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5373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放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国家大力推广城市建设,建筑标准化和建筑工业化成为趋势。各种预制件的生产需求也在增多。在建筑领域,对盘卷的钢筋进行处理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预应力钢筋从钢筋盘中抽出拉直,然后放到台模上进行进一步张拉。目前采用的方法是每条预应力叠合板生产线预张拉端放置固定的放线架,一个放线架只能进行一根钢筋的放线,生产效率很低。占地空间大,设备利用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条生产线共同使用、利用率高结构紧凑的钢筋放线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筋放线装置,包括底座、旋转轴组、放线盘组和分线架组,其中,旋转轴组竖直设置在底座上,放线盘组包括至少两个放线盘,旋转轴组包括至少一根旋转轴,放线盘绕旋转轴旋转,放线盘用于存放缠绕的钢筋,分线架组设置在底座上,分线架组包括至少一个分线架,分线架上设有用于引导钢筋的导向口,缠绕在放线盘上的钢筋对应穿过导向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放线盘组包括安装在同一旋转轴的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上下层叠设置,分线架组包括一个分线架,分线架上设有用于引导钢筋的第一导向口和第二导向口,缠绕在第一放线盘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一导向口,缠绕在第二放线盘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二导向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旋转轴组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放线盘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上的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分线架组包括一个分线架,分线架上设有第一导向口和第二导向口,缠绕在第一放线盘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一导向口,缠绕在第二放线盘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二导向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旋转轴组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放线盘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上的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分线架组包括第一分线架和第二分线架,第一分线架上设有第一导向口,第二分线架上设有第二导向口,缠绕在第一放线盘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一导向口,缠绕在第二放线盘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二导向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旋转轴组包括不少于四根的旋转轴,旋转轴排列成两行N列矩阵,矩阵的行方向与钢筋释放方向垂直,旋转轴上分别设有放线盘,每行相邻的两个放线盘前方设有分线架,每个分线架上设有与该分线架后方的两个放线盘分别对应的导向口,缠绕在放线盘上的钢筋对应穿过分线架上的导向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旋转轴组包括四根旋转轴,分别是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第四旋转轴;放线盘组包括分别绕四根旋转轴旋转的第一放线盘、第二放线盘、第三放线盘、第四放线盘;旋转轴排列成两行两列矩阵,分线架包括第一分线架和第二分线架,第一分线架设置在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前方,第二分线架设置在第三放线盘和第四放线盘的前方,所述第一分线架上设有第一导向口、第三B导向口、第二导向口、第四B导向口,所述第二分线架上设有第三A导向口和第四A导向口,所述第一放线盘的钢筋对应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口,所述第二放线盘上的钢筋对应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口,所述第三放线盘的钢筋依次对应穿过所述第三A导向口和所述第三B导向口,所述第四放线盘的钢筋依次对应穿过所述第四A导向口和所述第四B导向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放线盘沿竖直方向高低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旋转轴组包括六根旋转轴,分别是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第四旋转轴、第五旋转轴、第六旋转轴,旋转轴排列成两行三列矩阵;放线盘组包括分别绕六根旋转轴旋转的第一放线盘、第二放线盘、第三放线盘、第四放线盘、第五放线盘、第六放线盘;放线盘布置成上下两层,第一放线盘、第三放线盘、第五放线盘位于下层,第二放线盘、第四放线盘、第六放线盘位于上层;分线架组包括第一分线架、第二分线架、第三分线架和第四分线架,第一分线架设置在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的前方,第二分线架设置在第二放线盘和第三放线盘的前方,第三分线架设置在第二放线盘、第三放线盘、第五放线盘、第六放线盘的中间,第四分线架设置在第一放线盘、第二放线盘、第四放线盘、第五放线盘中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线盘、第三放线盘、第四放线盘、第六放线盘分别设置在滑移轨道上,并可沿滑移轨道平移,第一放线盘、第三放线盘可靠近或远离第二放线盘;第四放线盘、第六放线盘可靠近或远离第五放线盘。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的导向口包括横向滚轮和竖直滚轮,横向滚轮和竖直滚轮共同围成供钢筋通过的导向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行走装置,行走装置设置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的行走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行走轮。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的行走装置还包括轨道,行走轮可沿轨道上行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行走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行走轮和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轨和导向滑块,导向滑块沿导向轨滑动,导向装置用于引导钢筋放线装置的运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放线装置,设置了旋转轴组、放线盘组和分线架组,旋转轴组包括至少一根旋转轴,放线盘组包括至少两个放线盘,分线架组包括至少一个分线架,通过分线架引导放线盘中释放的钢筋,能够实现多个放线盘同时工作且每一个放线盘的钢筋互不干涉。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放线装置能够实现多条生产线共同使用一台钢筋放线装置,设备的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占地面积更小,节约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第一分线架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第二分线架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9是图7所示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行走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筋放线装置,包括底座1、旋转轴组、放线盘组和分线架组,旋转轴组竖直设置在底座1上,放线盘组包括至少两个放线盘,旋转轴组包括至少一根旋转轴,放线盘绕旋转轴旋转,放线盘用于存放缠绕的钢筋,分线架组设置在底座1上,分线架组包括至少一个分线架,分线架上设有用于引导钢筋的导向口,缠绕在放线盘上的钢筋对应穿过导向口。

