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2574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光切割设施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激光切割机上的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激光切管机中,普通的辅助支撑是位置固定,只能使管材的某个位置和旋转台卡盘同心,在切割较长圆管时候切割精度较差,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人工手动拖动管材送料,达不到日益提高的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管材切割精度差及人工送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其包括一支座,所述支座具有供管材穿设的筒体,所述装置还包括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的若干夹紧机构、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且与所述夹紧机构沿所述筒体的周向交替排布的若干万向球机构、分别与所述夹紧机构啮合并使所述夹紧机构径向进给的若干第一传动柱、分别与所述万向球机构啮合的并使所述万向球机构径向进给的若干第二传动柱及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筒体轴向相对两端部且分别与第一传动柱和第二传动柱啮合的二转动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柱的一端与所述夹紧机构哨合,另一端与其中一转动环哨合,所述第二传动柱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球机构哨合,另一端与另外一转动环哨合,所述第一传动柱与第二传动柱的中部通过轴承固定于所述筒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柱与第二传动柱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柱体及固定于所述柱体一端部的夹头,所述柱体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夹头伸入所述筒体内,所述柱体的外围面沿该柱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柱啮合的一排齿。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的柱体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筒体之外,所述柱体上设置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位于所述筒体之外。进一步地,所述万向球机构包括中柱及固定于所述中柱一端部的万向球组件,所述中柱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万向球组件伸入所述筒体内,所述中柱的外围面沿该中柱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柱啮合的一排齿。进一步地,所述万向球机构的中柱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筒体之外,所述中柱上设置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位于所述筒体之外。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球组件包括滚珠座、安装于滚珠座内并可在滚珠座内转动的钢球及安装于所述滚珠座上并盖于所述钢球上的压盖。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一悬架及安装于所述悬架上的用于推动所述转动环绕着所述筒体转动的气缸推动机构,所述支座安装于悬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推动机构包括具有活塞杆的二气缸及分别连接于活塞杆上的二连接件,所述二连接件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环的外围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转动环相对于所述筒体转动,由第二传动柱带动所述万向球机构径向进给夹紧管材,万向球机构在扶紧管材的同时不影响管材转动,能保证管材在定心的同时顺畅转动,保证切割精度。松开万向球机构,转动环转动,通过第一传动柱带动所述夹紧机构夹紧管材,然后可以随着使用该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的机器拖动送料,可实现管材的自动进给。

[0015]图I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的立体图。[0016]图2是图I的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的后侧图。[0017]图3是图I的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的支座的立体图。[0018]图4是图I的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的第一传动柱的立体图。[0019]图5是图I的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的夹紧机构的立体图。[0020]图6是图5的立体分解图。[0021]图7是图I的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的万向球机构的立体图。[0022]图8是图7的立体分解图。[0023]图9是图I的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的转动环的立体图。[0024]图10是图I的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的气缸推动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I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包括一支座
10。所述支座10具有供管材(图未示)穿设的筒体11。所述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还包括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11上的若干夹紧机构20、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11上且与所述夹紧机构20沿所述筒体11的周向交替排布的若干万向球机构30、分别与所述夹紧机构20啮合并使所述夹紧机构20径向进给的若干第一传动柱40、分别与所述万向球机构30啮合的并使所述万向球机构30径向进给的若干第二传动柱50及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筒体11相对两端部且分别与第一传动柱40和第二传动柱50哨合的二转动环60。通过其中一转动环60的旋转,带动第一传动柱40旋转,进而使所述夹紧机构20 沿径向进给。当该其中一转动环60正向旋转(如图I的R方向)时,所述第一传动柱40 带动所述夹紧机构20沿径向朝向所述筒体11内进给,当该其中一转动环60反向旋转(如图I的L方向)时,所述第一传动柱40带动所述夹紧机构20沿径向朝向所述筒体11外进给。同理,通过另一转动环60的旋转,带动第二传动柱50旋转,进而使所述万向球机构30 沿径向进给,该另一转动环60的正向(R)或反向(L)旋转,通过第二传动柱50带动所述万向球机构30的朝向所述筒体11内或朝向筒体11外进给。
