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压机多工位机连续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4143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锻造压机多工位机连续械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锻造压机多工位机连续械手。



背景技术:

变速箱齿轮加工时需要将烧红的短截棒料进行制坯、成型、冲孔,每一个锻造工序均需要一台锻造压机,而且每台锻造压机必须配置一名操作员工,还需要将每加工完成一道工序的半成品送至下一个锻造工序处极大的浪费资源;同时也要保证半成品送至下一锻造工序时依然为烧红状态,且温度需要保持在在1200℃~950℃,否则温度不够会影响下一锻造工序的加工。这样不仅浪费设备及人力资源,还影响工件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锻造压机多工位机连续械手。

本方案中的锻造压机多工位机连续械手,包括加热炉、锻压机、送料装置和取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位于加热炉和锻压机之间且靠近加热炉设置,取料装置位于锻压机的一侧;所述锻压机上线性排列有多种模具,模具间中心距相同;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料槽以及位于料槽一侧的感应装置,所述料槽为桶状结构,料槽直径略大于工件直径,料槽通过线性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取料装置包括机械爪和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相互连接的垂直臂和水平臂,所述垂直臂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且通过线性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水平臂的移动方向与模具的线性排列方向相同;所述机械爪有多组且沿水平机构移动方向呈线性排列,机械爪的组数大于模具种数,机械爪通过连接板与水平臂固定连接;所述机械爪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爪组成,夹爪的夹持端开有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变速箱齿轮体积较小,加工用的锻造模具较小,根据锻造工序的顺序线性排列在一个锻压机上,可以同时针对完成不同工序的半成品进行下一步锻造工序。机械爪在机械臂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配合下,同时进行将前一工位的半成品移动到下一工位、夹取已经加热的红料进入第一工位、将最后一工位的工件取出并投入料箱,不仅避免了每道工序间半成品转移,而且锻压机每冲压一次可同时加工多个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设备利用率。送料装置配合加热炉的出料以及机械爪的取料,这样保留一名向加热炉添料的工人即可,节约人工成本,避免因工人身体不适等造成的人为操作失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槽与线性驱动机构之间设有连接块,易于安装,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与料槽间隙配合的限位通孔,所述料槽上端设有与连接块相抵的卡边,以便于料槽与连接块的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爪还包括上连接条和下连接条,每组所述机械爪中的一个夹爪与上连接条固定连接,另一个夹爪与下连接条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条通过线性驱动装置驱动且移动轨迹与水平机构移动轨迹平行,通过下连接条的移动,即可控制所有夹爪对工件的抓取和放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连接条和下连接条相邻的一侧边上均固定连接有齿条,上连接条和下连接条的齿条之间设有与其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与连接板转动连接;上连接条和下连接条均与连接板滑动连接。当下连接条移动时,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上连接条的反向移动,这样可以使同一个机械爪的两个夹爪同时相反或相对移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易于操作夹爪的快速打开、闭合,移动距离精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臂下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可在水平面上沿模具排列的垂直方向移动,用于调节机械臂与模具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性驱动机构为气缸,水平臂通过电机驱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锻造压机多工位机连续械手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锻造压机多工位机连续械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锻造压机多工位机连续械手实施例中送料装置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锻造压机多工位机连续械手实施例中送料装置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锻造压机多工位机连续械手实施例中机械爪的示意图。

图中,1为取料装置,2为锻压机,3为加热炉,4为料节,5为送料装置,6为制坯模,7为成型模,8为冲孔模,9为气缸,10为出料管,11为红料,12为料槽,13为连接块,14为接触感应器,15为第一机械爪,16为第二机械爪,17为第三机械爪,18为第四机械爪,19为水平臂,20为垂直臂,21为连接板,22为电机,23为连接臂,24为水平导轨,25为竖直导轨,26为滑块,27为滑动座,28为上连接条,29为齿条,30为齿轮,31为下连接条,32为上夹爪,33为下夹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锻造压机多工位机连续械手,根据图1至7所示:

