调色剂Tc被转印到记录材料S而导致的图像质量 劣化。因此,在第一清洁步骤中,目标温度被设置为低于区域3的清洁步骤中的目标温度,以 减少污染调色剂Tc的转印量。执行第一清洁步骤,直到连续重复区域4的打印作业两次。虽 然在第一清洁步骤中污染调色剂Tc只能一点一点地被排放,但是第一清洁步骤的优势在 于:可以防止图像质量劣化,并且没有记录材料S被用于清洁。
[0107] 在第二清洁步骤中,累积在加热膜16上的污染调色剂Tc尽可能多地被转印到记录 材料S上,由此加热膜16上的清洁效果最大化。因此,为了最大化加热膜16上的清洁效果,清 洁时间被设置为比在区域3中长并且目标温度被设置为比在区域3中高。打印图像质量不是 问题,因为记录材料S被用于清洁。在重复区域4的打印作业三次或以上的情况下,执行第二 清洁步骤。具体地,在污染调色剂Tc在加热膜16上的进一步累积可能形成大团并且掉落到 记录材料S上从而损害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执行第二清洁步骤。第二清洁步骤的频繁执行可 能浪费记录材料S并且增加停机时间,所以第二清洁步骤要么周期性地执行,或者在有来自 用户的指令时执行。在累积在加热膜16上的污染调色剂Tc不减少的情况(诸如累积量大于 在第一清洁步骤中可排放的污染调色剂Tc的量的情况)下,第二清洁步骤是有效的。
[0108] 图15是例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序列的流程图。
[0109] 在步骤S301中,打印作业开始。在步骤S302中,获取单元获取关于打印作业的记录 材料的数量的信息以及区域4的连续重复循环Zf的数量。在步骤S303,基于所获取的关于记 录材料的数量的信息来确定区域1至区域4之一作为清洁步骤的区域。在步骤S304中,确定 已确定区域是否是区域4。如果已确定区域是区域4(步骤S304中为"是"),则在步骤S306中, 确定Zf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2。如果Zf?的值小于或等于2(步骤S306中为"是"),则确定第一 清洁,并且然后在步骤S307中,将在步骤S302中所获取的Zf的值加1。另一方面,如果Zf的值 不是小于或等于2(在步骤S306中为"否"),则确定第二清洁,并且然后在步骤S308中,将在 步骤S302中所获取的Zf的值设置为0以重置Zf的值。另一方面,在步骤S304中,如果已确定 区域不是区域4(步骤S304中为"否"),则将在步骤S302中所获取的Zf的值设置为0。然后,在 步骤S310中,执行在步骤S309中在打印作业的最后一张记录材料经过压合部之后确定的区 域的清洁步骤,并且然后在步骤S311中,打印作业结束。
[0110] 实行实验,以确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序列的效果。该实验中所使用的图 像形成装置与第一实验中所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相类似。另外,清洁序列与表格1中的清洁 序列相类似。
[0111] 在每个打印作业的记录材料的数量为10、20、40和100的四种条件以及100张片材 的打印作业被每个打印作业重复三次的条件下实行实验。在每种颜色的调色剂的最大量假 设为100 %的情况下,在整个表面上使用各颜色的15 % (总共60 % )来打印图像T。顶、底、右 和左边距每个均被设置为5_。在每个条件下完成打印之后,在不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 打印一个空白片材,以便检查污染调色剂Tc的排放。在实验中,使用克重为80g/m 2的用于激 光束打印机(LBP)的常用A4大小(宽度210mm,长度297mm)的打印片材。在执行打印之后,用 浓度计(由X-Rit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X-Rite 504。测量模式:状态I)测量被排放到记录材 料S上的调色剂的浓度,并且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0112] 表格 2
[0114] 如果被排放在记录材料S上的调色剂的浓度为0.20或更低,则被排放的调色剂在 视觉上几乎无法辨认。因此,可以说调色剂对于打印图像质量没有影响。
[0115]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10张、20张、40张和100张 XI次的条件中的每个条件下, 被排放在记录材料S上的调色剂在视觉上几乎无法辨认。另外,在100张X3次的条件下,大 量的污染调色剂Tc被排放在记录材料S上。在这种条件下,优先考虑污染调色剂Tc的排放, 并且记录材料S被用于清洁,使得不出现关于图像质量的问题。
[0116] 接下来,通过下面的步骤将加热膜16从定影设备F1移除,并且测量留在加热膜16 上的污染调色剂Tc的量。玻璃纸胶带(Nichiban CT-18)被粘贴到污染调色剂Tc所附着的加 热膜16的表面,并且然后玻璃纸胶带与所附着到的污染调色剂Tc 一起被移除。用浓度计(由 X-Rit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X-Rite 504。测量模式:状态I)测量附着到玻璃纸胶带的污染 调色剂Tc,并且结果在表格3中示出。
[0117] 表格 3
[0119] 在10张、20张和40张的条件的每个条件下,留在加热膜16上的污染调色剂Tc的浓 度不高于〇. 1。在每个清洁序列中污染调色剂Tc成功地被排放。在100张X 1次的条件下,实 行优先考虑图像质量的清洁序列,并且大量的污染调色剂Tc留在加热膜16上。当重复进行 连续打印100张的打印作业时,污染调色剂Tc累积在加热膜16上,并且如果这重复三次,则 执行在100张X 3次的条件下的清洁序列。在100张X 3次的条件下,留在加热膜16上的污染 调色剂Tc的浓度不高于0.1,可知加热膜16被充分地清洁。
