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674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尤其是一种在与位于非放电空间上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相对的下部基板的横向隔层的部分或全部中形成段差(steppedpulley),从而利用位于上述非放电空间上的上述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与下部基板上的寻址电极间发生的放电的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使其在放电空间中的定位放电更加容易发生的等离子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图1是现有技术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由上部基板(未图示)与下部基板20组成。
上述上部基板(未图示)包含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10a,10b;覆盖上述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10a,10b的电介质(未图示);保护上述电介质的电介质保护层(未图示)。
上述下部基板20包含与上述上部基板(未图示)的上述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10a,10b垂直相交地排列的寻址电极22;保护上述寻址电极22的电介质23;形成放电信元(cell)(v)的隔层24;印刷,喷涂在由上述隔层24形成的放电信元(cell)内部,在各信元(cell)放电时,被紫外线激发而释放可视光的荧光体(未图示)。
一方面,组成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信元(cell)的隔层形状有条形(stripe),井形(well)及三角形(Δdelta)隔层结构,上述形状均具有封闭型隔层结构。
又,由上述封闭型隔层结构形成的放电信元(cell)中,为了在上述放电信元(cell)内克服亮度降低等问题,在非放电空间中排列上述上部基板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10a,10b。
但,具有上述结构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封闭型隔层结构中,在非放电领域中排列上部基板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10a,10b时,上述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10a,10b与上述下部基板的寻址电极22间的相对放电较为困难。
从而,随着定位放电发生的困难,不仅要增加发生上述定位放电的初始发生电压,而且在上述信元(cell)中产生污染,增加吸气剂(getter),从而影响到上述放电信元(cell)内部,导致亮点,闪烁等误放电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在封闭型隔层与非放电空间上排列上述面板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面板在上述面板的下部基板上形成的横向隔层的部分或全部中形成段差(stepped pulley),利用上述非放电空间发生定位放电时的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使上述放电更加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而发明的,本发明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包含等离子显示面板;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一个以上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上部基板;与上述上部基板相对,具有由横向隔层与纵向隔层形成放电信元(cell)的封闭型隔层的下部基板。上述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位于上述背面基板的封闭型隔层上,并且上述横向隔层的全部或部分形成段差(stepped pulley)。
又,与上述正面基板上形成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相对应的,横向隔层的整体上形成段差(stepped pulley)。
又,与上述正面基板上形成的扫描电极相对应的,横向隔层上形成段差(stepped pulley)。
又,位于上述背面基板的横向隔层上的电极,由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按序排列。
又,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由上述横向隔层的段差(stepped pulley)形成的信道(channel)上不喷涂荧光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形成封闭型隔层,及在非放电空间中形成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上述面板的横向隔层上的部分或全部中形成段差(stepped pulley)隔层,从而利用定位放电时,使位于非放电空间中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与下部基板之间的寻址电极间的放电效果影响到放电空间中的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从而可以使上述面板的放电空间的定位放电更加容易。


图1是现有技术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及2b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100a,100b扫描电极(Y)及维持电极(Z)200下部基板210下部玻璃基板220寻址电极230电介质层240隔层240a纵向隔层240b横向隔层 C信道(channel)H孔(hall)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2a及2b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一方面,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上部基板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由汇流电极与透明电极组成。
如图2a或2b所示,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下部基板200上具有在透明基板210上输入数据的寻址电极(未图示),上述寻址电极(未图示)被起着电容作用的电介质230保护,上述电介质上包含部分或全部形成段差(stepped pulley)(H)的横向隔层240b。
其中,透明基板210的电介质230为了防止放电光透过下部基板而由白色组成;上述电介质230上喷涂由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线(Vacuum Ultra Violet,VUV)激发,从而产生可视光线的荧光体(未图示)。
又,上部基板与下部基板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为了防止相邻信元(cell)间的干扰而形成绝缘隔层240,上述隔层240由横向隔层240b与纵向隔层240a组成。
上述本发明中,形成由上述隔层包围的封闭型隔层结构。
上述隔层结构分为条形(stripe)或井形(well)及三角形(Δdelta)隔层结构,上述结构均具有封闭型隔层结构。
其中,由上述封闭型隔层结构形成的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在上述隔层内产生放电,上述面板上部基板的扫描电极100a与上述下部基板的寻址电极(未图示)产生相对放电,由上述相对放电选择放电信元(cell),然后,由上述上部基板的扫描电极100a及维持电极100b间的表面放电维持放电过程,释放可视光。
又,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是封闭型隔层结构,同时,是在非有效放电领域-上述隔层上排列扫描电极100a或维持电极100b的结构。
上述面板的隔层中,在横向隔层240b的部分或全部中形成段差(steppedpulley)(H),从而在上述面板上部基板的扫描电极100a与下部基板的寻址电极(未图示)间发生定位放电时,位于非放电空间中的扫描电极10a与下部基板的寻址电极(未图示)间的空间中,利用预先发生的放电产生的激发效应(primingeffect),上述放电空间的定位放电将更加容易。
