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575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模具装置的上模桶为光滑的圆柱体,当上模桶在下模桶的孔中上下移动时,如果上模桶重心偏移,会使上模桶的外侧壁和下模桶的内侧壁之间产生强烈的摩擦,如果长时间使用后,一方面会降低所生产的产品精度,另一方面还会损坏上模桶,维护或更换上模桶都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因此如何降低上模桶的磨损,进而降低模具装置的维护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装置,可以有效减少上模桶的磨损,以及降低模具装置的维护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装置,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还包括:和所述下模板固定连接的下模桶,所述下模桶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和所述上模板固定连接,且可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滑动的上模桶;可拆卸套设于所述上模桶外侧壁的铜套,所述铜套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轴线垂直于所述铜套的轴线的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内均设有可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滚动的滚珠,所述滚珠的直径大于所述铜套的侧壁的厚度。优选地,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铜套的外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优选地,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铜套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铜套的侧壁的厚度为5mm。优选地,所述滚珠的直径为6mm。优选地,所述滚珠为钢珠。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模具装置,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还包括:和下模板固定连接的下模桶,下模桶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和上模板固定连接,且可在第一通孔内滑动的上模桶;可拆卸套设于上模桶外侧壁的铜套,铜套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轴线垂直于铜套的轴线的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内均设有可在第二通孔内滚动的滚珠,滚珠的直径大于铜套的侧壁的厚度。通过在铜套的侧壁上设置的多个滚珠,可以使上模桶在下模桶内滑动时,避免上模桶的外侧壁和下模桶的内侧壁由于直接接触造成剧烈摩擦,同时由于滚珠可以在铜套上的第二通孔内滚动,因此可以降低钢珠与上模桶和下模桶的摩擦,从而降低上模桶和下模桶的磨损。其中优选地,将第二通孔设为阶梯孔,使靠近上模桶的孔径较小,避免滚珠与上模桶接触,只需使滚珠与下模桶接触。当滚珠产生较大的磨损后,将铜套从上模桶拆下,然后将滚珠进行更换后,再将铜套安装在上模桶上即可,无需更换上模桶,当然若铜套磨损后,也可对铜套进行更换,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装置不仅可以提高维护效率,而且降低了维护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模具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为上模板,2为下模板,3为下模桶,4为上模桶,5为铜套,6为滚珠。具体实施方式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目前的模具装置的上模桶不仅容易磨损,而且对上模桶的更换也十分不便。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装置,通过在铜套的侧壁上设置的多个滚珠,可以使上模桶在下模桶内滑动时,避免上模桶的外侧壁和下模桶的内侧壁由于直接接触造成剧烈摩擦,同时由于滚珠可以在铜套上的第二通孔内滚动,因此可以降低钢珠与上模桶和下模桶的摩擦,从而降低上模桶和下模桶的磨损。当滚珠产生较大的磨损后,将铜套从上模桶拆下,然后将滚珠进行更换后再将铜套安装在上模桶上即可,无需更换上模桶,当然若铜套磨损后,也可对铜套进行更换,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装置不仅可以提高维护效率,而且降低了维护成本。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模具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模具装置,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还包括:和下模板2固定连接的下模桶3,下模桶3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和上模板1固定连接,且可在第一通孔内滑动的上模桶4;可拆卸套设于上模桶4外侧壁的铜套5,铜套5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轴线垂直于铜套5的轴线的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内均设有可在第二通孔内滚动的滚珠6,滚珠6的直径大于铜套5的侧壁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压机通过上模板对上模桶4进行下压或者提升时,若上模桶4产生倾斜,上模桶4的外侧壁和下模桶3的内侧壁之间会产生强烈的摩擦,从而损坏上模桶4和下模桶3,通过套设在上模桶4上的铜套5,其中铜套5的内侧壁和上模桶4的外侧壁相互接触,在铜套5的侧壁上设置的多个滚珠6,可以使上模桶4在下模桶3内滑动时,若上模桶4倾斜,由于滚珠6的直径大于铜套5侧壁的厚度,因此滚珠6可以与下模桶3的内侧壁相互接触,避免了上模桶4的外侧壁和下模桶3的内侧壁由于直接接触造成剧烈摩擦,同时由于滚珠6可以在铜套5上的第二通孔内滚动,因此可以降低钢珠与上模桶4和下模桶3的摩擦,从而降低上模桶4和下模桶3的磨损。其中第二通孔的轴线垂直于上模桶4的轴线,指的是第二通孔的轴线位于上模桶4的水平截面的径向方向。其中优选地,将第二通孔设为阶梯孔,使靠近上模桶4的孔径较小,避免滚珠6与上模桶4接触,只需使滚珠6与下模桶3接触。当滚珠6产生较大的磨损后,将铜套5从上模桶4拆下,然后将滚珠6进行更换后再将铜套5安装在上模桶4上即可,无需更换上模桶4,当然若铜套5磨损后,也可只对铜套5进行更换,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装置不仅可以提高维护效率,而且降低了维护成本。进一步地,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二通孔沿铜套5的外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在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二通孔内的滚珠6也是沿铜套5的外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因此当上模桶4发生任意方向的倾斜时,均可以使滚珠6与下模桶3的内侧壁相互接触,进一步对上模桶4进行了保护。更进一步地,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第二通孔沿铜套5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的第二通孔内的滚珠6也是沿铜套5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具装置,铜套5的侧壁的厚度为5mm。其中铜套5的侧壁的厚度只是优选为5mm,关于铜套5的侧壁的厚度具体视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滚珠6的直径为6mm。其中滚珠6的直径只是优选为6mm,关于滚珠6的直径具体视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更进一步地,滚珠6为钢珠。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具装置中的滚珠6是易损件,钢珠价格低廉,因此选用钢珠可以节约成本。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具装置,通过在铜套的侧壁上设置的多个滚珠,可以使上模桶在下模桶内滑动时,避免上模桶的外侧壁和下模桶的内侧壁由于直接接触造成剧烈摩擦,同时由于滚珠可以在铜套上的第二通孔内滚动,因此可以降低钢珠与上模桶和下模桶的摩擦,从而降低上模桶和下模桶的磨损。当滚珠产生较大的磨损后,将铜套从上模桶拆下,然后将滚珠进行更换后再将铜套安装在上模桶上即可,无需更换上模桶,当然若铜套磨损后,也可对铜套进行更换,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装置不仅可以提高维护效率,而且降低了维护成本。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模具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