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铣床碎屑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908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铣床碎屑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改进的铣床碎屑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铣床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机床,铣床可以通过铣刀在工件上加工平面、沟槽、分齿零件、螺旋形表面及各种曲面。此外,还可用于对回转体表面、内孔加工及进行切断工作等。在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切屑,还会产生大量热量,使铣刀温度升高,容易造成铣刀的损坏,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使用冷却液。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4818935 U公开了一种立式数控铣床废料收集装置。这种结构的铣床碎屑清理装置无法对碎屑和冷却液进行有效的分离,不能灵活、方便的对机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行彻底的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铣床碎屑清理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可以有效的对碎屑和冷却液进行分离,并优化了碎屑清理机械传动装置,灵活、方便的对机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行彻底的清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铣床碎屑清理装置,包括机床基座,机床底座,减震垫片,所述机床基座底面与机床底座顶面焊接连接,机床底座底面固定有若干减震垫片,机床基座下部设有集液槽,集液槽底面与机床底座顶面焊接连接,集液槽底部开有第一圆形通孔,第一圆形通孔处设有圆形钢管,圆形钢管顶部与集液槽底面焊接连接,圆形钢管底部焊接有截止阀,集液槽侧壁的内侧面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一磁性钢板,机床基座侧壁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二磁性钢板,第一磁性钢板与第二磁性钢板交错放置,第一不锈钢板和第二不锈钢板均与集液槽侧壁的顶部铰接连接,第一不锈钢板底面与伸缩杆的一端铰接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集液槽侧壁的外侧面铰接连接,第一不锈钢板与第一金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金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块,滑块与第二金属杆套接连接,第二金属杆的一端与第二不锈钢板的顶面铰接连接,第二金属杆的另一端与机床基座的侧壁铰接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磁性钢板和第二磁性钢板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若干梯形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不锈钢板顶面开有若干三角形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不锈钢板开有若干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部固定有金属丝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机床基座底面与机床底座顶面焊接连接,机床底座底面固定有若干减震垫片,减震垫片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机床基座下部设有集液槽,集液槽底面与机床底座顶面焊接连接,集液槽可以将机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冷却液有效的回收。集液槽底部开有第一圆形通孔,第一圆形通孔处设有圆形钢管,圆形钢管顶部与集液槽底面焊接连接,圆形钢管底部焊接有截止阀,可以通过截止阀的开启对回收的冷却液进行再利用。集液槽侧壁的内侧面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一磁性钢板,机床基座侧壁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二磁性钢板,第一磁性钢板和第二磁性钢板可以有效的将冷却液中的细小碎屑进行吸附,使细小碎屑与冷却液分离。第一磁性钢板与第二磁性钢板交错放置,使冷却液的流动呈蛇形流动,增加了冷却液的流程,延长了冷却液与第一磁性钢板和第二磁性钢板的接触时间。进一步的,第一磁性钢板和第二磁性钢板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若干梯形凹槽,梯形凹槽可以有效的增加冷却液与第一磁性钢板和第二磁性钢板的接触面积,并且能够储存一定量的细小碎屑,以免吸附的细小碎屑阻碍冷却液的流动,配合第一磁性钢板与第二磁性钢板的交错放置。可以更加有效的使碎屑与冷却液进行分离。第一不锈钢板和第二不锈钢板均与集液槽侧壁的顶部铰接连接,第一不锈钢板底面与伸缩杆的一端铰接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集液槽侧壁的外侧面铰接连接,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可以有效的改变第一不锈钢板倾斜的角度,第一不锈钢板倾斜角度的改变可以带动第一金属杆及滑块运动,通过第一金属杆及滑块的运动有效的带动第二金属杆。第二金属杆的一端与第二不锈钢板的顶面铰接连接,第二金属杆的另一端与机床基座的侧壁铰接连接。