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18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特别是一种具有内凹弧状的侧面的导光板及包含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中国台湾公开第2005044M号专利所揭示的现有背光模块的立体图。该背光模块1包括多个LED 11及一导光板12。所述LEDll用以提供光线。该导光板12用以接受并导引来自所述LED 11的光线,且包括一第一表面121、一第二表面122及一侧面 123。该第二表面122相对于该第一表面121。该侧面123为入光面,其位于该第一表面121 及该第二表面122之间,且邻接该第一表面121及该第二表面122。该侧面123为一平直表面,且其具有多个沟槽124。所述沟槽IM利用切割或是射出成型而制成,其为镂空的且开口朝向于所述LED 11。所述沟槽124以间隔排列,以消除所述LED 11前方的亮区(Hot Spot)。每一该沟槽 124为一三角形外观,且具有二边1241及一交点1242。所述边1241相交于该交点1M2。 所述LED 11面对该侧面123,且位于所述沟槽124内。当光线经由该侧面123进入该导光板12后,该光线经由该第二表面122射出至一扩散膜(图中未示)。该现有背光模块1的缺点如下。由于该沟槽124的二边1241相交于该交点1M2, 因此,该交点1242的附近仍会产生些微的亮区。此外,由于所述沟槽124的设计与加工皆不易,使得该导光板12的制造成本随之提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创新且具进步性的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一侧面。该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该侧面位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且邻接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该侧面为一内凹的弧状表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上述的导光板及多个光源。所述光源用以提供光线,所述光源面对该侧面,且所述光源的光线经由该侧面进入该导光板。本发明的优点为,该侧面为一内凹的弧状表面,其具有消除亮区(Hot Spot)的效果,而且该弧状表面制作容易,可降低该导光板的制造成本。


图1显示中国台湾公开第200504424号专利所揭示的现有背光模块的立体图;图2显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3显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本发明中该侧面最内凹处的深度与该导光板的厚度比;图5显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3
图6显示图5的导光板的正视示意图;图7显示导光板另一状态,其中所述突出部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表面间具有一夹角 ct 2 ;图8是由距离导光板入光面一预设距离所测得具有不同微结构的入光面的辉度分布仿真结果曲线图,其中微结构中该突出部的突出角α 1为90度;及图9是由距离导光板入光面一预设距离所测得具有不同微结构的入光面的辉度分布仿真结果曲线图,其中微结构中该突出部的突出角α 1为120度。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现有背光模块
2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
11LED
12导光板
21光源
22反射片
23导光板
23A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
24扩散膜
25微结构
26微结构
27突出部
121第一表面
122第二表面
123侧面
124沟槽
231第一表面
232第二表面
233侧面
1241边
1242交点
α 1突出角
α 2夹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显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3显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配合参考图2及图3,该背光模块2包括多个光源 21、一反射片22、一导光板23及一扩散膜Μ。所述光源21用以提供光线。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光源21为多个LED。该导光板23用以接受来自所述光源21的光线,其包括一第一表面231、一第二表面232及一侧面233,其中该第二表面232相对于该第一表面231。该侧面233为入光面,其位于该第一表面231及该第二表面232之间,且邻接该第一表面231及该第二表面232。该侧面233为一内凹的弧状表面,而形成一凹槽。在本实施例中,该侧面233为由该第一表面 231向该第二表面232延伸的单一弧状表面,且其优选地为一内凹的半球面,即该导光板23 的剖面中,如图4所示,该侧面233最内凹处的深度a与该导光板23的厚度b比为1 2。所述光源21面对该侧面233,且所述光源21的光线经由该侧面233进入该导光板 23。接着,该光线经由该第二表面232被传送至该扩散膜M。该反射片22位于该导光板23下方,用以反射部分光线回该导光板23。优选地,该第一表面231还包括多个微结构25。图5显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显示图5的导光板的正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导光板23A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23(图3)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元件赋予相同的编号,且不同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侧面233包括多个微结构沈。所述微结构沈为多条平行的沟槽,且二相邻的沟槽形成一突出部27。所述突出部27沿着该侧面233由该第二表面232向该第一表面231 (即由上而下)延伸,因此形成弧状的棱线。每一突出部27具有一突出角α 1,该突出角α 小于120度。优选地,该突出角α 1小于90度。在本实施例中,从该侧面233的正面看(如图6所示),所述突出部27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一表面231。然而在其它应用中,所述突出部27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表面231间具有一夹角α2(如图7所示),该夹角α 2小于90度。