分线架组和放线盘组配合使用,放线盘上的钢筋穿过分线架上的导向口,即可实现钢筋的释放和引导,通过导向口的多根钢筋可被同时牵引。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口包括横向滚轮和竖直滚轮,横向滚轮和竖直滚轮共同围成供钢筋通过的导向口,导向口能够更好地为钢筋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一方面,钢筋是柔性的,必须利用导向口对其进行引导定向,另一方面,导向口上设置的横向滚轮和竖直滚轮可以减小钢筋运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本实施例中的放线盘组包括安装在同一旋转轴的第一放线盘31和第二放线盘32,第一放线盘31和第二放线盘32上下层叠设置,分线架组包括一个分线架,分线架上设有用于引导钢筋的第一导向口411和第二导向口412,缠绕在第一放线盘31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一导向口411,缠绕在第二放线盘32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二导向口412。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放线盘并不是上下层叠设置,而是并排设置。其中,旋转轴组包括第一旋转轴21和第二旋转轴22,放线盘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旋转轴21和第二旋转轴22上的第一放线盘31和第二放线盘32,分线架组包括一个分线架,分线架上设有第一导向口411和第二导向口412,缠绕在第一放线盘31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一导向口411,缠绕在第二放线盘32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二导向口412。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两个分线架,分线架组包括第一分线架41和第二分线架42,第一分线架41上设有第一导向口411,第二分线架42上设有第二导向口412,缠绕在第一放线盘31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一导向口411,缠绕在第二放线盘32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二导向口412。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更多放线盘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轴组包括不少于四根的旋转轴,旋转轴排列成两行N列矩阵,矩阵的行方向与钢筋释放方向垂直,旋转轴上分别设有放线盘,每行相邻的两个放线盘前方设有分线架,每个分线架上设有与该分线架后方的两个放线盘分别对应的导向口,缠绕在放线盘上的钢筋对应穿过分线架上的导向口。

具体地,以下是一种四个放线盘的方案。其中,旋转轴组包括四根旋转轴,分别是第一旋转轴21、第二旋转轴22、第三旋转轴23、第四旋转轴24;放线盘组包括分别绕四根旋转轴旋转的第一放线盘31、第二放线盘32、第三放线盘33、第四放线盘34;旋转轴排列成两行两列矩阵,分线架包括第一分线架41和第二分线架42,第一分线架41设置在第一放线盘31和第二放线盘32前方,第二分线架42设置在第三放线盘33和第四放线盘34的前方,第一分线架41上设有第一导向口411、第三B导向口413、第二导向口412、第四B导向口414,第二分线架42上设有第三A导向口421和第四A导向口422,第一放线盘31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一导向口411,第二放线盘32上的钢筋对应穿过第二导向口412,第三放线盘33的钢筋依次对应穿过第三A导向口421和第三B导向口413,第四放线盘34的钢筋依次对应穿过第四A导向口422和第四B导向口414。