其中,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指上述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放电空间与非放电空间中,上述非放电空间中形成的放电空间上预先产生的定位放电,影响到上述放电空间上形成的放电。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仅在与下部基板的寻址电极发生相对放电的,上部基板的扫描电极(Y)相对应的一侧的横向隔层240b中形成段差(stepped pulley)(H)结构。
其中,上述横向隔层240b与上述面板的上部基板的扫描电极100a并排形成,在上述横向隔层240b上,与上述扫描电极100a一致的方向形成段差(steppedpulley)(H),从而上述非放电空间中发生的放电现象,通过上述段差(steppedpulley)(H)影响到上述放电空间。
即,产生将上述非放电空间上的放电效果,传送至上述放电空间内的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
又,如图4所示,本发明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是封闭型隔层结构;及在上述面板的非放电空间内排列上部基板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100a,100b,在下部基板上与上述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100a,100b并排形成的横向隔层240b上形成段差(stepped pulley)(H),在上述非放电空间的横向隔层240b下面形成槽(c)的结构。
其中,在上述非放电空间中排列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100a,100b,在上述横向隔层240b上形成段差(stepped pulley)(H),从而产生使上述非放电空间中,上述面板的定位放电时发生的少量放电效果,通过上述横向隔层240a上形成的段差(stepped pulley)(H),影响到上述放电空间的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
又,在上述下部基板的横向隔层240b下面形成槽(c),从而使上述上部基板的扫描电极100a与上述下部基板的寻址电极(未图示)间发生的定位放电时,将其放电效果影响至上述放电空间。
其中,上述槽(c)与上述上部基板的扫描电极100a及上述下部基板的寻址电极(未图示)并排形成,从而形成可以进行预先放电的空间。
又,上述下部基板上形成的横向隔层240b的段差(stepped pulley)(H),可以与上述上部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100a,100b平行地形成,亦可以仅与上述上部基板上的扫描电极100a平行地形成。
又,上述面板的上部基板的电极结构是形成扫描电极100a与扫描电极100a,然后依次排列维持电极100b与维持电极100b时,上述面板的放电空间内,根据上一个信元(cell)是否发生定位放电,其放电电压(Va)与吸气剂(getter)特性差异较大的结构。
其中,如上所述地形成电极结构时,若上一个信元(cell)放电,则对相邻放电信元(cell)的放电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相邻信元(cell)的放电电压(Va)将改变,同时为了吸附透过相邻信元(cell)的,上一个信元(cell)的放电信元(cell)中产生的不纯气体,要增加上述面板的放电信元(cell)隔层中喷涂的吸气剂(getter)的量,但这是不可取的。
又,将在上述下部基板的隔层上形成的槽(c)或上述隔层的整个上部喷涂上述吸气剂(getter),上述吸气剂(getter)由锆,铝,钒,钛等金属材料组成,通过吸附性,清除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放电时产生的不纯气体。
因此,上述面板的电极结构中,依次形成扫描电极100a与维持电极100b,这将可以保证放电电压(Va)的稳定,并且不改变上述吸气剂(getter)的特性,因此较为合理。
其中,上述不纯气体进入相邻放电信元(cell)中时,为了使两个信元(cell)均关闭,从而以扫描电极100a与维持电极100b的顺序形成电极,则可以仅开启需要的信元(cell)。
又,上述下部基板上形成的隔层下面的槽(c)中不应喷涂荧光体。这样,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制造工序中,若未喷涂荧光体,则通过上述面板的非放电空间中的黑底(Black Matrix)可以防止颜色的显示,但将降低一半左右的充电(Capacitance)值。
因此,在形成上述非放电空间的横向隔层240b上,形成上述上部基板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100a,100b,并且形成部分或全部的段差(stepped pulley)(H),从而在上述放电空间中发生定位放电时,在上述非放电空间中预先产生放电,可以使上述放电领域中的定位放电更加容易。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形成封闭型隔层,及在非放电空间中形成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上述面板的横向隔层上的部分或全部中形成段差(stepped pulley)隔层,从而利用定位放电时,使位于非放电空间中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与下部基板之间的寻址电极间的放电效果影响到放电空间中的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从而可以使上述面板的放电空间的定位放电更加容易。
如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关于等离子显示面板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装置,包含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一个以上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正面基板;与上述正面基板相对,具有由横向隔层与纵向隔层形成放电信元的封闭型隔层的背面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位于上述背面基板的封闭型隔层上,并且上述横向隔层的全部或部分形成段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正面基板上形成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相对应的,横向隔层的整体上形成段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正面基板上形成的扫描电极相对应的,横向隔层上形成段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背面基板的横向隔层上的电极,由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按序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横向隔层的段差形成的信道上不喷涂荧光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包含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一个以上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上部基板;与上述上部基板相对,具有由横向隔层与纵向隔层形成放电信元的封闭型隔层的下部基板。上述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位于上述下部基板的封闭型隔层上,并且上述横向隔层的全部或部分形成段差。形成封闭型隔层,及在非放电空间中形成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上述面板的横向隔层上的部分或全部中形成段差隔层,从而利用定位放电时,使位于非放电空间中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与下部基板之间的寻址电极间的放电效果影响到放电空间中的激发效应,可以使上述面板的放电空间的定位放电更加容易。
文档编号H01J17/49GK1949439SQ20061016260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2日
发明者安成容 申请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