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球扁钢的顶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0386阅读:9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球扁钢的顶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球扁钢的顶弯装置。



背景技术:

高新船舶、绿色科技造船是当今造船业发展的方向,而军品就是精品的理念需要操作者遵守工艺纪律、注重产品质量。目前,军品建造中大量的球扁钢结构件的宽度尺寸需要改变,而相关的加工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水火收缩和加热锤击这两种方法。水火收缩的加工方法根据改变宽度尺寸的不同,需要在同一切点部位重复加热、水冷却5~7次才能成型到位,违反同一部位重复加热、水冷却不能超过3次的规定;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局部加热锤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如落点不准极易导致砸飞球扁钢、震伤操作者手掌及发生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同时多次的重复锤击致使球扁钢表面的印迹多而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且加工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能源消耗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球扁钢的顶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球扁钢的顶弯装置,它包括受力底座、千斤顶、千斤顶靠板,及依次等距设于该受力底座上的第一受力靠桩、第一受力套卡、第二受力套卡、第二受力靠桩;所述第一受力靠桩与第二受力靠桩的上边缘分别设有用于对球扁钢进行纵向限位的第一伸长段和第二伸长段;所述第一受力套卡、第二受力套卡的中部分别设有与球扁钢的尺寸相配合的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所述千斤顶固定于千斤顶靠板上,该千斤顶靠板固定于受力底座上,且位于第二受力靠桩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底座上设有横向的滑槽,所述千斤顶靠板嵌于该滑槽内并通过螺栓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为10吨的卧式千斤顶。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球扁钢的顶弯装置,通过将球扁钢加工部位套压固定后进行局部加热,然后使用千斤顶作动力一次顶弯到位,可以保证球头切点呈折角状弯曲、边口成直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安全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受力靠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受力套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受力底座,2-第一受力靠桩,21-第一伸长段,3-第一受力套卡,31-第一卡口,4-第二受力套卡,5-第二受力靠桩,6-千斤顶靠板,7-千斤顶,8-球扁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球扁钢的顶弯装置,它包括受力底座1、千斤顶7及千斤顶靠板6,及依次平行等距设于该受力底座1上第一受力靠桩2、第一受力套卡3、第二受力套卡4、第二受力靠桩5;所述第一受力靠桩2与第二受力靠桩4的上边缘分别设有用于对球扁钢8进行纵向限位的第一伸长段21和第二伸长段;所述第一受力套卡3、第二受力套卡4的中部分别设有与球扁钢8的尺寸相配合的第一卡口31和第二卡口;所述千斤顶7固定于千斤顶靠板6上,该千斤顶靠板6固定于受力底座1上,且位于第二受力靠桩5的外侧。所述受力底座1采用一块500*400*20mm的钢板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受力底座1上设有横向的滑槽,所述千斤顶靠板嵌于该滑槽内并通过螺栓锁紧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千斤顶7为10吨的卧式千斤顶。

作为优选方案,它还包括加热装置。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受力靠桩、第二受力靠桩的规格相同,均由两个14mm厚的钢板切割而成,作用一:在千斤顶加压时,保证球扁钢加工切点受力;作用二:可以防止球扁钢边与平面在受力时产生扭矩变形,作用三:可适用所有军品型钢尺寸。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受力套卡3、第二受力套卡4的选材制作方式及作用类似于上述第一受力靠桩、第二受力靠桩。

根据球扁钢所需加工的位置把受力靠桩和受力套卡分别装焊在受力底座上,根据加压动力所使用的10吨千斤顶的尺寸,按所需位置用合适的钢板及型钢材料切割制作成专用的千斤顶靠板6,方便千斤顶加压、卸力和取出。然后,根据所加工球扁钢的宽度沿直边划出直线,供顶弯时观察到位情况,球扁钢削斜端口顶压到线即加工到位,加工时使球扁钢依次插穿插过第一受力靠桩2、第一受力套卡3、第二受力套卡4、第二受力靠桩5,将球扁钢加工部位套压固定后进行局部加热,然后使用10t千斤顶作动力一次顶弯到位,保证球头切点折角状弯曲,边口成直线,高质高效安全地达到加工要求。

利用本实用新型加工后的球扁钢质量好,无任何缺陷的产生,加工时间由原来水火弯曲和锤击的约10~15分钟一根缩短至5分钟一根,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节约了大量的动能资源,且使操作变得更安全。

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