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199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


图12,为现有的卧式中心加工机的换刀机构的示意图,并呈现出已夹持住 刀柄而刀臂可作旋转的状态。进言之,该换刀机构8设有一出力轴81,出力轴81上设有刀 臂82,刀臂82外端各设有一供扣持定位刀柄91的刀爪821,其中刀柄91前端插设有刀具 92,且于刀臂82内部从出力轴81至刀爪821处设有一刀爪杆83,刀爪杆83于该刀爪821 处的端部设有一刀爪杆头831,于远离该刀爪杆头831的另一端设有一抵顶面832,并且该 刀臂82于靠近该出力轴81处设有一容置空间822,以供一顶杆84设置于其中,且该顶杆 84具有一顶杆头841,该顶杆头841穿伸出该刀臂82,而该顶杆头841的末端是随该刀臂的 外拉而可相对一顶环座85作靠近或远离的动作。此外,当进行扣刀时,如
图13所示,上述顶杆84的顶杆头841受到该顶环座85的 抵压,而使该顶杆84后退并令该刀爪杆83的抵顶面832不被该顶杆84的侧面所抵顶而呈 内缩状态,此时,该刀爪杆83仅受到弹簧833作用的状态,故因而该刀爪821可进行对刀柄 91的旋转扣刀作业。而当欲进行拔刀时,是借由该出力轴81将该刀臂82外拉,此时即如
图12所示,上 述的顶杆头841因刀臂82外拉,故不再受到该顶环座85的抵压,同时并受到顶杆84后方 处弹簧842的推力,使得顶杆84的侧面抵顶于该刀爪杆83的抵顶面832,进而推顶该刀爪 杆83并使得该刀爪杆头831顶撑于刀柄91侧面,从而达到夹持定位该刀柄91与刀具92 的需求。然而,上述刀臂刀爪对刀柄的夹持定位方式,会于刀臂拔刀时产生一些问题,请参 阅
图14,详言之,当该出力轴81外拉该刀臂82的过程中,该顶杆84的顶杆头841亦不再受 到该顶环座85的抵压,于此时,该顶杆84并受弹簧842的推力所致而移动,使得该顶杆84 外侧斜面处向上推抵于该刀爪杆83的顶撑面832,而令该刀爪杆83向上并朝该刀爪821内 顶推,正常而言,最终即借该刀爪杆头831对刀柄91产生定位夹持的效果。但是,因于换刀前,刀柄91的后端通常是受到主轴(图中未示)的夹持锁固,以利 加工时的稳固与安全性,因此,当刀臂82进行拔刀作业之前,主轴得先对该刀柄91的后端 作松刀的动作,故此时,该刀柄91虽仍位于主轴内但因其已不受该主轴的夹持锁定,使得 该刀柄91于此当下即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且同时尚未受到该刀爪杆头831处的顶撑定位, 所以,当该刀爪821将刀柄91往外拉出作拔刀时,即容易因拔刀所产生的震动或刀柄91与 刀具92本身的重力因素,导致刀柄91与刀具92脱离刀爪821定位夹掣的位置,如
图14所 示即是。而上述此种无法有效且确实的定位夹掣,亦有可能于刀臂82高速旋转换刀时,让 刀柄91自刀臂82的刀爪821甩出而产生危险与损害;或是发生于刀臂旋转后的后退插刀 时,无法准确将刀具的刀柄插入加工机主轴内的问题。同理可知,既已存在上述的问题,则刀臂82的刀爪821在将刀柄与刀具自刀库(刀仓)(图中未示)取出或收入时,亦同样会 发生类似上述的问题。并请参阅本实用新型
图11,其中的上图与中图分别为刀臂旋转与刀具拔出及插入 时所对应的换刀机构内部的凸轮a、b的时序图,从中可知,凸轮a由7. 5度旋转至55. 5度 的过程中,是带动着刀臂作旋转扣刀的动作,而当凸轮a自55. 5度旋转至119. 5度时,刀臂 皆呈静止状态,而待凸轮a —旋转超过119. 5度时,即立刻带动该刀臂旋转,并待凸轮a旋 转至240. 5度时,刀臂已旋转了 180度。并且,当凸轮b自79. 5度旋转至142度的过程,即 为进行刀臂拔刀的过程;而经由前段的说明可知,现有技术是于拔刀的过程中令该顶杆84 远离该顶环座85,同时该顶杆84受弹簧842的推力而向上抵顶该刀爪杆83,而在以凸轮a、 b的时序图对照之下,可知当凸轮b进行拔刀至119. 5度的时(对应于凸轮a的时序图), 该刀臂即开始旋转,而此时,对应于凸轮b拔刀至119. 5度的顶杆84,其对该刀爪杆83的向 上抵顶亦约仅行至一半的距离,既如此,即意味着该刀爪杆头831极有可能并未确实的顶 撑夹持住该刀柄91,从而前述所提的夹持定位偏差与刀具脱出,甚至是换刀时刀具因高速 旋转而甩出的问题将会发生。