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56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例如立式车床等机床中使用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在转塔设置有通过回转而切换使用的多个工具,在工具切换 时使该转塔相对于转塔台自动回转,该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一般为如下结构(参照本实施 例的附图,并对与本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进行说明)。所述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构成为将设置有多个工具(分别更换自如地设置于多 个保持架20的多个刀具21)的转塔3回转自如地包嵌在突设固定于转塔台1的回转轴部 2,并且,将该转塔3设置成沿着该回转轴部2往复滑动自如,该转塔装置设置有卡紧装置4, 该卡紧装置4通过该转塔3的回转轴方向的滑动而卡合或脱离自如地对转塔分度位置进行 卡定固定,通过使转塔3从基端部向末端部滑动,解除卡紧装置4的卡定固定,使转塔3回 转自如,回转后,在分度位置再次使转塔3返回滑动,并利用卡紧装置4卡定固定(卡紧) 该转塔3而使该转塔3不能回转。具体而言,所述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构成为在该转塔3设置有回转齿轮部,该回 转齿轮部与由分度回转驱动装置驱动的传递齿轮啮合,作为卡紧装置4,在转塔台1设置卡 紧卡定部,并且,在转塔3的基端部设置与卡紧卡定部进行凹凸卡合而止转的卡紧卡合部, 当使转塔3从基端部向末端部滑动时,卡紧卡定部与卡紧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解除,从而转 塔3能够回转,利用分度回转驱动装置,借助回转齿轮部与传递齿轮之间的啮合,转塔3进 行分度回转。并且,所述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设置有液压滑动驱动机构,该液压滑动驱动机构 由以下部分构成滑动驱动用的油供给装置;卡紧解除用压力室,油从该油供给装置经由 电磁阀流入该卡紧解除用压力室,由此使转塔3在轴向滑动,以解除卡紧装置4的卡定固 定;以及卡紧用压力室,该卡紧用压力室是由于该转塔3的用于解除卡紧的滑动而变窄的 滑动用间隙,通过利用电磁阀反向进行切换而使油流入该卡紧用压力室,由此使转塔3返 回滑动,并利用卡紧装置4再次卡定固定。在这种机床中,由于不仅施加有以回转切换自如的方式装备有多个工具的转塔的 自重,而且在加工时特别是车削时施加有大的载荷,所以需要大的夹紧力。因此,如上所 述,即使在现有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中的转塔的滑动驱动中,也需要使用液压滑动机构, 在转塔回转结束后,还需要通过产生该大的夹紧力的液压来按压保持卡定固定后的卡紧状 态。并且,另一方面,这样使用产生大的夹紧力(转塔的返回滑动驱动力)的液压,使 转塔返回滑动来卡定固定卡紧装置,但是,由于该卡紧装置形成为通过产生该大的夹紧力 的液压使转塔滑动以解除该卡紧装置的结构,所以即使为了在使转塔滑动以进行回转(为 了解除卡紧)时不会产生必要以上的大的滑动驱动力,而将使油流入的卡紧解除用压力室 设计得尽量小,或者设计得相当小,由液压产生的滑动驱动力仍然很大,因此,当滑动用间隙由于解除该卡紧用的滑动而变窄、消失并成为抵靠状态时,由于由该液压产生的按压,在 夹紧回转时,会在该抵靠面产生大的滑动摩擦阻力。S卩,由于借助液压使转塔返回滑动以按压保持基于卡紧装置的卡紧状态,所以能 够抵抗加工时的大载荷,反之,在为了解除卡紧而使转塔滑动后,当使该转塔回转时,由于 由液压产生的滑动按压大,所以在回转时会产生大的滑动摩擦阻力,由此,磨损剧烈,耐久 性也差,在回转时有可能卡住。因此,以往,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如日本实开昭57-149903号所示,必须设置 如下所述的液压降低机构等当向夹紧解除用压力室流入的油的压力在预定压力以上时、 或者转塔滑动预定行程以上时,旁通路连通,油从隔绝的夹紧解除用压力室经由该旁通路 流入相反的滑动用间隙(卡紧用压力室),从而使滑动驱动力减小。因此,产生了结构和控制复杂、成本高、批量生产率差等问题,并且,还产生了用于 解除卡紧(转塔回转)的松开(imclamp)速度慢等问题。因此,为了通过无液压实现节省资源、并且防止在解除卡紧时的分度回转时不必 要地产生大的摩擦阻力等的目的,开发出了如下所述的划时代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 置即使利用基于空气供给装置的气压(气动式)的滑动驱动机构,也能够可靠地将该转塔 卡定固定并保持在不能回转的卡紧状态,即使是无法产生能够与大切削力(车削力)直接 对抗的驱动力的气动式的滑动驱动机构,在滑动后的卡紧位置也能够利用楔机构充分地承 受转塔的自重以及大的切削力,由此,不会对转塔回转和切削功能造成障碍,能够实现无液 压化,能够实现节能、节省资源(日本特开2009-083070号)。