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拔孔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子拔孔工装,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外模和内模,外模的结构包括:外模本体,外模本体上设置有与所需拔出的安装孔的孔径相适应的通孔,通孔上部的通孔侧壁上形成用于支撑管子的圆弧状支撑面;内模的结构包括:拔杆,拔杆能从管子开口中向下穿出外模的通孔,拔杆的上端设置有倒锥形头部,倒圆锥形头部的圆锥面形成拔孔面,圆锥面的顶端向上延伸出平直段,倒圆锥形头部的顶端以及平直段的直径与所需拔出的安装孔的孔径、以及通孔的孔径相适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且能大大提高拔孔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管子拔孔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子拔孔工装。
【背景技术】
[0002]管子上接管处通常设置有开口,当与接管相连接时,需要将管子上的开口拔出用于连接接管的安装孔,拔出的安装孔边缘向外凸出管子外壁,以便和接管配合对接。目前安装孔的拔孔工序繁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大大提高拔孔工作效率的管子拔孔工装。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子拔孔工装,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外模和内模,外模的结构包括:外模本体,外模本体上设置有与所需拔出的安装孔的孔径相适应的通孔,通孔上部的通孔侧壁上形成用于支撑管子的圆弧状支撑面;内模的结构包括:拔杆,拔杆能从管子开口中向下穿出外模的通孔,拔杆的上端设置有倒圆锥形头部,倒圆锥形头部的圆锥面形成拔孔面,圆锥面的顶端向上延伸出平直段,平直段的直径与所需拔出的安装孔的孔径、以及通孔的孔径相适应。
[0005]进一步地,前述的管子拔孔工装,其中,所述的拔杆与倒圆锥形头部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且能大大提高拔孔的工作效率。【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子拔孔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拔出安装孔的管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0]如图1所示,管子拔孔工装,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外模和内模,外模的结构包括:外模本体1,外模本体I上设置有与所需拔出的安装孔的孔径相适应的通孔2,通孔2上部的通孔侧壁上形成用于支撑管子3的圆弧状支撑面4 ;内模的结构包括:拔杆5,拔杆5能从管子开口 31中向下穿出外模本体I上的通孔2,拔杆5的上端设置有倒圆锥形头部6,倒圆锥形头部6的圆锥面61形成拔孔面,圆锥面61的顶端向上延伸出平直段62,平直段62的直径与所需拔出的安装孔的孔径、以及通孔2的孔径相适应。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拔杆5与倒圆锥形头部6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拔孔时,将外模放置在管子3的底部,且外模本体I上的圆弧状支撑面4支撑在管子开口 31的外侧,使得外模本体I上的通孔2位于管子开口31的正下方,将内模从管子3的一端穿入管子3的内部,并使拔杆5从管子3上的管子开口31向下穿出外模本体I上的通孔2,内模的倒圆锥形头部6的圆锥面61形成的拔孔面卡挡在管子开口 31中,然后向下用力拉动拔杆5,拔杆5带动倒圆锥形头部6向下移动,由于管子3受到外模本体I上的圆弧状支撑面4的阻挡,倒圆锥形头部6的圆锥面6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将管子开口 31的边缘向外涨开,当倒圆锥形头部6上的平直段62从管子3的内部移出外模的通孔2时,将管子开口 31的边缘向通孔2的侧壁挤压直至完全平直,从而保证了安装孔与接管的稳固连接。拔出安装孔的管子结构可参见图2所示。上述拔孔过程非常简单,拔孔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权利要求】
1.管子拔孔工装,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外模和内模,其特征在于:外模的结构包括:夕卜模本体,外模本体上设置有与所需拔出的安装孔的孔径相适应的通孔,通孔上部的通孔侧壁上形成用于支撑管子的圆弧状支撑面;内模的结构包括:拔杆,拔杆能从管子开口中向下穿出外模的通孔,拔杆的上端设置有倒圆锥形头部,倒圆锥形头部的圆锥面形成拔孔面,圆锥面的顶端向上延伸出平直段,平直段的直径与所需拔出的安装孔的孔径、以及通孔的孔径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子拔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拔杆与倒圆锥形头部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文档编号】B21D19/00GK203417970SQ201320454810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朱海卫, 旷雪飞, 徐莹 申请人:张家港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