为解决上述卧式中心加工机换刀机构锁刀的问题,便有另一 改良换刀机构锁刀的发明,其专利公告号编列为中国台湾第1289088号,其是于底板设有 一凹孔,并以一可往复拨动的旋转封盖于底板下方遮盖该凹孔,而当刀臂在作扣刀动作而 转动时,其顶杆会先行将旋转封盖拨开而伸入该凹孔中,此时顶掣头则先行阻挡于夹掣件, 刀具再脱离换刀机构的夹持。但,此一换刀机构的主要问题,在于当顶杆拨动旋转封盖时,除会因碰撞产生非常 明显的拨动噪音,亦会因过度磨损而产生可靠性的问题。再者,前述的二现有换刀机构具有另一问题,在于中心加工机于刀臂固定刀具后, 于刀臂外拉时,如遇停电或机器故障等临时停机的情况时,易因顶杆于底板上的空间限制, 而难以工具将顶杆下压使刀具松脱,因而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卧式中心加工机的换刀机构等问题,即为本实用新型的 重点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 供一种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借以达到刀臂于换刀时固定刀具的高可靠 性,且于扣刀动作时不产生噪音,且于临时停机时便于取出刀臂上的刀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具有一以马达驱动的换刀机构, 此换刀机构伸出一出力轴并结合一刀臂,此刀臂于两端分别设有一刀爪,刀臂对应各刀爪 分别设有一固定刀具于刀爪内的刀爪杆,以及一阻挡该刀爪杆于刀具固定时内缩的顶杆, 该刀爪杆与顶杆于刀臂内分别设有一供二者往复移动的弹性件,该顶杆并朝换刀机构伸出 一供压抵而使顶杆脱离阻挡刀爪杆的顶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出力轴于刀臂与换刀机构之 间设有一可朝该顶杆头移动抵压的顶环座,其是设于该换刀机构上,且换刀机构侧边设有 一与换刀机构同步驱动的平板凸轮,该换刀机构于该顶环座与该平板凸轮间枢设一摆臂, 此摆臂于一端连结于该顶环座,另一端则朝平板凸轮靠抵,该平板凸轮具有一可推抵摆臂而导引该顶环座抵压该顶杆头的凸出段,以及一供抵接摆臂而导引顶环座脱离抵压该顶杆 头的内缩段,且该换刀机构内部设有一受该马达驱动的驱动轴,该驱动轴一端穿伸出该换 刀机构并与该平板凸轮连接,供驱动该平板凸轮旋转。前述的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中换刀机构固设有一延伸座, 于延伸座与该顶环座上分别设有相对滑设的滑轨与滑座。前述的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中刀爪杆具有一设于刀臂内的 刀爪杆身,并于刀爪处伸设一刀爪杆头,该刀爪杆于移动方向设有一长形孔,于刀臂设有一 阻挡刀爪杆翻转的定位轴套,此定位轴套伸入该长形孔内。前述的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中摆臂与该换刀机构间设有一 供摆臂端部朝平板凸轮方向靠抵的弹簧。前述的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中摆臂于其对应该平板凸轮与 顶环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导轮与一第二导轮,其中该第一导轮靠抵于该平板凸轮,而 顶环座设有一具有导槽的导座,而该第二导轮设于此导座的导槽内。前述的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中刀臂于旋转扣刀后且出力轴 外拉拔刀前,该刀爪杆的刀爪杆头是顶撑定位住该刀具,以供锁刀。前述的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中刀具已交换且出力轴收回而 插刀后的刀臂原点复归前,该刀爪杆是内缩以令该刀爪杆头解除顶撑定位该刀具,以供松 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借以达到刀臂于换刀时固定刀具的高可靠性,且于扣 刀动作时不产生噪音,且于临时停机时便于取出刀臂上的刀具。