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簧端部切角挤边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5847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板簧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簧端部切角挤边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板簧片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切角,切角后板簧端部需要经由二次处理至达到要求宽度后才符合出厂规定。因为板簧材质硬度很大,不管是切角还是切角后的板簧端部宽度处理,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现有板簧生产工艺中,首先加热板簧端部,然后通过切角工位对板簧端部进行切角;切角完成后,通过打磨器械对板簧端部进行打磨,使其宽度达到出厂要求。上述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生产效率低下,耗能高;二、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精度低;三、能源浪费严重;四、板簧重复加热,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簧端部切角挤边复合模具,结构紧凑,可对板簧端部进行切角和挤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约能源,提高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板簧端部切角挤边复合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置上切角刀和上挤边块,下模板分别对应上切角刀和上挤边块设置下切角刀和下挤边块,下切角刀固定在下切角刀座上,下模板两端对应下切角刀座和下挤边块分别设置切角限位机构和挤边限位机构。本模具上模板通过上模柄固定在冲床上滑块上,使用时,将加热后的板簧放置在下切角刀上,并通过切角限位机构辅助板簧固定至切角位置,然后冲床上滑块带动上模板下移,通过上、下切角刀的相对运动切割板簧端部,切割完成后上切角刀复位,由操作人员将切角后板簧转移至挤边工位上,并由挤边限位机构辅助固定板簧,固定好后冲床上滑块再次带动上模板下移,通过上挤边块挤压板簧端部,使其宽度达到出厂尺寸,挤边时冲床上滑块行程根据板簧端部出厂尺寸进行设置,挤边精度高,不受人工操作影响,提高板簧产品质量。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上切角刀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上切刀,所述上切刀通过垫刀板固定于上切刀座上,上切刀座通过上切刀座垫板固定于上模板上,因为是双工位模具,产品挤边时对冲床的上滑块移动位置要求较为严格,为防止两个工位相互干涉,设置上切刀座垫板调整上切角刀的相对位置,在保证挤边宽度的基础上保证切角工位的正常运行。所述上切刀设为矩形刀,上切刀刀刃处设有退刀槽,所述垫刀板为楔形,楔形垫刀板上设有倾斜的通孔,楔形垫刀板斜边倾斜角度和通孔倾斜角度与待加工板簧切角角度相适应,因为上切刀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反复使用,更换频次较大,将上切刀设置为较易加工的矩形,而垫刀板一般不会出现损坏的情况,设为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楔形,一次加工可长久使用,降低设备使用成本,退刀槽降低上切角刀退刀难度系数,可防止上切角刀复位时粘连带动板簧移动。所述下切角刀两侧设有退刀槽,便于切割的废边落料。所述切角限位机构包括前切角限位件和后切角限位件;所述前切角限位件包括前切角支撑块和前切角限位板,前切角限位板通过长椭圆孔和螺栓固定于前切角支撑块的滑槽内;后切角限位件包括定位销和后切角支撑块,定位销固定于后切角支撑块上,后切角支撑块通过导向槽及导向键结构固定于后切角定位杆上,前切角限位件定位板簧切角端部,后切角限位件固定板簧中心孔,前切角限位板和后切角支撑块的位置可以根据板簧长度进行调节,前切角限位件及后切角限位件,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精度要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所述下切角刀座两侧设置板簧对中限位组件,板簧对中限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前限位板设为倒T字形,通过水平边固定在下模板上,后限位板固定在后切角支撑块远离前限位板的一侧,对中限位组件保证板簧端部切角对称,防止切偏,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根据板簧宽度进行调节。所述下挤边块对应板簧设置容置槽,容置槽底部带有圆弧结构,能够确保板簧在容置槽中的位置,长度能够满足所需要加工板簧的长度范围,挤边时,板簧待挤边端部立在容置槽内,由上挤边块下压实现对板簧的挤边,容置槽两边侧壁对挤边中的板簧起到侧向限位作用。所述挤边限位机构包括前挤边支撑块、前挤边限位板、后挤边定位杆和后挤边支撑块,前挤边限位板通过长椭圆孔和螺栓固定于前挤边支撑块的滑槽内,后挤边支撑块通过导向槽及导向键结构固定于后挤边定位杆上,后挤边支撑块的高度与下挤边块所设置的容置槽槽底的高度是相同的,在挤边的过程中起到对板簧的支撑作用,前挤边限位板和后挤边支撑块的位置可以根据板簧长度进行调节。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相对设置导向套和导向轴,对上、下模板的动作起导向定位作用,保证加工精度。所述导向轴上设为阶梯形圆柱,在保证两个工位能够正常工程的情况下对上模板起限位作用,防止冲床上滑块下降位移过大,损坏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可对板簧端部进行切角和挤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约能源,提高产品质量。