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尤指一种藉由一自动供料装置输送工件至一工作台的夹制装置上,令该工件被该夹制装置夹制住,再藉由该工作台上的挤压装置挤压该工件的两端,使该工件被挤压形成一探针外壳体。
一般已知安装在一测试装置的治具上的探针,是用以直接接触一电路板(PCB)的电路,而测定该电路的回路良莠的元件,该探针是设有一外壳体,该外壳体依序置入一弹簧及一针头,该针头藉由该弹簧而凸出在该外壳体外。
该探针的外壳体的制造方式,是将一工件置入一冲压机的夹具上,藉由该冲压机上的模具冲压成型,惟,探针的外壳体,须经多个不同形状的模具冲压方可成型,造成该冲压机必须更换多个不同形状的模具冲压该工件,才可使该工件形成一探针的外壳体,如此,该工件在制造时,将浪费许多时间在更换模具上,使该工件的制造速度慢,进而使该壳体的制造成本高,或在多个冲压机分别安装不同的模具,将该工件逐一在不同的冲压机冲压,使该工件从其中一个冲压机冲压完成后,再拆卸下来安装在另一个冲压机冲压成型,如此,不但增加购买冲压机的成本,且浪费许多时间在拆装该工件至不同的模具上,进而增加该外壳体的制造成本。
有鉴于此,为改进已有技术的缺点,本创作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生产速度、产品的品质,及降低成本的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是设有一自动供料装置,该自动供料装置是输送工件至一工作台的夹制装置上,令该工件被该夹制装置夹制住,再藉由该工作台上的挤压装置挤压该工件的两端,使该工件被挤压形成一探针外壳体。另该挤压装置设有多个可更换的模具,藉由更换这些模具,使该挤压装置可将该工件挤压形成不同形状的探针外壳体。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设计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包括一工作台;一夹制装置,该夹制装置设有一第一夹制体及一第二夹制体,该第一、第二夹制体是设在该工作台相对应的位置上,该第一、第二夹制体相对应的另端分别设有一第一驱动元件,由这些第一驱动元件的作动,使该第一、第二夹制体在该工作台上沿水平方向移动,而可相互夹合或分开;一自动供料装置,该自动供料装置是设在邻近该工作台的位置上,且设有一工件进料器及一输送管,其中该工件进料器内可放置多个工件,该输送管一端与该工件进料器相接,另端与该夹制装置相接,使这些工件可藉由该工件进料器依序由该输送管输送至该夹制装置;一挤压装置,该挤压装置设有一第一模具座及一第二模具座,该第一、第二模具座是设在该工作台相对应的位置上,且与该第一、第二夹制体呈直交状态,该第一、第二模具座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模具,该第一、第二模具座相对应的另端分别设有一第二驱动元件,藉由这些第二驱动元件的作动,使该第一、第二模具座可在该工作台上移动,且其移动方向是与该第一、第二夹制体的移动方向呈直交状态,另,该第二模具座的一侧上设有多个第三驱动元件,藉由这些第三驱动元件的作动,使其可在该工作台上移动,且其移动方向是与该第一、第二夹制体移动方向呈平行状态;一控制回路,这些第一、第二、第三驱动元件是分别与该控制回路相接,由该控制回路控制这些第一、第二、第三驱动元件的行程。
除上述基本必要特征外,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还可增加如下结构特征该第一、第二夹制体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夹制块,这些夹制块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凹穴,当这些夹制体藉由这些第一驱动元件,移动至该输送管的出口处时,该输送管可将工件输送至这些凹穴之间,再藉由这些第一驱动元件,使该工件被这些夹制块夹合在这些凹穴之间。
该第一模具座相对应该第二模具座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模具,该第二模具座相对应该第一模具座的一端依序设有一第二模具、第三模具及第四模具。
该工件进料器设有一可放置多个工件的盘体,该盘体内缘设有一轨道,该轨道末端设有一出口,该输送管一端接设在该出口上,另端则接设在该工作台的适当位置上,当该工件进料器作动时,该工件进料器藉由振动的方式,使该盘体内的这些工件依序沿该轨道移动至该输送管内。
该输送管设在该工作台的一端的出口处设有一闸门,该闸门是与该控制回路相接,通过该控制回路控制该闸门开或闭,当该第一、第二夹制体藉这些第一驱动元件,移动至该输送管的出口处时,该控制回路传输一信号至该闸门,使该闸门开启而可将工件输送至这些凹穴之间,再者,当工件输送至这些凹穴之间后,该控制回路再传输一信号至该闸门,使该闸门关闭。
该第一模具中央处设有一凹陷,该凹陷相对该第一模具座的一端设有一斜拔部。
该第二模具中央处设有一凹穴,该凹穴中央处设有一向外延伸至端口的凸柱。
该第一模具中央处设有一凹陷,该凹陷相对该第一模具座的一端设有一斜拔部。
该第四模具中央处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中央处设有一向外延伸至邻近端口处的突柱,该突柱设有一向外延伸至端口的尖锥体。
利用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提高生产速度、产品的品质,及降低成本的有益效果。
为使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份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份放大动作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请参阅