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刀臂于扣刀时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刀臂于扣刀时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刀臂下拉转动侧视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刀臂下拉转动主视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刀臂缩回装刀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刀臂缩回装刀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换刀机构的侧面透视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A-A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凸轮a、凸轮b、凸轮c其分别驱动机械手旋转、拔出/插入刀 具以及控制顶环座移动且对应于平板凸轮的时序图。
图12是现有换刀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现有换刀机构于刀臂扣刀之当下,顶环座、顶杆与刀爪杆间的状态示意 图。
图14是现有换刀机构的刀臂外拉拔刀时,刀爪内的刀具因刀爪杆定位锁固不及,因而产生偏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至
图11,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请先参阅
图1、图2, 其是一换刀机构1,并以至少一马达11驱动,此换刀机构1伸出一出力轴12,并于出力轴12 外端结合一刀臂2,此刀臂2于两端分别设有一刀爪21,且该刀臂2内对应各刀爪21分别设 有一刀爪杆22以及一顶杆23,而以此刀爪杆22可顶撑固定刀具3 (刀具插设于刀柄中)于 该刀爪21内,如图3、图4所示;同时,并以该顶杆23阻挡该刀爪杆22的末端,防止刀爪杆 22于刀具3固定时内缩,另外,该刀爪杆22与顶杆23于刀臂2内分别设有一弹性件221、 231 (例加弹簧),以弹性件221、231供二者于该刀臂2内往复移动,且该顶杆23朝该换刀 机构1伸出一顶杆头232,此顶杆头232供压抵用,使该顶杆23脱离阻挡该刀爪杆22的状 态,并让该刀爪杆22于该刀臂2中内缩动作。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出力轴12上设有一顶环座4,该顶环座4朝该顶杆头 232移动而抵压之,其中该顶环座4是以可移动的方式设于该换刀机构1的出力轴12上,且 该顶环座4介于该刀臂2与该换刀机构1之间。其次,该换刀机构1于侧边设有一平板凸轮5,其与换刀机构1同步驱动,且该换刀 机构1于该顶环座4与该平板凸轮5间的外侧处枢设一摆臂6,此摆臂6于一端连结于该顶 环座4,另一端则朝该平板凸轮5靠抵,而该平板凸轮5的外围轮廓设有一凸出段51以及一 内缩段52,其中该凸出段51推抵该摆臂6朝该刀臂2的方向枢转,并借该摆臂6导引该顶 环座4抵压该顶杆头232 ;反之,该内缩段52供抵接该摆臂6反向枢转,进而导引顶环座4 脱离抵压该顶杆头232的状态,并且,该换刀机构1内部设有一受该马达11驱动的驱动轴 53,该驱动轴53 —端穿伸出该换刀机构1并与该平板凸轮5连接,供驱动该平板凸轮5旋 转。此外,本实施例的换刀机构1的侧面更固定设有一延伸座13,于该延伸座13与该 顶环座4上分别设有彼此相对滑设的滑轨131与滑座41。另外,本实施例的刀爪杆22具有一刀爪杆身222,此刀爪杆身222是以可移动的方 式设于该刀臂2内,而该刀爪杆身222于该刀爪21处伸设一刀爪杆头223,该刀爪杆身222 于移动方向设有一长形孔222a,并于该刀臂2设有一定位轴套24,此定位轴套24穿伸入该 长形孔222a内,以阻挡该刀爪杆身222于该刀臂2内发生翻转,从而产生定位效果。