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97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冲压机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机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冲压机模具,仅由上模和下模组成,经过长时间的冲压操作之后,由于未安装任何缓冲装置,因此,下模需要经常更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缓冲装置的冲压机模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冲压机模具,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均呈圆柱体状,其中,
所述下模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座之上。顶杆,所述顶杆设于下模内部,所述顶杆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座之上。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伸入下模座底部。所述螺杆穿过中间为橡胶的垫板,并通过螺母固定在垫板底部。工件,所述工件两端折弯,所述工件两端卡在顶杆顶部的两端。本发明冲压机模具,通过增设下模座,以及下模座下部的缓冲装置,可使下模在长期的冲击作用后,仍然保持其原有的特性,无需更换,因此,本发明冲压机模具的使用寿命较长。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冲压机模具,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1和下模3,上模1和下模3均呈圆柱体状,下模3通过螺钉6固定在下模座5之上,顶杆2设于下模3内部,顶杆2通过螺钉4固定在下模座5之上,螺杆10的顶部伸入下模座5的底部,螺杆10穿过中间为橡胶7 的垫板8,并通过螺母9固定在垫板8的底部,
待加工工件11两端折弯,待加工工件11的两端卡在顶杆2顶部的两端。随着上模1的下落,从而对待加工工件11进行冲压加工。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冲压机模具,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均呈圆柱体状,其中,所述下模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座之上;顶杆,所述顶杆设于下模的内部,所述顶杆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座之上; 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伸入下模座底部; 所述螺杆穿过中间为橡胶的垫板,并通过螺母固定在垫板底部; 工件,所述工件两端折弯,所述工件两端卡在顶杆顶部的两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机模具。一种冲压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均呈圆柱体状,其中,所述下模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座之上,顶杆,所述顶杆设于下模内部,所述顶杆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座之上;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伸入下模座底部;所述螺杆穿过中间为橡胶的垫板,并通过螺母固定在垫板底部;所述工件两端折弯,所述工件两端卡在顶杆顶部的两端。本发明冲压机模具,通过增设下模座,以及下模座下部的缓冲装置,可使下模在长期的冲击作用后,仍然保持其原有的特性,无需更换,因此,本发明冲压机模具的使用寿命较长。
文档编号B21D37/10GK102489608SQ201110404558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8日
发明者吴新权, 胡晓弟, 高朋 申请人:芜湖天正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