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腔内油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33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润滑油腔内油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油腔结构,尤其是适用于热模锻压力机的高速轴轴端密封。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模锻压力机高速轴上带有飞轮,在设备工作期间一直由电机驱动在滑动轴承上旋转。高速轴在工作期间承受非对称脉动循环载荷,受载条件恶劣,为了保证滑动轴承的正常工作,在滑动轴承上设计了稀油喷淋润滑和甩油环润滑,同时在轴承座中稀油循环流动,带走轴承的发热。根据结构的需要,磨损环两面装有锡青铜,在磨损环两侧与端面要留一定间隙用于限制高速轴左右方向的串动,由于高速轴的连续运动,油被带入润滑油腔,满足磨损环的润滑。该结构已经使用多年,比较成熟、可靠。但是由于长期的使用,必然会对磨损环外侧的端盖与挡块之间的轴端密封产生磨损,从而造成润滑油腔内的润滑油泄漏,若润滑油腔中的存油减少,将会影响磨损环的润滑效果,若润滑油腔中的存油太多则油压增大,会造成轴端密封的泄漏现象,油从此处泄漏后飞溅到皮带轮上引起皮带打滑,甚至容易造成压力机闷车事故。所以轴端密封的更换非常频繁,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保证磨损环的润滑,又可以有效减少轴端密封泄漏的润滑油腔内油压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润滑油腔内油压控制装置,所述油腔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轴端的磨损环,在所述磨损环周边的端盖上形成有润滑油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润滑油腔内设有油位传感器,在所述端盖的下部设置有进油或回油管,在所述的进油或回油管上设置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所述油位传感器与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将所述油位传感器设置在润滑油腔内部高度的1/3处。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将所述油位传感器设置在润滑油腔内部高度的1/2 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该润滑油腔内油压控制装置,能有效的控制润滑油腔中的润滑油位,既能满足磨损环的润滑要求,又能减少和防止润滑油的泄漏,减少了由于更换密封造成停机、检修的损失。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润滑油腔内油压控制装置应用于热模锻压力机的高速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滑油腔内油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皮带轮;2、轴端密封;3、磨损环;4、轴承;5、滑动轴承;6、端盖;7、内端盖;8、润滑油腔,9、回油口 ;10、进油或回油管;11、挡块;12、高速轴;13、二位三通电磁换向 阀;14、油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 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12]如图1所示,在热摸锻压力机的高速轴12上安装有皮带轮1,高速轴12通过轴承 4安装在机架本体上,高速轴12靠近皮带轮I的轴端采用端盖6和内瑞盖7以及在端盖6 与内端盖7之间设置的磨损环3限制轴向移动,磨损环3的润滑采用形成于端盖6内的润 滑油腔8中的润滑油润滑。用端盖6与档块11上设置的轴端密封2进行密封,如果润滑油 腔8中的润滑油过多,随着磨损环3转动,引起压力增加,造成润滑油从轴端密封2处泄漏。 但如果润滑油的排出量过多,又将造成润滑油腔8中的润滑油不足,影响磨损环3的润滑效 果。因此在端盖6下部的润滑油腔8处设置有进油或回油管10,在所述的进油或回油管10 上设置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将所述油位传感器14与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分别与控 制电路连接。[0013]为此,为了保证润滑油腔中的保持有足够的润滑油量,同时又要防止润滑油压过 高从轴端密封2处泄漏,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进油或回油管10上设置控制润滑油腔8中油位 高度的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当油位传感器检测到润滑油腔8中油位过高时,二位三通 电磁换向阀13换向至一侧,使润滑油腔8中多余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及电磁换向阀排回至 油箱。当油位传感器检测到润滑油腔8中油位过低时,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换向至另一 侧,通过油泵、电磁换向阀及进油管将润滑油润添加到滑油腔8中。[0014]实施例1 :[0015]如图2所示,在端盖6的下部安装有进油或回油管10,将油位传感器安装在滑油腔 8高度的1/3处,因此在高速轴12转动过程中,轴承体4处的润滑油不断向润滑油腔8供 油,当润滑油腔8中的润滑油超过滑油腔8高度的1/3处后,润滑将通过回油管10及二位 三通电磁换向阀13、以及回油口 9回到压力机设在地面的油箱内,保证润滑油的油位高度 处于适当的控制范围内,减少了轴端密封处的油压,避免了润滑油的泄漏。当润滑油腔8中 的润滑油低于滑油腔8高度的1/3处后,润滑将通过进油管10及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 以及油泵向滑油腔8添加润滑油,以便于对高速运转的轴进行润滑与降温。[0016]通过试验发现,将油位传感器安装在滑油腔8高度的1/2处,磨损环3的润滑效果 和轴端密封2的防泄漏效果达到最优化的效果。[0017]该结构具有制造容易,加工安装万便,成本低,可靠性高,密封效果好的优点。[001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润滑油腔内油压控制装置,所述油腔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轴端的磨损环,在所述磨损环周边的端盖上形成有润滑油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润滑油腔内设有油位传感器,在所述端盖的下部设置有进油或回油管,在所述的进油或回油管上设置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所述油位传感器与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腔内油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油位传感器设置在润滑油腔内部高度的1/3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腔内油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油位传感器设置在润滑油腔内部高度的1/2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润滑油腔内油压控制装置,所述油腔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轴端的磨损环,在所述磨损环周边的端盖上形成有润滑油腔,在所述润滑油腔内设有油位传感器,在所述端盖的下部设置有进油或回油管,在所述的进油或回油管上设置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所述油位传感器与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能有效的控制润滑油腔中的润滑油位,既能满足磨损环的润滑要求,又能减少和防止润滑油的泄漏,减少了由于更换密封造成停机、检修的损失。
文档编号B21J13/00GK202834689SQ20102070062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高欣, 韩兴华, 徐庆丰 申请人:高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