再者,于该摆臂6与该换刀机构1间设有一弹簧60 (拉伸弹簧),于本实施例中,该 弹簧60 —端设于靠近该平板凸轮5上方处的延伸座13上,该弹簧60另一端设于靠近该顶 环座4的摆臂6上,此弹簧60可施拉力予摆臂6,而令摆臂6端部朝该平板凸轮5方向靠 抵;且该摆臂6于其对应(邻近)该平板凸轮5与顶环座4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导轮61 与一第二导轮62,其中,该第一导轮61靠抵于该平板凸轮5的凸出段51或内缩段52上,并 且,该顶环座4侧面固设有一导座42,此导座42中具有一导槽421,而该第二导轮62设于 此导座42的导槽421内。请参阅图3 图4,其是本实用新型的卧式中心加工机开始换刀时,该刀臂2的刀 爪21位于扣刀位置的侧视及俯视示意图。[0045]如图中所示,当该摆臂6的第一导轮61接触于该平板凸轮5的凸出段51时,可令 该摆臂6朝该顶环座4的方向作顺时针枢转,并且连动该摆臂6的第二导轮62对该导座42 的导槽421处作推抵,又因该导座42固设于该顶环座4侧面上,故可连动该顶环座4,进而 使得该顶环座4借由该滑座41于该滑轨131上作远离该换刀机构1的横向移动,其中的滑 座41与滑轨131请参见
图1,此时,该顶环座4的前侧面抵压该顶杆头232,而使该顶杆23 后退抵压该弹簧231,如图4所示,借此,即可解除该刀爪杆22末端受到该顶杆23侧面抵压 的状态,故该刀爪杆22可于扣刀时缩入该刀臂2,之后并可通过该弹性件221的弹力而再弹 出,如此,以便该刀臂2的刀爪21扣持该刀具3。相对而言,当该摆臂6的第一导轮61与该平板凸轮5的接触点由凸出段51下移 至内缩段52时,该顶环座4则朝该换刀机构1的方向缩回,故此时,该顶杆头232脱离受该 顶环座4抵压的状态,而可使该顶杆23在弹性件231的推力下,向该换刀机构1的方向移 动,并进而阻挡该刀爪杆22内缩,从而使得该刀爪杆22的刀爪杆头223得以突伸出该刀爪 21,而可顶撑刀具3令其定位于刀爪21之中。接着,当扣刀并锁住刀具3完成后,如图5 图6所示,分别为该刀臂2经该出力 轴12伸出而外拉并旋转,以及使该刀臂2两端的刀具3相互交换位置的过程中的侧视与主 视示意图,而由图中可见该摆臂6的第一导轮61与平板凸轮5的接触点持续位于内缩段52 上,此时,该顶杆23的顶杆头232即处于未被该顶环座4抵压的状态。再请参阅图7 图8,其是刀臂2旋转定位后,出力轴12收回并使刀臂2两端的刀 具3定位的侧视及俯视示意图,图中可见该摆臂6的第一导轮61与平板凸轮5的接触点位 于该凸出段51上,且当该刀臂2旋转后,通过该出力轴12拉回刀臂2,而使刀臂2两端的刀 具定位,其中两端的刀具分别对准于加工机的主轴(图中未示)以及收藏刀具的刀库(刀 仓)(图中未示)处,而待主轴夹持锁定刀具,以及刀具于刀库中收藏之后,该刀臂2旋转至 复归点即完成换刀动作。当然,于上述的过程中,该顶杆23的顶杆头232与该顶环座4间 的抵压关系的有无,是依当时情况而由程序作控制。请参阅前述的图式,当换刀机构1于扣刀并锁刀完成后,如遇停电或故障等临时 停机的情况时,可借由手动方式转动换刀机构1的马达11,使得该摆臂6的第一导轮61接 触于该平板凸轮5的凸出段51,借此,可使该顶环座4抵压该顶杆头232而使顶杆23内缩, 并因而让该刀爪杆22末端脱离顶杆23的阻挡,此时,刀爪21内的刀具即不受到该刀爪杆 头223的顶撑,如此,即可轻易的将刀具3由刀爪21上取下,极其实用与方便。以下请一并参阅前述各图式,且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优势之处,更提出图9
图11的图式资料,其中图9是前述换刀机构1的侧面透视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 A-A剖面示意图,图式中标示为B的B轴为对应前述平板凸轮5中央的驱动轴53,标示为C 的C轴为对应前述的出力轴12,而B轴与C轴间的动作关系,则是通过
图10中的转子凸轮 D等构件来连接达成,并且,其中的C轴可带动刀臂作外拉、收回(亦即拔出或插入刀具)以 及旋转等动作;而B轴可驱动外部的平板凸轮5旋转,而在通过平板凸轮5连动一连串构件 后,可对刀臂2内顶杆23的顶杆头231做抵压与否的控制。进而言之,如图9、
图10所示,上述换刀机构1内部各构件的驱动与传动的方式是 该设于外部的马达11与内部的一齿盘14连接并可驱动该齿盘14旋转,且该齿盘14上设 有一呈内凹且连续型态的凸轮结构15,于本实施例中,该凸轮结构15是于该齿盘14上呈内