然而,即使在该转塔装置中,由于形成为使转塔沿回转轴部往复滑动的结构,所以 必须具有以下结构使转塔在利用卡紧装置卡紧该转塔的卡定固定位置和使卡紧脱离从而 转塔能够回转的位置之间切换滑动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在卡紧状态下使楔部与楔卡合部 卡合的楔部进退用驱动装置,结构仍然复杂,并且,这样一来转塔形成为提升方式,因此容 易产生回转时的摩擦阻力增大以及粉尘或切屑的啮入的危险,还需要针对这种情况的对策 和管理等,结构变得复杂。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57-14990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0830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划时代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 置,该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形成为如下的结构进一步转换了思路,不将转塔形成为 提升方式,而是利用一个驱动装置(致动器)进行卡紧装置对转塔的卡定固定和卡定固定 的解除之间的切换,并且,不直接承受转塔和工具的自重以及切削时的载荷等,而是产生楔 效果,由此,即使不存在能够与载荷直接对抗的大驱动力也不成问题,因此,能够实现无液 压化,即,即便是由空气或能耗更小且设备简单的马达产生的小驱动力,也能够可靠地卡定 固定转塔,而且,由于并不将转塔形成为提升方式,所以能够以更简易的结构实现该转塔装 置。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要点进行说明。一种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其中,转塔3回转自如地设置于转塔台1,并且,该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还设置有卡紧装置4,该卡紧装置4卡合或脱离自如地卡定固定该 转塔3的分度位置,该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 装置设置有驱动体6,该驱动体6借助驱动装置5而在与所述转塔3的回转轴方向交叉的 方向进退,该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设置有轴向滑动体7,该轴向滑动体7通过该驱动 体6在轴交叉方向的进退而在回转轴方向进退,该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设置有所述 卡紧装置4,该卡紧装置4通过该轴向滑动体7的进退而进行卡合或脱离动作,在所述驱动 体6设置有锥状作用部8,该锥状作用部8通过所述驱动体6的移动而产生扩张作用,从而 使所述轴向滑动体7相对于转塔台1推动滑动。并且,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床的自 动回转型转塔装置构成为所述驱动体6的所述锥状作用部8构成为在设置于所述转塔台 1的支承部9和设置于所述轴向滑动体7的对置支承部10之间进退,通过该锥状作用部8 在与回转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移动,所述对置支承部10相对于固定侧的所述支承部9被朝 向背离方向推压,从而设置有该对置支承部10的所述轴向滑动体7在回转轴方向推动滑 动。并且,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塔 台1的所述支承部9和所述轴向滑动体7的所述对置支承部10之间进退的所述锥状作用 部8构成为至少将该锥状作用部8的形状形成为具有宽度沿进退方向的一个方向逐渐变 宽的锥状外表面的楔形状,通过使所述锥状作用部8向夹在该支承部9和对置支承部10之 间的部分的宽度逐渐变宽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轴向滑动体7在回转轴方向推动滑动, 相反,通过使所述锥状作用部8向宽度逐渐变窄的方向返回移动,从而所述轴向滑动体7返 回滑动。