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刀头镗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6372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刀头镗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刀头镗刀。



背景技术:

在工件上加工高精度的孔通常需要先通过钻头加工底孔,再通过铰刀或者镗刀进一步加工孔的精度,使工件上的孔的加工精度达到工程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出现了复合刀具。

现有的复合刀具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加工效率,钻头的转速往往较高,钻头的转速较高时,钻头与工件之间的产生的热量较大,钻头容易出现过热现象,需要不断的使用冷却液进行冷却。现有复合刀具在工作时,冷却液都是由冷却管喷洒到钻头上,冷却液由外部与复合刀具接触,冷却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而且冷却液的利用率也不高,需要开发一种复合刀具,使得钻孔时,刀具的冷却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刀头镗刀,该三刀头镗刀,钻孔精度高,排屑效果好,刀头的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三刀头镗刀,包括基体和设置在基体端部的刀头,所述基体包括连接部,顶靠部和刀杆,所述连接部和刀杆成型在顶靠部的两侧,所述顶靠部的直径大于连接部的直径,所述顶靠部的直径大于刀杆的直径,所述刀杆的前端设有三个镗刀安装腔且该三个镗刀安装腔均布在刀杆端部的外围,在所述三个镗刀安装腔内各设置有一刀头,沿各个刀头的切削面方向分别开设有切削槽,所述切削槽延伸至刀杆靠近顶靠部的端部;在基体内还设有切削液内流管道,所述切削液内流管道由连接部的端部开口一种延伸到刀杆,切削液内流管道在刀杆内分流为三个支道,所述三个支道的开口分别设置在上述三个切削槽的槽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上设有沿基体轴向设置的安装定位面。

作为优选,所述镗刀呈等边三角状,任意一个尖角均可用于切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三个刀头进行切割,每个刀头均摊钻孔时受到的力,刀头的受力较小,刀头的使用寿命长;三刀头切割有利于提高加工孔的表面精度;本实用新型采用内部切削液内流管道进行切削液冷却刀头,切削液利用率高,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图中,1、连接部;2、顶靠部;3、刀杆;4、切削槽;5、安装腔;51、第一镗刀刀头;52、第二镗刀刀头;53、第三镗刀刀头;6、切削面;7、开口;8、出口;9、定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刀头镗刀,解决了现有复合镗刀刀头容易崩坏以及镗刀刀头冷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见图中,本复合镗刀包括连接部1,顶靠部2和刀杆3,刀杆3和连接部1凸出形成在顶靠部2的两端,顶靠部2的直径大于连接部1的直径,顶靠部2的直径大于刀杆3的直径,在连接部1上设有安装定位面9,根据安装定位面9可快速将本三刀头镗刀安装到机床上。刀杆3的前端部设有三个镗刀安装腔5,三个镗刀安装腔5沿刀杆3前端部的外周面均布,在三个镗刀安装腔5内分别安装有第一镗刀刀头51,第二镗刀刀头52和第三镗刀刀头53。沿第一镗刀刀头51,第二镗刀刀头52和第三镗刀刀头53的切削面6方向分别设有一个切削槽4,切削槽4呈螺旋状一直延伸至刀杆3靠近顶靠部2的端部,切削槽4设置成螺旋状使得切削产生的碎屑容易与切削槽4的槽壁碰撞断裂,更便于碎屑的排出。

本三刀头镗刀的内部设有切削液内流管道,切削液内流管道沿基体的轴向设置,切削液内流管道的开口7设置在连接部1端部的端面上,切削液内流管道由连接部1延伸至刀杆3处,切削液内流管道在刀杆3内分流为三个支道,三个支道的出口8分别设置在三个切削槽4的槽壁上。本三刀头镗刀工作时,切削液由切削液内流管道开口7进入,并分流至三个支道,最后由设置在槽壁上的支道出口8流出,流出的后的切削液沿切削槽4槽壁流入镗刀刀头处对刀头进行冷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