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桶类提梁弯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6919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桶类提梁弯曲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桶类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桶类提梁弯曲结构。



背景技术:

桶是一种重要的包装容器,主要分为金属桶、金属罐、塑料桶和纸筒等,小容量的桶类容器会加装提梁以方便使用,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增加,桶类容器产量逐年增加,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有了较快发展,桶或罐类的提梁安装一部分企业采用自动化,而一部分企业还在依靠工人手工装配,采用手工装配的原因在于提梁的弯曲程度不统一,不能与桶类的吊耳准确定位,无法实现自动化快速安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一般的提梁弯曲装置只能制备同一规格的提梁,当为不同规格的桶配备提梁时,无法通过调节弯曲结构就能够制备另一规格的提梁,需更换其他规格的弯曲设备,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保证提梁弯曲弧度一定,而且能够通过调节实现不同规格提梁生产的提梁弯曲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桶类提梁弯曲结构,包括输送带、槽凸轮、提梁抓手、一对抓手架和一对抓手架支架,抓手架为圆盘状,抓手架的圆周上均布设置四个提梁抓手,两个抓手架的中心为轴承,轴承上抓手架的外侧安装电机和抓手架支架,抓手架支架底部安装有导轨凹槽,地面上一对抓手架支架间设置有与导轨凹槽配合的导轨,轴承上抓手架的内侧安装轴套,通过轴套固定安装槽凸轮,槽凸轮上的凹槽在槽凸轮的圆周面上为两个对称的“八”字型,提梁抓手包括抓手支撑杆、转动连杆、机械手和机械手的固定杆,抓手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抓手架上,另一端与转动连杆中部设置的转轴连接,转动连杆的一端为连接着机械手的固定杆,另一端固定有滑球,输送带设置于槽凸轮的“八”字型凹槽窄口的一侧,输送带的端头设置托盘,输送带端头两侧下方的机架上设有气缸。

所述的抓手架支架外侧设有调整电机,调整电机上连接有顶丝,顶丝上套有顶丝螺母,顶丝螺母上固定连接有一根顶杆,顶杆的端头固定在抓手架支架的底部。

所述的机械手中间设有卡槽,机械手与固定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固定杆上设有卡块,机械手在固定杆上只能旋转90°。

所述的托盘有提梁直径大小的弧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巧妙设计提梁抓手和槽凸轮的结构,利用凹槽“八”字型结构,使提梁抓手完成对提梁的固定弧度弯曲,达到规格统一,便于自动化快速安装提梁,可以通过导轨设计,电机推动一侧的抓手架支架运动,生产不同规格的提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抓手架支架和导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梁抓手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输送带;2-气缸;3-托盘;4-提梁抓手;5-抓手架;6-电机;7-轴承;8-槽凸轮;9-凹槽;10-抓手架支架;11-导轨凹槽;12-顶杆;13-顶丝螺母;14-顶丝;15-导轨;16-调整电机;41-抓手支撑杆;42-转动连杆;43-固定杆;44-机械手;45-滑球;46-转轴;47-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桶类提梁弯曲结构,包括输送带1、槽凸轮8、提梁抓手4、一对抓手架5和一对抓手架支架10,抓手架5为圆盘状,抓手架5的圆周上均布设置四个提梁抓手4,两个抓手架5的中心为轴承7,轴承7上抓手架5的外侧安装电机6和抓手架支架10,抓手架支架10底部安装有导轨凹槽11,地面上一对抓手架支架10间设置有与导轨凹槽11配合的导轨15,轴承7上抓手架5的内侧安装轴套,通过轴套固定安装槽凸轮8,槽凸轮8上的凹槽9在槽凸轮8的圆周面上为两个对称的“八”字型,提梁抓手4包括抓手支撑杆41、转动连杆42、机械手44和机械手44的固定杆43,抓手支撑杆41的一端固定在抓手架5上,另一端与转动连杆42中部设置的转轴46连接,转动连杆42的一端为连接着机械手44的固定杆43,另一端固定有滑球45,输送带1设置于槽凸轮8的“八”字型凹槽9窄口的一侧,输送带1的端头设置托盘3,输送带1端头两侧下方的机架上设有气缸2。

所述的抓手架支架10外侧设有调整电机16,调整电机16上连接有顶丝14,顶丝14上套有顶丝螺母13,顶丝螺母13上固定连接有一根顶杆12,顶杆12的端头固定在抓手架支架10的底部。

所述的机械手44中间设有卡槽,机械手44与固定杆43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固定杆43上设有卡块47,机械手44在固定杆43上只能旋转90°。

所述的托盘3有提梁直径大小的弧度。

应用时,未弯曲的提梁置于输送带1上送至端头的托盘3处,输送带1下方两侧的气缸2将托盘3内的提梁推至机械手44中间的卡槽内卡住,由电机6带动转动的抓手架5旋转,抓手架5上的提梁抓手4随抓手架5转动,槽凸轮8不转动,滑球45在槽凸轮8的凹槽9内滑行,完成“八”字型路线,使得转动连杆42转动,机械手44完成倒“八”字路线,使机械手44对提梁弯曲,完成一个规格提梁弯曲后进行下一规格较小的提梁弯曲时,调整电机16顺时针旋转,驱动顶丝14旋转,顶丝螺母13在顶丝上移动,顶丝螺母13带动顶杆12,顶杆12推动抓手架支架10向另一抓手架支架10靠近,进而调整抓手架支架10上的抓手架5间的距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