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曲轴正时齿轮端螺纹钻孔攻丝刀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083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曲轴正时齿轮端螺纹钻孔攻丝刀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床上的一个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曲轴正时齿轮端螺纹钻孔攻丝刀盘。
背景技术
内燃机曲轴正时齿轮安装端螺纹孔的加工,目前在工艺步骤上可以分为6步 1.平端面;2.打底孔;3.扩孔;4.攻丝;5.倒内角;6.倒外角。实际操作时,第1步由车刀完成,车刀装卡在托板架上。第2、3步由不同直径的麻花钻来完成,麻花钻装卡在车床导轨的尾座上。第4步用丝锥来攻丝,丝锥同样装卡于尾坐上。第5步用锪钻来完成,且需要两把锪钻,也装卡于尾座上。第6步是用一把车刀倒外侧角。在这6个步骤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车刀要两把,其它4步所用刀具均装卡在车床尾座上,每一步骤均需操作工装卡刀具一次,再把数十公斤重的尾座推进并拉回原位一次, 这样就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另外,每次换刀都需要校正刀具, 这样就产生的误差,影响加工产品的精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曲轴正时齿轮端螺纹钻孔攻丝刀盘,该螺纹攻丝刀盘上装有六把刀具,能够实现快速换刀,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了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曲轴正时齿轮端螺纹钻孔攻丝刀盘,它包括回转盘、刀盘底座、第一车刀、第一麻花钻、第二麻花钻、丝锥、锪钻和第二车刀,刀盘底座设置在回转盘上,第一车刀、第一麻花钻、第二麻花钻、丝锥、锪钻、第二车刀以回转盘为中心均勻设置在刀盘底座的圆周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复合刀盘把刀具复合在旋转式到盘上,同时设计了多点定位和快速夹紧/松开式的刀盘底座,实现了快速换刀;另外,把刀盘底座按尺寸要求固定在回转盘上,保证刀具对正,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实现了刀具的手动/自动结合进给,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曲轴正时齿轮端螺纹钻孔攻丝刀盘,它包括回转盘1、刀盘底座2、第一车刀3、第一麻花钻4、第二麻花钻5、丝锥6、锪钻7和第二车刀8,刀盘底座2设置在回转盘 1上,第一车刀3、第一麻花钻4、第二麻花钻5、丝锥6、锪钻7、第二车刀8以回转盘1为中心均勻设置在刀盘底座2的圆周上。[0009] 在加工曲轴正时齿轮安装端螺纹孔时,先通过第一车刀3车平端面,车完后,通过拨动刀盘上的旋转/夹紧手柄,使刀盘底座2旋转,刀具更换为第一麻花钻4,通过第一麻花钻4或第二麻花钻打底孔;底孔打完后,拨动刀盘上的旋转/夹紧手柄,将刀具更换为第锪钻7,通过锪钻7进行扩孔,扩孔后再将刀具更换为丝锥6,通过丝锥进行攻丝,攻丝完后,将刀具更换为第二车刀8,起先倒内角、倒外角,直至整个加工步骤完成。这样实现了快速换刀,保证刀具对正,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实现了刀具的手动/自动结合进给,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曲轴正时齿轮端螺纹钻孔攻丝刀盘,它包括回转盘(1)、刀盘底座O)、第一车刀( 、第一麻花钻(4)、第二麻花钻( 、丝锥(6)、锪钻(7)和第二车刀(8),其特征是刀盘底座( 设置在回转盘(1)上,第一车刀(3)、第一麻花钻G)、第二麻花钻(5)、丝锥 (6)、锪钻(7)、第二车刀(8)以回转盘(1)为中心均勻设置在刀盘底座O)的圆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曲轴正时齿轮端螺纹钻孔攻丝刀盘,它包括回转盘(1)、刀盘底座(2)、第一车刀(3)、第一麻花钻(4)、第二麻花钻(5)、丝锥(6)、锪钻(7)和第二车刀(8),刀盘底座(2)设置在回转盘(1)上,第一车刀(3)、第一麻花钻(4)、第二麻花钻(5)、丝锥(6)、锪钻(7)、第二车刀(8)以回转盘(1)为中心均匀设置在刀盘底座(2)的圆周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复合刀盘把刀具复合在旋转式到盘上,同时设计了多点定位和快速夹紧/松开式的刀盘底座,实现了快速换刀;另外,把刀盘底座按尺寸要求固定在回转盘上,保证刀具对正,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实现了刀具的手动/自动结合进给,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3Q3/00GK202292147SQ20112038498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刘成义 申请人:刘成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