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67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杆支撑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丝杠是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回转运动的ー种传动结构。典型的丝杠由螺杆、螺母和滚珠组成。它的功能是将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这是滚珠丝杆的进ー步延伸和发展,这项发展的重要意义就是通过丝杆把滚动运动转化成滑动运动。由于具有很小的摩擦阻力,丝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エ 业设备和精密仪器。丝杆支撑组件在滚珠丝杆的传动中对丝杆的支撑是很关键的ー环,如果支撑组件精度不好或者设计不完善,就会影响到丝杆的传动精度和使用寿命。折弯机的后挡料机构中常采用丝杆进行升降控制,折弯机后挡料机构是折弯机的重要工作机构,其上安装的挡料块是定位板料,保证エ件轮廓精度的必须部件,而后挡料块根据折弯エ件形状和尺寸不同,需调节不同位置和高度。后挡料机构一般布置在折弯机刀架后侧,后挡料机构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板材在折弯前准确定位,ニ是在折弯过程中限制因板材受カ而产生的位移,所以折弯机的后挡料机构既是定位机构又是夹紧机构。目前,现有技术中后挡料的丝杆一般采用压盖固定,将轴承固定好,使丝杆没有间隙窜动,但是采用压盖固定,时间长了会产生磨损,磨损产生间隙,导致后挡料机构的传动精度降低,丝杆在传动过程会产生窜动,需要经常更换压盖或轴承,给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中国专利号ZL201120011818. 5,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9月21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丝杆支撑组件,该申请案涉及ー种丝杆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侧和支撑侧,所述固定侧和所述支撑侧共同支撑丝杆,所述固定侧包括端盖、第一支撑座和轴承,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内安装有所述轴承;所述支撑侧包括第二支撑座和轴承,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座内;所述固定侧还包括防尘油封,所述防尘油封通过垫圈将所述轴承进一歩固定;所述固定侧的轴承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防尘油封安装在轴承的两侧。该申请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丝杆的传动精度,但是其支撑组件结构复杂,装配过程繁琐,在防丝杆窜动方面还有待进ー步提高。
发明内容I.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易产生窜动,导致传动精度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可以消除窜动间隙,保证了后挡料机构的传动精度。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00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侧和支撑侧,该固定侧和支撑侧共同支撑丝杆,所述的固定侧包括上座板、上轴承端盖、防松螺母、第一角接触球轴承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的上轴承端盖与上座板相连接,该上轴承端盖内设置有位置相対的第一角接触球轴承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的防松螺母装设在丝杆的端部。更进一歩地,所述的支撑侧包括下座板、下轴承端盖和下轴承,所述的下轴承端盖与下座板相连接,该下轴承端盖内设置有下轴承。更进ー步地,所述的第一角接触球轴承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均为7204型号的角接触球轴承。更进一歩地,所述的下轴承端盖通过螺钉与下座板相固连。3.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其上轴承端盖内设置有位置相対的第一角接触球轴承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通过旋紧防松螺母可以消除磨损产生的窜动间隙,使得丝杆在长时间运行后没有窜动;(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通过防松螺母可方便快捷的进行调节,使后挡料运行没有误差,保证了后挡料的传动精度,大大提高了操作者工作效率;(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中固定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中支撑侧的结构示意图。[0021 ] 不意图中的标号说明I-防松螺母;21_上链轮;22_下链轮;31_上轴承端盖;32_下轴承端盖;41_上座板;42_下座板;5_丝杆;61_第一角接触球轴承;62_第二角接触球轴承;7_下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歩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实施例I结合图I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侧和支撑侧,该固定侧和支撑侧共同支撑丝杆5,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侧包括上座板41、上轴承端盖31、防松螺母I、第一角接触球轴承61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62,上轴承端盖31与上座板41相连接,该上轴承端盖31内设置有位置相対的第一角接触球轴承61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6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角接触球轴承61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62采用7204型号的角接触球轴承,防松螺母I装设在丝杆5的端部。支撑侧包括下座板42、下轴承端盖32和下轴承7,下轴承端盖32通过螺钉与下座板42相固连,该下轴承端盖32内设置有下轴承7,丝杆5的一端部穿过下轴承7,该下轴承7采用普通的轴承均可。作为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使用时,在上轴承端盖31与防松螺母I之间装设有上链轮21,在下轴承端盖32的外侧装设有下链轮22,通过上链轮21和下链轮22带动丝杆5做旋转运动。使用吋,当磨损产生一定量的窜动间隙时,通过旋紧防松螺母1,即可消除窜动间隙,使后挡料运行没有误差,保证了后挡料的传动精度,大大提高了操作者工作效率。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g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侧和支撑侧,该固定侧和支撑侧共同支撑丝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侧包括上座板(41)、上轴承端盖(31)、防松螺母(I)、第一角接触球轴承(61)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62),所述的上轴承端盖(31)与上座板(41)相连接,该上轴承端盖(31)内设置有位置相对的第一角接触球轴承(61)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62 ),所述的防松螺母(I)装设在丝杆(5 )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侧包括下座板(42)、下轴承端盖(32)和下轴承(7),所述的下轴承端盖(32)与下座板(42)相连接,该下轴承端盖(32)内设置有下轴承(7)。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角接触球轴承(61)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62)均为7204型号的角接触球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轴承端盖(32)通过螺钉与下座板(42)相固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属于丝杆支撑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弯机后挡料的丝杆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侧和支撑侧,该固定侧和支撑侧共同支撑丝杆,固定侧包括上座板、上轴承端盖、防松螺母、第一角接触球轴承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上轴承端盖与上座板相连接,该上轴承端盖内设置有位置相对的第一角接触球轴承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防松螺母装设在丝杆的端部;支撑侧包括下座板、下轴承端盖和下轴承,下轴承端盖与下座板相连接,该下轴承端盖内设置有下轴承。本实用新型通过旋紧防松螺母可以消除磨损产生的窜动间隙,使后挡料运行没有误差,保证了后挡料的传动精度,大大提高了操作者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1D5/00GK202570884SQ2012202534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夏业春, 夏尧林 申请人:安徽中瑞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