第一实施例

包括加热炉3、锻压机2、送料装置5和取料装置1,加热炉3的一端设有进料管,用于放置为加热的料节4,另一端设有向下弯曲的出料管10,用于加热后的红料11滑出导向。送料装置5位于加热炉3和锻压机2之间且靠近加热炉3设置,该送料装置5包括料槽12以及位于料槽12一侧的感应装置14。料槽12位于出料管10的正下方且为桶状结构,料槽12直径略大于工件直径,以便于红料11滑入。料槽12通过气缸9驱动可以往复运动,用于配合取料装置1。锻压机2上线性排列有三种模具,依次为制坯模6、成型模7和冲孔模8,每种模具间中心距相同。取料装置1位于锻压机2的一侧,取料装置1包括机械爪和机械臂。机械臂包括垂直臂20和水平臂19,垂直臂20由两个竖直导轨25以及与导轨滑动配合的连接臂23组成,通过气缸9驱动,连接臂23可沿竖直导轨25往复移动;水平臂19包括两个设置在连接臂23上的水平导轨24以及与水平导轨24滑动连接的滑块26,水平导轨24模具线性排列方向相同。机械爪包括第一机械爪15、第二机械爪16、第三机械爪17以及第四机械爪18共四组,该四组机械爪沿水平臂19移动方向呈线性排列,四组机械爪均通过连接板21与滑块26螺钉连接,电机22通过连接板21间接驱动滑块26滑动。机械爪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爪组成,为便于夹持,在夹爪的夹持端开有卡槽。

第二实施例

为便于料槽12与气缸9连接,在料槽12与气缸9之间设有连接块13。该连接块13上设有与料槽12间隙配合的限位通孔并通过螺钉与气缸9连接,在料槽12上端设有与连接块13相抵的卡边。机械爪还包括上连接条28和下连接条31,每组机械爪中与上连接条28螺钉连接的夹爪为上夹爪32,与下连接条31螺钉连接的夹爪为下夹爪33。上连接条28和下连接条31相邻的一侧边上均固定连接有齿条29,上连接条28和下连接条31的齿条29之间设有与其啮合的齿轮30,该齿轮30与连接板21转动连接。上连接条28和下连接条31均通过滑轨与连接板21滑动连接,下连接条31通过气缸9驱动且移动轨迹与水平机构移动轨迹平行。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第三实施例

机械臂下部螺栓连接有滑动座27,滑动座27可在水平面上沿模具排列的垂直方向移动。由于调整机械爪与模具直接的距离。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

使用时,未加热的料节4通过进料管进入加热炉3将加热,加热完成的红料11通过出料管10滑入料槽12。感应装置优选为接触感应器14,接触感应器14感应到料槽12内有红料11后通过启动气缸9向前推出到前顶点停留,待机械臂感应后,垂直臂20沿竖直导轨25上行,同时水平臂19前行至第四机械爪18的上夹爪32和下夹爪33的对称中心与冲孔模8的型腔中心重合,此时第一机械爪15位于料槽12的上方。垂直臂20沿竖直导轨25下行至设定高度,然后下连接条31在气缸9驱动下移动,在吃了的作用下上连接条28反向移动,这样在首次运行时,第一机械爪15的上夹爪32和下夹爪33相对移动并将料槽12内的红料11夹住取出;在后续多次运行后,第一机械爪15取红料11时,第二机械爪16、第三机械爪17和第四机械爪18分别取出制坯模6、成型模7、冲孔模8中的工件。随之垂直臂20沿竖直导轨25上行,水平臂19行至第一机械爪15的上夹爪32和下夹爪33的对称中心与制坯模6的中心重合后,垂直臂20沿竖直导轨25下行至设定高度,上连接条28、下连接条31反向移动,首次运行时,上夹爪32和下夹爪33将红料11放在制坯模6上;在后续多次运行后,第一机械爪15将红料11放在制坯模6内,同时第二机械爪16将制坯后的工件放入成型模7具内、第三机械爪17将成型后的工件放入冲孔模8内、第四机械爪18将冲孔后的成品放入料箱。锻压机2启动,同时对制坯模6、成型模7、冲孔模8内的工件进行压制成型。锻压机2压制后,机械臂和机械爪重复移动工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