本模具上模板通过上模柄固定在冲床上滑块上,使用时,将加热后的板簧放置在下切角刀上,并通过切角限位机构辅助板簧固定至切角位置,然后冲床上滑块带动上模板下移,通过上、下切角刀的相对运动切割板簧端部,切割完成后切角刀复位,由操作人员将切角后板簧转移至下挤边块容置槽内,并由挤边限位机构辅助固定板簧,固定好后冲床上滑块再次带动上模板下移,通过上挤边块挤压板簧端部,使其宽度达到出厂尺寸,挤边时冲床上滑块行程根据板簧端部出厂尺寸进行设置,挤边精度高,不受人工操作影响,提高板簧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轴侧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模板仰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模板俯视图。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上切角刀;4、上挤边块;5、下切角刀;6、下挤边块;7、下切角刀座;8、垫刀板;9、上切刀座;10、上切刀座垫板;11、上切刀;12、前切角支撑块;13、前切角限位板;14、定位销;15、后切角支撑块;16、后切角定位杆;17、前限位板;18、后限位板;19、前挤边支撑块;20、前挤边限位板;21、后挤边定位杆;22、后挤边支撑块;23、导向套;24、导向轴;25、上模柄;26、容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板簧端部切角挤边复合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上设置上切角刀3和上挤边块4,下模板2分别对应上切角刀3和上挤边块4设置下切角刀5和下挤边块6,下切角刀5固定在下切角刀座7上,下模板2两端对应下切角刀座7和下挤边块6分别设置切角限位机构和挤边限位机构。其中,上切角刀3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上切刀11,所述上切刀11通过垫刀板8固定于上切刀座9上,上切刀座9通过上切刀座垫板10固定于上模板1上,因为是双工位模具,产品挤边时对冲床的上滑块移动位置要求较为严格,为防止两个工位相互干涉,设置上切刀座垫板10调整上切角刀3的相对位置,以确保在保证挤边宽度的基础上保证切角工位的正常运行;上切刀11设为矩形刀,上切刀11刀刃处设有退刀槽,所述垫刀板8为楔形,楔形垫刀板8上设有倾斜的通孔,楔形垫刀板8斜边倾斜角度和通孔倾斜角度与待加工板簧切角角度相适应,因为上切刀11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反复使用,更换频次较大,将上切刀11设置为较易加工的矩形,而垫刀板8一般不会出现损坏的情况,设为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楔形,一次加工可长久使用,降低设备使用成本,退刀槽降低上切角刀3退刀难度系数,可防止上切角刀3复位时粘连带动板簧移动;下切角刀5两侧设有退刀槽,便于切割的废边落料。切角限位机构包括前切角限位件和后切角限位件;所述前切角限位件包括前切角支撑块12和前切角限位板13,前切角限位板13通过长椭圆孔和螺栓固定于前切角支撑块12的滑槽内;后切角限位件包括定位销14和后切角支撑块15,定位销14固定于后切角支撑块15上,后切角支撑块15通过导向槽及导向键结构固定于后切角定位杆16上,前切角限位件定位板簧切角端部,后切角限位件固定板簧中心孔,前切角限位板13和后切角支撑块15的位置可以根据板簧长度进行调节,前切角限位件及后切角限位件,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精度要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下切角刀座7两侧设置板簧对中限位组件,板簧对中限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限位板17和后限位板18,前限位板17设为倒T字形,通过水平边固定在下模板2上,后限位板18固定在后切角支撑块15远离前限位板17的一侧,对中限位组件保证板簧端部切角对称,防止切偏,前限位板17和后限位板18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根据板簧宽度进行调节;下挤边块6对应板簧设置容置槽26,容置槽26底部带有圆弧结构,能够确保板簧在容置槽26中的位置,容置槽26长度能够满足所需要加工板簧的长度范围,挤边时,板簧待挤边端部立容置槽26在内,由上挤边块4下压实现对板簧的挤边,容置槽26两边侧壁对挤边中的板簧起到侧向限位作用。挤边限位机构包括前挤边支撑块19、前挤边限位板20、后挤边定位杆21和后挤边支撑块22,前挤边限位板20通过长椭圆孔和螺栓固定于前挤边支撑块19的滑槽内,后挤边支撑块22通过导向槽及导向键结构固定于后挤边定位杆21上,后挤边支撑块22的高度与下挤边块6所设置的容置槽26槽底的高度是相同的,在挤边的过程中起到对板簧的支撑作用,前挤边限位板20和后挤边支撑块22的位置可以根据板簧长度进行调节。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相对设置导向套23和导向轴24,对上、下模板的动作起导向定位作用,保证加工精度;导向轴24上设为阶梯形圆柱,在保证两个工位能够正常工程的情况下对上模板1起限位作用,防止冲床上滑块下降位移过大,损坏模具。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可对板簧端部进行切角和挤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约能源,提高产品质量。本模具上模板1通过上模柄25固定在冲床上滑块上,使用时,将加热后的板簧放置在下切角刀5上,并通过切角限位机构辅助板簧固定至切角位置,然后冲床上滑块带动上模板1下移,通过上、下切角刀的相对运动切割板簧端部,切割完成后上切角刀3复位,由操作人员将切角后板簧转移至挤边工位上,并由挤边限位机构辅助固定板簧,固定好后冲床上滑块再次带动上模板1下移,通过上挤边块4挤压板簧端部,使其宽度达到出厂尺寸,挤边时冲床上滑块行程根据板簧端部出厂尺寸进行设置,挤边精度高,不受人工操作影响,提高板簧产品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