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操作机平衡轴修理专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8458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锻造操作机平衡轴修理专用工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由锻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锻造操机墙板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锻造操作机平衡轴修理专用工装。



背景技术:

锻造操作机车体由左右两块车体墙板(图3中标注左半车体8和右半车体9)及平衡轴部件(图4)联结在一起构成,如图1、2、3、4所示,用于承重、限制提升缸自由度、同步左右提升缸的动作、联结并拉紧车体左右两部分墙板。当平衡轴部件损坏时,需分离左右两部分车体墙板后,方可拆下平衡轴部件。工作量大,按常规修理方法作业时间长,停机损失大。

传统的修理方案按以下步骤进行:拆除车体后部液压站及液压管线14;拆除车体中部钳杆15;松平衡轴内拉杆螺母10;支撑左右两半车体墙板(图3中标注左半车体8和右半车体9);并向两侧移动至车体墙板与中间套12分离脱出;拆平衡轴部件:抽出拉杆13,吊出外层套11及中间套12;更换损坏的零件,装配。

以上方案作业效率低、工作强度大。影响作业效率及作业强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液压站结构复杂、重量大、液压管线多;2、拆装及清理过程繁索(例:对于16吨左右的中型操作机来说,传统修理方案耗时不小于三周);3、两半车体为异型件,重量大,尺寸大,移动并分离车体困难,安全系数低;(例:对于16吨左右的中型操作机来说,单片车体的重量约为8吨,尺寸约为7m*3m)。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锻造操作机平衡轴传统修理方案作业效率低、工作强度大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实现快速修理平衡轴部件的锻造操作机平衡轴修理专用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锻造操作机平衡轴修理专用工装,包括八个翅板、八个肋板和四个定位导柱;操作机包括两块墙板,在其中一块墙板的每面布置两个定位导柱,每个定位导柱上下两端分别布置两个翅板,定位导柱上下两端的翅板分别位于切割线的上下两侧,每个翅板与一个肋板共同焊接在墙板上。

肋板有两条直角边,其中一条直角边与翅板焊接,另一条直角边与墙板焊接。肋板用于减小焊接变型,并增加翅板与车体联接强度及刚度。

定位导柱是中间大两端小的台阶轴结构,翅板上加工有可与定位导柱两端相配合的圆孔,定位导柱两端小台阶直径与翅板上的圆孔相配合。中部大台阶长度用于限定上、下两块翅板间的距离。

将专用工装焊在一侧半片车体墙板上,在平衡轴安装孔位置进行切割,将原整体墙板改为分体结构,就可实现在不分离左右两半车体的情况对平衡轴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通过专用工装将切割下的部分复位、通过增加定位板实现两半车体联结固定,车体改造为永久的分体结构。复位及固定能保证复位精度及联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专用工装通过切割车体实现了分体,省去了传统修理方案中1、2、4三步。而这三个步骤也正是耗时最多,作业强度最大的两步。切割车体并复位、修理损坏部件所耗时间仅为传统方案的二分之一,且作业强度小。改造后的分体车体墙板可重复拆卸,以后每次修理都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操作机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体墙板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车体墙板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图2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锻造操作机平衡轴修理专用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墙体上切割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专用工装切割后的车体墙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为:1、翅板;2、肋板;3、定位导柱;4、上定位板;5、下定位板;6、铰制孔螺栓;7、切割线;8、左半车体;9右半车体;10、拉杆螺母;11、外层套;12中间套;13拉杆;14、液压站及液压管线;15、中部钳杆。

具体实施方式

锻造操作机平衡轴修理专用工装,如图5、6、7所示,包括八个翅板1、八个肋板及定位导柱3四件。操作机墙板每面布置两件导柱,每件导柱上下两端布置两件翅板。上、下翅板分别位于切割线上、下两侧。每件翅板与一件肋板共同焊接在车体上。翅板上加工有可与定位导柱两端相配合的圆孔。肋板有两条直角,两条直角边分别与车体及翅板焊接为一体。肋板用于减小焊接变型,并增加翅板与车体联接强度及刚度。翅板与肋板需有足够的厚度,在受力时工装无明显变形。定位导柱是中间大两端小的台阶轴结构,两端小台阶直径与翅板上的孔D相配合,须控制配合间隙,以确保复位精度。中部大台阶长度L用于限定上、下两块翅板间的距离。

翅板在分割车体墙板前须焊在车体上,肋板用于消除焊接翅板的变形,提高翅板刚度。翅板间的距离L由定位导柱中部台肩的尺寸决定。可确保切割下的部分复位时在空间位置相对位置上不变。定位导柱两端直径D与翅板上的孔配合间隙不得大于0.1mm,否则无法保证复位精度。切割车体为上、下两部分后,通过上述专用工装可将车体上部“驼峰”支撑在下半块车体上。此时,上、下两部分可以分离以便修理,复位时又能保证相对位置不变,即保证了增加定位板及修理后复时的定位精度。

切割完车体后,增加上定位板4、下定位板5分别与车体墙板的上下两部分焊在一起。这两块定位板用于将分体墙板上下两部分可靠地联结起来,上、下两块用铰制孔螺栓6定位并紧固,两块定位板上的孔与铰制孔螺栓配合部分应为过渡配合,否则定位精度及寿命无法保证;完成分体墙板改造后须去除专用工装。通过上述改进,以后修理平衡轴部件时只需执行传统修理方案中的3、5两步,将进一步缩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