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轴承无损拆卸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99238阅读:19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轴承无损拆卸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轴承无损拆卸装置,所述拆卸装置包括蜗轮轮毂,所述蜗轮轮毂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轴承压板、衬套、料斗、温度表以及电加热器,所述轴承压板通过螺丝与衬套相连,温度表和电加热器安装在轴承压板上,所述料斗通过管路与轴承压板相连,所述上密封盖与蜗轮轮毂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2)利用润滑油对轴承缓慢加热,对轴承的拆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3)该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消除轴承内圈与轴颈之间的过盈量,使轴承通过自重即可与蜗轮轮毂轴颈脱开,保护性拆除轴承,而轴承不受任何伤害。
【专利说明】一种大型轴承无损拆卸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卸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大型轴承综合使用热、冷法拆卸的装置,属于机械维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轧机机械压下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空载时快速调整轧机辊缝,主要包括压下电机、蜗轮蜗杆减速机、制动器、离合器、压下螺丝螺母、止推轴承装置等部分。机械压下装置的位置安装在轧机机架上面,由两台电机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丝杆螺母机构将电机的高速旋转运动转变成丝杠的直线运动,起到调节水平轧机辊缝的功能。蜗轮蜗杆减速机是机械压下的关键部件,其主要由蜗轮蜗杆、轴承、箱体及其附件所构成。蜗轮蜗杆主要作用是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轴承与轴主要作用是动力传递、运转并提高效率。蜗杆水平方向工作,其两侧安装小型双列圆柱调心滚子轴承;蜗轮垂直方向安装,其中心带有花键用来安装丝杆,蜗轮的回转直径相对较大,相对应其必需选用大型轴承,上部选用能承受较大轴向力和径向力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而下部一般选用承受径向力的双列圆柱滚珠轴承即可。其中,丝杆的一端是花键,并插在蜗轮轮毂中心的花键孔里面,形成花键副。蜗轮蜗杆减速机组装和解体时都有很严格的拆装顺序。组装时先将啮合状态的蜗轮蜗杆安装到箱体里后、最后一步才能安装蜗轮上部的轴承;相反拆卸时必需先拆蜗轮上端轴承,但上端轴承内圈与蜗轮轴颈采用过盈配合(一般过盈量在0.1—0.3mm左右),轴承外圈与衬套采用过渡配合,衬套与箱体采用过渡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上,上端轴承一般采用热装和挤压法安装就位,但在拆卸时无法在内圈安装拉马或其它工具,也无法对轴承均匀加热,一旦强制性的顶压外圈衬套其作用力会直接施加在滚珠上造成滚珠的伤害。同时,轴承的内圈与蜗轮轮毂也会拉毛、变形。被迫重新加工或修复。进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0003]中国专利CN200710144937.6公开了一种《大型轴承热拆卸装置》,其通过蒸汽对轴承加热,再用液压缸将轴承拉出,但其有以下两个缺点:1.为了防止轴承热变形和轴承材料组织的受热变化,对轴承加热不允许超过120摄氏度,其采用蒸汽对轴承加热温度不好控制且加热不均。2.拆卸的轴承如果再次使用,不允许轴承圈上施加的拆卸力通过滚动体传递,其液压缸的拉力作用在轴承外圈上再通过滚珠传递给轴承内圈,这样会造成滚珠伤害。3.由于蒸汽的作用,会使轴承受到损害,从而缩短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拆卸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的大型轴承无损拆卸装置,该拆卸装置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消除轴承内圈与轴颈之间的过盈量。 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型轴承无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包括蜗轮轮毂,所述蜗轮轮毂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轴承压板、衬套、料斗、温度表以及电加热器,所述轴承压板通过螺丝与衬套相连,温度表10和电加热器7安装在轴承压板8上,所述料斗6通过管路与轴承压板8相连。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密封盖与蜗轮轮毂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液氮瓶,所述液氮瓶11通过管路与上密封盖I相连。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下密封盖与蜗轮轮毂之间设置有平垫密封圈。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蜗杆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所述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设置在蜗轮轮毂的下面。
[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I)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2)润滑油是轴承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关键附件,利用润滑油对轴承缓慢加热,对轴承的拆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3)该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消除轴承内圈与轴颈之间的过盈量,使轴承通过自重即可与蜗轮轮毂轴颈脱开,保护性拆除轴承,而轴承不受任何伤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上密封盖简图;