并且,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作 用部8由一对直动引导部12构成,这一对直动引导部12分别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设置于 所述支承部9和所述对置支承部10的支承卡合部11卡合,并且这一对直动引导部12 —体 地进行往复滑动,以不平行的方式并列设置该直动引导部12,至少使一方的直动引导部12 以并列设置间隔相对于另一方逐渐扩大的方式构成为倾斜状态,从而形成为具有至少由所 述一方的直动引导部12形成的所述锥状外表面的楔形状,通过驱动所述驱动体6,由所述 不平行的一对直动引导部12构成的所述锥状作用部8在所述各支承卡合部11滑动,由此 产生所述扩张作用,从而所述轴向滑动体7相对于所述转塔台1在回转轴方向推动滑动。并且,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 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塔台1设置有回转轴部2,所述转塔3构成为以该回转轴部2为 轴相对于所述转塔台1回转自如,所述轴向滑动体7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于该回转轴部 2,所述卡紧装置4设置在该轴向滑动体7和转塔3之间,该卡紧装置4通过所述轴向滑动 体7的滑动进行卡合或脱离动作,从而使转塔3在能够回转的状态和卡定固定分度位置的 卡紧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且,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 置4构成为在所述转塔台1或所述转塔3设置有外环部13,在所述转塔3或所述转塔台 1设置有被所述外环部13包围的内环部14,当使所述转塔3相对于所述转塔台1回转而进 行分度时,所述内环部14相对于所述外环部13相对转动,在所述轴向滑动体7设置有卡定部15,该卡定部15通过与该外环部13以及内环部14卡合而卡定阻止所述内环部14相对 于所述外环部13的相对转动,通过所述驱动装置5的驱动来驱动所述锥状作用部8,使所述 轴向滑动体7在回转轴方向推动滑动,由此使所述卡定部15与所述外环部13以及所述内 环部14卡合,从而将所述转塔3卡定固定于分度位置而成为卡紧状态。由于本发明以上述方式构成,所以形成了如下的结构不将转塔形成为提升方式, 而是利用一个驱动装置(致动器)进行卡紧装置对转塔的卡定固定和卡定固定的解除之间 的切换,并且,不直接承受转塔和工具的自重以及切削时的载荷等,而是产生楔效果,由此, 即使不存在能够与载荷直接对抗的大驱动力也不成问题,因此,能够实现无液压化,即,即 便是由空气或能耗更小且设备简单的马达产生的小驱动力,也能够可靠地卡定固定转塔, 而且,由于并不将转塔形成为提升方式,所以能够以更简易的结构实现该转塔装置,是划时 代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S卩,能够利用一个驱动装置使卡紧装置进行卡合或脱离动作,并且,即使由驱动力 未大到能够与切削时的大载荷直接对抗的气缸装置或电动马达等来构成驱动装置,也能够 通过产生楔效果而可靠地将转塔卡定固定于分度位置,并且能够解除该卡定固定,是划时 代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并且,在第二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中,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来 实现锥状作用部,该锥状作用部产生上述楔效果,并且通过该锥状作用部的进退使驱动体 推动滑动而使卡紧装置动作,特别是在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中,该锥状作用部能够通过更 简单的结构实现,并且该进退动作也能够顺畅地进行,是极具划时代意义的机床的自动回 转型转塔装置。并且,在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中,卡紧装置也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实 现,特别是在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中,基于该卡紧装置的卡定固定也通过简易的结构而变 得可靠,并且耐久性优异,是实用性更加优异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