第二金属杆的运动可以带动第二不锈钢板角度的变化,可以使第一不锈钢板与第二不锈钢板形成一个倾斜放置的平面,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和彻底的清理碎屑。进一步的,第一不锈钢板顶面开有若干三角形凹槽,可以使碎屑沿三角形凹槽滑落,便于碎屑的收集。第二不锈钢板开有若干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部固定有金属丝网,金属丝网可以有效的将体积较大的碎屑进行有效的过滤分离,配合第一磁性钢板和第二磁性钢板对细小碎屑的吸附作用,可以将冷却液中的碎屑彻底的进行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不锈钢板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不锈钢板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钢板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性钢板的结构图。

图中:1、机床基座;2、机床底座;3、减震垫片;4、集液槽;5、第一圆形通孔;6、圆形钢管;7、第一磁性钢板;8、第二磁性钢板;9、第一不锈钢板;10、第二不锈钢板;11、滑块;12、第一金属杆;13、梯形凹槽;14、三角形凹槽;15、矩形通孔;16、金属丝网;17、截止阀;18、伸缩杆;19、第二金属杆;20、第二圆形通孔;21、透明玻璃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机床基座1,机床底座2,减震垫片3,所述机床基座1底面与机床底座2顶面焊接连接,机床底座2底面固定有若干减震垫片3,机床基座1下部设有集液槽4,集液槽4底面与机床底座2顶面焊接连接,集液槽4底部开有第一圆形通孔5,第一圆形通孔5处设有圆形钢管6,圆形钢管6顶部与集液槽4底面焊接连接,圆形钢管6底部焊接有截止阀17,集液槽4侧壁的内侧面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一磁性钢板7,机床基座1侧壁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二磁性钢板8,第一磁性钢板7与第二磁性钢板8交错放置,第一不锈钢板9和第二不锈钢板10均与集液槽4侧壁的顶部铰接连接,第一不锈钢板9底面与伸缩杆18的一端铰接连接,伸缩杆18的另一端与集液槽4侧壁的外侧面铰接连接,第一不锈钢板9与第一金属杆12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金属杆12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块11,滑块11与第二金属杆19套接连接,第二金属杆19的一端与第二不锈钢板10的顶面铰接连接,第二金属杆19的另一端与机床基座1的侧壁铰接连接。本实施例中机床基座1底面与机床底座2顶面焊接连接,机床底座2底面固定有若干减震垫片3,减震垫片3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机床基座1下部设有集液槽4,集液槽4底面与机床底座2顶面焊接连接,集液槽4可以将机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冷却液有效的回收。集液槽4底部开有第一圆形通孔5,第一圆形通孔5处设有圆形钢管6,圆形钢管6顶部与集液槽4底面焊接连接,圆形钢管6底部焊接有截止阀17,可以通过截止阀17的开启对回收的冷却液进行排出。集液槽4侧壁的内侧面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一磁性钢板7,机床基座1侧壁固定有若干水平放置的第二磁性钢板8,第一磁性钢板7和第二磁性钢板8可以有效的将冷却液中的细小碎屑进行吸附,使细小碎屑与冷却液分离。第一磁性钢板7与第二磁性钢板8交错放置,使冷却液的流动呈蛇形流动,增加了冷却液的流程,延长了冷却液与第一磁性钢板7和第二磁性钢板8的接触时间。进一步的,第一磁性钢板7和第二磁性钢板8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若干梯形凹槽13,梯形凹槽13可以有效的增加冷却液与第一磁性钢板7和第二磁性钢板8的接触面积,并且能够储存一定量的细小碎屑,以免吸附的细小碎屑阻碍冷却液的流动,配合第一磁性钢板7与第二磁性钢板8的交错放置,可以更加有效的使碎屑与冷却液进行分离。第一不锈钢板9和第二不锈钢板10均与集液槽4侧壁的顶部铰接连接,第一不锈钢板9底面与伸缩杆18的一端铰接连接,伸缩杆18的另一端与集液槽4侧壁的外侧面铰接连接,通过调节伸缩杆18的长度可以有效的改变第一不锈钢板9的倾斜角度,第一不锈钢板9倾斜角度的改变可以带动第一金属杆12及滑块11运动,通过第一金属杆12及滑块11的运动有效的带动第二金属杆19。第二金属杆19的一端与第二不锈钢板10的顶面铰接连接,第二金属杆19的另一端与机床基座1的侧壁铰接连接。第二金属杆19的运动可以带动第二不锈钢板10角度的变化,可以使第一不锈钢板9与第二不锈钢板10形成一个倾斜放置的平面,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和彻底的清理碎屑。进一步的,第一不锈钢板9顶面开有若干三角形凹槽14,可以使碎屑沿三角形凹槽14滑落,便于碎屑的收集。第二不锈钢板10开有若干矩形通孔15,矩形通孔15内部固定有金属丝网16,金属丝网16可以有效的将体积较大的碎屑进行有效的过滤分离,配合第一磁性钢板7和第二磁性钢板8对细小碎屑的吸附作用,可以将冷却液中的碎屑彻底的进行分离。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液槽4侧壁开有若干第二圆形通孔20,第二圆形通孔20内部固定有透明玻璃板21。透过透明玻璃板21不仅可以清晰的观察冷却液的液位,以便确定截止阀17的开启时间,还可以观察第一磁性钢板7和第二磁性钢板8吸附的细小碎屑量,以便及时清理。同时,透过透明玻璃板21还可以清晰的观察冷却液与细小碎屑的分离情况。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截止阀、减震垫片和伸缩杆等器件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其具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