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取件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694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取件机械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轿车驱动轴用等速万向节产品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取件机械手。



背景技术:

万向节外星轮是等速万向节传递力矩和转向的重要节点,其抗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关系着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众所周知,万向节外星轮主要包括钟形壳部和与钟形壳部同轴连接的连接轴部,万向节外星轮的车铣加工主要分为车外形和车内腔两个步骤,在自动化数控加工中心中,进行车外形加工的时候通常需要对万向节外星轮的钟形壳部进行夹持固定,现有技术中的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取件机械手主要存在的不足在于:对于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的抓取准确度较低,对于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的抓取稳固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取件机械手,对于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的抓取准确度较高,对于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的抓取稳固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取件机械手,包括用于配合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内腔的抓取定位内模导柱,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竖直设置,且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的外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转夹持铰链杆和第二翻转夹持铰链杆;所述第一翻转夹持铰链杆通过第一铰链翻转转轴连接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的上端,所述第二翻转夹持铰链杆通过第二铰链翻转转轴连接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的上端;且所述第一铰链翻转转轴和所述第二铰链翻转转轴均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铰链翻转转轴和所述第二铰链翻转转轴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翻转夹持驱动电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翻转夹持驱动电机的夹持驱动控制开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夹持驱动电机设置有轴向相同且转向相反的两个驱动电机传动轮,两个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轮的轴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铰链翻转转轴和所述第二铰链翻转转轴,且两个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轮通过传动皮带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翻转转轴和所述第二铰链翻转转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驱动控制开关包括滑动导体柱和两个串联在所述翻转夹持驱动电机供电电路中的电机控制触片,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的底部竖直设置有导体柱安装槽,所述滑动导体柱设置于所述导体柱安装槽中,且所述滑动导体柱的上端通过导体柱缓冲弹簧连接所述导体柱安装槽的顶壁,两个所述电机控制触片设置于所述导体柱安装槽上端的侧壁上,且两个所述电机控制触片的设置高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取件机械手,对于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的抓取准确度较高,对于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的抓取稳固性较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取件机械手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取件机械手未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图1至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取件机械手,包括用于配合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内腔的抓取定位内模导柱1,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1竖直设置,且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1的外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1的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转夹持铰链杆2和第二翻转夹持铰链杆3;所述第一翻转夹持铰链杆2通过第一铰链翻转转轴4连接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1的上端,所述第二翻转夹持铰链杆3通过第二铰链翻转转轴5连接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1的上端;且所述第一铰链翻转转轴4和所述第二铰链翻转转轴5均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铰链翻转转轴4和所述第二铰链翻转转轴5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翻转夹持驱动电机6。

具体地,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翻转夹持驱动电机6的夹持驱动控制开关。所述翻转夹持驱动电机6设置有轴向相同且转向相反的两个驱动电机传动轮7,两个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轮7的轴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铰链翻转转轴4和所述第二铰链翻转转轴5,且两个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轮7通过传动皮带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翻转转轴4和所述第二铰链翻转转轴5。所述夹持驱动控制开关包括滑动导体柱81和两个串联在所述翻转夹持驱动电机6供电电路中的电机控制触片82,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1的底部竖直设置有导体柱安装槽83,所述滑动导体柱81设置于所述导体柱安装槽83中,且所述滑动导体柱81的上端通过导体柱缓冲弹簧84连接所述导体柱安装槽83的顶壁,两个所述电机控制触片82设置于所述导体柱安装槽83上端的侧壁上,且两个所述电机控制触片82的设置高度相同。

工作时,首先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1下降并使下端进入到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内腔,使所述滑动导体柱81克服所述导体柱缓冲弹簧84向上运动,从而接通两个所述电机控制触片82之间的电路,从而使所述翻转夹持驱动电机6供电电路闭合,所述翻转夹持驱动电机6驱动所述第一铰链翻转转轴4和所述第二铰链翻转转轴5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一翻转夹持铰链杆2和所述第二翻转夹持铰链杆3相向翻转运动,从而配合所述抓取定位内模导柱1完成对等速万向节外星轮钟形壳部的抓取作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