图1是说明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说明本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3是说明解除本实施例的卡紧装置从而转塔能够回转的卡紧解除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沿着图3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卡紧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沿着图5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卡紧解除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8是说明本实施例的卡紧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9是作为本实施例的卡紧装置而采用的弧齿盘(curvic coupling)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转塔的回转传递机构的主视剖视图。
标号说明
1 转塔台;2 回转轴部;3 转塔;4 卡紧装置;5 驱动装置;6 驱动体;7 轴向滑
动体;8 锥状作用部;9 支承部;10 对置支承部;11 支承卡合部;12 直动引导部;13 外环部;14 内环部;15 卡定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基于附图示出本发明的作用,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如何实施发明)进行 简单说明。当利用驱动装置5驱动驱动体6而使设置于该驱动体6的锥状作用部8滑动时, 通过该锥状作用部8的形状或夹着该锥状作用部8的抵接部的形状而产生扩张作用,作为 可动部的轴向滑动体7相对于作为固定部的转塔台1在回转轴方向滑动,卡紧装置4进行 卡合或脱离动作。例如,当利用驱动体6使锥状作用部8在与回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滑动时,通过由 该锥状作用部8产生的扩张作用,轴向滑动体7沿回转轴方向推动滑动,卡定部15卡定于 转塔3,卡紧装置4成为卡紧状态,转塔3的分度位置被卡定固定。相反,当使锥状作用部8返回滑动时,轴向滑动体7返回滑动,卡紧装置4的卡定 脱开,转塔3切换成能够回转的状态。然后,在分度后再次利用驱动装置5使锥状作用部8滑动,通过由锥状作用部8产 生的扩张作用使轴向滑动体7推动滑动,使卡定部15卡定于转塔3,从而在分度位置将转塔 3卡定固定(成为卡紧状态)。S卩,使轴向滑动体7在回转轴方向推动滑动从而利用卡紧装置4卡定固定转塔3 的卡紧状态是通过由驱动装置5从与该回转轴方向交叉的横向驱动的锥状作用部8的扩张 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该锥状作用部8同时起到了楔效果,即使驱动该锥状作用部8滑动的驱 动装置5的驱动力不是能够与切削时施加的大载荷直接对抗的大驱动力,也能够以可与之 对抗的强度来卡定固定并保持转塔3。因此,本发明由于并未将转塔3形成为提升(lift)方式,所以既减少了转塔3的 摩擦阻力增大以及灰尘或切屑等的啮入的危险,也减少了用于防止这些危险的对策和管理 的必要性,并且,能够利用一个驱动装置进行卡紧装置的离合锁定,并且还产生了楔效果, 因而可以采用小驱动力的驱动装置,例如这一个驱动装置可以由气缸或电动马达构成,该 电动马达以设置于滚珠丝杠的螺母作为驱动体6,通过使该滚珠丝杠旋转来驱动驱动体6, 因而能够构成能耗小且设备简单的结构,是划时代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实施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在转塔台1设置有回转轴部2,转塔3构成为以该回 转轴部2为轴相对于转塔台1回转自如,轴向滑动体7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于该回转轴 部2,并且,在该轴向滑动体7和转塔3之间设置卡紧装置4,通过轴向滑动体7的滑动,卡 紧装置4进行卡合或脱离动作,从而使转塔3在能够回转的状态和卡定固定分度位置的卡 紧状态之间切换。并且,本实施例构成为设置有驱动体6,利用驱动装置5使该驱动体6在与所述 转塔3的回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进退,在所述驱动体6设置有锥状作用部8,通过该驱动体 6在轴正交方向的进退,所述锥状作用部8产生扩张作用,从而使所述轴向滑动体7相对于 转塔台1在回转轴方向推动滑动,通过该锥状作用部8在轴正交方向的滑动,使轴向滑动体7在回转轴方向滑动,从而使所述卡紧装置4卡合、脱离。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构成为所述驱动体6的所述锥状作用部8构成为在设置于转 塔台1的支承部9和设置于轴向滑动体7的对置支承部10之间进退,通过该锥状作用部8 在该支承部9和对置支承部10之间移动,所述对置支承部10相对于固定侧的所述支承部 9被朝向背离方向推压,从而所述轴向滑动体7推动滑动。