[0013]图3轴承压板简图;
[0014]图中1-上密封盖;2_蜗杆;3_蜗轮轮毂;4_双列圆锥滚子轴承;5_下密封盖;6-料斗;7_电加热器;8_轴承压板;9_衬套;10_温度表;11_液氮瓶。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和介绍。
[0016]实施例1:
[0017]参见图1-3,一种大型轴承无损拆卸装置,所述拆卸装置包括蜗轮轮毂3,所述蜗轮轮毂3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密封盖I和下密封盖5,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轴承压板8、衬套9、料斗6、温度表10以及电加热器7,所述轴承压板8通过螺丝与衬套9相连,温度表10和电加热器7安装在轴承压板8上,所述料斗6通过管路与轴承压板8相连。
[0018]实施例2:
[0019]参见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密封盖I与蜗轮轮毂3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020]实施例3:
[0021]参见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液氮瓶11,所述液氮瓶11通过管路与上密封盖I相连。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022]实施例4:
[0023]参见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下密封盖5与蜗轮轮毂3之间设置有平垫密封圈。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024]实施例5:[0025]参见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蜗杆2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4,所述双列圆锥滚子轴承4设置在蜗轮轮毂3的下面。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0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蜗轮轮毂3,在制造的时候,即在轮毂的两个端面增加沉头螺栓孔,以便安装上密封盖1,下密封盖2 ;衬套9,在设计、制造的时候,即加工沉头螺栓孔,以便安装轴承压板8,同时,根据选用的轴承,制造轴承压板8 ;将减速箱翻身180度至图1位置,使上端轴承转到下部位置,并将减速箱吊起,使下端轴承连同衬套9处于悬空状态。并在轴承的下方摆放垫木,使垫木与轴承压板8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0-30mm左右,防止轴承掉下损坏。下密封盖5通过螺栓安装到蜗轮轮毂的下部,两者之间采用耐低温的平垫密封。将装好两道耐高温”0”型圈密封的轴承压板8通过螺丝与衬套9相连,轴承压板8的两密封面正好分别与轴承4内外圈的下部接触。将温度表10和电加热器7安装到轴承压板8上。料斗6通过管路与轴承压板8相连。通过料斗6注入润滑油,使润滑油将轴承滚珠淹没,可通过减速箱窥视盖确认。给电加热器7通电加热,关注温度表10的温度读数,最高不许超过120摄氏度。此时如果过盈量小的话,轴承4,连同衬套9靠自重就可以与蜗轮轮毂轴脱开。如过盈量大不能脱开,继续以下步骤,将上密封盖I安装到蜗轮轮毂轴的上部,两者之间采用耐低温的”0”型圈密封;将液氮瓶11通过管路与上密封盖I相连,接好后打开液氮瓶阀门,使蜗轮轮毂的中心部位充满液氮进行冷却;当轴承通过自重落在垫木上后,利用吊机将减速箱吊起,轴承4、轴承压板8和衬套9留在垫木上;将过渡配合的轴承4与衬套9进行分离,从而实现轴承的无损拆卸;如果上轴承的内圈与轮毂配合较紧的话,本方法仍然适用。经计算,采用加热法可使轴承的内圈膨胀0.25-0.35_,采用冷却法可使蜗杆轴径向缩小0.15-0.20mm,两者组合使用最小可以产生0.40mm的变形量,满足拆卸轴承的消除最大过盈量的条件。
[0027]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实施例2、3、4、5所述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没有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大型轴承无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包括蜗轮轮毂,所述蜗轮轮毂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轴承压板、衬套、料斗、温度表以及电加热器,所述轴承压板通过螺丝与衬套相连,温度表和电加热器安装在轴承压板上,所述料斗通过管路与轴承压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轴承无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盖与蜗轮轮毂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型轴承无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液氮瓶,所述液氮瓶通过管路与上密封盖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型轴承无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盖与蜗轮轮毂之间设置有平垫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型轴承无损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蜗杆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所述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设置在蜗轮轮毂的下面。
【文档编号】B23P19/00GK203592280SQ201320606629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袁亚东, 吴索团, 陈高林 申请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