利用分线架和设置在分线架上的导向口,能够对放线盘上的钢筋进行引导,避免相邻放线盘上的钢筋在运动过程中因为过分弯折而无法放线的情况出现,也能够避免相邻放线盘上的钢筋在运动过程中相互干涉。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主要区别在于,相邻的两个放线盘沿竖直方向高低交错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六个放线盘的方案。请参考图7、图8、图9、图10。旋转轴组包括六根旋转轴,分别是第一旋转轴21、第二旋转轴22、第三旋转轴23、第四旋转轴24、第五旋转轴25、第六旋转轴26,旋转轴排列成两行三列矩阵;放线盘组包括分别绕六根旋转轴旋转的第一放线盘31、第二放线盘32、第三放线盘33、第四放线盘34、第五放线盘35、第六放线盘36;放线盘布置成上下两层,第一放线盘31、第三放线盘33、第五放线盘35位于下层,第二放线盘32、第四放线盘34、第六放线盘36位于上层;分线架组包括第一分线架41、第二分线架42、第三分线架43和第四分线架44,第一分线架41设置在第一放线盘31和第二放线盘32的前方,第二分线架42设置在第二放线盘32和第三放线盘33的前方,第三分线架43设置在第二放线盘32、第三放线盘33、第五放线盘35、第六放线盘36的中间,第四分线架44设置在第一放线盘31、第二放线盘32、第四放线盘34、第五放线盘35中间。

在钢筋放线时,第一放线盘31的钢筋穿过第一分线架41上的A导向口41A,第二放线盘32的钢筋穿过第二分线架42上的B导向口42B,第三放线盘33的钢筋穿过第二分线架42上的C导向口42C;第四放线盘34的钢筋依次穿过第四分线架44上的D1导向口44D1和第一分线架41上的D2导向口41D2;第五放线盘35上的钢筋依次穿过第四分线架44上的E1导向口44E1和第一分线架41上的E2导向口41E2;第六放线盘36上的钢筋依次穿过第第三分线架43上的F1导向口43F1和第二分线架42上的F2导向口42F1。高低交错设置的放线盘能够更好地避免钢筋在防线过程中出现干涉的现象。

请参考图7,为了缩小钢筋放线装置的占地面积,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放线盘31、第三放线盘33、第四放线盘34、第六放线盘36分别设置在滑移轨道上,并可沿滑移轨道平移。其中,第一放线盘31、第三放线盘33可靠近或远离第二放线盘32;第四放线盘34、第六放线盘36可靠近或远离第五放线盘35。当需要安装或者取下放线盘时,将第一放线盘31、第三放线盘33、第四放线盘34、第六放线盘36通过滑移轨道移出,避开第三放线盘33和第五放线盘35,此时可以方便地将放线盘安装在旋转轴上,或者从旋转轴上取下。

进一步地,上述全部实施例还可以进行如下的优化:

请参考图10,钢筋放线装置还包括行走装置,行走装置设置在底座1上。行走装置包括驱动装置61和行走轮62。可以行走的钢筋放线装置可以在多条钢筋加工生产线之间进行切换,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对放线装置的行走方向进行定向,还包括轨道,行走轮62可沿轨道上行使。

此外,还可以采用导向装置进行放线装置的定向。其中,行走装置包括驱动装置61、行走轮62和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轨63和导向滑块64,导向滑块64沿导向轨63滑动,导向装置用于引导钢筋放线装置的运动方向。

以上所述仅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所做出的无须创造性劳动的改进都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