即,关于在转塔台1的所述支承部9和轴向滑动体7的所述对置支承部10之间进 退的所述锥状作用部8,可以将支承部9的形状形成为发挥锥状作用的形状,但在本实施例 中,所述锥状作用部8构成为该锥状作用部8的形状形成为具有宽度沿进退方向的一个方 向逐渐变宽的锥状外表面的楔形状,通过使所述锥状作用部8向夹在该支承部9和对置支 承部10之间的部分的宽度逐渐变宽的方向滑动而使轴向滑动体7推动滑动,从而成为卡紧 状态,相反,通过使所述锥状作用部8向宽度逐渐变窄的方向返回滑动,所述轴向滑动体7 返回滑动,从而解除卡紧。该锥状作用部8也可以是以夹装方式压入支承部9和对置支承部10之间且能够 滑动的楔块,但在本实施例中,该锥状作用部8由一对直动引导部12构成,这一对直动引导 部12分别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设置于所述支承部9和所述对置支承部10的各支承卡合部 11卡合,将该直动引导部12连结成一体而构成为通过驱动体6的进退一体地滑动,并且以 不平行的方式并列设置这一对直动引导部12,至少使这一对直动引导部12中的一方以并 列设置间隔相对于另一方逐渐扩大的方式构成为倾斜状态,从而形成为具有至少由所述一 方的直动引导部12形成的所述锥状外表面的楔形状,通过驱动所述驱动体6,由所述不平 行的一对直动引导部12构成的所述锥状作用部8在所述各支承卡合部11滑动,由此产生 所述扩张作用,从而所述轴向滑动体7相对于所述转塔台1推动滑动。进一步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叙述,本实施例构成为将借助分度驱动装置16转动 的转动轴17内装于回转轴部2,在该转动轴17的末端部设置末端齿轮18,将一对与该末端 齿轮18啮合的中间传递齿轮19以夹着该末端齿轮18的方式设置成对置状态,将与该各中 间传递齿轮19啮合的环状齿轮22作为内齿内设于转塔3的末端罩部23,利用驱动装置16 使转动轴17转动,经末端齿轮18、中间传递齿轮19和环状齿轮22使转塔3以内装有所述 转动轴17的回转轴部2为轴进行分度回转。转塔3转动自如地包嵌于该回转轴部2,该转塔3在回转轴方向不滑动,而是采用 非提升(non-lift)方式。在该转塔3的基端侧以沿回转轴部2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有轴向滑动体7。在该轴向滑动体7和转塔3之间设置有卡紧装置4,通过使轴向滑动体7滑动,该 卡紧装置4在能够回转的卡紧解除状态和卡定固定分度位置的卡紧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该卡紧装置4采用弧齿盘。即,该卡紧装置4构成为可以在转塔台1和转塔3中 的任一方、在本实施例中为在作为固定侧的转塔台1的立起部的内侧内周设置外环部13, 在转塔3的垂下部设置与所述外环部13内切的内环部14,当使所述转塔3相对于所述转塔 台1回转而进行分度回转时,内环部14相对于该外环部13转动,在所述轴向滑动体7设置 有卡定部15,该卡定部15通过与该外环部13以及内环部14卡合而卡定阻止内环部14相 对于外环部13的转动,通过所述驱动装置5的驱动来驱动所述锥状作用部8,使所述轴向滑 动体7在回转轴方向推动滑动,由此使所述卡定部15与外环部13以及内环部14卡合,从而将转塔3卡定固定于分度位置而成为卡紧状态。进一步对使轴向滑动体7推动滑动、且实现楔效果的卡紧离合楔机构进行详细叙 述,所述轴向滑动体7可使本实施例的该卡紧装置4动作而成为卡紧状态。驱动装置5可以是一个,且该驱动装置5可以不是产生大的卡紧力的液压装置,而 是由气缸装置构成,但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能耗更小且设备投资和管理更容易的电动马达, 并且构成为通过利用该电动马达使滚珠丝杠24旋转从而使与该滚珠丝杠24螺合的驱动体 6进退,在该驱动体6设置有所述锥状作用部8。该锥状作用部8形成为楔部,该锥状作用部8挤入作为固定侧的转塔台1和作为 驱动侧的轴向滑动体7之间而对轴向滑动体7进行顶推驱动,然而,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 中构成为并不是将转塔台1的支承部9和轴向滑动体7的对置支承部10作为单纯的滑动 抵接面,而是分别设置支承卡合部U作为该支承部9和对置支承部10,并设置以滑动自如 的方式与该支承卡合部11卡合的一对直动引导部12,利用这一对直动引导部12构成锥状 作用部8,通过该直动引导部12的形状来产生锥状作用(扩张作用),从而发挥楔效果。S卩,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对现有的LM引导件进行改进,将与该直动的导轨滑动自 如地卡合的滑动件侧作为所述支承卡合部11并分别固定,将相对于该滑动侧(支承卡合部 11)滑动的导轨作为直动引导部12,通过驱动装置5的驱动使该直动引导部12滑动。进而,使这一对直动引导部12中的一方以不平行的方式倾斜,在本实施例中构成 为并列设置间隔越靠近末端侧而逐渐地略微变窄。