[0120] 如上所述,在10张、20张、40张和100张XI次的条件下,在多张记录材料上连续地 执行打印的情况下,执行温度和时间按累积在加热膜16上的偏移调色剂的量被适当设置的 清洁步骤。以此方式,在防止打印图像质量劣化的同时,可以清洁加热膜16。另外,可以避免 定影单元上的过度热损伤,并且可以降低功耗。另外,如果清洁能力最大化,则在100张X3 次的条件下的清洁步骤可以处理累积在加热膜16上的大量的污染调色剂TcdOO张X3次的 条件下的清洁步骤可以能够防止污染调色剂Tc形成大团并且掉落到记录材料S上从而造成 有缺陷的图像。
[0121]下面描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应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配置与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配置相类似,所以对于具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 例中的功能和配置相类似或者相对应的功能和配置的部件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 对其的详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特征在于:根据要打印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来改 变清洁步骤的温度和时间。在连续地打印具有在半色调区域内的打印浓度的大量图像的情 况下,清洁步骤的温度被设置为低并且清洁步骤的时间被设置为短,其中在半色调区域中, 可能出现到定影辊30的偏移,并且污染调色剂Tc可能累积在加热膜16上。
[0122] (图像处理单元)
[0123] 下面参照图16描述充当图像处理单元的视频控制器300。视频控制器300包括经由 CPU总线301相互连接的设备,诸如主机接口单元302、图像形成装置接口单元303、R0M 304、 RAM 305和CPU 306XPU总线301包括地址、数据和控制总线。
[0124] 主机接口单元302具有经由网络而与诸如主计算机之类的数据传输装置双向地连 接和通信的功能。图像形成装置接口单元303具有与图像形成装置P双向地连接和通信的功 能。
[0125] ROM 304保持用于执行将在下面描述的图像数据处理以及其他处理的控制程序代 码。RAM 305是被配置为保持通过渲染由图像形成装置接口单元303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而获 取的位图数据、图像浓度信息、临时缓冲区以及各种类型的处理的状态的存储器。CPU 306 基于ROM 304中保持的控制程序代码来控制连接到CPU总线301的每个设备。
[0126] 下面描述图像数据处理。图17例示了图像数据处理的流程。在步骤S10中,图像数 据与记录材料的大小以及诸如操作模式之类的命令一起作为图像信息从主计算机传输。在 图像数据是关于彩色图像的数据的情况下,颜色信息基于RGB(红色、绿色、蓝色)数据。在步 骤S11中,各颜色的颜色信息被分配并且转换成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再现的设备RGB数 据。然后,在步骤S12中,图像数据的颜色信息从设备RGB数据转换成设备YMCK(黄色、品红 色、青色、黑色)数据。YMCK数据被定义为调色剂的量与当各颜色的图像形成站的所有激光 器都打开时在记录材料上获得的调色剂的量的比值,并且其范围是从〇到100%。〇%的数据 值指示所有激光器都关闭并且调色剂的量为〇的情况。在步骤S13中,关于YMCK数据,使用示 出了各颜色的曝光量与要使用的调色剂的量之间的关系的分级表格来计算YMCK各颜色的 曝光量。
[0127] 在步骤S13中,基于YMCK数据来计算图像浓度。例如,在某个像素的图像数据是Y = 50 %、M = 70 %、C= 20 %和K = 0 %的情况下,图像浓度是140 % (= 50+70+20+0)。然后,在步 骤S14中,各颜色的曝光量被转换成要用于每个像素的曝光图案,并且在步骤S15中,输出曝 光光。
[0128] 下面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确定清洁步骤的方法。图18例示了基于在打印作 业中要连续打印的记录材料的数量以及关于每个记录材料的浓度信息来确定是否包括清 洁步骤的流程图。在步骤S401中,图像形成装置接收打印作业并且图像形成开始。在步骤 S402中,连续打印计数Zc被重置,并且获取区域4的连续重复循环的数量Zf。在步骤S403中, 在接收图像信息的同时,视频控制器300将用于每页记录材料的图像信号传输到控制单元 31。在步骤S404中,检测图像彳目息的每个像素以获取浓度彳目息,并且确定是否存在具有在 20 %至80 %的范围内的图像浓度的像素。如果不存在具有在20 %至80 %的范围内的图像浓 度的像素(步骤S404中为"否"),则在步骤S405中,控制单元31将连续打印计数Zc加1。
[0129] 另一方面,如果存在具有在20 %至80%的范围内的图像浓度的像素(步骤S404中 为"是"),则在步骤S406中,控制单元31将连续打印计数Zc加2。如果由于打印作业的所有记 录材料的图像信号都传输到控制单元31而不存在图像信号(步骤S403中为"否"),则在步骤 S407中,基于连续打印计数Zc的值来确定清洁步骤的区域。随后的序列(步骤S408至S415) 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5中的序列(步骤S304至S311)相类似,所以省略对这些步骤 的描述。