7凹状的一体式设计,而上述的B轴(驱动轴53)即穿设于该凸轮结构15所围绕的内部区域 的齿盘14中央处,并且该齿盘14 一侧有一枢设于该换刀机构1内部下方处的驱动臂16,该 驱动臂16上靠近中段位置处枢设有一第三导轮151,该第三导轮151容设且限位于该内凹 型态的凸轮结构15中,且该驱动臂16上端处枢接于该C轴(出力轴12)上,以供于该齿盘 14受该马达11驱动而旋转时,通过该第三导轮151限位于该凸轮结构15中而受其连动的 缘故,令该驱动臂16随的产生前、后枢摆的动作,从而,可带动该C轴(出力轴12)作拔刀 或插刀的动作。并且,由
图10可知,该转子凸轮D是设于该B轴(驱动轴53)上,其中,并以锁固 件141将该转子凸轮D与该齿盘14另一侧连接,从而令该齿盘14与转子凸轮D可同动,并 且,该C轴(出力轴12)周围对应该转子凸轮D的外周凹陷处分设有数个转子121,以供该 转子凸轮D于该B轴(驱动轴53)旋转驱动时,借各转子121带动该C轴(出力轴12)旋 转,亦即,从该换刀机构1外见得之,即是外部刀臂2的旋转动作。申言之,本实用新型即是通过平板凸轮5等连动机构的设计,以及相关程序的控 制下,可达到该刀臂2于旋转扣刀后,且该出力轴12驱使刀臂2外拉拔刀(拔出刀具)之 前,借由平板凸轮5处所引发的一连串机构连动的效果,而令刀爪21内的刀具3已被刀爪 杆22的刀爪杆头223稳稳的顶撑定位于刀爪21之内,以供稳固锁刀,从而可避免刀具3因 拔出时,因机具震动所致的偏位、脱出以及刀臂高速旋转时甩出的安全性等问题。另外,于 刀具3已交换后且该出力轴12驱使该刀臂2收回而插刀之后,以及该刀臂2于原点复归的 前等状态下,该刀爪杆22是内缩以令该刀爪杆头223解除顶撑定位该刀具3,以供松刀,如 此,该刀臂2方能复归至其原点位。请参阅
图11,是依上、中、下位置分别为凸轮a、凸轮b、凸轮c其分别驱动机械手旋 转、拔出/插入刀具以及控制顶环座移动且对应于平板凸轮的时序图,其中的凸轮a、凸轮b 大概位于前述的C轴处,而凸轮c大概位于前述的B轴处。从凸轮a的时序图可知,凸轮a由7. 5度旋转至55. 5度的过程,是带动刀臂作旋 转扣刀的动作,而当凸轮a自55. 5度旋转至119. 5度时,刀臂皆呈静止状态,而待凸轮a旋 转超过119. 5度时,即带动该刀臂2旋转,并待凸轮a旋转至240. 5度时,刀臂已旋转了 180 度;并且,当凸轮b自79. 5度旋转至142度的过程,即为进行刀臂拔出刀具的过程。接着,将凸轮a、b的时序图作对照,可知当凸轮b于进行拔刀而旋转至119. 5度的 时(119. 5度对应于凸轮a的时序图可得知),凸轮a即驱动刀臂即开始旋转;但是,从凸轮 b的时序图可知,凸轮b须转至142度时方为拔刀完毕,而此拔刀过程于现有技术中,更是意 味着刀具有无受到完整稳固的顶撑定位;故可知,当凸轮a旋转至119. 5度即开始旋转刀臂 2,有可能造成刀爪21中的刀具3偏离原定位的位置,甚或发生脱落与甩出的情形,是故,可 知现有技术的缺陷是在于此,而此已于现有技术的段落中详陈,请参照。缘是,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状况,设计出由平板凸轮5做出一连串连动的设计, 期于拔刀前完成刀具稳固的定位,而从
图11的下方凸轮c的时序图中可知,在对比于凸轮 b的拔刀过程,可知其是于79. 5度开始拔刀,而凸轮c却是在79. 5度的前即55度至79. 5 度的当下,完成对刀具的锁刀定位,因此,明显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之下,因于刀臂旋 转甚或拔刀之前,本实用新型即已通过凸轮平板、摆臂、顶环座等构件的连动关系达到刀具 的锁固定位,故因而不会发生刀具定位偏移、刀具脱落甚至于刀臂高速旋转中甩出的危险。