S卩,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在作为固定侧的转塔台1设置用于设置支承部9的端 面,在与该转塔台1对置的轴向滑动体7使端面形成为倾斜端面,在该端面和倾斜端面分别 设置所述支承卡合部11,在转塔台1设置支承部9,并且在轴向滑动体7设置对置支承部 10,使直动引导部12滑动自如地与该各支承卡合部11卡合,然而,使相对于一方不平行且 沿着倾斜端面的另一方的直动引导部12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作为对置支承部10设置于轴 向滑动体7的倾斜端面的支承卡合部11卡合,以该直动引导部12作为锥面,并使直动引导 部12向末端侧滑动,由此使轴向滑动体7在与该直动引导部12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推 动滑动。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滑动进退,并且,由于只需使轴向滑动体7推动滑动很短的 行程来相应地卡定卡定部15而使卡紧装置4成为卡紧状态,并且驱动装置5对驱动体6及 锥状作用部8的驱动方向与轴向滑动体7的推动滑动方向正交,因此还可获得足够的楔效^ ο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一对直动引导部12中,使滑动自如地与对置支承部 10的支承卡合部11卡合的直动引导部12相对于滑动自如地与支承部9的支承卡合部11 卡合的直动引导部12略微不平行,所述支承部9设置于作为固定侧的转塔台1,所述对置支 承部10设置于作为可动侧的轴向滑动体7,以该不平行的直动引导部12作为锥状部而构成 锥状作用部8。更具体地说,这一对直动引导部12由连结部25加强连结,该直动引导部12与连 结部25 —起一体地设置于驱动体6。并且,这一对直动引导部12夹着回转轴部2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在驱动体6突出 设置有合计四个直动引导部12。
10
S卩,在通过驱动装置5在与回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进退的驱动体6,以分成两叉而 避开回转轴部2的方式设置有两个直动引导部12,该直动引导部12滑动自如地与直线侧即 固定侧的转塔台1的支承部9的支承卡合部11卡合,利用连结部25将倾斜侧的直动引导 部12和滑动自如地与固定侧卡合的直动引导部12连结起来,所述倾斜侧的直动引导部12 在回转轴方向与各个直线侧的直动引导部12不平行,并滑动自如地与作为对置支承部10 的支承卡合部11卡合,所述对置支承部10分别设置于轴向滑动体7的倾斜端面。S卩,夹着回转轴部2在其两侧分别设置一对直动引导部12(合计四个直动引导部 12),该各不平行的直动引导部12构成为越靠近末端侧而并列设置间隔略微变窄,从而构 成在一侧形成有锥状部的锥状作用部8,当设置于该驱动体6的锥状作用部8向末端侧(与 回转轴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滑动时,一对直动引导部12的并列设置间隔在支承部9和对 置支承部10之间逐渐增大,因而产生将轴向滑动体7相对于转塔3顶推的锥状作用,通过 该锥状作用使轴向滑动体7推动滑动。因此,通过轴向滑动体7的推动滑动,卡紧装置4成为卡紧状态,从而能够将转塔3 卡定固定于分度位置,由于该轴向滑动体7的驱动通过从与其正交的方向夹装压入的锥状 作用部8来实现,因而产生楔效果,从而即使是无法直接与切削载荷对抗的小的卡紧力也 能够进行卡定固定,并且,该卡定固定的解除也只需很小的力即可,因此即使是气缸装置或 电动马达,也能够实现该卡紧装置的离合和锁定,而且,再次成为能够回转的卡紧解除状态 的情况也通过LM引导件的直动引导部12的进退来实现,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解除动作,也 能够使该切换动作变得非常顺畅,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卡合或脱离动作,是极具划时代意 义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可以对各构成要件的具体结构进行适当设计。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其中,转塔回转自如地设置于转塔台,并且,该自 动回转型转塔装置设置有卡紧装置,该卡紧装置卡合或脱离自如地卡定固定该转塔的分度 位置,该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设置有驱动体,该驱动体借助驱动装置而在与所述转塔 的回转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进退,该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设置有轴向滑动体,该轴向 