[0130]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不仅基于在打印作业中要连续打印的记录 材料的数量而且基于关于各记录材料的浓度信息来确定清洁步骤的区域。以此方式,相比 于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并且执行更适合于累积在加热膜16上的调色剂的量的 清洁步骤。
[0131]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 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种 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主权项】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装 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 定影单元,被配置为在将其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传送到压合部的 同时对该记录材料进行加热,以对该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定影单 元包括辊、被配置为与所述辊的外表面接触以对所述辊进行加热的加热旋转部件、以及被 配置为与辊的外表面的区域接触以形成压合部的辅助部件,所述区域和与加热旋转部件接 触的区域不同; 温度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加热旋转部件的温度;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向加热旋转部件的供电,使得由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温度 维持在目标温度, 其中,打印作业包括第一步骤、第二步骤和第三步骤,在第一步骤中,在记录材料上形 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在第二步骤中,执行定影处理,以及在第三步骤中,清洁定影单元, 并且 其中,第三步骤跟在第二步骤之后执行,并且在第三步骤中,在所述目标温度被设置为 高于第二步骤中的目标温度的同时,所述辊和加热旋转部件在没有记录材料存在于压合部 的状态下旋转。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不停止向加热旋转部件供电的情况 下,进行从第二步骤到第三步骤的转变。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二步骤中经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的 数量超过预定数量的情况下,在第三步骤中,实现以下设置中的至少一个:目标温度高于在 第二步骤中经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的数量没有超过所述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的目标温度的 设置,以及所述辊和加热旋转部件的旋转时间的长度长于在第二步骤中经定影处理的记录 材料的数量没有超过所述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的旋转时间的长度的设置。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二步骤中经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的 数量超过大于所述预定数量的阈值的情况下,在第三步骤中,实现以下设置中的至少一个: 目标温度低于在第二步骤中经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的数量没有超过所述阈值但是超过所 述预定数量的情况下的目标温度的设置,以及所述辊和加热旋转部件的旋转时间的长度短 于在第二步骤中经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的数量没有超过所述阈值但是超过所述预定数量 的情况下的旋转时间的长度的设置。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基于从定影单元是新的开始起计数的累 积打印数量,来确定是否在打印作业中包括第三步骤。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加热旋转部件是筒状的膜。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定影单元包括被配置为与所述膜的内表 面接触的加热器,加热器与所述辊一起形成压合部。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6054564SQ201610214679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4月8日 公开号201610214679.3, CN 106054564 A, CN 106054564A, CN 201610214679, CN-A-106054564, CN106054564 A, CN106054564A, CN201610214679, CN201610214679.3
【发明人】西田聪, 竹田敢, 铃木彰道, 菅祥吾, 道田一洋, 三谷隆德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