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冲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7319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连续冲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物料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冲压生产线。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中比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而连续冲压模具是冲压模具的一种发展形式,其通过机械化传动的方式,将需要多工位冲压的过程中,通过机械手传动的方式将模具物料依次传递至不同的冲压工位上,减少了人工的搬运。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 204338662 U”的使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产品的自动冲压生产线,其包括上料部分,从该专利的附图9、附图10中可以看出,该种传动机构通过机械手的方式将冲裁好的物料搬运至冲压台上,但是该种传动方式需要单独在进料口位置单独设置一机械手,其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减少冲压生产线成本的连续冲压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连续冲压生产线,包括传输连续板材的上料装置和将连续板材冲压成单独板材的冲压装置,所述冲压装置向上料装置方向延伸有支撑连续板材的支撑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材不通过单片传输的方式进行上料,而通过在生产线的进入端直接将连续板材冲压成单独板材,由于连续板材是一张很长的板材,通过支撑部可以直接将板材支撑在冲压装置上,防止连续板材在上料装置推动的过程中,连续板材从冲压装置上掉落的问题,冲压装置将连续板材冲裁成单独的板材,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通过上料装置的传输,不断将板材输送至冲压装置上,无需机械手的方式即可实现上料,其具有两个优点,其一、无需设置有机械手,减少了设备的成本,同时空出了设置机械手的空间,使得生产线的占用空间更少;其二、无需在生产线外对连续板材进行加工,将连续板材的加工转移至生产线内进行,无需对生产原材料进行预加工,更加节省生产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冲压装置包括下模,所述下模在连续板材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连续板材的左右侧壁抵接的限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起到了限制连续板材左右移动的问题,避免在冲压装置冲压的过程中,造成连续板材的尺寸精度发生问题,同时也是防止连续板材卡在限位柱之间,使得连续板材的进给和加工更加平稳。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包括与下模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在连续板材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连续板材的左右侧壁抵接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起到了对上料装置与冲压装置之间连续板材起到了支撑的作用,防止连续板材向下弯曲,避免冲压精度发生问题,同时支撑板延长了冲压装置的与连续板材接触的表面,使得连续板材与冲压装置的接触面积更大,避免连续板材在上料装置的输送过程中,由于与冲压装置之间的接触面和支撑力过小,所以导致连续板材向下弯曲掉落,导致传输时发生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压紧装置和运输连续板材的传送带,所述压紧装置内设置有与连续板材抵接的滚轮,所述滚轮上连接有驱动滚轮转动从而推动连续板材向冲压装置移动的驱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续板材较长,所以传送带起到了将连续板材向前推动的作用,但是因为板材的重量较轻和板材的表面较为光滑,所以板材在传送带上可能导致打滑的问题,通过设置有压紧装置,提高了连续板材对传送带之间的压力,使得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更大,避免板材的打滑,同时为了避免连续板材无法向冲压装置内推动的问题,在压紧装置内设置有滚轮和驱动部,通过滚轮与连续板材之间的抵接作用,当驱动部驱动滚轮转动时,将连续板材向冲压装置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装置内设置有朝向传送带设置的吸风孔,所述吸风孔连通有负压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材在移动过程中,特别是在传动带上的移动过程中,空气和传送带上的杂质会粘附在板材的表面,通过设置有吸风孔,通过吸风孔和负压源之间的配合作用,将产品表面的杂质吸除,起到了净化板材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装置内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导管,所述导管连通有清洗水箱,所述水箱内设置有负压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杂质会在连续板材的表面时间过长,导致杂质在连续板材的表面难以取出,通过出水口将清洗液喷射至产品表面,从而将杂质稀释,方便后续的进一步加工,将杂质去除。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装置沿连续板材的移动方向设置有擦除连续板材表面污渍的清理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部为具有擦拭效果的布体,通过布体将吹风孔吹离或者连续板材表面混合有杂质的清洗液去除,使得产品表面粘附的杂质去除。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装置上连接有调节压紧装置高度的调节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调节装置,具有三个效果,其一为通过调整压紧装置的高度,从而适应于不同厚度的连续板体,设备的适用性更强;其二为通过调整压紧装置的高度,从而使压紧装置与工作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板材的厚度,提高压紧效果,避免板材移动;其三为通过调整装置调节压紧装置对连续板材之间的压力,从而使得弯曲的板材发生与弯曲方向相反的弯曲,使得板材校直。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传送带的两侧,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压紧装置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装置的升降通过气缸实现,气缸的压紧力可调,从而避免过度下压,导致板材发生严重变形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无需设置有机械手,减少了设备的成本,同时空出了设置机械手的空间,使得生产线的占用空间更少;

2、无需在生产线外对连续板材进行加工,将连续板材的加工转移至生产线内进行,无需对生产原材料进行预加工,更加节省生产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料装置;11、传送带;12、压紧装置;13、滚轮;14、驱动部;15、吸风孔;16、负压源;17、出水口;18、清洗水箱;19、导管;191、负压泵;2、冲压装置;21、支撑部;22、下模;23、限位柱;24、支撑板;25、限位块;3、清理部;31、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连续冲压生产线,在其板材输入位置设置有传输连续板材的传送带11的上料装置1,上料装置1包括传送带11,传送带11包括机架、辊子和电机,辊子在机架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同时通过电机的主轴与辊子的端部固定连接,从而驱动辊子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将连续的板材向前运送。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生产线上,上料装置1的后方设置有冲压装置2,在传送带11靠近冲压装置2的位置上设置有压紧装置12,压紧装置12包括一固定块,固定块的底部粉笔均匀分布有吸气孔和出水口17,吸气孔通过设置有固定块上的气管连通有负压源16,出水口17上设置在固定块上的导管19,与清洗水箱18连通,清洗水箱18内设置有清洗液,同时在清洗水箱18内设置有负压泵191,从而将清洗箱内的清洗液通过导管19传输至出水口17上,对产品进行清理。

如图1所示,在固定块后方设置有擦除连续板材表面污渍的清理部3,清理部3为海绵或者布体等等具有擦除作用的物品,从而将固定块表面的脏污擦除。

如图3所示,在固定块内还设置有与连续板材抵接的滚轮13,滚轮13上连接有驱动滚轮13转动从而推动连续板材向冲压装置2移动的驱动部14,驱动部14为电机,通过电机的主轴与滚轮13连接,从而驱动滚轮13的转动。

如图3所示,同时在传送带11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气缸,气缸的壳体与传送带11机架连接,气缸的活塞杆与固定块连接,从而气缸升降后,固定块会发生升降,气缸位移一种调节装置31,起到了调节压紧装置12高度的作用。

如图2所示,同时冲压装置2包括下模22,下模22在连续板材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连续板材的左右侧壁抵接的限位柱23,同时冲压装置2向上料装置1方向延伸有支撑连续板材的支撑部21,支撑部21包括与下模22连接的支撑板24,支撑板24在连续板材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连续板材的左右侧壁抵接的限位块25,限位块25也同时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