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轴钻孔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28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轴钻孔用夹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夹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圆轴钻孔用夹具。



背景技术:

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在车床上用来加工工件内、外回转面及端面的夹具称为车床夹具。车床夹具多数安装在主轴上,少数安装在床鞍或床身上。

传统的圆轴钻孔用夹具结构复杂,左右夹具与基板为一体式结构,无法更换,圆轴与夹具直接接触,在钻孔过程中圆轴发生震动容易发生磨损,无法在钻孔过程中同时收集飞屑,导致工作台脏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圆轴钻孔用夹具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轴钻孔用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结构复杂,左右夹具与基板为一体式结构,无法更换,圆轴与夹具直接接触,在钻孔过程中圆轴发生震动容易发生磨损,无法在钻孔过程中同时收集飞屑,导致工作台脏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轴钻孔用夹具,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上均设置有夹位,所述第一夹具的顶部安装有反扣板,所述反扣板与夹位的衔接处设置有吸尘口,所述反扣板的顶部设置有通管,所述通管的一侧设置有集尘箱,所述集尘箱的内部安装有吸尘微风机,所述基板上与夹位垂直对应位置安装有圆轴加固架,所述圆轴加固架上设置有螺栓。

优选的,所述夹位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衔接处设置有防滑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反扣板与第一夹具通过连接销轴铰接连接,且反扣板与第二夹具通过定位槽固定。

优选的,所述吸尘口与集尘箱通过通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板上靠近第一夹具一侧设置有钻孔装置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集尘箱的后方设置有电源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能够在钻孔过程中自动收集飞屑,在简化结构的基础上保证夹具的紧固性的圆轴钻孔用夹具,本发明中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均为可拆卸结构设计,不但便于拆卸检修,同时在夹具发生磨损时可更换单个夹具,节约更换维护成本,夹位上设置有防滑缓冲垫,能够避免圆轴在钻孔过程中发生磨损,在反扣板内部设置有吸尘口,在钻孔过程中,吸尘微风机吸附飞屑并存储于集尘箱的内部,保证工作台的洁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反扣板;2-吸尘微风机;3-集尘箱;4-通管;5-吸尘口;6-定位槽;7-连接销轴;8-第一夹具;9-基板;10-防滑缓冲垫;11-夹位;12-第二夹具;13-钻孔装置安装孔;14-螺栓;15-圆轴加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圆轴钻孔用夹具,包括基板9,基板9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夹具8,第一夹具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具12,第一夹具8和第二夹具12上均设置有夹位11,第一夹具8的顶部安装有反扣板1,反扣板1与夹位11的衔接处设置有吸尘口5,将反扣板1通过定位槽6扣在第二夹具12上,反扣板1的顶部设置有通管4,通管4的一侧设置有集尘箱3,集尘箱3的内部安装有吸尘微风机2,吸尘微风机2自动启动,吸附在钻孔过程中产生的飞屑,并将其通过通管4收集于集尘箱3中,基板9上与夹位11垂直对应位置安装有圆轴加固架15,将圆轴插入圆轴加固架15的内部,圆轴加固架15上设置有螺栓14。

夹位11与第一夹具8和第二夹具12的衔接处设置有防滑缓冲垫10,能够避免圆轴与第一夹具8和第二夹具12直接接触,防止其在钻孔过程中因震动发生磨损,反扣板1与第一夹具8通过连接销轴7铰接连接,且反扣板1与第二夹具12通过定位槽6固定,吸尘口5与集尘箱3通过通管4连接,基板9上靠近第一夹具8一侧设置有钻孔装置安装孔13,集尘箱3的后方设置有电源接口。

具体使用方式:该圆轴钻孔用夹具按正常程序组装好过后,首先将圆轴插入圆轴加固架15的内部,并利用螺栓14加固,同时将其放置于夹位11上,夹位11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缓冲垫10,能够避免圆轴与第一夹具8和第二夹具12直接接触,防止其在钻孔过程中因震动发生磨损,保证圆轴的完整,然后将反扣板1通过定位槽6扣在第二夹具12上,将集尘箱3与电源连接,吸尘微风机2自动启动,吸附在钻孔过程中产生的飞屑,并将其通过通管4收集于集尘箱3中,第一夹具8和第二夹具12均与基板9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可单独拆卸,方便定期检修和更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