图1、2所示,其是设有一自动供料装置1,该自动供料装置1是输送工件2至一工作台3的夹制装置4上,令该工件2被该夹制装置4夹制住,再藉由该工作台3上的挤压装置5挤压该工件2的两端,使该工件2被挤压形成一探针外壳体,以便后续制成一探针,如此,即可提高生产速度、产品的品质,及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该自动供料装置1是设有一工件进料器12及一输送管14,其中,该工件进料器12设有一可放置数个工件的盘体(图中未示),该盘体内缘设有一轨道,该轨道末端设有一出口,而该输送管14一端接设在该出口上,另端则接设在该工作台3的闸门16上,当该工件进料器12作动时,该工件进料器12藉由振动的方式,使该盘体内的这些工件2依序沿该轨道移动至该输送管14内,尔后,再藉由该闸门16开或闭,使这些工件2被输送至该夹制装置4上,或这些工件2被阻挡在输送管14内。
该夹制装置4设有一第一夹制体42及一第二夹制体44,该第一、第二夹制体42、44是设在该工作台3相对应的位置上,且与该闸门16出口处呈直交状态,又,该第一、第二夹制体42、44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夹制块43,这些夹制块43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凹穴(图中未示),该第一、第二夹制体42、44相对应的另端分别设有一第一驱动元件6(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元件可为一液压缸,但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时,并不限于此),藉由第一驱动元件6的作动,令该第一、第二夹制体42、44可在该工作台3上沿水平方向移动。
如此,通过这些第一驱动元件6,该第一、第二夹制体42、44可往该闸门16的方向移动,使该工件2可被夹制在该夹制块43的凹穴之间,再移动至该挤压装置5挤压成形,最后,该第一、第二夹制体42、44可往相反方向移动,使这些夹制块43分开,进而使该工件2可脱离该夹制块43的夹制。
该挤压装置5分别设有一第一模具座52及一第二模具座54,该第一、第二模具座52、54是设在该工作台3相对应的位置上,且与该第一、第二夹制体42、44呈直交状态,该第一模具座52相对应该第二模具座54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模具522,该第二模具座54相对应该第一模具座52的一端依序设有一第二模具542、第三模具544及第四模具546,该第一、第二模具座52、54相对应的另端分别设有一第二驱动元件7(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元件可为一液压缸,但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时,并不限于此),藉由这些第二驱动元件7的作动,令该第一、第二模具座52、54可在该工作台3上移动,且该第一、第二模具座52、54的移动方向是与该第一、第二夹制体42、44移动方向呈直交状态,另,该第二模具座54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驱动元件8(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三驱动元件可为一液压缸,但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时,并不限于此),藉由这些第三驱动元件8的作动,使该第二模具座54可在该工作台3上移动,且其移动方向是与该第一、第二夹制体42、44移动方向呈平行状态。
请参阅图3,该第一、三模具522、544中央处设有一凹陷51,该凹陷51相对该第一模具座52的一端设有一斜拔部511,该第二模具542中央处设有一凹穴53,该凹穴53中央处设有一向外延伸至端口的凸柱532,该第四模具546中央处设有一凹槽55,该凹槽55中央处设有一向外延伸至邻近端口处的突柱552,该突柱552设有一向外延伸至端口的尖锥体554。
请参阅
图1至图4所示,这些第一、第二、第三驱动元件6、7、8,及该闸门16是分别与一控制回路(图中未示)相接,该控制回路可采用已有的相关技术手段实现,这些第一、第二、第三驱动元件6、7、8,及该闸门16藉由该控制回路,控制这些第一、第二、第三驱动元件6、7、8的行程,及该闸门16的开或闭,使启动该自动供料装置1及该控制回路,该控制回路传输一信号至这些第一驱动元件6,令这些液压缸作动,使这些夹制块43往该闸门16的方向移动至这些夹制块43的凹穴恰与该闸门16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再由,该控制回路再传输一信号至该闸门16,使该闸门16打开而将一工件2送入这些凹穴之间,使当该工件2送入这些凹穴之间,该控制回路会再传输一信号至该闸门16,而使该闸门16关闭以避免下一个工件2进入这些凹穴之间,再藉由该控制回路再传输一信号至这些第一驱动元件6,使这些夹制块43往该第一、第二模具座52、54的方向移动,至该凹穴内的工件2恰与该第一模具座52的第一模具522、第二模具座54的第二模具542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该控制回路再传输一信号至这些第二、第三驱动元件7、8,使该第一模具座52的第一模具522及第二模具座54的第二模具542,往该凹穴内的工件2挤压,使该工件2一端的外径被该第一模具522挤压缩小,另端的外径被该第二模具542挤压扩大,再藉该控制回路传输一信号至这些第二驱动元件7,使该第一模具座52的第一模具522及第二模具座54的第二模具542,往相对该凹穴内的工件2的方向移动。
该控制回路再传输一信号至这些第三驱动元件8,使该第二模具座54移动至该第三模具544与该第一模具522在相对应的位置上,该控制回路再传输一信号至这些第二驱动元件7,使该第一模具522及第三模具544往该工件2挤压,令该工件2的外径被扩大的一端再被该第三模具544缩小,进而使该工件2邻近端缘处形成一突出部,再藉该控制回路传输一信号至这些第二驱动元件7,使该第一模具522及第三模具544往相对该凹穴内的工件2的方向移动。