参考图8及图9,是由距离导光板入光面一预设距离所测得具有不同微结构的入光面的辉度分布仿真结果曲线图,其中图8及图9的水平轴为在平行该入光面(该侧面 233)的轴线1-1’处,沿该轴线1-1’取一段间距,以该间距的中心点当作该水平轴的原点 (Omm),并将向二侧延伸的方向则分别定义为正值及负值。图8显示微结构中该突出部的突出角α 为90度的情况,图9显示微结构中该突出部的突出角α 1为120度的情况,且图 8及图9中所述突出部27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一表面231 (即α 2为90度)。在图8中,曲线81代表入光面为平直的平坦面(此为现有技术)。曲线82代表入光面具有沟槽(此为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曲线83代表入光面为内凹的弧状表面,且具有微结构(此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如图5及图6所示),该入光面最内凹处的深度a与导光板的厚度b比为1 2。曲线84代表入光面为内凹的弧状表面,且具有微结构(此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如图5及图6所示),该入光面最内凹处的深度a与导光板的厚度b比为 1 4。曲线85代表入光面为内凹的弧状表面,且具有微结构(此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如图5及图6所示),该入光面最内凹处的深度a与导光板的厚度b比为1 10。由图8中可看出,曲线83最为平坦,即,当入光面为具有微结构的内凹弧状表面, 且该入光面最内凹处的深度a与导光板的厚度b比为1 2时,辉度变化最小,消除亮区 (Hot Spot)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图9中,曲线91代表入光面为平直的平坦面(此为现有技术,与曲线81相同)。 曲线92代表入光面具有沟槽(此为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曲线93代表入光面为内凹的弧状表面,且具有微结构(此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如图5及图6所示),该入光面最内凹处的深度a与导光板的厚度b比为1 2。曲线94代表入光面为内凹的弧状表面,且具有微结构(此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如图5及图6所示),该入光面最内凹处的深度a与导光板的厚度b比为1 4。曲线95代表入光面为内凹的弧状表面,且具有微结构(此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如图5及图6所示),该入光面最内凹处的深度a与导光板的厚度b比为 1 10。由图9中可看出,曲线93最为平坦,即,当入光面为具有微结构的内凹弧状表面, 且该入光面最内凹处的深度a与导光板的厚度b比为1 2时,辉度变化最小,消除亮区 (Hot Spot)的效果最为明显。此外,比较图8及图9可知,微结构中该突出部的突出角α 为90度(图8)比α 1为120度(图9)消除亮区(Hot Spot)的效果更佳。本发明的优点为,该侧面233为一内凹的弧状表面,其已具有消除亮区(Hot Spot)的效果,如果再搭配该弧状表面上的微结构沈,消除亮区(Hot Spot)的效果更佳。而且本发明的弧状表面制作容易,可降低该导光板23,23A的制造成本。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并非限制本发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仍不脱本发明的精神。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如权利要求所列。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及一侧面,位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且邻接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该侧面为一内凹的弧状表面。
2.如权利要求1的导光板,其中该侧面为一内凹的半球面。
3.如权利要求1的导光板,其中该侧面包括多个微结构。
4.如权利要求3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微结构为多条平行的沟槽,且二相邻的沟槽形成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为弧状。
5.如权利要求4的导光板,其中从该侧面的正面看,所述突出部垂直该第一表面。
6.如权利要求4的导光板,其中从该侧面的正面看,所述突出部与该第一表面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小于90度。
7.如权利要求4的导光板,其中每一突出部具有一突出角,该突出角小于120度。
8.如权利要求7的导光板,其中该突出角为90度。
9.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一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及一侧面,位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且邻接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该侧面为一内凹的弧状表面;及多个光源,用以提供光线,所述光源面对该侧面,且所述光源的光线经由该侧面进入该导光板。
10.如权利要求9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光源为多个LED。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一侧面。该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该侧面位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且邻接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该侧面为一内凹的弧状表面,其具有消除亮区(Hot Spot)的效果,而且该弧状表面制作容易,可降低该导光板的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F21V8/00GK102434852SQ20101050925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吴建宗, 张德宏, 施希弦 申请人: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