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284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成型产品具有折弯的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简称冲压机,又称压力机,是对材料进行压力加工使用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一般是通过模具在冲压动力的作用下带动上模与下模的开合而将其之间的原料进行裁切、冲孔、拉伸等制程,形成冲压件。在传统模具成型加工过程中,尤其是具有弯角成型结构的模具,其一般需要两次冲击成型,首先对成烈产品进行裁切,然后对其折弯。因此,现有技术的冲压模具至少存在以下缺点,需多次冲击成型,工作效率相对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冲压模具,其目的是,实现机械零件经过一次冲压即可实现弯折成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包括下模与上模,该下模包括有两相对上、下固设的第一、第二模块,第一模块上以间隔距离设置数凸模,第一模块上与各凸模相距分别设有数个上、下贯通的冲孔,第二模块上与第一模块的冲孔处设有对应的冲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预留有用于成型产品的空间,其中,所述上模主要由上模座、上夹板、上背板、上模版依次重迭而成,所述下模由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依次重迭而置,所述上夹板垂直固定有半切冲头,所述上夹板垂直固定有用于对产品进行折弯的弯折冲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当上模向下移动时,弯折冲头与半切冲头也跟随其向下移动,先有半切冲头将产品裁切,再由弯折冲头将裁切下的产品进行折弯,因此,达到一次成型的目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冲压模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11 ]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冲压模具,包括下模与上模,该下模包括有两相对上、下固设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一模块上以间隔距离设置数凸模,第一模块上与各凸模相距分别设有数个上、下贯通的冲孔,第二模块上与第一模块的冲孔处设有对应的冲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预留有用于成型产品的空间,其中,上模由上模座1、上夹板2、上背板3、上模板4依次自上而下排列而成;下模由下模板5、下垫板6、下模座7同样依次自上而下排列,所述上夹板2垂直固定有半切冲头8,该半切冲头8用于将产品进行裁切,上夹板2垂直固定有折弯冲头9对产品进行折弯,该弯折冲头9在产品被裁切后,再对产品进行折弯,使产品的折弯角度保持90度。需要说明的是,弯折冲头9与成型产品冲压表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半切冲头8与成型产品冲压表面的垂直距离,其差值为D,D的数值大约为10mm。也就是说,弯折冲头要略短于半切冲头,其目的在于,当上模下移时保证半切冲头8先于弯折冲头9抵达产品冲压表面,首先完成裁切步骤,当上模继续下移时,再对裁切好的产品进行折弯。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包括下模与上模,该下模包括有两相对上、下固设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一模块上以间隔距离设置数凸模,第一模块上与各凸模相距分别设有数个上、下贯通的冲孔,第二模块上与第一模块的冲孔处设有对应的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预留有用于成型产品的空间,其中,所述上模主要由上模座、上夹板、上背板、上模版依次重迭而成,所述下模由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依次重迭而置,所述上夹板垂直固定有半切冲头,所述上夹板垂直固定有用于对产品进行折弯的弯折冲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包括下模与上模,该下模包括有两相对上、下固设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一模块上以间隔距离设置数凸模,第一模块上与各凸模相距分别设有数个上、下贯通的冲孔,第二模块上与第一模块的冲孔处设有对应的冲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预留有用于成型产品的空间,其中,所述上模主要由上模座、上夹板、上背板、上模版依次重迭而成,所述下模由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依次重迭而置,所述上夹板垂直固定有半切冲头,所述上夹板垂直固定有用于对产品进行折弯的弯折冲头。本实施新型,实现机械零件经过一次冲压即可实现弯折成型,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984461SQ20122070786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熊廷彦 申请人:昆山市致高远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