该控制回路再传输一信号至这些第三驱动元件8,使该第二模具座54移动至该第四模具546与该第一模具522在相对应的位置上,该控制回路再传输一信号至这些第二驱动元件7,使该第一模具522及第四模具546往该工件2挤压,令该工件2邻近该突出部的一端缘被该第四模具546扩成喇叭口,再藉该控制回路传输一信号至这些第二驱动元件7,使该第一模具522及第四模具546往相反方向移动,而使该工件2形成一探针外壳体。
该控制回路传输一信号至这些第一驱动元件6,使该第一、第二夹制体42、44往相反方向移动,进而使这些凹穴之间的工件2脱离这些夹制块43的夹制,最后,该控制回路传输一信号至这些第一驱动元件6,使该第一、第二夹制体42、44再往该闸门16方向移动。
藉以上所述构件的组成,通过该控制回路控制这些第一、第二、第三驱动元件6、7、8及该闸门16,重复以上所述的动作,使这些工件2可快速形成一探针外壳体,如此,不必以人工的方式将这些工件2逐一挤压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一具体实施例,惟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项技艺者在本实用新型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以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工作台,一夹制装置,该夹制装置设有一第一夹制体及一第二夹制体,该第一、第二夹制体是设在该工作台相对应的位置上,该第一、第二夹制体相对应的另端分别设有一第一驱动元件,由这些第一驱动元件的作动,使该第一、第二夹制体在该工作台上沿水平方向移动而相互夹合或分开;一自动供料装置,该自动供料装置是设在邻近该工作台的位置上,且设有一工件进料器及一输送管,其中该工件进料器内可放置多个工件,该输送管一端与该工件进料器相接,另端与该夹制装置相接,使这些工件可藉由该工件进料器依序由该输送管输送至该夹制装置;一挤压装置,该挤压装置设有一第一模具座及一第二模具座,该第一、第二模具座是设在该工作台相对应的位置上,且与该第一、第二夹制体呈直交状态,该第一、第二模具座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模具,该第一、第二模具座相对应的另端分别设有一第二驱动元件,藉由这些第二驱动元件的作动,使该第一、第二模具座可在该工作台上移动,且其移动方向是与该第一、第二夹制体的移动方向呈直交状态,另,该第二模具座的一侧上设有多个第三驱动元件,藉由这些第三驱动元件的作动,使其可在该工作台上移动,且其移动方向是与该第一、第二夹制体移动方向呈平行状态;一控制回路,这些第一、第二、第三驱动元件是分别与该控制回路相接,由该控制回路控制这些第一、第二、第三驱动元件的行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夹制体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夹制块,这些夹制块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凹穴,当这些夹制体藉由这些第一驱动元件,移动至该输送管的出口处时,该输送管可将工件输送至这些凹穴之间,再藉由这些第一驱动元件,使该工件被这些夹制块夹合在这些凹穴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具座相对应该第二模具座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模具,该第二模具座相对应该第一模具座的一端依序设有一第二模具、第三模具及第四模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工件进料器设有一可放置多个工件的盘体,该盘体内缘设有一轨道,该轨道末端设有一出口,该输送管一端接设在该出口上,另端则接设在该工作台的适当位置上,当该工件进料器作动时,该工件进料器藉由振动的方式,使该盘体内的这些工件依序沿该轨道移动至该输送管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送管设在该工作台的一端的出口处设有一闸门,该闸门是与该控制回路相接,通过该控制回路控制该闸门开或闭,当该第一、第二夹制体藉这些第一驱动元件,移动至该输送管的出口处时,该控制回路传输一信号至该闸门,使该闸门开启而可将工件输送至这些凹穴之间,再者,当工件输送至这些凹穴之间后,该控制回路再传输一信号至该闸门,使该闸门关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具中央处设有一凹陷,该凹陷相对该第一模具座的一端设有一斜拔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模具中央处设有一凹穴,该凹穴中央处设有一向外延伸至端口的凸柱。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具中央处设有一凹陷,该凹陷相对该第一模具座的一端设有一斜拔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模具中央处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中央处设有一向外延伸至邻近端口处的突柱,该突柱设有一向外延伸至端口的尖锥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探针外壳体的制造装置,其是设有一工作台,该工作台上设有一夹制装置,及一与该夹制装置呈直交的挤压装置,另在邻近该工作台的位置上设有一自动供料装置,藉由该自动供料装置输送工件至该夹制装置上,令该工件被该夹制装置夹制住,再藉由该挤压装置挤压该工件的两端,使该工件被挤压形成一探针外壳体,以便后续制成一探针,如此,即可提高生产速度、产品的品质,及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B21C23/14GK2416976SQ0023170
公开日2001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23日
发明者黄焕顺 申请人:黄焕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