滑动体通过该驱动体在轴交叉方向的进退而在回转轴方向进退,该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 装置设置有所述卡紧装置,该卡紧装置通过该轴向滑动体的进退而进行卡合或脱离动作, 在所述驱动体设置有锥状作用部,该锥状作用部通过所述驱动体的移动而产生扩张作用, 从而使所述轴向滑动体相对于转塔台推动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构成为所述驱动体的所述锥状作用部构成为在设置于 所述转塔台的支承部和设置于所述轴向滑动体的对置支承部之间进退,通过该锥状作用部 在与回转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移动,所述对置支承部相对于固定侧的所述支承部被朝向背 离方向推压,从而设置有该对置支承部的所述轴向滑动体在回转轴方向推动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塔台的所述支承部和所述轴向滑动体的所述对置支承部之间进退的所述锥 状作用部构成为至少将该锥状作用部的形状形成为具有宽度沿进退方向的一个方向逐渐 变宽的锥状外表面的楔形状,通过使所述锥状作用部向夹在该支承部和对置支承部之间的 部分的宽度逐渐变宽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轴向滑动体在回转轴方向推动滑动,相反,通 过使所述锥状作用部向宽度逐渐变窄的方向返回移动,从而所述轴向滑动体返回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作用部由一对直动引导部构成,这一对直动引导部分别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 设置于所述支承部和所述对置支承部的支承卡合部卡合,并且这一对直动引导部一体地进 行往复滑动,以不平行的方式并列设置该直动引导部,至少使一方的直动引导部以并列设 置间隔相对于另一方逐渐扩大的方式构成为倾斜状态,从而形成为具有至少由所述一方的 直动引导部形成的所述锥状外表面的楔形状,通过驱动所述驱动体,由所述不平行的一对 直动引导部构成的所述锥状作用部在所述各支承卡合部滑动,由此产生所述扩张作用,从 而所述轴向滑动体相对于所述转塔台在回转轴方向推动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塔台设置有回转轴部,所述转塔构成为以该回转轴部为轴相对于所述转塔台回转自如,所述轴向滑动体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于该回转轴部,所述卡紧装置设置在该 轴向滑动体和转塔之间,该卡紧装置通过所述轴向滑动体的滑动进行卡合或脱离动作,从 而使转塔在能够回转的状态和卡定固定分度位置的卡紧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置构成为在所述转塔台或所述转塔设置有外环部,在所述转塔或所述转 塔台设置有被所述外环部包围的内环部,当使所述转塔相对于所述转塔台回转而进行分度 时,所述内环部相对于所述外环部相对转动,在所述轴向滑动体设置有卡定部,该卡定部通 过与该外环部以及内环部卡合而卡定阻止所述内环部相对于所述外环部的相对转动,通过 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来驱动所述锥状作用部,使所述轴向滑动体在回转轴方向推动滑动,由此使所述卡定部与所述外环部以及所述内环部卡合,从而将所述转塔卡定固定于分度位 置而成为卡紧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机床的自动回转型转塔装置,不将转塔形成提升方式,利用一个驱动装置(致动器)进行卡紧装置对转塔的卡定固定,且产生楔效果,由此,即使不存在能与切削时的载荷直接对抗的大驱动力也不成问题,能利用空气或由马达产生的小驱动力卡定固定转塔,能实现无液压化。设有利用驱动装置(5)使驱动体(6)在与所述转塔(3)的回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进退而在回转轴方向进退的轴向滑动体(7),使转塔(3)为非提升方式,且设有通过该轴向滑动体(7)的进退而卡合或脱离动作的卡紧装置(4),在所述驱动体(6)设有通过所述驱动体(6)的移动产生扩张作用而使所述轴向滑动体(7)相对于转塔台(1)推动滑动的锥状作用部(8)。
文档编号B23B29/32GK101992306SQ20101025526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7日
发明者中村多喜夫, 后藤昭博, 清水达雄, 野口雄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O-M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