[0058]由上述的说明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换刀机构于换刀时,仍可确保刀具3于刀臂2的刀爪21中定位的稳定度,且顶环座4于抵压该顶杆头232时,不会像现有技 术般产生过大的撞击噪音,且当换刀机构1巧遇临时停机的情形时,亦可借由上述的方式, 轻易的将刀爪21中的刀具3取出,因此与现有的二换刀机构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的换刀 机构1具有相当的便利性与安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 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 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 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一种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具有一以马达驱动的换刀机构,此换刀机构伸出一出力轴并结合一刀臂,此刀臂于两端分别设有一刀爪,刀臂对应各刀爪分别设有一固定刀具于刀爪内的刀爪杆,以及一阻挡该刀爪杆于刀具固定时内缩的顶杆,该刀爪杆与顶杆于刀臂内分别设有一供二者往复移动的弹性件,该顶杆并朝换刀机构伸出一供压抵而使顶杆脱离阻挡刀爪杆的顶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出力轴于刀臂与换刀机构之间设有一可朝该顶杆头移动抵压的顶环座,其是设于该换刀机构上,且换刀机构侧边设有一与换刀机构同步驱动的平板凸轮,该换刀机构于该顶环座与该平板凸轮间枢设一摆臂,此摆臂于一端连结于该顶环座,另一端则朝平板凸轮靠抵,该平板凸轮具有一可推抵摆臂而导引该顶环座抵压该顶杆头的凸出段,以及一供抵接摆臂而导引顶环座脱离抵压该顶杆头的内缩段,且该换刀机构内部设有一受该马达驱动的驱动轴,该驱动轴一端穿伸出该换刀机构并与该平板凸轮连接,供驱动该平板凸轮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换刀机构固设有一延伸座,于延伸座与该顶环座上分别设有相对滑设的滑轨与滑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刀爪杆具有一设于刀臂内的刀爪杆身,并于刀爪处伸设一刀爪杆头,该刀爪杆于移动方向 设有一长形孔,于刀臂设有一阻挡刀爪杆翻转的定位轴套,此定位轴套伸入该长形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摆臂与该换刀机构间设有一供摆臂端部朝平板凸轮方向靠抵的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摆臂于其对应该平板凸轮与顶环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导轮与一第二导轮,其中该第一 导轮靠抵于该平板凸轮,而顶环座设有一具有导槽的导座,而该第二导轮设于此导座的导 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刀臂于旋转扣刀后且出力轴外拉拔刀前,该刀爪杆的刀爪杆头是顶撑定位住该刀具,以供 锁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刀具已交换且出力轴收回而插刀后的刀臂原点复归前,该刀爪杆是内缩以令该刀爪杆头解 除顶撑定位该刀具,以供松刀。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中心加工机刀库的刀臂锁刀机构,其具有一以马达驱动的换刀机构,此换刀机构伸出一出力轴并结合一刀臂,该出力轴于刀臂与换刀机构之间设有一朝顶杆头移动抵压的顶环座,其设于换刀机构上,且换刀机构侧边设有一与换刀机构同步驱动的平板凸轮,换刀机构于顶环座与平板凸轮间枢设一摆臂,此摆臂于一端连结于顶环座,另一端则朝平板凸轮靠抵,平板凸轮具有一推抵摆臂而导引顶环座抵压顶杆头的凸出段,一供抵接摆臂而导引顶环座脱离抵压顶杆头的内缩段,且换刀机构内部设有一受马达驱动的驱动轴,驱动轴一端穿伸出换刀机构并与平板凸轮连接,供驱动平板凸轮旋转。本实用新型达到刀臂于换刀时固定刀具的高可靠性。
文档编号B23Q3/157GK201596925SQ200920251700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5日
发明者李双树 申请人:李双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