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355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削刀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
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外在铣削刀具中应用的刀片一般采用平前刀面的铣刀片。还有一种长 方形铣刀片,它具有锯齿形切削刃的槽形,这种铣刀片具有分屑作用,但它的齿底部在压制 生产与使用中易产生应力集中及微裂纹,削弱了切削刃和刀片的强度,齿尖部又易于磨损。 由于锯齿形切削刃的铣刀片使用寿命较低,故造成铣削加工的综合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切削力分布均衡,不易崩 刃,使用寿命长的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它基本由一平行六面体构成,包括一前刀面和一后刀 面,本体以所述后刀面的几何中心为对称点对称分布成两个单元刃,每个单元刃包括位于 所述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的侧面,以及位于所述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且与所述侧面相交 的底面,所述前刀面与侧面相交形成主切削刃,所述前刀面与底面相交形成副切削刃,所述 侧面的宽度自底面起逐渐减小,从而使所述主切削刃呈弧形,所述侧面靠近所述主切削刃 的位置设置有一沿主切削刃延伸的螺旋面,所述主切削刃与所述前刀面之间形成有正前 角。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包括所述螺旋面与所述侧面相交处设置有沿所述主切削刃延伸且隆起的加强筋。所述侧面与后刀面成一钝角。进一步地,所述底面靠近所述侧面的位置设置有轴向突出部,所述副切削刃在所 述轴向突出部的部分轴向突出于副切削刃其余部分,所述轴向突出部具有一斜面,该斜面 基本垂直于所述主切削刃,所述斜面通过一螺旋扭曲隙面过渡至所述底面,该螺旋扭曲隙 面的倾角随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所述斜面通过一圆滑过渡曲面过渡至所述侧面。其中,所述底面与所述后刀面形成一钝角,所述副切削刃与所述前刀面之间形成 有正前角。根据以上所述的,所述前刀面中心开设有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贯通至所述后刀 面,定位孔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后刀面。所述前刀面靠近所述定位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面。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该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基本由一平行六面体构成,包括 一前刀面和一后刀面,本体以所述后刀面的几何中心为对称点对称分布成两个单元刃,每 个单元刃包括位于所述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的侧面,以及位于所述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 且与所述侧面相交的底面,所述前刀面与侧面相交形成主切削刃,所述前刀面与底面相交形成副切削刃,所述侧面的宽度自底面起逐渐减小,从而使所述主切削刃呈弧形,所述侧面 靠近所述主切削刃的位置设置有一沿主切削刃延伸的螺旋面,所述主切削刃与所述前刀面 之间形成有正前角;所述螺旋面有利于分散主切削刃在切削过程中的切削负荷,使切削力 分布均衡,减小了切削过程中铣刀片的振动,不易产生崩刃,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
寿命o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任何限制。
-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的前刀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的后刀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中包括
11——前刀面12——后刀面
3——底面31——轴向突出部
32——螺旋扭曲隙面33——过渡曲面 5——副切削刃 6——螺旋面 8——定位孔9——定位面
311 4— 7—
_单元刃 -侧面 —斜面 -主切削刃 _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它基本由一平行六面体构成,包括一前刀面11和一后 刀面12,本体以所述后刀面12的几何中心为对称点对称分布成两个单元刃1,每个单元刃 1包括位于所述前刀面11与后刀面12之间的侧面2,以及位于所述前刀面11与后刀面12 之间,且与所述侧面2相交的底面3,所述前刀面11与侧面2相交形成主切削刃4,所述前 刀面11与底面3相交形成副切削刃5,所述侧面2的宽度自底面3起逐渐减小,从而使所述 主切削刃4呈弧形,所述侧面2靠近所述主切削刃4的位置设置有一沿主切削刃4延伸的 螺旋面6,所述主切削刃4与所述前刀面11之间形成有正前角。本实用新型所述螺旋面6有利于分散主切削刃4在切削过程中的切削负荷,使切 削力分布均衡,减小了切削过程中铣刀片的振动,不易产生崩刃,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 使用寿命。所述正前角有利于排屑,同时提高了主切削刃4的强度。所述螺旋面6与所述侧面2相交处设置有沿所述主切削刃4延伸且隆起的加强筋 7。该加强筋7提高了主切削刃4的强度,使用过程中所述主切削刃4不易发生崩刃。见图5所示,所述侧面2与后刀面12成一钝角。