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4416阅读:27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边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包边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隔热罩的单层料一般都比较薄,而多层料中间一般都有隔热物质。在装车时,单层薄料容易伤人,多层料之间的隔热物质也容易外漏,影响隔热罩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将隔热罩的边缘进行包边,并包住隔热膜的一种包边模具,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包边模具,包括包边膜和上模;所述包边膜设有依次连接的导入面、导正面、弧形翻边面和压平面;所述导入面为斜面,所述导正面为垂直面,所述压平面为水平面,并与导正面垂直;所述弧形翻边面通过弧面将导正面圆滑的过渡到压平面,所述弧形翻边面引导隔热板的折边弯向压平面;所述上模设有相互垂直的压料面和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垂直面,压料面为水平面;所述上模通过压料板将隔热板压在压料面上;所述上模压向包边膜,所述引导面与导正面相互接触,所述隔热板的折边依次进入导入面、导正面和弧形翻边面,隔热板的折边由弧形翻边面引导弯向压平面,再由压平面和压料面压平。

所述压料面和引导面相交的棱边为直角边,无倒角。

所述压料面压到压平面时,棱边与弧形翻边面不干涉。

所述导入面与导正面的夹角为15°。

引导面和导正面均采用精加工,保证两个面能紧密贴合,并能相对滑动。如果引导面与导正面之间有间隙,会造成隔热板的折边向间隙内挤压,使隔热板的表面不平整,甚至包边失败。尤其是薄板,对引导面与导正面之间的间隙更敏感,因此引导面与导正面必须紧密配合,间隙很小。

导入面为斜面,引导隔热板的折边滑向导正面,降低了模具对隔热板折边角度的要求。折边顺着弧形翻边面向压平面弯曲,然后再由压平面和压料面将折边压平,完成包边。

包裹隔热膜时,通过压料板将隔热板和隔热膜压在上模的压料面,由压平面和压料面将隔热膜压在隔热板的包边内,隔热板外缘轮廓形成圆角,不伤手。

压料面和引导面相交的棱边为直角边,如果棱边进行倒角,隔热板的折边会向倒角挤压,造成隔热板的表面不平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边模具结构简单,包边效果好,能适用不同料厚的板材的包边,既能包边,也能包裹隔热膜。

附图说明

图1是包边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包边模具自由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包边完成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包边用包边膜1,包边膜1设有依次连接的导入面11、导正面12、弧形翻边面13和压平面14。

导入面11为斜面,导正面12为垂直面。导入面11与导正面12的夹角为15°,可对隔热板2的直角折边进行角度修正,因为折边会发生回弹,折边的角度往往会大于90°,造成后面包边困难,通过倾斜的导入面11将隔热板2折边修正成直角。

压平面14为水平面,与导正面12垂直。

弧形翻边面13通过弧面将导正面12圆滑的过渡到压平面14,弧形翻边面13引导隔热板2的折边弯向压平面14,弧形翻边面13位于水平方向的弧面低于压平面14。

如图2所示,一种包边用上模6,上模6设有相互垂直的压料面61和引导面62,引导面62为垂直面,压料面61为水平面。压料面61和引导面62相交的棱边63为直角边,无倒角或圆倒角。

如图4所示,引导面62与导正面12紧密配合,并且能相对滑动。两个面均精加工,配合间隙很小。压平面14和压料面61重合时,棱边63与弧形翻边面13不干涉。

通过引导面62与导正面12紧密配合,以及直角棱边63保证隔热板2包边时,隔热板2的表面平整不会出现折边处向外突出。

如图3所示,隔热板2和隔热膜3通过压料板4压在上模6的压料面61上。

如图3和图4所示,工作时,上模6压向包边膜1,引导面62与导正面12相互接触,隔热板2的折边依次进入导入面11、导正面12和弧形翻边面13,隔热板2的折边由弧形翻边面13引导弯向压平面14,再由压平面14和压料面61压平,并将隔热膜3包在包边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