4[0028]请同时参阅图3,所述支座10的筒体11上设有若干第一孔洞13和第二孔洞15。 所述第一孔洞13供所述夹紧机构20和万向球机构30通过,所述第二孔洞15供所述第一传动柱40和第二传动柱50通过。所述筒体的相对两端设置有安装部17。所述第二孔洞 15朝向所述安装部17开设一缺口 19,以便于所述第一传动柱40和第二传动柱50与传动环60啮合。请同时参阅图4,所述第一传动柱40与第二传动柱50沿所述筒体11的轴线方向穿设于所述筒体11上。所述第一传动柱40呈柱状结构。所述第一传动柱40的一端部41与所述夹紧机构20卩齿合,另一端部42与其中一转动环60卩齿合,所述第一传动柱40的中部43通过轴承 (图未不)固定于所述筒体1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柱40的一端部41及另一端部42均设置有沿第一传动柱4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齿44,所述齿44布满于所述第一传动柱40的端部周面上。所述第二传动柱50呈柱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柱50的结构与第一传动柱40相同,在这里仅给予简单的介绍。所述第二传动柱50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球机构30 啮合,另一端与另外一转动环60啮合,所述第二传动柱50的中部通过轴承固定于所述筒体 1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柱50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均设置有沿第二传动柱50 的轴线方向延伸的齿,所述齿布满于所述第二传动柱50的端部周面上。请同时参阅图5和图6,所述夹紧机构20包括柱体21及固定于所述柱体21 —端部的夹头23,所述柱体21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11上,所述夹头23伸入所述筒体11内,所述柱体21的外围面沿该柱体2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柱40啮合的一排齿25。所述夹紧机构20的柱体21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筒体11之外,所述柱体21上设置有注油口 27,所述注油口 27位于所述筒体11之外,以便于注油。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万向球机构30包括中柱31及固定于所述中柱31 —端部的万向球组件32,所述中柱31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11上,所述万向球组件32伸入所述筒体11内,所述中柱31的外围面沿该中柱3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柱50 哨合的一排齿33。所述万向球机构30的中柱31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筒体11之外,所述中柱31上设置有注油口 34,所述注油口 34位于所述筒体11之外。所述万向球组件32包括滚珠座320、安装于滚珠座320内并可在滚珠座320内转动的钢球322及安装于所述滚珠座 320上并盖于所述钢球322上的压盖324。所述滚珠座320与所述钢球322的接触处设置有滚珠(图未示),以便于所述钢球322相对于所述滚珠座320转动。请同时参阅图9,所述转动环60套设于所述筒体11的相对两端的安装部17上,并透过所述缺口 19与所述第一传动柱40和第二传动柱50啮合。所述转动环60的外围面上设有安装孔61。请同时参阅图10并结合图I和图2,所述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还包括一悬架70 及安装于所述悬架70上的用于推动所述转动环60绕着所述筒体11转动的气缸推动机构 80。所述支座10安装于悬架70上。所述气缸推动机构80包括具有活塞杆81的二气缸82 及分别连接于活塞杆81上的二连接件83,所述二连接件83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环60的外围面上,具体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转动环60的安装孔61内。上述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0037]切管时,通过气缸82驱动转动环60,通过第二传动柱50带动3个万向球机构30 顶住圆管,使加工的管材中心保持与激光切管机旋转台同心,万向球机构30在扶紧圆管的同时不影响圆管转动,能保证管材在定心的同时顺畅转动,保证切割精度。一次切割完成后,气缸82再次动作,使万向球机构30松开,同时3个夹紧机构20夹紧管材,可以夹持管材,跟随机器Y轴拖动送进。送进到设定位置后夹紧机构20松开,万向球机构30动作顶住圆管,继续切割,依次连续送料夹紧扶正,使激光切割机可以连续切割不同长度金属圆管。所述万向球机构30保证与管材与激光切管机旋转台同心,在切割较长圆管时候切割精度提高,并且实现了管材的自动进给,不需要人工拖动管材送料,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的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以应用于激光切割机为例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可以应用在需要对管材进行加工的其他机床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其包括一支座,所述支座具有供管材穿设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的若干夹紧机构、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且与所述夹紧机构沿所述筒体的周向交替排布的若干万向球机构、分别与所述夹紧机构啮合并使所述夹紧机构径向进给的若干第一传动柱、分别与所述万向球机构啮合的并使所述万向球机构径向进给的若干第二传动柱及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筒体轴向相对两端部且分别与第一传动柱和第二传动柱啮合的二转动环。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柱的一端与所述夹紧机构啮合,另一端与其中一转动环哨合,所述第二传动柱的一端与所述万向球机构哨合,另一端与另外一转动环啮合,所述第一传动柱与第二传动柱的中部通过轴承固定于所述筒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柱与第二传动柱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柱体及固定于所述柱体一端部的夹头,所述柱体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夹头伸入所述筒体内,所述柱体的外围面沿该柱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柱啮合的一排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的柱体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筒体之外,所述柱体上设置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位于所述筒体之外。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球机构包括中柱及固定于所述中柱一端部的万向球组件,所述中柱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万向球组件伸入所述筒体内,所述中柱的外围面沿该中柱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柱啮合的一排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球机构的中柱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筒体之外,所述中柱上设置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位于所述筒体之外。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球组件包括滚珠座、安装于滚珠座内并可在滚珠座内转动的钢球及安装于所述滚珠座上并盖于所述钢球上的压盖。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悬架及安装于所述悬架上的用于推动所述转动环绕着所述筒体转动的气缸推动机构,所述支座安装于悬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推动机构包括具有活塞杆的二气缸及分别连接于活塞杆上的二连接件,所述二连接件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环的外围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材旋转自动进给装置,其包括一支座,所述支座具有供管材穿设的筒体,所述装置还包括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的若干夹紧机构、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且与所述夹紧机构沿所述筒体的周向交替排布的若干万向球机构、分别与所述夹紧机构啮合并使所述夹紧机构径向进给的若干第一传动柱、分别与所述万向球机构啮合的并使所述万向球机构径向进给的若干第二传动柱及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筒体轴向相对两端部且分别与第一传动柱和第二传动柱啮合的二转动环。所述万向球机构保证与管材与激光切管机旋转台同心,在切割较长圆管时候切割精度提高,并且实现了管材的自动进给,不需要人工拖动管材送料,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3K26/38GK202344135SQ20112051251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罗贵长, 赵剑, 陈根余, 陈燚, 高云峰, 黄树金 申请人: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