亦即是说,所述侧面2与主切削 刃4之间形成有后角,该后角能在切削过程中形成容隙空间,避免除切削刃之外的侧面2与工件切除余量后的表面接触,使切削过程顺利,同时,残留于工件表面的切屑余屑亦可从该 容隙空间排出,避免这些余屑刮伤工件表面。见图2所示,所述底面3靠近所述侧面2的位置设置有轴向突出部31,所述副切削 刃5在所述轴向突出部31的部分轴向突出于副切削刃5其余部分,所述轴向突出部31具 有一斜面311,该斜面311基本垂直于所述主切削刃4,所述斜面311通过一螺旋扭曲隙面 32过渡至所述底面3,该螺旋扭曲隙面32的倾角随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所述斜面311 通过一圆滑过渡曲面33过渡至所述侧面2。其中,所述轴向是指相对于铣刀刀盘的中心轴的轴向,由于所述轴向突出部31存 在,所述副切削刃5的轴向进给更为顺利。当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装夹方向时,主切削刃4、副切削刃5作用互换,使本实用新 型刀片既可用于立铣加工,又可用于平铣加工。轴向突出部31的斜面311基本垂直于主切 削刃4,从而保证了立铣时工件已加工侧面2的垂直度;平铣时弧形的主切削刃4起到了修 光刃的作用,较好地保证了铣削表面的粗糙度。其中,所述底面3与所述后刀面12形成一钝角,所述副切削刃5与所述前刀面11 之间形成有正前角。该钝角使底面3与所述副切削刃5之间形成有后角,所述后角与正前 角的作用与上述主切削刃4的后角与正前角的作用相同。根据以上所述的,所述前刀面11中心开设有一定位孔8,所述定位孔8贯通至所述 后刀面12,定位孔8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后刀面12。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铣刀刀盘时,通过 连接螺杆穿过所述定位孔8将本铣刀片固定于铣刀刀盘。所述前刀面11靠近所述定位孔8的位置设置有定位面9。在铣刀刀盘上固定安装 好本实用新型后,所述定位面9与铣刀刀盘的定位装置配合,用于约束本实用新型相对于 刀盘的位置,避免使用过程中铣刀片发生偏移,影响切削精度。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 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它基本由一平行六面体构成,包括一前刀面和一后刀面,本体以所述后刀面的几何中心为对称点对称分布成两个单元刃,每个单元刃包括位于所述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的侧面,以及位于所述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且与所述侧面相交的底面,所述前刀面与侧面相交形成主切削刃,所述前刀面与底面相交形成副切削刃,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的宽度自底面起逐渐减小,从而使所述主切削刃呈弧形,所述侧面靠近所述主切削刃的位置设置有一沿主切削刃延伸的螺旋面,所述主切削刃与所述前刀面之间形成有正前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面与所述 侧面相交处设置有沿所述主切削刃延伸且隆起的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与后刀面 成一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靠近所述 侧面的位置设置有轴向突出部,所述副切削刃在所述轴向突出部的部分轴向突出于副切削 刃其余部分,所述轴向突出部具有一斜面,该斜面基本垂直于所述主切削刃,所述斜面通过 一螺旋扭曲隙面过渡至所述底面,该螺旋扭曲隙面的倾角随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所述 斜面通过一圆滑过渡曲面过渡至所述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与所述后 刀面形成一钝角,所述副切削刃与所述前刀面之间形成有正前角。
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 前刀面中心开设有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贯通至所述后刀面,定位孔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 后刀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刀面靠近所 述定位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面。
专利摘要一种可转位方形铣削刀片,基本由一平行六面体构成,包括一前刀面和一后刀面,本体以后刀面的几何中心为对称点对称分布成两个单元刃,每个单元刃包括位于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的侧面,以及位于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且与侧面相交的底面,前刀面与侧面相交形成主切削刃,前刀面与底面相交形成副切削刃,侧面的宽度自底面起逐渐减小,从而使主切削刃呈弧形,侧面靠近主切削刃的位置设置有一沿主切削刃延伸的螺旋面,主切削刃与前刀面之间形成有正前角;螺旋面有利于分散主切削刃在切削过程中的切削负荷,使切削力分布均衡,减小了切削过程中铣刀片的振动,不易产生崩刃,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3C5/20GK201632699SQ20092029619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陆卓君 申请人:东莞市亚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